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再生铜杆行业标准目前已由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并送交工信部,行业标准有望近期出台。该标准和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业内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达标,多数或出局。
由于废杂铜直接生产精炼铜杆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近年来该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据上海有色网(SMM)了解,目前国内以废杂铜为原料生产铜杆的生产线超过80条,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废杂铜被直接加工成电工铜杆或铜合金(如黄铜棒)等。由于大多数企业在精炼时对杂质的脱除以及加工过程控制不好,所以生产的铜杆品质低。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废杂铜直接再生制杆比国际上起步晚了20~30年,现在处于全面落后状态,在生产效率、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从再生金属国际论坛上了解,废杂铜直接再生制杆国产化技术开发及应用已经启动,这将全面推动我国废杂铜直接再生铜杆的技术升级,淘汰旧工艺和旧装备。
在不久前举行的机床再制造产业化座谈上,与会的专家学者达成了一个重要共识,即2012年将是我国机床再制造的关键突破期。也就是,如果机床行业能够抓住当下机遇,加快推进再制造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则必定能在机床行业的后市场有一番大作为。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机床行业经历了持续高速发展。2010年,全行业完成工业产值近5 500亿元,其中金属加工机床产值209亿美元,约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从产品的使用周期看,我国正在进入机床产品报废更新的高峰期。此外,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背景下,企业对高端数控机床的需求增加,必然也会淘汰一批机床产品。
因此,有专家预测,我国可用于再制造的旧机床产品总量可能超过200万台。如果这200万台旧机床产品能够通过再制造工艺进行后市场的开发,其带来的市场培育效应将十分巨大。
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如果能够抓住机床再制造的后市场,必然也能为机床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增长活力。从目前看,我国机床行业的发展面临着两大瓶颈制约。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能否正确认识和理解机床再制造的重要价值,能否理解机床再制造所蕴含的产业意义、经济价值以及社会效益;二是在产业发展环境上,能否为推动机床再制造的发展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发展再制造业务。
目前,我国在新机床产品开发方面的能力与水平持续提升,在高端数控机床的一些核心制造领域也已经取得重要突破。但是,机床再制造的发展步伐却十分缓慢,再制造产业化更是处于起步阶段,这与我国作为机床工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有关部门还得多想办法、出主意,加快推动机床再制造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废旧家电、废橡胶塑料等污染物将变成循环利用的资源。近日,由甘肃省供销社和白银市政府共同推动的西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项目在白银市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占地667万m2,投资30亿元,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加工处理基地。
西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由甘肃长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承担建设,将建成报废汽车、废电子电器等废旧机械设备拆解等生产线,废金属、废橡胶、废塑料等加工生产线和贵金属提取生产线。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加工处理各类再生资源150万t,实现甘肃省再生资源的大规模集中回收、中转、集散、拆解、加工处理和综合利用,成为西北地区再生资源产业领域重要的信息平台、加工基地和物流园区。
据悉,该项目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对2010年省政府与全国供销总社签署的《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合作备忘录》的具体落实,同时也是省供销社加快构建全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重要一步,对甘肃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沈阳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创性地将产废企业对再生资源利用写进立法,届时,沈阳市行政区域内再生资源的处理、回收、利用及其监督管理将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据沈阳市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山介绍,沈阳市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站场超过1 200个,每年收购再生资源约500万t,年交易额近200亿元,产业前景十分可观。
为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条例》提出,企业应当在可回收利用的产品、产品零部件及包装物上标注可回收利用标识,便于识别其材料的性质和种类;利用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产品零部件及包装物上,应当标注再生标识。
同时,《条例》还明确划定再生资源站点的设置禁区。即机关、团体、学校、幼儿园、医院、文物保护单位、公园、机场、军事重地等区域200m内,一、二级街路两则、运河明渠两岸及水源保护区内,不得设立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禁区”内设点的,将面临最高1万元的罚款。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单位有关情况的公告》,共有4家整车制造商和10家零部件企业进入试点。
发改委文件称,为做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的验收工作,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对汽车零部件试点企业下列情况公开征求意见,这些情况包括:有无再制造产品质量不达标的行为;有无直接从报废汽车拆解企业收购“五大总成”的行为;有无未经过授权,再制造其他企业产品的行为;有无未张贴再造标识,进入社会销售的行为;有无从国外非法进口旧件用于再制造的行为;有无将再制造产品用于新车生产的行为;有无重大环境污染问题;有无其他违法违规情况。
进入试点的14家公司是发改委关于深化再制造试点工作的最新进展,该项工作最早于2008年启动。2011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把“再制造产业化”作为循环经济的重点工程之一。2011年9月,发改委发布《关于深化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对再制造试点单位的6项扶持措施。
近日,根据《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成都市2011年度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及运营项目支持资金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成都市商务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成立验收组,完成了对成都市一、二圈层区(县)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运营综合考评、三圈层县(市)再生资源市场投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中心城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与网络服务平台协作运营试点共4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及运营项目的验收工作,项目验收全部合格。这些项目的开展促进了成都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和运营工作向标准化、连锁化、信息化、规模化发展,推动了再生资源回收电子商务化发展。
