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永娟 王万立 刘春艳 王 勇 魏 军
天津地区莴笋主要病害的药剂防治技术
郝永娟 王万立 刘春艳 王 勇 魏 军
郝永娟,副研究员,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公路17千米天津市农业园区,300381,电话:022-27795192,E-mail:yjhao1112@yahoo.com.cn
王万立,刘春艳,王勇,魏军,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
近几年天津地区随着保护地的发展,茬口安排越来越紧凑。莴笋具有耐低温能力强,生长期短,收获期集中,对下茬蔬菜茬口影响较小等特点,已成为大棚的主要栽培品种,栽培面积已超过1333hm2。低温高湿型病害是限制莴笋生产的主要因素,如霜霉病、菌核病及灰霉病等。特别是在植株封行后,棚内局部通风透光差,湿度大,极易导致这3种主要病害的发生,防治不及时则造成病害的蔓延与流行。在药剂防治方面,生产上普遍存在任意加大用药量、重复使用多种药剂等现象。为指导生产正确用药,本文针对这3种主要病害的抗药性情况及施药技术进行简述。
莴笋3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可以概括为:通风排湿,注重早期预防,莴笋生长期间及时清除黄叶、病叶,加强通风透光;始发期早用药,发病中期喷施药液,病害重发时,先去除病叶再熏棚;防治菌核病药剂喷施加茎部涂抹。
莴笋霜霉病初发病时,叶片呈淡黄色,严重后变黄色或黄褐色,叶背产生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防治可选择抗病、耐病品种,一般根、茎、叶带紫色或深绿色的莴笋品种比白皮品种较抗霜霉病。浇水后应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并注意及时喷药保护和防治。
已登记的用于防治莴笋霜霉病的药剂较少,不足以满足生产的要求。早期预防可以使用种子质量3%~4%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苗期在两片真叶时开始进行药剂防治,苗期防治2~3次,避免幼苗移栽时带病,定植前要用一次“陪嫁药”,定植缓苗后就应该开始用药预防。每次浇水之前,先喷洒防病药液保护植株不受病菌侵染,每10~15d(天)喷洒1次,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发病后可交替使用下列药剂: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银法利)悬浮剂1000~1500倍液、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1000倍液、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百泰)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50%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8.7%烯酰·吡唑酯(凯特)水分散粒剂600倍液、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抑快净)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25%双炔酰菌胺乳油2000倍液、10%氰霜唑悬浮剂1000倍液、25%烯肟菌酯乳油20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2%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800倍液、8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噁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8%精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液以喷洒叶背为主,选择晴天进行喷药,开启风口。连阴雨天或浇水后,每667m2可选用5%百菌清烟剂1kg或5%霜克粉尘剂2.5kg。
莴笋灰霉病叶尖多呈“V”字形水浸状病斑,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现灰褐色霉层。目前尚无登记用于防治莴笋灰霉病的药剂,生产上普遍使用防治番茄及黄瓜灰霉病的药剂。防治莴笋灰霉病的药剂需要根据当地灰霉病的抗药性类型来选择。目前防治灰霉病常用的杀菌剂有以下几类:一是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此类杀菌剂在一些新开发的保护地中仍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二是二甲基酰胺类及有机杂环类杀菌剂,如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乙烯菌核利(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目前部分地区如天津西青区辛口镇,莴笋灰霉病病菌已对这些药剂产生了很高的抗药性,不宜再使用此类药剂防治。三是氨基甲酸酯类药剂及其混配剂,如乙霉威、甲硫·乙霉威、多霉威等,这类药剂在灰霉病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应用,防效较好。对亚胺类和咪唑类药剂均有抗性的地区可选用吡啶噁唑啉类的25%啶菌噁唑(菌思奇)乳油1000倍液、50%烟酰胺(凯泽)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嘧啶胺类的40%嘧霉胺悬浮剂800倍液。此外,3%多抗霉素、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抗120)、木霉菌等生物制剂对防治莴笋灰霉病也有一定的效果。喷雾法施药后要及时通风,降低湿度。浇水后和连阴雨期间为不增加田间湿度,每667m2用45%百菌清烟剂或20%百·速烟剂或10%腐霉利烟剂300g熏烟防治,于傍晚用暗火点燃后立即密闭烟熏一夜,翌日通风,也可喷施6.5%万霉灵粉尘剂2kg。
莴笋菌核病为目前天津地区保护地莴笋为害最严重,且造成产量损失最大的病害。主要为害莴笋茎部和叶片,茎部纵裂后极易染病,呈现稍凹陷的褐色水浸状不规则圆斑,湿度大时表面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后期出现鼠粪状黑色菌核。叶片发病时叶尖呈水浸状,并沿叶尖向下扩展、腐烂,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稀疏白色菌丝。
消灭土壤中菌核,减少初始菌源,对减轻病害至关重要。深翻土壤,灌大水,覆盖地膜或利用高温和浸泡可杀死土壤中的休眠菌核,覆盖黑色地膜可阻止子囊盘出土和子囊孢子的侵染。肥水管理上要防止土壤忽干忽湿,否则容易引起肉质茎膨大开裂,菌核病菌易从伤口侵入。莴笋为喜磷作物,磷肥不足容易引起空心,植株长势弱,病菌容易侵染。叶片在封垄后菌核病很容易流行,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对控制病害至关重要。防治菌核病除药液喷雾外,还可以采用高浓度药剂茎部涂抹。药剂的选择可参照灰霉病。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在苗期使用时浓度不宜高于500倍液,否则易造成干尖等现象。
莴笋3种主要病害同时发病的情况较多,灰霉病、菌核病与霜霉病需要同时预防与防治。按照用药周期在病害未发生前可以选择保护性的药剂喷施,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病害发生初期可以选择杀菌谱较广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如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凯润)乳油及60%代森联·吡唑醚菌酯(百泰)水分散粒剂等;或选择防治3种病害的内吸性药剂混合使用。不同类型的杀菌剂要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使用浓度不宜过高,以防药剂残留叶缘,或导致莴笋叶增厚、皱缩、干尖等轻度药害。
在有机蔬菜的生产基地,不能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可以使用生物菌剂或生物农药。在仅有个别植株发病时,喷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抗120)水剂150倍液,也可选用每克含2亿个孢子的木霉菌,每667m2用量3750g,每4~5d(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2011-10-08;接受日期:2011-10-12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09JCEdJC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