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根元 王萍萍 于小晶
GE light speed 16排螺旋CT具有性能稳定,操作简便,处理图像较快的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是临床必不可少的大型影像设备。对此类大型影像设备故障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及时进行维修,可以大大提高设备使用率,保证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
机器在进行螺旋扫描时不能正常扫描,故障显示为∶“Data Acquisition System Temperature is nearing the Upper Limit”(数据采集器温度接近上限)。起初判断机器DAS(数据采集器)过滤系统灰尘太多导致散热不好所致。清理DAS滤网后,“Data Acquisition System Temperature is nearing the Upper Limit”这个故障显示消失。机器可以扫描,但axial(轴向)和helical(螺旋)的0.5 s还是不能扫描,0.8 s扫描时图像出现偏转,即病人的头出现向三点钟方向扭转,又仔细查看log文件,发现错误信息∶“Could not send axial drive message in the allotted time. Possible causes∶ Axial serial CAN jumper, Axial fuse, interconnects CAN devices,gantry could not find the “C” plus”(不能发送轴向驱动信息在指定的时间内,轴扫失败,可能的原因是轴扫的串行总线跳线断开,总线驱动和机架不能找到“C” plus)。
根据错误信息判断轴扫的驱动信息(脉冲)在设定的时间内(0.5 s,0.8 s)不能准确的传输到达,轴扫驱动电机的逻辑控制不能够通过CAN的网络在轴扫的驱动里获取。也就是说控制电机转速的输出信号出了问题,encoder(编码器)的输出脉冲有问题,导致了机器在时间定位上的不准确。更换encoder后,机器恢复正常。
Encoder是将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装置。可以将信号(如脉冲信号或数据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和传输的形式。它的故障或不稳定会造成某种扫描方式下,扫描床,机架位置的会产生偏差,造成无法扫描。
机器不能扫描患者时,故障信息为Spit Max error.PPC board has detected the number of tube spits during exposure has reached,the limit (see theory of operation, software section).(打火严重错误,PPC板检测到在准备曝光时,管球出现多次打火,曝光终止,详情请查阅相关手册)。
错误信息表明管球打火。一般出现这种问题,都是考虑Tube(管球)或者HV tank(高压发生器)。先排除HV tank(因为故障报错两种可能性均等)。拔掉HV tank上的两根电缆,在电缆插孔里注入至少一半的绝缘油,在service里面做no load KV,就是在无负载状态下测试HV tank,在msec(毫秒)级下做曝光试验,发现每一次都不能通过,所以此时判断是HV tank坏,如果能正常通过则说明球管出现损坏。更换HV tank,故障排除。
打火是CT管球使用一段时间后经常出现的问题,高压发生器部分发生故障最为常见,大致可分为高压控制回路故障、高压逆变故障、高压油箱内硅堆击穿等。有时高压电缆击穿也会造成打火现象。
机器能正常扫描,但不能正常出图像,检查重建窗口里原始数据存在,但在重建管理里面却没有建出的图像队列,选用前几天正常出图像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能够顺利出图像,仔细检查log文件信息如下∶The scanfile does not have enough views to make requested, images.NOT_ENOUGH_VIEWS. Number of retry so far∶0∶IG code.(原始扫描数据部分缺失以至无法进行充分的重建,已经过多次重试,ig代码为0)
从错误信息表明,gantry(扫描机架)传过来的原始数据不全,造成不能正常重建。图像不能重建原因很多,如DAS、接收器、滑环、碳刷等。首先进入维修菜单进入DAS Tools,点击自动检测,排除DAS问题,用万用表检测接收器各个值都在正常范围。再次进入维修菜单中的tube usage。选中RunTime satistics.再点击show log。再在过滤栏RunTime satistics 中选中IRcom_scom,点击View。从中观察Rot corn blackhole occurances这一项的数值,发现该数值已达到40以上,故可判断滑环与碳刷接触不好。把机架后盖打开将信号滑环的氧化层擦干净,碳刷内磨损的碳粉清理干净,故障现象消失。
滑环是GE light speed 16排螺旋CT故障高发部分。它一般分电源供电滑环和控制信号滑环,这些供电和信号传输依靠滑环的不同滑道来区分,由于滑环的高速旋转以及大电流、高频率信号的共同作用,滑环和碳刷的接触面易产生氧化、磨损变形等变化,使滑环的接触性能变差,从而导致电源供电和控制信号传输故障。螺旋CT的滑环必须定期维护,否则易出现通讯错误、高速不能扫描或曝光错误,维护方法以纱布擦拭滑道、清理碳刷上污物为主,同时碳刷磨损到三角区域时,应该及时更换。
