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福 华北电力大学体育教学部,北京 102206
现代排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与创新
李存福 华北电力大学体育教学部,北京 102206
排球运动是隔网对抗性体育项目,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排球发展历程中技战术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更好地促进排球运动的开展和普及。
排球;技术;战术;发展
排球是以双方隔网用手相互击球进行攻守对抗的一种球类运动,集对抗性、集体性、技术性为一体。自1895年诞生至今的一百多年中,排球运动已由单纯的娱乐游戏活动发展到具有高度技巧性的竞技运动,其对抗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而技战术的每一次创新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排球运动的发展。
现代排球共有五大技术组成,分别为发球、垫球、传球、扣球和拦网技术[1]。
发球技术是排球技术中唯一不受他人制约的技术,它既是比赛的开始,也是进攻的开始。准确而有攻击性的发球不仅可以瓦解对方的攻击策略,减轻本方防守压力为反击创造有利条件,还能够鼓舞全队的士气,直接得分,扩大战果,在心理上给对方造成压力,起到打乱对方部署和挫伤对方锐气的作用。反之,如果发球威力不大,不但会失去直接得分和破坏对方战术的机会,还会增大本方防守的难度,形成被动局面。发球失误将直接失分。
随着排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球也由比赛开始的一种形式发展成为力求攻击性的技术手段[2]。特别是自1999年国际排坛实行每球得分制以来,所有技战术中最明显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拼发球。各队广泛采用大力发球和跳发球技术,如跳发平飘、轻飘、跳发侧旋、下旋、轻发落点等,通过提高发球准确性,加强发球性能,合理把握“攻击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发球的最佳效果。由于发球的力量和速度明显增强,给对方组织快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在世界锦标赛中,无论是男排还是女排,发球攻击性强的队伍的取胜希望明显大于发球威力不足的队伍。发球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大大提高了排球运动的竞技性和对抗性。
垫球是在全身协调用力的基础上通过手臂的迎击运作,使来球从垫击面上反弹出去的一项击球技术,是排球技术中比较简单易学的一种技术动作。垫球主要用于接发球、接扣球和接拦回球,是组织进攻的基础。垫球到位可以较好地组织进攻,丰富进攻方法,在无法运用传球技术进行二传时来组织进攻。垫球不好则可能陷入被动,甚至失分。
与其他技术一样,垫球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相继出现了适合于各种发球、扣球和拦回球的击球方法,如正面双手垫球、单手垫球、体侧垫球、背垫、跪垫、挡球、跨步垫球、滚翻垫球、鱼跃垫球等。这些技术动作的创新对于组织进攻、促进其他技战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球是利用全身协调力量并通过手指手腕的弹力去迎击球的一项技术动作,在排球比赛中起着组织进攻的作用。传球技术好则可以组织起有效的进攻,使对方防不胜防。因此,人们形象地将一支球队的二传手称为球队的“灵魂人物”。
随着发球、扣球等技术的创新以及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传球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在排球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以正面传球为主;当排球进入竞技阶段,背传球、侧传球、单手传球、跳传球等技术应运而生。而今,传时间差球、传位置差球、传空间差球、传交叉半高球、传平拉开球、传背飞快球等技术大大丰富了排球的技战术打法。同时,传球瞬间手指手腕的变化越来越多,越来越隐蔽,这使得传球已不仅仅是一项防守技术,同时也具有了进攻的作用。
扣球是扣球人跳在空中,利用身体的爆发力和快速的挥臂,最后以全手掌击球的一种技术动作。扣球技术是排球技术中攻击性最强的一项进攻技术,也是得发球权和得分的主要手段,是一支队伍进攻水平的显现。任何进攻战术最终都是为充分发挥扣球攻击力而创造条件。
70年代以前,大多采用前排扣球技术,先后出现了正面扣球、屈体扣球、近体快球、短平快、背平快、时间差、位置差等扣球技术,以及我国创造的空间差扣球技术,如前飞、背飞、单脚起跳扣快球和快抹技术。70年代后期,出现了后排扣球技术,并在80年代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现代排球进攻充分利用了网长与纵深,组成了立体、全方位进攻[3]。目前较为常用的技术有单、双脚起跳扣球,向上起跳和向前上方冲跳扣球,主动改变起跳节奏的扣球,突然改变助跑路线和改变起跳点的扣球技术等。扣球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促进了拦网等技术的发展,使排球更具有观赏性。
拦网是前排队员在网上方阻挡对方进攻的一种技术。有效的拦网不仅可以拦回对方进攻和拦起有效球,更主要的是可以直接得分。
