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对畜禽的危害、检测及去毒方法

2011-02-13 11:10青岛农业大学优质水禽研究所王晓晓王宝维
中国饲料 2011年13期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中毒

青岛农业大学优质水禽研究所 王晓晓 王宝维* 王 鑫

青岛康大分析检测有限公司 逄淑梅

青岛康大食品有限公司 孙 超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是由某些存在于粮食和饲料上的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是最常见的一类真菌毒素,它具有很强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对人和动物都有很强的毒性(李敏等,2008;谭清华,2008)。黄曲霉多生长在含水量高的作物中,如:玉米、稻谷、棉籽粕、豆类等,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潘耀荣,2008;蔡双双,2007)。 目前,饲料中AF的污染现象普遍存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史莹华,2007)。

AF是一类结构和理化性质相似的真菌次级代谢物,目前已发现有20种之多,已确定结构的有黄曲霉毒素 B1(AFB1)、黄曲霉毒素 B2(AFB2)、黄曲霉毒素M1(AFM1)等18种,它们的基本结构中都含有二呋喃环和氧杂萘邻酮,前者为其毒性结构,后者可能与其致癌有关(马志科,2009)。

1 对畜禽的危害

1.1 对实质器官的损害 在AF中,已知毒性大小的排列顺序为AFB1>AFM11>AFG1>AFB2>AFG,AFB1是已知最强的经口致癌物质,以损坏动物肝脏为主要特征。AF是一种毒性极强的肝毒素,对所有动物都可引起肝损伤,还对肾脏等其他多种组织器官也能造成严重损坏。猪只中毒的主要表现为: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凝固性坏死和出血,肝脏显著结节性增生,胆囊水肿,黏膜下肌层和浆膜下积液,最终常因严重肝脏出血而死亡。在家禽中毒早期肝脏先萎缩,随着时间延长,脂肪在肝脏沉积并出现明显的肝肿大。牛AF中毒时,除肝脏损伤外,皮肤对光敏感,下颚水肿,下痢,有时还出现严重的角膜结膜炎。奶牛临床特征是消化机能紊乱、神经症状和流产;剖检见肝变性、坏死和纤维化硬变(高景喜等,2008)。

1.2 致癌、致畸、致细胞突变 AF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陈丽玲和刘汝文,2006)。长期食入含有AF的饲料可使动物发生肝癌,AFB1是蛋白质合成的有效抑制剂,能够影响原始细胞发育和胎儿的分化,从而发挥致畸作用。AF暴露与P53基因突变一致,AFB1解毒酶变异、AFB1加成物、P53基因突变与肝癌发生有关(陆东东,2001)。据报道,黄曲霉毒素B1对大鼠致肝癌的强度要比二甲基亚硝胺高75倍,比二甲基偶氨苯高900倍,人的原发性肝癌也很可能与AF有关(马文奎,2009)。

1.3 抑制免疫机能 AF主要作用于细胞免疫,AF能与DNA和RNA结合,并对其合成有抑制作用,AF影响蛋白质合成,可能是抑制机体免疫机能的主要原因之一。AFB1通过不同方式作用于淋巴组织而影响免疫功能,主要引起胸腺萎缩和发育不良,使火鸡体内干扰素产生延迟、淋巴因子的激活延迟、淋巴细胞生成减少。AFB还影响肝脏和巨噬细胞功能,从而抑制补体(C4)的产生。黄曲霉毒素对仔猪免疫机能也有影响,从而使仔猪对其他疾病的抵抗力也相应降低(王荣梅等,2010;陈兴样和黄克和,2002)。AF对猪体的毒性作用取决于摄入量,当饲料中含有相当数量的AF时,会出现临床症状,猪长期摄入少量的AF,虽不会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但能损害猪体的免疫机能,从而引起猪体对其他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引起继发性传染病,影响生产繁殖。

