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问题奶粉、问题猪肉、问题鸡蛋、问题水产品频频出现,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精神,改善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现状、增强消费信心、树立国际形象,中国兽医协会于2011年6月12日在北京组织举办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高峰论坛。来自农业、食品、检疫、卫生、药物、环保、教学、科研等领域的政府官员、兽医专家、企事业单位代表80余人,就所在领域涉及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并形成了以下共识。
(1)加快执业兽医能力建设,提高执业兽医技术水平,应列入行业发展重点。(2)科学防控产地动物疫病。(3)严管兽药生产和销售。(4)加强有机物和有毒有害金属的控制。
(1)严格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2)加强监管部门协调,提高监管力度。(3)开展动物源性食品风险分析,推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建立GHP、GMP、SSOP、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4)完善产品流通可追溯体系,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
中国兽医协会作为全国性的专业性行业组织,具有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保护动物健康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职责,是联系行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国内外兽医从业者之间交流合作的窗口。它能有效缓解政府行政资源不足,有利于规范兽医从业人员的行为,强化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系统控制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并通过行业和社会的宣传引导,对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兽医工作涵盖了从养殖、屠宰、加工到流通的全过程,是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关键所在。尽快颁布《兽医法》,完善兽医职责,加快推进兽医体制改革,推进行业组织建设,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执业兽医队伍,是从根本上解决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的迫切需要。兽医在动物源性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担负着环境卫生、疫病防治、动物健康、检疫检测、监督检查等系统工作,其行为直接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至今我国尚未出台《兽医法》,以致兽医管理体制缺法可依,兽医执业行为无法可束,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效果和动物产品的质量控制。因此,加快推出《兽医法》,明确我国兽医管理体制,规范兽医执业行为,确定执业兽医应有的处方、处置、出具证明等相关权力和相应责任,对违规操作人员进行处罚做出明确规定,与食品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形成配套的法律体系,是保护动物健康、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关键所在,需提请立法部门给予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