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乘势而为全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对温家宝总理关于建立废旧商品回收体系重要指示的理解

2011-02-16 23:23鄂尔多斯市万立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有限责任公司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1年11期
关键词:体系建设企业

鄂尔多斯市万立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9月2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办公会议,会议就建立废旧商品回收体系作了重要指示,对新时期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具体部署。这次会议既是对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科学总结,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回收体系建设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清晰了路径,必将掀起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新的建设高潮,意义重大而深远。

会议决定成立由商务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部际协调机制,指导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并部署六项具体实施措施,概括起来就是要“以先进完整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提高回收率为重点,以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推广为支撑,以法制化、标准化为保障,以园区建设为孵化器、龙头企业为载体;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全力构建先进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再生资源行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学习温总理讲话精神,体会到全力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必须要做到“四个坚持,一个加强”。

1 始终坚持完善回收网络为重点,推动回收网络建设

回收网络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最根本的基础,好比地基之于高楼,又如同骨骼之于人体。没有牢固地基基础,高楼就有坍塌危险;没有完整骨骼网络,人体就会失去支撑,生命就会没有保障;没有健全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将成无水之源、无木之本。因此,回收网络是否先进完整,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成功与否最具根本性、全局性的要素。

近年来,在国务院大力扶持下,商务部主动谋划,加强协调,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2006年、2009年,商务部分两批启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确定了55个试点城市和11个区域性回收基地,基本覆盖了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试点城市初步建立起了“社区回收网点、分拣加工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体系,新建和规范网点40000多个,新建和改造集散市场160多个,试点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70%左右,回收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国内回收总量约1.4亿t,较2006年增长了42%;回收总值约5000亿元,较2006年增长近1倍;各类回收企业10万多家,从业人员约1800万人。再生资源已成为我国工业生产重要原料来源,约占当年国内GDP的1.49%。

但是,试点过程中也发现许多问题:回收网络还不够完善;县级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仍然是薄弱环节;分拣中心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亟待提高,分拣处理方式仍需改进;集散市场交易、集散、信息发布功能仍需进一步提升,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与整体构建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差距仍然巨大,任务仍然非常艰巨。针对上述问题,温总理在此次会议中指出:“要完善回收处理网络,建设、改造标准化居民废旧商品回收网点,畅通生产企业回收大宗废旧商品和边角余料渠道,尤其要加强报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轮胎、废弃节能灯等重点废旧商品的回收工作。”为回收网络建设突出了重点,明确了方向。

一要加强回收网络规划,继续加大建设、改造标准化居民废旧商品回收网点力度。

要借鉴前两批试点城市成功经验,继续加大试点城市范围,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原则,不断建设和改造标准化居民废旧商品回收网点,逐渐向有条件的县级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渗透,逐步建立起覆盖范围广、标准规范、布局合理的回收网点体系,为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夯实基础。

二要畅通生产企业回收大宗废旧商品和边角余料渠道。

进一步完善企事业、机关单位再生资源定点、定时等回收机制,推动建设生产企业之间通过协作与购销关系,建设直接回收大宗再生资源和边角料的渠道,协调和鼓励工业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其他企业及单位积极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形成多元化回收渠道。

三要重点加强报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轮胎、废弃节能灯等废旧商品回收渠道的建立。

据分析,我国家电保有量巨大,仅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就分别达3.5亿、1.3亿和1.7亿台;机动车保有量更是达到2.2亿辆,其中汽车首次突破1亿辆。今后每年至少有1500万台家电、500万台电脑、1000多万辆机动车和上千万部手机进入淘汰和更新期,相当一座蕴藏量大、品位高的矿山,利用前景广阔。如不能对上述废旧产品有效回收,势必会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因此加强建设报废汽车等重点废旧商品回收渠道已是迫在眉睫。要进一步加强废旧家电回收渠道,建立销售企业、专业回收企业和生产企业销售机构参与回收的多元化渠道;要加强拆解企业的拆解管理水平,对报废汽车、废旧家电等商品集中交给有资质的拆解处理企业进行集中处理,实现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

