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全军防化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

2011-02-12 03:26刘艳芹王伊文周文霞张英鸽赵德禄王永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染毒中毒小鼠

刘艳芹,刘 港,孙 岚,王伊文,周文霞,张英鸽,赵德禄,王永安

(1.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2.解放军302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39)

001 MS-302三道测量分析系统的应用及HI-6在离体膈神经-膈肌上抗梭曼的作用机制

刘艳芹1,刘 港1,孙 岚1,王伊文2,周文霞1,张英鸽1,赵德禄1,王永安1

(1.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2.解放军302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39)

目的呼吸肌麻痹是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严重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膈肌是最主要的呼吸肌,因此,建立一种精确灵敏的实验方法评价药物对离体膈神经-膈肌的影响,探讨相应的抗呼吸肌麻痹药物的实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MS-302三道测量分析系统上探讨了抗神经毒有效化合物HI-6在离体膈神经-膈肌上抗梭曼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S-302三道测量分析系统,观察大鼠离体膈神经-膈肌的收缩功能,此方法较既往测量方法实时、高效而灵敏。观察膈肌收缩功能的同时,待标本稳定30 min后取膈肌置-20℃冰箱,留待测定正常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然后向麦氏槽中加入以台式液配置的药物,加入药液量一般不超过0.5 ml,使药物浓度为10 μmol·L-1~1 mmol·L-1,对照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加药后不同时间点留取膈肌样品测定AChE活性,观察药物对膈肌AChE活性的直接影响。结果①MS-302三道测量分析系统上,对膈神经-膈肌标本强直收缩曲线下的面积进行测量,能较为直接的反映膈神经-膈肌标本的生理功能,且结果精确。② HI-610和100 μmol·L-1对正常膈神经-膈肌收缩功能影响不明显,当药物浓度为1 mmol·L-1时,HI-6对正常膈神经-膈肌收缩功能有抑制作用;HI-610 μmol·L-1对梭曼抑制的标本收缩功能既没有保护作用也没有拮抗作用;HI-6100 μmol·L-1有一定的保护和拮抗作用;当剂量增加到1 mmol·L-1时,HI-6的保护作用和拮抗作用都明显增强,且保护作用在30 min内最佳。③预先给予HI-6不能减弱梭曼对大鼠离体膈肌AChE的抑制,提示HI-6对梭曼抑制的大鼠离体膈肌AChE无明显保护作用;梭曼中毒后给予HI-6对梭曼抑制的膈肌AChE活性无显著影响,提示HI-6对梭曼抑制的膈肌AchE无明显重活化作用。结论HI-6对梭曼抑制的离体膈神经-膈肌收缩功能的恢复可能是直接生理对抗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见膈肌AChE活力有明显的恢复。

MS-302;膈神经-膈肌;HI-6;梭曼

002 HI-6对梭曼中毒活体膈肌胆碱酯酶的重活化作用

孙 岚1,刘艳芹1,王伊文2,赵德禄1,张英鸽1

(1.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2.解放军302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39)

摘要:目的研究HI-6对局部梭曼中毒活体膈肌胆碱酯酶(ChE)活性是否具有重活化作用。方法大鼠戊巴比妥钠肌注40 mg·kg-1麻醉后固定,沿腹正中线切开腹腔,暴露膈肌。以右膈神经穿过膈肌处为中心,在右侧膈肌上贴敷一片大小为0.5 cm×0.75 cm的棉纸。用微量进样器抽取10 μl 0.2%梭曼生理盐水溶液滴加其上。左侧膈肌为自体正常对照或全身系统给予HI-6的药物对照,中毒后暂闭腹腔,30 min后取出棉纸。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在大鼠膈肌局部梭曼中毒后1 min和10 min后肌注HI-6144 mg·kg-1;一组在大鼠膈肌局部梭曼中毒后1 min和10 min后局部给予180 ml(1 mmol·L-1)HI-6,分别于给药后24和72 h处死大鼠,取出中毒部位膈肌,按Karnovsky等改良的硫胆碱法显示终板的AChE活性。将膈肌标本在4%甲醛2~4℃固定24 h后,冻切30 μm,37℃孵育30 min,在光镜下观察。结果膈肌局部梭曼中毒后1 min和10 min后局部给予HI-6,24和72 h对局部中毒膈肌ChE均没有重活化作用,在光镜下均观察不到棕褐色椭圆形的运动终板;而膈肌局部梭曼中毒后1 min和10 min后,全身给予HI-6对局部中毒膈肌ChE有明显的重活化作用,在光镜下可见到肌纤维上又出现了棕褐色椭圆形的运动终板。结论HI-6对早期膈肌局部中毒的神经运动终板ChE有重活化作用。

