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估在加强水电建设项目生态保护中的作用——以安谷水电站为例

2011-02-14 03:28曹晓红步青云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1年12期
关键词:河网环境影响水电站

曹晓红,步青云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 1000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1],环境保护部吴晓青副部长强调了水电开发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要遵循“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的基本原则,与“十一五”期间相比,水电开发的生态保护被提到更加重要、更加优先的战略位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可以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将相关环保要求落实在水电建设项目中,是推动水电建设项目落实环保要求的重要手段。安谷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技术评估过程中遵循了“可上可不上的生态措施坚决要上”的原则,贯彻落实了水电开发中“生态优先”的要求。

1 安谷水电站工程及环境概况

1.1 安谷水电站工程概况

安谷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大渡河下游,采取混合式开发,水库正常蓄水位398m,总利用落差36m,其中筑坝挡水利用水头20m,开挖尾水渠利用水头16m,水库正常蓄水位时库容6330×104m3,回水总长度约11.4km,与上游水库联合运行时具有日调节性能,电站总装机容量772MW。工程枢纽由拦河闸、左右岸副坝、发电厂房、船闸、尾水渠、泄洪渠等组成。拦河闸坝最大坝高28.7m,主坝上游左岸布置了副坝,坝体上游与沙湾城区下场口放水闸相接,下游与枢纽左岸非溢流坝相接,主坝上游右岸设置太平镇防护副坝,下游设置尾水渠、泄洪渠,采用河床式厂房,设4台190 MW发电机组和1台12 MW的生态机组,发电最大引用流量分别为2576m3/s和64.9m3/s[2]。

1.2 工程所在河段环境概况

安谷水电站位于大渡河下游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嘉农镇(左岸)和市中区安谷镇(右岸)接壤的生姜坡,处于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汇合处,区域内河谷开阔,比降平缓,水流散乱,河道汊濠纵横,沙心洲岛遍布,呈现较复杂的河道水网景观。河床底质以砾卵石、沙质为主,饵料生物丰富,是流水、急流、缓流生活的鱼类生活和繁殖场所[3]。

1.3 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

1.3.1 对区域河网自然景观的影响

工程建成后,左、右岸副坝的围挡、厂房坝段及泄洪渠、尾水渠疏浚整治等工程建设,切断了该水域的河网水系,成为单一流向、渠化了的河道。拦河坝以上原有的河网、心滩组成的洪泛农业用地变成湖泊型水库,坝下约10km原有的河网水系由长9500m、底宽91m的尾水渠和长8907m、底宽350m的季节性溢洪道取代。

1.3.2 对区域湿地的影响

库区孙坝、王坝等岛屿、心洲将被全部或部分淹没,工程弃渣堆放、移民造地和移民迁建占用原有河道及水陆交错带,以及后续的土地开发将导致原位于河道内的大片湿地变为农田、建设用地等,破坏了原有湿地生境,湿地生物多样性将大幅下降。工程建设将导致洪水蓄滞面积萎缩,天然湿地环境恶化,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1.3.3 对鱼类的影响

大坝将对鱼类的交流产生阻隔影响,可能使鱼类区系组成发生变化,库区蓄水淹没、坝下河道疏浚、滩地占用和移民造地将使鱼类产卵场大幅度萎缩,甚至消失[3]。

2 环境评估促进生态环保措施不断加强

2.1 第一次技术评估

2009年3月,《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2009年版)完成了编制,针对安谷水电站的环境影响提出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有:①为保证左岸汊河及坝址-尾水渠出口间减水河段的生态需水量,工程拟在枯水期下泄不低于70m3/s的生态流量,其中,左岸生态河道放水闸下泄60m3/s,坝址下泄10m3/s;②在左岸生态河道放水闸处设置“鱼道+2孔放水闸”;③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3]。环境影响技术评估认为工程存在永久性地改变大渡河河口的自然景观,破坏大渡河河口的湿地生态系统,造成该河段产粘性卵鱼类产卵场大幅度萎缩,甚至消失等问题,报告书没有结合该区域河道水网情况分析水量分配,提出针对性减缓影响措施,生态现状调查内容不全面,生态影响预测结论不准确,故所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不足以减缓工程建设对该区域河段造成的环境影响。

2.2 第二次技术评估

在2009年环境影响技术评估的要求下,安谷水电站工程内容得到大量优化,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环保措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补充和完善,提出的生态保护措施主要有:

1)对区域河网自然景观影响的减缓措施

①原左岸生态河道放水闸设置方案由“鱼道+2孔放水闸”调整为“2孔放水闸+1孔泄水道+1孔鱼道”,增设了泄水道。②增大了左侧河网和泄洪渠下泄生态流量,泄洪渠增设1台生态小机组。枯水期下泄生态流量113.5m3/s(左侧河网泄水道下泄60m3/s、沐东坝仿自然旁通道下泄2.5m3/s、泄洪渠生态机组下泄50m3/s、太平副坝下泄1.0m3/s),较2009版报告书提出的枯水期下泄70m3/s生态流量措施增加了43.5m3/s,除枯水期外的其他时期,左侧河网泄水道下泄不小于100m3/s生态流量,总下泄流量不小于153.5m3/s。③增设2处仿自然旁通道,增加4处河网连通工程,减少弃渣回填造地面积75.89hm2。

2)对区域湿地影响的减缓措施

工程保留了左岸河道黎明村、周桥坝村附近河段的河心洲湿地。对下游泄洪渠采取抛石、钢筋石笼等方式进行微地貌重塑,适时栽植当地适生的湿生草本植物。对左岸保留的湿地实施恢复与重建工程,包括对采砂迹地及河岸进行整治,河网水系恢复与建设,构建当地适生的滨水湿地植被及沿岸生态林等。

3)鱼类保护措施

①运行期工程共下泄不小于113.5m3/s生态流量。②将峨眉河、临江河、青衣江河口上游2.5km河段、大渡河工程尾水口至岷江汇口河段作为替代生境及鱼类栖息地保护。对左侧保留河网区实施鱼类栖息地修复工程,结合左侧河网区配水工程以及生态河道建设,在局部地段实施跌水工程,微地形重塑形成深潭区,部分河段堤防建设人工鱼巢建设。③对现有4处产卵场进行生境保护,采取措施构建5处产卵场。④左侧河网修建1条导墙式鱼道,在库尾和主体枢纽区各建1处仿自然旁通道。⑤在业主营地范围内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并开展鱼类保护科研课题研究[2]。

4 结论

经过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安谷水电站从环境保护角度进一步优化了工程内容,大幅度的加强了环境保护措施,增加环保投资约3.71亿元。在今后的工作中,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将在严格把关的同时,强化生态流量泄放及在线监测、低温水减缓措施、鱼类增殖放流、建设过鱼设施、栖息地保护、生态调度等生态保护方案的落实。在环境影响技术评估中,对上述措施适时组织开展调研、研讨会等,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指南或规范,为水电环保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011.

[2]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0.

[3]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009.

猜你喜欢
河网环境影响水电站
里底水电站工程
白鹤滩水电站有多“牛”?
昆山市平原河网地区活水畅流工程方案设计和效果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水电站设计》2020年总目录
基于PSR模型的上海地区河网脆弱性探讨
河网区域特高压线路大型承台高立柱施工脚手架布置研究
湖北河网地区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