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平章
(隆德县水务局,宁夏 隆德 756300)
宁夏隆德县梯田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董平章
(隆德县水务局,宁夏 隆德 756300)
水土流失;梯田建设;综合治理;隆德县
针对人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隆德县委、县政府把治理水土流失、建设基本农田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一项重大措施来抓,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介绍了隆德县梯田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包括围绕一个中心、狠抓两个关键、突出三个重点、注重四个结合。
隆德县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西麓,辖 13个乡镇、128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 985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约占 74%,有耕地面积 4.29万 hm2;总人口 1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7.1万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县(市)之一;所在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
多年来,隆德县委、县政府把治理水土流失、建设基本农田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经过广大干部群众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全县基本农田累计达到 3.68万 hm2,占耕地面积 4.29万hm2的 86%;林地面积 3.68万 hm2,森林覆盖率为 25.9%;草地面积 0.55万 hm2,林草覆盖度为 42.8%;地埂造林种草 0.44万hm2,地埂利用程度达到 65.8%;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28 km2,治理程度达 72%,走出了一条兴修基本农田、改善生产条件、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隆德县梯田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5年 10月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梯田建设模范县”称号。隆德县在梯田建设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做法和经验。
隆德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领会党的富民政策,提出了向荒山要效益的工作思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县情,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把水土保持作为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中心工作来抓,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提高土地产出率、稳定解决群众温饱、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目标,以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合理利用水资源为核心,构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和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1)狠抓组织保障,切实加强领导。领导亲自抓是搞好梯田建设的关键。为此,县上专门成立了梯田化建设指挥部,由主管副县长任总指挥、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抽调业务部门专业技术骨干常年开展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基本农田建设领导小组,指派农田建设规划指导员和工作组进驻下属各村。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力以赴抓农田基本建设。在农田建设攻坚的关键时期,采取县级领导包乡、科级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包点的“三包”措施,每年组织近千人的农田建设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吃住在建设一线。
本次数据验证对象即为本医院从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入的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26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0岁,中位年龄(59.65±3.54)岁。
(2)狠抓规划编制,认真组织实施。隆德县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生物、封育保护措施相结合,按照“山顶退耕林草戴帽,山腰梯田、地埂林缠腰,沟底林草、库坝裹脚”的模式,一条沟、一面坡集中连片治理、规模化建设,构建起了以梯田为骨架,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区和退耕还林区为片,河道造林和绿色通道工程为带,农田地埂林和沟道造林为网,水库、塘坝、淤地坝和水保骨干坝为点,片、带、网、点结合,生物、工程措施配套的立体综合防护体系。
(3)制度保证、严格奖惩。为保证梯田建设的顺利开展,隆德县先后制定出台了《隆德县梯田化建设实施方案》和《隆德县梯田化乡(镇)实施意见》、《隆德县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等 6项制度,对梯田建设的组织领导、实施措施、建设标准、验收办法、补助标准和奖惩办法做了明确的要求,并纳入各乡镇、相关部门年度考核内容,与主管领导和包村干部的任职、工资挂钩。同时,将农户的梯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与以工代赈、实物发放、平价农资供应及扶贫到户项目等相结合,对贡献特别突出的农户,还给予农用车、现金等奖励,增强了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有力地保证了梯田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通过研究和探索西南铜业分公司党委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进程中,如何以“三抓三要”为焕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方法与途径,带领全体党组织与广大党员在融入中心、进入管理中发挥党委、党支部和党员的“三个作用”,为公司实现“打造一流铜冶炼企业”愿景目标提供智力支撑和组织保障。
(1)注重国家投入与多元化投入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大力建设梯田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投入。在充分利用国家资金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实施项目带动,采取国家投一些、县上筹一些、群众集一些的形式,鼓励群众对荒山荒坡进行开发治理。2004—2005年,国家拨付 1 200万元、县上贷款 600万元、群众筹资 317万元、投劳折款 759万元,隆德县总投入2 876万元进行梯田建设。为了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县财政部门坚持以管理为核心、以效益为目标、以制度为保障,更新观念,明确责任,实现了资金由粗放管理向细化管理的转变。对梯田建设资金实行了专户专账、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严格审批,坚持“按建设计划、按财政预算、按建设项目、按工程进度”的拨款原则,做到了资金及时、足额拨付。财政、纪检、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将日常监督、重点检查和年审结合起来,注重项目的绩效评价,杜绝违纪行为发生。在梯田建设中,各村组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发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维修水毁工程、修建田间道路、实施地埂造林等,出现了乡乡有重点工程、村村有农田会战区、男女老少齐参战的喜人场面。