关键词:HI-6;胆碱酯酶;重活化作用

003 含磷毒剂体外药效学评价方法建立

张瑞华,李丽琴,石 童

(防化研究院,北京 102205)

摘要:目的含磷毒剂主要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发生毒害作用,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在体外快速测定AChE活性的方法,为有机磷毒剂中毒及解救时AChE活性检测奠定基础。方法以动物全血红细胞作为AChE的来源,利用硫代乙酰胆碱与巯基显色剂DTNB反应形成黄色化合物的原理,用分光光度法在412 nm处比色定量测定AChE活性。首先利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提供巯基,其显色效应相当于硫代胆碱,故用谷胱甘肽进行DTNB法测定AChE活性标准曲线的绘制;其次进行了DTNB法测定全血样品AChE活性的方法学研究,主要包括对全血进行20,40和60等不同倍数的稀释后测定AChE活性、使用兔、豚鼠、比格犬及猴等不同动物全血红细胞作为AChE的来源进行AChE活性的测定,同时对不同批次全血样品及同一批次血样不同时间的AChE活性进行测定,验证DTNB法测定AChE活性的方法的可行性;最后选择兔全血红细胞作为AChE的来源,对有机磷毒剂如沙林及梭曼进行了体外药效学评价,梭曼终浓度为 6.25 nmol·L-1~ 0.4 μmol·L-1,沙林终浓度为 6.25 nmol·L-1~4 μmol·L-1,以不同浓度沙林及梭曼的负对数对兔子全血AChE抑制百分率的对数作图,求出沙林及梭曼抑制动物全血AChE的量效曲线,计算得到其IC50值和IC90值。结果以吸光度值(标准管吸光度值-零管吸光度值)为纵坐标,AChE活性为横坐标作图,即得谷胱甘肽标准曲线,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29+0.1218X,r=0.9999,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在AChE活性为0~10.8 mmol·L-1的范围内保持线性。选取兔全血40倍稀释后作为AChE的来源进行实验,通过对不同动物批内及批间AChE活性进行测定并统计得出,批内差异为0.44% ~0.67%,批间差异为1.03% ~2.27%。表明该方法批内及批间差异较小,均不超过10%,可以进行有机磷类化合物的体外药效学评价。不同浓度沙林及梭曼对兔全血AChE活性抑制的量效关系表明其作用强度的顺序为:梭曼>沙林,该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合。梭曼对兔全血AChE量效曲线图表明,其量效曲线方程为:Y=372.69-45.53X,R=-0.9930;梭曼对兔全血 AChE 活性抑制的 IC50值和 IC90分别为83 nmol·L-1和 0.62 μmol·L-1。沙林对兔全血AChE量效曲线图表明,其量效曲线方程为:Y=284.45-3905X,R=-0.9679;沙林对兔全血AChE活性抑制的IC50值和IC90分别为1.2 μmol·L-1和15 μmol·L-1。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测定不同动物全血红细胞 AChE的活性,实验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多种有机磷毒剂体外药效学评价。由于红细胞中AChE全部存在于细胞膜表面,因此,本测定方法不需将红细胞溶解就能够直接测定AChE活性,能够减少制备酶原的过程,适于快速完成体外AChE活性的分析测定。

关键词:沙林;梭曼;乙酰胆碱酯酶

004 沙林对猴全血乙酰胆碱酯酶老化的抑制及重活化作用

石 童,张瑞华,李丽琴

(防化研究院,北京 102205)

