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杜鹃花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的防治

2011-02-12 21:34于红梅
中国林副特产 2011年4期
关键词:杜鹃花苗床湿度

于红梅

(黑龙江省牡丹江北山公园,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杜鹃花是世界著名的木本花卉,是我国著名的十大名花之一,被誉为“花中西施”。该花具有品种多、开花早、花色全、花期限长和易繁殖的等特点,特别在春季每当百花凋零时,杜鹃花却迎春吐艳,它们不仅色彩艳丽,而且其花叶根均可入药[1],极具观赏和经济价值。

杜鹃花(Rhododendron)在植物分类学中是一个大家族[2],属杜鹃花科,杜鹃花属,为常绿或落叶小灌木。全世界杜鹃花种类约有近1000种,主要起源于亚洲,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大洋洲的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以西南山区为杜鹃花的主要分布中心。由于杜鹃花的色彩绚丽,花期限长、易繁殖、对环境污染不敏感等生物特性,目前在北方地区也有了比较普遍的栽培。现将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介绍如下:

1 育苗栽培

1.1 扦插苗床的准备

北方栽培宜选择开花早的品种,主要采用扦插繁殖的方法,原因是由于该方法具有繁殖速度快,并且繁殖系数大特点。插床设在地势平坦温室大棚内,由于北方较寒冷,扦插时间一般选择在5~6月份。插床内铺设混合沙土,插床为宽 1m,床沿高 15cm,沟底宽35cm,长3m,呈南北走向的低床,扦插前两天用0.5%高锰酸钾淋透消毒,也可用50%福美双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按每亩苗床用药500g搅拌均匀,进行消毒,杜鹃生长发育要求酸性土壤,土壤的酸碱度以pH4.5~6为最好。杜鹃花根系为须状细根,对土壤肥料浓度及水质的要求比较严格,施肥时要遵循适时适量、薄肥勤施的原则。

1.2 选取插条

剪取插穗宜在清晨进行,因为清晨枝条和叶内含有较多的水分,对扦插存活十分有利。选择顶芽饱满、叶片完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当年生新枝条,因为这样的枝条具有愈合快,发根多,抗力强等优点。插穗长度一般8cm,采取时下切口要在节下,叶片保留2~3片或每片叶剪去一半,最好在早晨8:00~9:00,随采随插,空气湿度在70%~90%为宜,为杜鹃生长创造一个高湿环境,以提高成活率。

1.3 扦插方法

扦插按60°倾斜插入苗床中,插穗的叶和芽露出地面,叶面朝上,入土深约4~5cm。插后洒水,使土壤充分湿润,注意湿度的控制,防止日光强晒。

1.4 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后棚内湿度应保持在75%~95%,发芽后,早晨和傍晚或阴天要揭开阴棚,逐渐增加光照,并及时做好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一般情况下,上部长出2~3片叶子后,根须已经基本生长完整,用手轻提,如觉有力,便可起苗上盆。

2 盆栽管理

由于杜鹃花性喜凉爽、湿润气候和宜酸性土壤等生物特性,所以盆栽管理对土壤酸碱性、水、肥、光照、温度、湿度均有一定要求。杜鹃花装盆用土宜用腐熟的松针叶土和腐殖土,常用醋酸(食醋)使其pH值控制在5.5~6.5,保持盆内土壤的通透性良好,不得有积水,并保持一定湿度。移植时尽量保持根系完整,不然移植后易出现枯萎现象。上盆后第一次需浇透水,以后每周控制淋水5~7次,浇水时间易在早晚,盆土表面呈干状,需要浇水,一次浇到盆底见水,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必浇透,春秋两季需水量大,冬季杜鹃进入修眠期限需水量少,需少浇水。盆栽的小苗须在通风的荫棚下仔细养护,杜鹃喜淡肥、水肥,施肥还应区别植株强弱,壮者多施,弱者少施缓施,施肥过量,会造成烧苗[3]。

3 整形修剪

修剪时间通常在6~7月份进行,疏除花蕾应在秋后和花前进行,对于花朵簇拥、影响花形的植株,可以提早疏蕾,杜鹃常通过摘心来促发新枝,第一次装盆一个月后,如果根系发育良好就可以进行修剪了,剪顶芽,以及底部分枝,如果分枝不好,可进行二次修剪[4]。

4 冬季管理

大型温室暖窖越冬主要是调节温度,室外搬运,必须有防寒措施。

5 病虫害的防治

杜鹃花喜欢生长在阴湿环境中,故病虫害感染机会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5.1 立枯病

病原为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类真菌。该病一般春夏多发,发病原因主要由于扦插密度过大、湿度高、排水不良造成的,是苗床栽培期间重要的病害。幼苗主要表现为根颈部软腐,木质部外露,叶片变黄、脱落、整株萎焉。防治方法:更新苗床,消毒彻底,保持苗床通风排水良好,忌扦插过密,加强管理;一旦发病及时挖除病株及其根系土壤,施以70%甲基托布津或70%百菌清500~800倍液浇灌,每隔5~7d/1次。

5.2 根腐病

病原为镰孢霉菌,属半知菌类真菌。根腐病主要侵染杜鹃花的根系及根颈部。表现为地上部分生长不良,叶片小、无光泽、发黄,老叶早衰脱落,病株的主根和根颈均变成褐色腐烂,表皮常常剥离、脱落、死亡,该病对杜鹃花来说,威胁十分严重,其特点是发病率不高,但染病后死亡率非常高。防治方法:彻底消毒清除苗圃内的有病株,减少侵染来源,可以用农药处理,常用农药有敌克松、多菌灵等。

5.3 灰霉病

病原为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冻害常是该病叶部发病的诱因,常发生于叶和花部,主要表现为花瓣上出现坏死斑点,扩展迅速,并相互连接形成大型病斑。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部产生大量灰色的分生孢子层,灰霉病因此而得名。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避免冻害,喷施杀菌剂,多抗霉素等。

5.4 褐斑病

病原为杜鹃花假尾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的真菌,也称为叶斑病。主要表现叶片上出现淡黄色的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并转变成淡红褐色,病叶过早脱落,严重阻碍植株生长。防治方法: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等喷洒。

5.5 叶肿病

病原为日本外担子菌。每年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发病。此病主要表现幼芽及花感病后,产生大小不等的瘿瘤。嫩叶受害后,明显变厚或呈肉质,而后全叶肿大或畸形卷曲以致枯萎[5]。有的叶面出现白色半透明状近圆形病斑,并渐变成淡红色。防治方法:发现病叶及时摘除病瘤并销毁,并喷洒代森锌或波尔多液杀灭病原菌。

5.6 红蜘蛛

该雌成虫体长0.3mm左右对暗红色,近椭圆形,体被隆起,足4对,雄成虫体长0.25mm,楔形,扁平鲜红色。发病表现为病叶变小、变黄、变红,向后卷曲,生长不旺,叶片脱落。防治方法:可用三氯杀螨醇、狼毒等一些农药喷叶杀灭。病虫害防治力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尽量少用滥用化学药剂,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钟国华,胡美英.杜鹃花科植物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6).

[2]冯国楣,杨增宏.中国杜鹃花: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杨旭,丁炳扬,胡仁勇.浙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开发及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

[4]吴福建,李凤兰,黄凤兰,胡宝忠.杜鹃花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1).

[5]曹桓生,唐燕平.花木病虫害防治[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杜鹃花苗床湿度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路基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湿度场分析
湿度变送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待到杜鹃花开时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杜鹃花
哦,杜鹃花!
带有双检测结构的电缆接头保护装置
跟踪导练(二)(2)
温室育苗自动覆膜控温移动苗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