四要积极发展现代营销方式,提高回收率。

通过几年发展,全国各地积累起了先进的现代营销方式,居民交售积极性极大提高,回收率逐步提升,回收理念深入人心。比如:上海市为群众提供便利,并推出了面向回收人员的IC管理卡和面向市民的“阿拉环保卡”,IC管理卡汇集了回收人员信息,对回收队伍进行了规范管理,“阿拉环保卡”方便市民在全市700个自助回收箱完成自助废弃物交售,并获得奖励积分可去商场购物;比如:合肥、南宁、重庆等地积极开展“绿色回收进校园”活动,在高校设立回收网点,一方面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一方面利用回收的旧书、旧杂志办起了图书角,在校园中传播循环经济理念;再比如:北京市将再生资源回收与公益活动相结合,推出回收积分卡活动,对定期交旧居民给予奖励,累积积分可换节能产品。这些创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回收效率,传播了循环经济理念,倡导了现代生活方式。实践中要进一步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营销活动,通过利用互联网开展预约收废和交售、销售商品押金回收、以旧换新、设置有偿自动回收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调动回收和交售积极性,提高回收率。

2 始终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加强技术攻关和引进,切实提高再生资源科技和装备水平

通过几年发展,我国再生资源整体科技水平得到一定提高。如上海市构建了具有网络信息中心和呼叫中心的电子信息平台,居民足不出户便可实现上门收废,拓宽了回收渠道;上海电子废弃物交投中心新增电子废弃物处置流水线,通过精细拆解,实现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增值利用;大连环嘉集团与科研院所联合研发的PET废塑料瓶片熟料生产技术,利用纳米技术处理回收的PET瓶片,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塑料膜、电子电器等领域;长江铜业攻克再生铜“低温扒渣”工艺中损耗大的行业难题,铜损耗降低2个百分点,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再生资源分拣加工水平,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对推动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再生资源整体科技水平较低,加工处理环节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低,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大多数操作工作缺乏技术培训,分拣加工环境恶劣,劳动保护缺乏,除个别企业回收工艺和装备较为先进,大多数企业和个体户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偏低,容易造成二次环境污染,迫切要求加大力度提高行业科技和装备水平。

一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和处理技术攻关,提高装备水平。

借鉴行业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对行业重点回收、分拣和处理技术进行攻关,通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升级,努力攻克一批行业内影响广、难度大的关键技术,装备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回收、分拣、处理设备,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再生资源科技和装备水平,实现再生资源集约化利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

二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管理经验,引进先进技术。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起步晚、底子薄、实力弱,较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差距甚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认识差距,主动深入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借鉴一切优秀成果,加强先进人才引进,储备专业人才,逐步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再生资源技术,加速提升我国再生资源技术和管理水平。

3 始终坚持以加强法制化、制度化、标准化为保障,为再生资源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温总理此次会议指出:“要加强对回收企业站点、回收加工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废旧商品回收各环节的污染防治,杜绝二次污染;要明确政府部门和生产、流通企业及使用者责任,修订完善相关制度标准,加快将废旧商品回收处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再次将再生资源法制化、制度化提上重要日程,对保障再生资源行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要加快国家级行业法律文件制定和实施,指导再生资源行业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尚没有国家级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划,缺乏完整的法规政策体系,回收网点和市场布局不合理,经营秩序较乱现象严重,商务部等六部委制定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虽对行业发展起到一定指导作用,但法规效力不够。因此,出台高层次的法规文件已是迫在眉睫,以指导和保障整个行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二要加快法制化、标准化建设,为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提供良性环境。