摘要:目的采用沙林抑制猴全血乙酰胆碱酯酶(AChE),研究磷酰化酶的老化速率及肟类药物的重活化作用。方法(1)37℃恒温水浴条件下,采用沙林抑制猴全血AChE的90%活性,后分别加入浓度为0.1,0.33和1 mmol·L-1双复磷、氯解磷定(PAM-2-Cl)、碘解磷定(PAM-2-I),用DTNB法分别测定各样品AChE活性,计算重活化率;(2)37℃水浴条件下,采用沙林抑制猴全血AChE的90%活性,每隔10 min,1,2,4和14 h取出100 μl,然后,加入终浓度为1 mmol·L-1的氯解磷定,用DTNB法测定AChE活性,计算重活化率。以重活化剂重活化率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可得磷酰化酶的老化曲线,曲线的斜率即为重活化剂抑制AChE的老化速率常数(K老化),半老化时间(t0.5)=0.693/K老化,老化率达到 99%所需时间(t0.99)=4.605/K老化。结果在 0.1,0.33 和 1 mmol·L-1的浓度下,氯解磷定对沙林抑制猴全血AChE的重化活率分别为16%,45%和83%;双复磷对沙林抑制猴全血AChE的重化活率分别为18%,39%和70%;碘解磷定对沙林抑制猴全血AChE的重化活率分别为14%,41%和72%。在0.1 mmol·L-1时,双复磷重活化效果最好;氯解磷定在低浓度时,其重活化效果稍差于双复磷,但是,随着其浓度提高,显示出比双复磷较好的重活化效果。采用氯解磷定1 mmol·L-1为重活化剂时,沙林抑制猴全血AChE磷酰化酶的半老化时间约为12 h。结论本文实验中使用的3种重活化剂均对沙林抑制的猴全血AChE有较好的重活化作用,其中,氯解磷定对沙林抑制的猴全血AChE有较高的重活化率,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取得相对较好的急救效果;随着沙林对猴全血AChE抑制时间的延长,磷酰化胆碱酯酶可失去重活化的能力,而成为“老化酶”,很难被重活化,因此,沙林中毒后应尽早使用氯解磷定等肟类重活化剂。研究发现有一些有机磷中毒用肟类治疗后,有中毒症状缓解后又发生反复的现象,因此使用氯解磷定为重活化剂时,急性中毒症状控制后,建议在磷酰化胆碱酯酶老化之前酌情重复使用重活化剂,直至中毒症状彻底缓解。

关键词:沙林;猴全血;乙酰胆碱酯酶;老化;重活化

005 热应激有机磷毒物中毒对小鼠组织脂质过氧化系统的影响

蔡 颖,谢首佳,赵远鹏,何 悦,姜 帆

(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毒理学研究所,重庆 400038)

摘要:目的试阐述热应激和有机磷毒物中毒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于小鼠,对其组织脂质过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将5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热应激组和热应激有机磷毒物中毒组。热应激组小鼠放在相对湿度(60±5)%,温度分别为(38℃ ±1℃)和(40℃ ±1℃)的热环境下1 h。有机磷毒物中毒组小鼠ip注射给予有机磷毒物9和15 mg·kg-1;染毒30 min后,处死小鼠;取心、脑和肝组织匀浆,测量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羟自由基抑制能力。结果随着温度的增加,小鼠心、脑、肝组织总SOD的活力、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逐渐降低,有机磷毒物9和15 mg·kg-1组与相同温度组空白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染毒剂量增加,小鼠总SOD活力受到抑制,20℃组、38℃组和40℃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机磷毒物15 mg·kg-1组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小鼠肝MDA的含量,随温度增加逐渐增加,且三个温度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染毒剂量增加,有机磷毒物15 mg·kg-1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组织心、脑和肝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热应激和有机磷毒物中毒,可引起小鼠心、脑、肝组织总SOD活力降低、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下降和MDA含量增高。热应激和有机磷毒物中毒后,小鼠心、脑、肝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有机磷毒物中毒,提示氧化应激机制在高热合并有机磷毒物中毒中发挥一定作用,温度和染毒剂量对小鼠脂质过氧化系统的影响有交互作用。有机磷毒物中毒与热应激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于机体可产生联合效应,而联合效应的性质可能与损伤因素有关。本结果提示热应激合并有机磷毒物中毒对机体氧化应激功能的影响可能不是药理学意义上的协同效应,可能由于热应激加重有机磷毒物中毒效应所造成。化学中毒和热应激对机体的氧化应激可能具有联合效应。