拦网规则的两次重大修改大大促进了拦网技术的发展,使其由单纯的被动性防御逐渐转化成为具有强烈攻击性的积极防御战术。80年代以来出现了直腕拦网、重叠拦网、手臂空中位移拦网、集体拦网等,对后排进攻的拦网也有了显著提高。在高水平的排球比赛中拦网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世界劲旅巴西男排在2001-2004年取得了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大满贯,并于2007年获得男排世界杯冠军。据统计,该队的拦网得分占总得分的36%,拦网技术统计得分名列第一;而中国男排队的有效拦网得分率仅占到14.5%。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拦网技术对于亚洲球队的重要性。
排球战术是指队员在比赛中,根据排球规则要求、排球运动规律和比赛双方实际比赛情况,合理运用技术所采用的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个人和集体配合行动。排球战术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4]。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战术的创新,战术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新技术的出现。在战术体系中,除发球可以看做是个人战术外,大多是集体战术。集体战术可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两者互为转换,不可分割。
进攻战术是指在接发球和接扣球等防守的基础上,通过二传传球组织,主、副攻和接应队员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扣球进攻战术配合[5]。进攻战术已经由过去简单的点、线、面演变为当今全面多变的立体化战术[6]。
进攻战术的基本打法主要为强攻和快攻。强攻是指当没有其他队员掩护及其他战术应和时,在对方做出拦网的情况下强行进攻的方式。强攻可细分为集中进攻、围绕进攻、拉开进攻、调整进攻和后排进攻。强攻对二传手和进攻队员的能力要求较高。快攻是指在一传到位时二传与进攻队员配合的各种平快球和各种战术配合。根据场上变化,快攻又可分为平快球、自我快球、掩护快球等形式。
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排球运动的高度、速度、力量和强度普遍增加,单一的快攻和强攻已不足以应对,进攻战术重点向全面型、立体化的体系发展。快速多变的战术行动成为最具活力的表现形式,而前后排互为掩护下快速多变的立体化进攻战术则是今后排球运动战术发展的主导。
防守战术主要分为接发球防守战术、接扣球防守战术、拦回球的保护战术、接传垫球的防守战术等[7],每种战术又可演化出多种战术配合。高质量的后排防守是反攻的基础,可以起到弥补拦网的作用,对于能否再次组织起进攻至关重要,是顺利有效实施进攻的保证。
防守战术的每一次创新都是为了应对战术的变化。随着进攻的发展,防守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打破了过去清一色的“边跟进”防守的格局。而防守技术的种种创新又引发了新的技战术的出现,使排球运动在攻防大战中不断发展。
世界排球技战术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复合的发展历程[8]。科技的进步为排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新的技战术的出现则大大丰富了排球运动的内涵。现代排球运动在技术发展上更加细腻、多样、全面,体现出了进攻点多、隐蔽性强、灵活性大、组攻范围广、前后融合等特点,大力推动着进攻战术向快速多变、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向发展。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战术是技术的合理运用,而技战术则是排球运动的灵魂。排球技战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给排球运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排球运动一步步走向完美。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编.体育学院通用教材.排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白海波.现代排球教程[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朱先敢.我国甲A男排进攻战术结构特征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2(3):407-408
[6]郝招.世界排球运动的新发展对我国排球运动的启示[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34-137
[7]赵子建,许瑞勋.现代排球技术发展特点及分析[J].体育学刊.2001,8(3):35-36
[8]孙杰,张伟.排球教学与训练[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7.109
李存福(1952年-)男,副教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现任职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体育教学部。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