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评论员
煤炭工业:增强使命意识 加快转型步伐
——日本核电危机引发的思考
文/本刊评论员
阳春三月,日本没有盛开的樱花。
一场千年一遇的强震给日本带来空前劫难。地震、海啸、核泄漏……灾害的连环侵袭与破坏之巨,超出了所有灾难影视的艺术想象,成为日本“二战后遭遇的最严重灾难”。
特别是由地震导致的核泄漏,成为当前日本全社会面临的最大危机。虽然目前危机的走向尚难判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日本核危机将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深刻影响。
灾难面前,环球同此凉热。受日本核电危机影响,目前全球开始重新审视和重估核能政策,发展核电的态度更趋谨慎。而我国的应对策略是:停止审批,调整规划。在此背景下,我国核能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将被重新调整,其他能源指标也面临连锁式调整,整体能源格局将随之变化。
无疑,理性审视由日本核电危机引发的全球能源市场变局,可以发现,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更加凸显,能源保障的责任与使命进一步增大。另一方面,煤炭工业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十分严峻,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
日本核危机给全球一个重新审视核电的契机。
核能,因其稳定、清洁、廉价的比较优势,一直以来是世界许多国家竞相发展的替代能源。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今年1月份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2个,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
在日本福岛核电危机之前,中国核电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在建核电机组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国家,是全球新一轮核电复苏的领跑者。截至2010年底,我国核电在运机组13台,在建机组28台、3097万千瓦,在建规模占全球的40%以上。根据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到2015年达到490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8600万千瓦,届时,核电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4%,即15%的非化石能源消费中有4%由核电承担。
然而,核电的诸多比较优势只是木桶理论的“长板”,其潜在的安全危机一直是最显著的“短板”,成为核电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因而,全球核电一直在支持与反对两种力量的博弈中起伏发展。包括曾遭受核打击的日本民众在内的许多人,其实对于核电的发展心情非常纠结,有关核电存废之辩也时常发生。
目前,受日本核电危机影响,世界各国再次对发展核电重新评估,态度更为谨慎。中国的态度最为鲜明,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而据媒体最新报道,权威人士透露,我国核电中长期规划将面临下调。核电“积极发展”的方针被“安全第一”取代。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对核能发展紧急刹车之后,整体能源发展规划和布局将受到一定影响,在这种变局中,煤炭主体基础能源地位进一步增强,在较短时期内很难改变。
这是由于,暂缓核电发展,暂停审批新建项目,核电原先规划指标无法实现,未来势必会在整体能源版图上留下巨大缺口,必须要由火电、水电及其他新能源进行替补。
这种缺口不可能指望水电来完全弥补。据介绍,水电现在每年投产建成的装机是1500~2000万千瓦,到2015年装机可以达到2.7~2.8亿千瓦。“十二五”时期相当于每年投产建设一个三峡电站的规模。业界有关专家评论说,这个速度已经相当快了,“想再快,也快不到哪里去了”。事实上,水电建设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工程等,要达到预期规划建设,难度很大。
另外,由于技术、成本以及政策配套等因素,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在短期内也难堪重任,无法填补缺口。
对于我国贫油少气富煤的资源赋存条件而言,可行的办法就是增加火电的供应,增大火电的能源结构比例。这样一来,煤炭的消费量将持续增长,煤炭主体能源地位进一步提升,承载的能源供应保障责任增大。
煤炭一直以来是我国最主要的基础能源。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和相关政策支持下,我国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步伐加快,在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整体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2010年,我国煤炭产量历史性地达到了32.4亿吨,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国煤炭消费量将超过40亿吨。
另一方面,煤炭工业长期以来积累的矛盾和弊端逐渐显现,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碳减排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转型发展的形势十分紧迫,任务也更加艰巨。
对此,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强调:“十二五”是煤炭工业提高科学化发展水平,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50%。要达到这个目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就要达到15%,而届时核电的装机容量应当大幅提升。
现在核电发展放缓,煤炭主体能源地位进一步巩固,消费量将持续增加,为完成碳排放控制目标造成巨大压力。
既要保障经济发展,又要坚守碳排放底线,完成控制目标,实现我们的庄严承诺。同时,又须着力解决煤炭工业长期以来发展中积累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矛盾问题,这是一个摆在决策者和煤炭行业所有从业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这就要求全煤行业进一步增强能源保障的责任与使命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切实转变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加快煤炭工业转型发展的步伐,全面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一批跨地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煤炭产业具有资金密集型、技术集成型和产出固定型等特点,较高的集中度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抓住当前煤炭供求关系相对宽松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以有效控制煤炭总量增速、提高能效为目标,深入发展以煤为基的循环经济产业和以清洁煤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延长煤炭产业链,做好煤炭深加工转化利用,促进煤炭资源高效、循环、清洁利用,有效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从而达到降耗减排的目的。
增强煤电一体化融合水平,提高煤炭就地加工转化率,发展清洁高效、大容量燃煤机组,优先发展大中城市、工业园区热点联产机组及大型坑口燃煤电站和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电站。加快大型煤电基地外送电工程建设,加强采用先进特高压技术跨区域输电通道建设,变输煤为输电,减少大规模长距离输送压力及环境污染。
借核电政策调整之机,倒逼煤炭工业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提升科学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或许是这次日本核电危机给当前我国煤炭工业的重要启示。
(责任编辑:厉克 庞永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