2011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选工作启动

2011-02-18 09:29:43
中国科技产业 2011年6期
关键词:申报材料成果奖创新奖

2011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选工作启动

为了奖励在促进政产学研用结合及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积极性,鼓励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奖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经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组织开展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选活动。2011年度评选活动的相关事宜如下:

一、奖项及名额

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面向国内在促进政产学研用结合及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及创新成果所颁发的年度荣誉奖,分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四个奖项。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年度评选不超过100名,授予在产学研合作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企业、高校、院所等单位(60家)及个人(40名);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年度评选不超过100名,授予在产学研合作工作中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的管理部门及金融、中介机构等单位(60家)及个人(40名);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年度评选不超过100项,授予在产学研合作中涌现的突出创新成果;

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年度评选不超过10名,授予在产学研合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奖项评审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收取任何费用。

二、申报范围及推荐单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的企业、高校、院所及有关管理、金融、中介等单位及个人均可申报;推荐单位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与产学研合作相关的管理部门及行业协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为主,地方产学研相关管理部门、社会团体等单位也可推荐。

三、申报条件

在满足《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奖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同时应满足如下条件:

1、创新奖:申报企业应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每年产学研合作用于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科技投入占全年销售总收入的5%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专职从业人员的15%以上,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申报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有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团队,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保护,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2、促进奖:申报单位应在积极推动政产学研用结合,营造产学研合作的良好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创新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实际作为。个人申报者要工作突出,成绩显著。

3、创新成果奖:应是由产学研多方合作形成的创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创新性,较好的市场前景,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有重大影响,或对应用推广先进技术、完成重要科技工程项目具有创造性贡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有较完整的保护与应用制度。

主要完成单位申报创新成果奖的数量不超过3项;主要完成人不超过7人。

4、突出贡献奖:主要表彰在政产学研用结合方面具有典型意义和重要贡献的个人。

四、申报程序

1、申请单位或个人根据不同申请奖项分别填写《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申报材料提纲》(单位、个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申报材料提纲》(单位、个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申报材料提纲》(单位)、《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提名表》(见附件)并加盖单位公章。

创新奖与促进奖不能同时申报,但申请创新奖的单位可同时申报成果奖。

2、相关推荐单位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择优推荐申请单位,并在申报材料的相关位置填写推荐意见,加盖公章。

3、《申报材料提纲》应准备纸质材料三份及电子版一份。纸质文档于2011年8月31日(以邮戳为准)之前邮寄至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奖励办公室,电子版以电子邮件方式同期发送。申报材料的电子版文件可从促进会网站www.360cxy.cn下载。

五、评奖程序及表彰办法

由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审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企业家、政府管理人员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提出初审意见,并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网站上公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奖励委员会对公示结果复审,并确定获奖单位及个人;在2011年第四季度召开的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年会上对获奖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并颁发奖励证书,同时在网站和有关媒体上发布。

突出贡献奖候选人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与产学研合作相关的管理部门提名,经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审委员会评议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奖励委员会讨论决定。

六、联系方式

名 称: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奖励办公室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6号11信箱(轻苑大厦10层)

邮政编码:100048

联 系 人: 韩羽(创新奖) 翟万江(促进奖) 赵晓春(创新成果奖)

联系电话:010-68987192 68987116 68985790 15010469916 15010466681

传 真 :010-68986913

电子信箱:pjb@360cxy.cn

猜你喜欢
申报材料成果奖创新奖
我校获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校荣获3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吉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介绍
2018年陕西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奖
当代陕西(2019年5期)2019-03-21 05:12:18
辽宁农机推广鉴定申报注意事项
医疗机构中药饮片阳光采购申报材料的建议
中国市场(2018年4期)2018-02-26 20:42:24
安徽省祖代及省级重点种畜禽场生产经营许可证申报材料解析
如何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资金申请
我校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09中国资本市场最佳创富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