1.4 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 AF中毒常见于幼龄的鸡、鸭和火鸡,特别是以2~6周龄的雏鸡和幼鸭敏感性最高(冯梅菊,2008)。AF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主要是:动物采食量降低,家禽生长缓慢,日增重以及饲料转化效率降低(马志科,2009)。被霉菌污染的饲料,营养物质含量降低,散发霉味,饲料感官性质恶化,适口性差,家禽的体重和采食量下降。饲喂霉变饲料,母猪产仔率明显下降,所产仔猪的弱仔数和死亡数相对升高。徐建雄(2003)报道,给1日龄肉鸡饲喂含AF 0.75 mg/kg的日粮,28 d后即发现鸡体增重和采食量显著下降。给肉鸡饲喂含AF 1 mg/kg的日粮,饲喂到7 d或14 d时,肉鸡生长未受到明显影响,饲喂到21 d时,肉鸡增重和采食量显著下降。可见致死量水平以下的AF,对肉鸡生长的影响是长期连续摄入毒素在体内蓄积的结果。

AF是一种高毒性、高诱变性和高致癌性的化合物,家畜的敏感顺序为仔猪 >犊牛 >育肥猪(马文奎,2009)。断奶仔猪饲喂含AF 0.5 mg/kg的日粮28 d,采食量降低31%,日增重降低30%(李盛唐和何颖,2008;徐运杰和方热军,2008)。

AF对仔猪的危害最大,死亡率较高。AF可降低淀粉酶及蛋白酶、脂肪酶在消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各种核酸时的作用,破坏消化酶的活性,阻碍机体对基本营养物的吸收,造成猪体消化机能紊乱,食欲减退,营养不良,贫血,增重减缓和生长发育停滞等。

1.5 破坏代谢功能 AF可引起脂类水平上升。中毒的猪表现出肝细胞的脂肪浸润和脂肪沉积,这是脂肪溶解能力下降,脂类代谢受干扰的结果。毒素能使DNA和RNA的前体进入细胞核,干扰蛋白质的合成,造成抗体生成受阻和血凝因子水平降低。由于毒素引起消化酶合成减少,因而导致养分的消化和吸收水平降低,也使氨基酸的吸收受到干扰。由于毒素在肝脏中蓄积降低了肝微粒体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造成肝脏机能紊乱,从而使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指标明显升高。

1.6 损害生殖功能 AF中毒后会引起母猪流产,产弱仔、死胎和木乃伊胎,产仔数减少,仔猪成活率降低(刘春凌等,2009)。母猪的卵巢畸形,子宫黏膜对雌性激素感受性受到抑制。AF还能导致子宫扩张、肿胀及卵巢萎缩等症状,引起母猪发情周期延长、繁殖力下降,公畜睾丸萎缩,雌性化。

2 AF的检测方法

AF测定方法有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酶联免疫法(ELASA)和放射免疫法(RIA)等。

2.1 薄层层析法 薄层层析法(TLC)是测定AF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将样品经过提取、柱层析、洗脱、浓缩、薄层分离后,在波长365 nm紫外光下产生蓝紫色或黄绿色荧光,并根据其在薄层上显示的最低检出量来确定其含量。国家标准 “食品中AFB的测定”以及美国药典都采用了TLC法(单向或双向展开)检测。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高效、快速、准确性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检测限低等优点,近年来在食品、饲料和中草药材AF测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样品经提取、净化后,选择适宜的流动相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使多种AF同时分离出来,用荧光检测器检测。Manetta(2005)采用了溴化吡啶作为柱后衍生剂,HPLC结合荧光检测器测定牛奶和奶酪中的AFM1的含量,该方法灵敏度达到1~5 ng/kg,在实现快速、自动化的前提下达到精确和准确测定AFM1的含量。