知情人士透露,原定于2011年初颁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管理办法》在拖延大半年之后,近期有望出台,家电制造企业将成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缴纳人。
业界预计,按照目前中国每年5 000万台的报废量估算,家电回收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0亿元。尽管当前政策并不明朗,但是已经有部分家电企业开始成立专门的废旧回收企业,以抢占市场先机。
过去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初级回收市场以游动商贩、旧货市场为主,深度处理也以分散化的小企业为主,采用简单的金属材料分离提取、其余物质再废弃的方式处理,并没有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去污染化。随着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的推进,以及相关补贴政策的出台、生产企业责任制的形成,国内电子废旧物处理市场正逐步阳光化和专业化。
早在2001年,发改委就着手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立法工作。2009年2月,国务院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成为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纲领性文件。
作为该条例的重要补充,2010年9月,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联合发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第一批)》公告,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房间空调器、微型计算机等5种产品纳入第一批目录。
2010年12月,环保部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管理办法》,对于参与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进入门槛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管理办法。
根据《条例》的规定,国家将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管理费用的补贴。据悉,主要由财政部负责处理基金的征收,而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将履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缴纳义务。
业内人士透露,根据即将出台的基金管理办法,将由家电生产厂家负责缴纳回收基金,空调产品每台缴纳的回收基金估计在10元左右。以当前中国每年5 000万台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粗略计算,家电回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0亿元。
日前,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其中提出,到2015年各主要品种废旧商品回收率达70%,以及扶持大企业发展和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有分析人士指出,废旧商品作为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核心力量,已被列入“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此番单出指导文件显示政策上对这一领域规模化发展的支持,而涉及废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及废铅酸电池等主要商品门类回收利用或将成为未来产业化发展的支柱,涉足此方面业务的公司有望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主力。
近日从河南省发改委获悉,许昌长葛市大周镇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日前被列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河南省首家。
据悉,大周镇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是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2010年被列入河南省专业园区,规划面积4.73 km2,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再生金属集散地。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回收—预处理—初级加工—深加工”产业链条,年回收各类废旧金属200万t,加工利用120万t,回收利用率达六成以上。
河南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确定,用5年时间在全国建成30个左右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以推动报废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家电、汽车、手机、铅酸电池、塑料、橡胶等重点“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等。
根据试点要求,大周镇确定的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回收网络体系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市场管理运营规范、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新增再生资源处理能力156万t。其间,将规划建设1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5.2亿元。
大连“十二五”碳减排增添重要载体。记者12月6日获悉,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商务部等部委共同举办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评比中,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成为东北首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并获得补贴资金2.3亿元。同日,园区二期工程首批入驻从事废特殊钢和废有色金属的循环再利用企业——大连远东工具有限公司正式开工奠基,标志着大连市循环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是辽宁省和大连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区项目,并确定以打造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主题,实现年再生资源加工能力1 300万t,拉动年产值2 000亿元,打造30万人口新城的目标。一期工程2010年6月开工,目前近1 km2起步区已完成建设,正在进行进口可利用废物“圈区管理”验收。预计2012年8月完成全部二期2 km2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2012年9月实现15家入驻企业全部投产。
据了解,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具备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项目、国家发改委重点督办事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环境保护部静脉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环保部进口可利用废物圈区管理园区、辽宁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园区、辽宁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7种资格的综合性园区。
大连远东工具有限公司是目前全世界高速钢工具行业产业链条最完整、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同时拥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专利技术的高速钢钻头制造商和销售商。该公司入驻后将凭借园区的“进口可利用废物圈区”平台申请国家进口配额,同时运用园区的政策、金融、回收、交易、物流措施的支持,从事废特殊钢和废有色金属的循环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