目前,全国各地再生资源发展参差不齐,有些地区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制度、标准,但总体而言制度建设滞后,差异性较大,兼容性较差,制度化、标准化建设刻不容缓。从国家层面来看:必须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再生资源法律制度规范,明确政府部门和生产、流通企业及使用者责任,设立良好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从地方政府层面来看:要依据国家法规政策,考虑到行业企业利润微薄的特点,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相关制度和支持措施,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保障企业最基本的经济效益,促进地区再生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从行业协会层面来看:要加强调研,强化交流,主动承担起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加强统计信息平台建设,为行业重大决策提供依据;从企业层面来看:要配合各级部门,深入实践、主动创新、积极反馈,加大环保投入,加强劳动保护,强化运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努力构建起一套结构严密、配套合理、相互衔接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法制化、制度化、标准化体系。

三要加强市场监管,加大违法惩处力度,保障行业公平、健康发展。

行业是否公平,事关行业能否健康发展。一个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不仅能极大增强从业者对行业的信心,更能切实保障行业从业者的利益。因此,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尤为重要。要加紧《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的出台,重点加强对回收、加工行为的监管,对那些违规设点、违法回收、违规加工、扰乱市场的行为,进行坚决、彻底的打击,将扰乱行业的不法分子坚决清除出去,为行业发展打造一个蔚蓝的天空,形成公平、透明的经营氛围。

四要完善政策支持与保障体系,减轻包袱,推动再生资源行业发展。

2009年开始,商务部、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资金对工作基础较好的试点城市和区域性回收利用基地项目进行了支持,对44个城市33075个网点、181个分拣中心、22个集散市场,以及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信息平台和人员培训经费等项目进行了支持。此外,还对36个回收加工利用基地(包括区域性市场)基础和环保设施建设进行了支持,安排金额共计17.5亿元,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但客观而言,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庞大、公益性较强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盈利性弱,原有税收支持政策取消,土地、金融等政策性扶持措施相对滞后,严重阻碍了回收体系建设。为此,要以此次部际协调机制成立为契机,加强与土地、财政、税务、金融、公安、环保等多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争取有利于再生资源发展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逐步形成促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与保障体系,推动再生资源行业健康发展。

4 始终坚持以园区为孵化器,龙头企业为载体,推动行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实践证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和园区,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产业链接点和科技孵化器,引领带动行业发展作用十分明显;再生资源龙头企业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载体,在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科技水平、规范运作管理、推动产业升级、实现行业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温总理此次会议提出要培育大型废旧商品回收企业,促进废旧商品回收、分拣和处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将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更加体现了培育龙头企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方面,着重建设一批具备储运、分拣、加工、拆解、利用等多种功能,能够提供完善物流、信息、金融等公共服务,环保处理和劳动安全保护设施完备,运营管理规范的示范性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产业园区,推进再生资源回收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鼓励区域性园区加快拓展经营规模,增强上下游业务链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另一方面,推动回收企业积极进行联合、重组,进一步提高自营能力,优化经营结构,延伸服务链和价值链,完善物流体系,建设企业信息化系统。逐步在全国培育一批规模大、经济效益好、自主研发能力强、技术装备先进的大型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跨区域发展、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模式,提高回收利用行业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同时,引导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加强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和改善工作环境,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要着力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对个体流动回收人员和农民工要进行管理、规范、引导、培训,逐步提高回收人员整体素质。

5 加强行业宣传推广力度,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在传统观念中就是“收破烂”,行业形象饱受诟病,社会地位低下,社会对行业认识还不够,并没有把这一行业作为一项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来看待,行业从业人员社会地位较低,工作中经常受到歧视,严重制约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

温总理此次会议强调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倡导环保健康、循环利用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加体现了行业宣传的重要性。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行业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采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推动全社会理解、支持和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回收行业健康发展,面向全社会加强勤俭节约品德教育和合理利用再生资源普及教育,使之成为全民自觉行动,形成资源回收利用的良好氛围。

“雄关漫道真如铁,尔今迈步重头越”,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和指导下,在商务部正确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以温总理重要指示为契机,统一思想,把握机遇,团结一致,乘势而为,再生资源事业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辉煌!

猜你喜欢
体系建设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