关键词:热应激;有机磷毒物;脂质过氧化系统

006 热应激有机磷毒物中毒对小鼠全血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

但国蓉,蔡 颖,赵远鹏,叶 枫

(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毒理学研究所,重庆 400038)

摘要:目的高温环境超过机体调节适应的生理限度时,机体发生失代偿性反应。有机磷毒物抑制胆碱酯酶(ChE)活性,造成体内乙酰胆碱(ACh)的堆积而中毒。本实验试阐述热应激和有机磷毒物中毒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于小鼠,对小鼠的体重变化及全血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影响。方法将5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热应激组和热应激有机磷毒物中毒组。热应激组小鼠放在相对湿度(60±5)%,温度分别为(38℃ ±1℃)和(40℃ ±1℃)的热环境下1 h,密切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热应激前后小鼠称重记录。有机磷毒物中毒组小鼠ip给予有机磷毒物9和15 mg·kg-1;染毒30 min后,处死小鼠;取全血测量AChE活性。结果停留在热环境(38℃/40℃)中的小鼠活动量明显增加,烦躁不安、勤梳毛发,口周及下腹部毛发湿润,阴囊变大,摄水量降低。热环境前后小鼠平均体重差值38℃组是40℃组的0.69倍(P<0.05);而热环境前后体重百分比是20℃体重变化百分比的96.49%和95.78%,有显著差异(P<0.05)。热应激有机磷毒物中毒组小鼠全血 AChE活力明显下降(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空白对照组,小鼠全血 AChE活力在38℃时最高(91±10)kU·L-1,40℃时最低(57±3)kU·L-1,三个温度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同一温度组,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全血AChE的活力逐渐降低;各温度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机磷毒物9和15 mg·kg-1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有机磷毒物15 mg·kg-1组与各温度空白对照组都有显著降低(P<0.05)。提示温度改变或有机磷毒物单因素作用时,对小鼠全血AChE活力均有显著影响,且温度和有机磷毒物对小鼠全血AChE活力的影响有交互作用;40℃热应激和有机磷毒物15 mg·kg-1时小鼠全血AChE活力最低。结论热应激或有机磷毒物中毒对小鼠AChE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指标的变化幅度远大于单纯有机磷毒物中毒的效应,温度和染毒剂量对小鼠全血AChE的影响有交互作用。

关键词:热应激;有机磷毒物;乙酰胆碱酯酶

007 L-2010等对神经性毒剂沙林眼中毒的对抗作用

刘艳芹1,王伊文2,赵德禄1,王永安1

(1.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2.解放军302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39)