由于土壤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多孔介质,流体在其内部渗透的过程也就显得相对复杂,在研究这一问题时通常使用有限体积法[1]。具体的方法是:取流体体积与网格单元体积的比并将其视作多孔度,把流体与固体混合的区域视作多孔介质区。
(1)整合资金、部门联动。总结以往水土流失治理由水保部门单打独斗、综合配套不完善、治理效果差的实际,隆德县整合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扶贫、财政等各方项目资金,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梯田建设和流域治理。其中,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资金落实,扶贫办主要负责项目申报及工程验收,水利部门主要负责规划设计、机修梯田、流域治理、人畜饮水和库坝工程建设,林业部门主要负责退耕还林、河道造林、地埂及沟坡造林种草,交通部门主要负责村级道路修建,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地力培肥技术指导,农机部门负责机耕机播技术的推广应用,宣传文化部门负责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各乡镇负责梯田地块和小流域治理任务落实。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形成了“政府导演、水保搭台、各业唱戏”的有效机制。
(2)依靠科技、加快发展。隆德县坚持梯田建设与扶贫到村到户相结合,与退耕还林还草相结合,与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与种草养畜、调整农牧业结构相结合的原则,以农业科学技术为支撑,派出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和帮助农民调整结构、合理轮作、培肥地力、高效种植。采取地膜覆盖、间作、节灌、四位一体种养等技术,加强农艺措施和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大力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高梯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林、牧业稳步发展。
(2)注重改善生态环境与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相结合。隆德县通过梯田建设增加了基本农田面积,为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提供了较大空间,实现了由种粮型向粮经饲结合型、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由传统自给自足型向现代商品型的转变,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在节约用水方面,采用喷灌、畦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采用无害化新型杀虫药剂,大力推广环保型无公害技术;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方面,大力推广沼气池、节能灶。上述措施的实施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改善生态环境、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机结合起来,使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土地产出率稳步提高,为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加两国虽然国情和社会制度不同,但是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有共性标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已在国内高校学生工作中逐步实现,表现在传统以管理和教育为主的学生工作模式逐步向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模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加拿大高校学生服务工作的一些好的做法值得借鉴学习。
(3)注重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培育“养畜、种药、抓劳务”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种植,提高梯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第一,以“稳定面积、增加单产,稳定总产、增加收入”为目标,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扩大良种覆盖面积,确保粮食安全。第二,围绕生态草场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还草、草畜一体化建设等项目,改良“三化”草场,种植优质牧草,发展规模养殖户,实行科学管理、规范化饲养,提高畜禽圈舍改造率。第三,充分发挥六盘山野生中药材资源优势,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品牌,提升药材产业。第四,扩大劳务基地,拓宽输出渠道,加强技能培训,做强劳务产业。同时,发挥冷凉型气候的优势,扩大反季节瓜菜、优质蚕豆和马铃薯等作物种植面积,壮大特色经济,扩大外销,增加农民收入。
(4)注重小流域综合治理与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坚持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和保护不动摇,加大零星宜修坡耕地和低标准梯田的治理改造力度,实施沃土工程。第一,抓好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构建以六盘山水源涵养林为片、七大河流和绿色通道为带、农田地埂林为网,村屯绿化为点,片、带、网、点相结合的绿色屏障,解决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条件差的问题。第二,抓好水源工程及灌区节水改造配套工程建设,实施水库、塘坝、井窖联合调蓄、统一调度、节水灌溉,扩大灌溉面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第三,抓好人畜饮水、农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平台。截至 2005年,隆德县共建成水库 27座、塘坝 238座,发展农田灌溉面积 6 533 hm2;修建基本农田 36 800 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28 km2;兴建农村人畜供水工程 44处,解决了农村8.58万人和3.17万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全县已初步形成了防洪、蓄水灌溉、水土保持、城乡供水等多功能水利体系,水旱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农田灌溉面积逐年增加,城乡供水得到保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活力。
S157.31
C
1000-0941(2011)04-0017-02
董平章(1966— ),男,宁夏隆德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保工程规划、施工方面的工作。
2010-10-15
(责任编辑 李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