2.3 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 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IAG~HPLC)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灵敏、准确、方便、安全、易于推广等优点,因此是目前最为先进的一种分析方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将该法列为国际标准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吸附特性,亲和柱只能特异性、选择性地吸附AF而其他杂质则顺利通过柱子,然后再利用洗脱液将AF洗脱下来。该方法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定量和定性,可以同时测出AF的总量和AFM1、AFB1、AFB2、AFG1、AFG2 含量。 李佐卿等(2005)采用IAG-HPLC快速测定牛奶和奶粉中的 AFM1、AFB1、AFB2、AFG1、AFG2 的含量。

2.4 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是在免疫学和细胞工程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检测技术。其原理是将已知抗原吸附在固态载体表面,洗除未吸附抗原,加入一定量抗体与待测样品(含有抗原)提取液的混合液,竞争培养后,在固相载体表面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洗除多余抗体成分,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球蛋白的第二抗体结合物,与吸附在固体表面的抗原抗体结合物相结合,再加入酶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底物发生降解反应,产生有色物质,通过酶标检测仪测出酶底物的降解量,从而推知被测样品中的抗原量。蔡正森等(2004)对ELISA法和HPLC法测定粮油食品中AF含量进行了比较。

3 AF的去毒方法

AF脱毒方法一般有物理脱毒法、化学脱毒法等。生物降解脱毒法是通过某些微生物的生物转化作用,破坏霉菌毒素的化学结构,降低霉菌毒素的毒性。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枯草杆菌和醋酸菌具有较强的降解AF的能力(王宁等,2009)。

3.1 物理方法 用于AF脱毒处理的物理方法有:热处理、微波、紫外线、漂洗、溶剂提取、脱胚处理(主要用于玉米脱毒)和吸附添加剂。生产中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日粮中添加吸附剂来吸附动物消化道内的AF,阻止机体对毒素的吸收,从而降低毒素对动物体的危害和毒素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常用的吸附剂有水合硅酸钠钙盐、沸石、膨润土、黏土、蒙脱石、活性炭等。

3.2 化学方法 在强碱强酸或强氧化剂等的作用下,AF结构被彻底破坏,转变为无毒或低毒物质。谷物类的氨化处理也是一种有效的解毒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大大降低花生粕和棉籽粕中的AF,如果反应时间足够长的话,毒素结构的变化是不可逆的。用氨盐或氨水处理玉米、花生饼粕、棉籽可以将其霉变水平下降约99%。

3.3 生物方法 对于不宜被吸附的AF,利用微生物的转化作用降解AF的毒性。常用的生物系菌种有乳酸菌、黑曲菌、米根霉、葡萄梨头菌、灰蓝毛菌、橙色黄杆菌等。畅晓渊等(2009)报道,通过抑菌活性试验,蛋白质敏感试验,菌株的动力学生长曲线测定,菌株的生理生化试验及16 S rRNA序列鉴定试验,对埃及传统Domiati奶酪中产抗AF的活性物质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菌株发酵上清液对多株受试真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尤其对产生AF的黄曲霉有很强的抑制效果。由此可见,许多微生物对AF的产生都有抑制作用或可降解AF的作用,因此可以考虑利用微生物之间的竞争作用,按比例添加到饲料中,达到预防畜禽AF中毒的目的。

生物脱霉剂含有活性乳酸菌、乳酸菌细胞壁及水合铝硅酸盐等有效成分,对霉变饲料的脱霉效果非常显著。张建梅等(2009)测定了生物脱霉剂对AFB1的吸附强度,同时采用全收粪试验检测了霉变饲料添加生物脱霉剂后家畜粪便中AFB1的排出率,结果表明,将AFB1的浓度调整为2 μg/g时,添加1.2‰的生物脱霉剂,可吸附98.34%的AFB1。全收粪试验表明,在霉变饲料中添加1‰的生物脱霉剂,被吸附的AFB1随粪便的排出率为50.44%,添加2‰的生物脱霉剂,AFB1的排出率为72.30%。综合体内、体外生物脱霉剂对霉变饲料中AFB1的吸附性能,按照1‰的比例添加可以吸附饲料中不容易被肉眼察觉的微量霉菌毒素,达到预防霉菌毒素中毒目的;而对于轻度霉变饲料,添加1.5‰的生物脱霉剂,可以达到防霉脱毒的效果,预防家畜食用霉变饲料后发生中毒;中度以上能够用肉眼发觉的霉变严重的饲料,应当将霉变饲料分散,降低霉菌毒素的浓度,再添加2‰的生物脱霉剂进行脱毒。

