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 波,张 斌,杜宝彪
内蒙古地区草原面积约13.2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7.6%,居全国5大天然牧场之首。草原分布于8个盟市,包虫病是我区牧业地区流行较严重的寄生虫病。为掌握全区包虫病流行状况及防治效果,先后开展4次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1.1 线索调查
1.1.1 1980-1992年盟市级医院包虫病手术病例回顾性调查 13年457例包虫病手术病例分布于12个盟市、58个旗县,以锡林郭勒盟病例最多,占病例总数的62.36%(285例)。历年病例呈逐年增多趋势,以 1987—1992年病例为多,占全部病例的69.92%。不同民族手术病例以汉族最多(57.35%);牧民病例(29.18%)多于其他职业;年龄分布以21~30岁组最多[2]。
1.1.2 绵羊棘球蚴感染调查 1990-1992年全区调查绵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为14.92%,其中锡林郭勒盟绵羊感染率高达47.20%,高出平均感染率3倍以上[1]。
1.2 1991-1995年8个调查点包虫病调查 根据线索调查结果,全区在 8个盟(市)、8个旗(县、区、市)选择8个调查点开展包虫病血清学、包虫病现患和家(牧)犬感染情况调查。
1.2.1 人群包虫病血清学调查 采用间接血凝(HIA)试验、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血清学平均阳性率为9.82%(391/3982)。血清阳性率以锡林郭勒盟白音希勒牧场为最高16.92%(79/467),其次为西苏旗的桑宝力嘎苏木16.57%(84/507)。不同年龄人群血清阳性率以 30~39岁组最高(12.84%);女性阳性率(14.11%)明显高于男性(5.21%);不同职业阳性率以牧民最高(12.15%),其次为儿童(10.77%)和学生(9.33%);蒙族阳性率(15.23%)显著高于汉族(4.31%)[3]。
1.2.2 人群包虫病患病情况调查 对277名血清阳性者进行B超腹部探查,发现肝脏有包囊(单房型)者3例,检出率 1.08%,这3例患者均在白音希勒牧场[3]。
1.2.3 家(牧)犬感染情况调查 对调查点内所有家(牧)犬进行氢溴酸槟榔碱驱虫调查,仅在人群感染率为10%以上的白音希勒牧场和阿其乌拉2个点检出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犬,感染率分别2.44%(1/41)和6.90%(2/29)[3]。
1.3 1995-1997包虫病高流行地区野鼠宿主调查在高流行区白音希勒牧场捕检野鼠485只,发现细粒棘球蚴包囊野鼠12只,感染率2.47%,间接血凝(HIA)试验阳性率21.96%。
1.4 2000-2004年棘球蚴病防治试点基线调查
1.4.1 调查点一般情况 按全国统一部署的调查方案进行选点与检查。调查锡林浩特市白音稀勒牧场五分场和阿巴嘎旗巴音图嘎苏木呼格吉图和白音德力格尔嘎查,两点的基本情况分别为:人口数1 427人、638 人 ,户数454 户、176 户,犬数 650 只、260只,平均每户养犬数1.43只、1.47只,人口数与犬数比例1∶0.45、1∶0.4。
1.4.2 人群包虫病血清学调查 静脉采血409人,平均阳性率27.63%(113/409)。不同年龄组以55~59岁组46.67%(7/15)为最高,次为65~69岁组44.44%(4/9),最低为5~9岁人群6.45%(2/31);女性血清学阳性率39.22%(80/204)高于男性16.10%(33/205);职业上以牧民42.49%(82/193)最高,其次为医务、教师 40.00%(6/15),个体最低2.04%(1/49);不同民族以蒙族最高(34.25%),汉族最低(10.53%)。
1.4.3 人群包虫病患病情况调查 两个点用B超进行腹部探查826人,查出包虫病现患11例,现患率为1.33%;曾经手术包虫病例12例,其中2例复发,共23例包虫病人,患病率为2.78%。23例包虫病例中,18例为肝包虫(占病例总数的78.26%);4例为肾包虫(17.39%);1例为肺包虫(4.36%)。23例中男11例、女 12例,男女之比为 1∶1.09;年龄最小15岁、最大85岁,多在23~64岁间。12例手术病例中,2例做过2次手术。
1.4.4 家(牧)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调查 两个点采集100只家(牧)犬粪便及犬粪上清液,33份阳性,阳性率33%。
1.4.5 屠宰绵羊棘球蚴感染情况调查 两个点绵羊棘球蚴感染率为64.17%(154/240)。其中肺棘球蚴感染率为6.25%(15/240)、肝棘球蚴感染率为64.17%(154/240),混合型为6.25%(15/240)。
1.5 2001-2004年12个调查点包虫病调查 全区在6个盟(市)、6个旗(县、区、市)共选择 12个调查点开展包虫病血清学、包虫病现患和包虫病住院病例调查。