机器可以正常扫描,但所有原始数据都不能重建出图像,控制台重建窗口显示Selftest fail(自检失败)Log信息提示darc recon_control_ imageset request,Function∶Image Generation∶SBC Processing,Job Type∶RECON_JOB_RETRO_ AXIAL_RECON Scan∶414/4/1 Image failed due to∶IG error.(图像重建处理单元需要SBC处理器的支持,当重建任务进行到414∶4∶1时,重建失败,原因是IG故障。)
从log提示基本可以判断是IG(图像重建处理器)出现故障。但是无数次重启后,自检有时能通过一次,错误log消失,可以扫描并重建图像。但第二天开机自检又无法通过,无法正常工作。此时打开控制台,抽出IG盒,进行除尘处理,故障依旧。仔细观察IG内部,除了主板,重建模块外,还有两根内存条。怀疑内存条故障,拔出内存条,发现就是普通PC机内存条。更换后故障排除恢复使用。
IG是GE 16排螺旋CT数据重建部分,价格昂贵,提示IG出现故障时不要轻易放弃。如果偶尔自检可以通过。可以判定内存出现了故障。
开机后,控制台显示屏无故障提示,定位后按曝光键时检查床不移动,无法进行曝光扫描;可进行CT球管预热,但不能进行空气扫描校正。
错误信息“Serial data ,madem violation Failed function,Time out, communication error.(串行数据连接时间超时,通讯失败。)进入维护程序,发现所有测试都无法通过,打开Shell窗口,ping obc,stc,ig等均无法通过,怀疑从主计算机到操作控制台的通讯出现问题。检测光纤,发现光纤被碾压迂曲,损坏,导致控制台与扫描机架,信息传输失败,扫描系统基本信息无法传输至主计算机。分析原因是由于我科安装设备时,机架和控制台之间没有铺设专用地沟,所有线路(包括光纤)走的均为明线,用绑线简单固定,护士给病人增强时经常来回推拉高压注射器,不小心将光纤碾压。更换光纤后设备恢复正常。
现阶段所有的螺旋CT控制台与扫描架的数据通信均靠光纤进行,光纤具有通信容量大,损耗低、中继距离长及抗电磁干扰等诸多优点,其缺点是质地柔软、机械强度低、容易折断,因此在安装布线和平时维护中,尤为小心。如果安装设备时没有铺设地沟,则要将其包裹在坚硬的线套中。以防光纤受到损坏。
机器进行头部扫描时,每隔几层就出现直径约0.6 cm大小的高密度椭圆伪影。边缘发散,只有在头扫描野(Head SFOV)及小扫描野(Small SFOV)存在这个伪影,而大扫描野(Large SFOV)正常,机器未提示任何错误信息。
根据上述现象,我们首先排除了外部干扰伪影,然后做快速空气校准(Fast Calibration),结果伪影大小、形状未变,初步判断此图像伪影可能与数据采集系统(DAS)及射线过滤(filter)有关。查看错误信息表,机器未报错误信息。打开GANTRY(机架),察看数据采集系统各部件、导线及插头等,均未发现异常。检查准值器控制板(Collimator cortrol board,CCB),射线过滤器(filter),也未发现异常。应用诊断程序(Diagnostics)进行扫描数据分析(Scan Analysis),察看校准向量(Cal Vectors),观察正弦及余弦曲线发现∶有伪影图像的正弦及余弦曲线均不正常,曲线变得不光滑,曲线上有突然跳起的毛刺状波形。而无伪影图像的正弦及余弦曲线均正常,曲线光滑。根据上述现象及检查结果判断,此图像伪影可能与校准数据漂移有关。因此,我们决定进行细节校准(Detailed Calibration),其中包括空气、中模、大模及水模的校准。细节校准完后,再进行扫描,图像正常。
影响CT图像质量有许多因素,如X射线输出值,探测器电压,准直器,数据采集系统(DAS)等,但日常维护更为重要。本例图像伪影产生的原因是长时间没做细节校准(Detailed Calibration)所致。因此,应每天坚持做好下列工作∶①管球预热(WarnUP);②快速空气校准(Fast Calibration),定期进行细节校准(Detailed Calibration)。
light speed 16排螺旋CT结构复杂,维修成本较高。维修人员要对设备结构具有清晰的认识,熟练掌握电子线路和计算机软件、硬件知识。利用错误日志、故障代码和设备内置的强大的测试程序,将测试程序和物理测量相结合,就可以很快地判断出故障原因。及时排除故障,从而使设备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使用。
[1]彭兆祥,高玉伟,侯秀芬,等.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与保养[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A)∶343.
[2]闵之洋.CT机特殊故障分析与检修[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3)∶116.
[3]李强.CT技术进展及维修[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9)∶100-101.
[4]王子军,葛合全,陈森彬.GE Ultra 16螺旋C T故障维修体会[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4)∶120-121.
[5]郝美硕.CT机基本维修方法总结[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116-117.
[6]王建坤.购置16层螺旋CT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医学装备,2008,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