3.4 营养素法 维生素缺乏,可加剧AF中毒,反之便会减弱或失活。所以在配合饲料中加倍添加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D、E、K含量更需提高,可缓解AF的中毒效应。补加烟酸和烟酸胺,可以加强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活性,增加解毒过程中与黄曲霉毒素B1的结合。

4 结语

AF污染的饲料不仅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造成畜禽的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产生的霉菌毒素可能会在畜类产品中残留,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应加强饲料在生产、贮存、运输、加工过程中的管理,防止饲料原料及饲料污染和霉变,尽量减少或去除饲料中霉菌及其毒素。

[1]蔡双双,杨雪丽,谷长勤,等.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与曲霉菌病并发病例的病理学诊断[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76 ~11077.

[2]蔡正森,钟文辉,张在升.ELISA法和HPLC法检测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B1 含量的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4(3):3021 ~3024.

[3]畅晓渊,刘国荣,李平兰.Domiati奶酪中抗黄曲霉毒素活性物质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作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14(1):123 ~127.

[4]陈丽玲,刘汝文.犬黄曲霉毒素中毒及肝癌变的诊治[J].畜牧与兽医,2006,38(11):50 ~51.

[5]冯梅菊.霉玉米对畜禽的危害及防范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08,3:61~63.

[6]高景喜,李宽阁,孙志军,等.奶牛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5:48 ~49.

[7]李敏,秦锐峰,陈岱辉.黄曲霉毒素对畜禽的影响及去毒方法[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08,29(3):35 ~36.

[8]李盛唐,何颖.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预防[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73 ~74.

[9]李佐卿,章再婷,谢东华,等.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 M1、B1、B2、G1、G2[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5,41(6):406 ~408.

[10]刘春凌,王鹏,杨永红,等.母猪黄曲霉毒素中毒对产仔情况的影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3):60 ~63.

[11]陆东东.黄曲霉毒素与肝癌的关系[J].中国癌症杂志,2001,11(2):184 ~185.

[12]马文奎.黄曲霉毒素对猪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J].中国畜禽种业,2009(5):67 ~68.

[13]马志科.黄曲霉毒素危害、检测方法及生物降解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9,30(9):91 ~94.

[14]潘耀荣.猪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J].中国猪业,2008,5:35~36.

[15]史莹华,方丽云,孙宇,等.黄曲霉毒素对猪生长性能及肝脏功能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55~59.

[16]史莹华,许梓荣,王成章.黄曲霉毒素对猪生长性能及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2007,27(5):733 ~736.

[17]谭清华.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与防治[J].中国家禽,2008,30(03):45~47.

[18]王宁,王秋刚,计成.黏细菌降解黄曲霉毒B1的产酶条件优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14(2):27 ~31.

[19]王荣梅,苏荣胜,潘家强,等.黄曲霉毒素对动物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0,2:54 ~56.

[20]徐运杰,方热军.霉菌毒素及其作用机理[J].饲料工业,2008,29(4):52 ~57.

[21]张建梅,李国军,谷巍.生物脱霉剂对黄曲霉毒B1的作用研究[J].中国饲料,2009,5:21 ~23.

[22]Manetta A C.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post-column derivatisation and fluorescence detection for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aflatoxin M1in milk and cheese[J].JChromatogr A,2005,1083:219 ~222.

猜你喜欢
黄曲霉毒素中毒
What Makes You Tired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黄曲霉侵染茶树籽产黄曲霉毒素的研究
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常用检测方法
中毒
孜然精油对产毒黄曲霉的抑制活性研究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西游记》中毒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