1.5.1 包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调查5 830人,阳性723人,平均血清阳性率为12.40%。以白音图嘎 27.63%(113/409)最高,其次是嘎咳图20.44%(102/499);不同景观带以干草原景观带14.09%(534/3 791)最高,温暖型草原景观带7.52%(38/505)最低;不同年龄以 50~54岁组19.72%(42/213)最高,次为65~69岁组 16.28%(21/129);女性15.30%(494/3 229)显著高于男性8.80%(229/2 601);不同文化程度以文盲人群16.94%(94/555)最高,大专及以上人群5.70%(9/158)最低;不同职业以牧民24.75%(148/598)最高,学生6.07%(68/1121)最低;不同民族以蒙古族18.14%(249/1373)最高 ,次为汉族10.71%(466/4 352)[4]。
1.5.2 包虫病患病率的调查 共调查5 830人,检出包虫病患者11例,被调查的人群包虫病平均患病率为0.19%(11/5 830)。以阿巴嘎旗最高为0.37%(3/809),次为扎鲁特旗0.3%(3/999)[4]。
1.5.3 包虫病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 在7个旗(县、市、区)部分医院进行了1991-2001年包虫病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查出包虫病例286人。病例统计显示自1996年以来住院病例数有下降趋势;住院病例以30~39岁组为最多,发病集中在20~59岁的青壮年,占病例总数的78.67%(225)[4]。
1.5.4 包虫病危害及疾病负担 包虫病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显示,住院费用人均1 646.52元;包虫病例术后复发率 4.5%;住院病例的误诊率达3.15%[4]。
调查结果基本明了内蒙古自治区人群、家(牧)犬、家畜、野鼠棘球蚴病的疫源地分布和人群分布特点,证实了我区棘球蚴病流行的广泛性和严重性,根据调查结果推算全区感染人数约达229万人,患病人数达18万多,特别是人口为95.6万的锡林郭勒盟,感染人数达16万,患病人数达1万余人。全区感染绵羊529万只,锡盟感染绵羊497万只,由于病畜生长受阻,生产能力下降,甚至死亡,造成我区畜牧业经济的巨大损失,仅以减少的肉毛脏器三项计算,造成的损失达2.1亿。
内蒙古自治区包虫病防治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培训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综合防治工作。
在白音西勒牧场和阿巴嘎旗2个防治试点共登记711只家(牧)犬,并进行皮下埋植吡奎酮缓释药棒。向当地学校再校学生和居民发放汉、蒙文包虫病防治折页共8 000余份,张贴宣传画120余张。
经过3年的包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很好的成绩:15岁以下人群包虫病感染率(5.23%)与项目实施前(8.96%)相比下降 41.63%;包虫病现患率(0.5%)与项目实施前(1.33%)相比下降62.40%;家(牧)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1.69%)与项目实施前(33%)比较下降94.88%;屠宰绵羊棘球蚴感染率(38.71%)与项目实施前(65.42%)比较下降40.83%;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66.79%、89.18%)与项目实施前(2.14%、4.07%)比较,分别上升了95.44%、96.80%。
内蒙古自治区属多民族聚居、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地区,普遍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的困难,2001-2004年借助西部地区防病脱贫问题的研究及科技成果在西部地区转化的研究项目在技术和经费上的支持,遵循项目的指导思想,开展包虫病防治试点工作,将科技成果转化成适合内蒙古自治区防治包虫病的监测模式、及可推广应用的防治模式、防治技术,指导全区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始于2005年中央补助内蒙古自治区包虫病防治项目,再次为内蒙古自治区包虫病防治提供了技术和经费的支持。目前通过6年努力大幅度降低内蒙古包虫病的患病率,从而在防病脱贫问题上取得突破,为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
[1]郭天金,张斌,单冉,等.锡林郭勒盟棘球蚴感染情况试点调查[J].中国寄生病防治杂志,1994,7(2):149.
[2]郭天金,张斌,单冉,等.1980-1992年内蒙古包虫病手术病例回顾性调查报告[J].中国寄生病防治杂志,1995,8(3):230-231.
[3]张斌,郭天金,沙仁,等.内蒙古自治区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寄生病防治杂志,1996,9(4):309-311.
[4]张斌,李昕,宋壮志,等.内蒙古自治区人体包虫病流行现状调查报告[J].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2):8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