摘要:目的评价比较抗胆碱药及系列重活化剂对神经性毒剂沙林眼染毒小鼠的治疗效果,寻找并确定对沙林眼染毒具快速恢复作用的新型治疗药物。方法小鼠沙林(0.3 μg/眼)染毒,以瞳孔缩小及对光反射恢复时间为评价指标,观察抗胆碱药阿托品(30 μg/眼),重活化剂氯磷定(60 μg/眼)和双复磷(60 μg/眼),以及全新结构化合物L-2010(1.5,3.0及30 μg/眼)在沙林染毒后20 min经眼给药对沙林染毒小鼠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调节力影响,给药体积均为0.3 μl/眼。结果1.沙林点眼小鼠眼中毒症状表现:正常小鼠强光及弱光条件下其瞳孔直径分别依次为 9.5 ~11.3 μm 及16.9 ~17.9 μm。小鼠沙林3.0 μl/眼染毒后20 min,其强光及弱光条件下瞳孔直径恒为4.0 μm,对光反射消失;中毒后24 h,对光反射调节能力有所改善,但瞳孔直径仍明显低于正常值;中毒后48 h,瞳孔大小完成恢复正常,但对光调节能力仍未完全恢复。因此,沙林0.3 μg/眼染毒小鼠眼自然恢复时间为48 h以上。2.目前临床应用的眼中毒治疗药物抗胆碱药阿托品对沙林眼染毒治疗效果:阿托品(30 μg/眼)在沙林染毒后20 min经眼给药,极度缩小瞳孔直径迅速扩大至正常值的2~3.5倍,但此时瞳孔对光反射调节力完全丧失;给药后6 h,极度散大瞳孔又开始明显回缩;给药后24 h,缩瞳症状重新出现,瞳孔直径明显低于正常值;给药后48 h,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调节力仍未恢复正常。3.传统胆碱酯酶重活化剂对沙林眼染毒治疗效果:重活化剂氯磷定(60 μg/眼)和双复磷(60 μg/眼)经眼给药后,对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调节力恢复时间无明显影响,眼中毒症状完全恢复时间为48 h;与中毒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4.新型化合物L-2010对沙林眼染毒治疗效果:低(1.5 μg/眼)、中剂量(3.0 μg/眼)L-2010经眼给药后,在给药后1 h即可完全恢复沙林染毒所致瞳孔缩小及对光反射能力消失,其作用明显优于其它治疗药物;但L-2010高剂量(30 μg/眼)给药条件下,其对眼中毒症状恢复时间反而相对增长,眼中毒症状完全恢复需6 h。结论L-2010对沙林眼染毒所致眼中毒症状具快速恢复作用,其作用明显优于现有的眼中毒治疗药物阿托品,提示L-2010在神经性毒剂眼中毒治疗上具良好应用前景。

关键词:神经性毒剂;沙林;眼染毒;L-2010

008 宾赛克嗪对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所致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时混合型酸中毒的影响

宋丽雪,龙超良,唐 渊,王汝欢,张津津,汪 海

(北京军区总医院药理科,北京 100700)

摘要:目的研究胆碱酯酶抑制剂梭曼导致犬发生进行性循环衰竭时酸中毒生化参数指标的变化及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的干预作用。方法14只杂种犬,雄性,体质量12~15 kg。随机分为循环衰竭组和呼吸衰竭组,每组7只。动物称重、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给予人工正压呼吸。将导管置入左心室、股动脉及股静脉,通过八导电生理记录仪,连续记录心功能及动脉压变化。开始梭曼累积染毒,方法为每次肌内注射1/3LD梭曼(1LD=10 μg·kg-1),每10 min追加1次。呼吸衰竭组以氧分压(paO2)<60 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Hg,氧饱和度(SO2)<90%为标准,在犬达呼吸衰竭标准后,然后立刻用宾塞克嗪0.1 mg·kg-1肌内注射进行抢救。循环衰竭组以平均动脉血压降至45 mmHg为标准,在循环衰竭维持约6 h后静脉注射宾赛克嗪0.1 mg·kg-1进行抢救。检测两组梭曼染毒前、后及抢救后动脉血指标变化。以梭曼染毒前各指标为对照组,染毒后实验结果用SAS6.12软件进行自身对照t检验分析。结果犬发生呼吸衰竭时,机体pH值由染毒前7.290±0.040降低到7.150±0.050水平,paCO2,paO2由染毒前的(42.6 ±3.6)mmHg和(92.0 ±6.4)mmHg改变为(56.1 ±6.5)mmHg和(38.4 ±9.3)mmHg,发生显著性差异(P<0.01),使用宾赛克嗪抢救6 h后,与呼吸衰竭中毒时相比pH值升高至7.290±0.110,恢复到染毒前水平;反映酸碱失衡的指标在2 h内均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犬发生循环衰竭时,pH值由染毒前的7.345±0.064降低到6.956±0.022,且呈显著性下降(P <0.01),使用宾赛克嗪救治后,平均动脉血压升高为76 mmHg,pH值升高到7.185±0.029水平(P<0.01,n=3~7)。反映酸碱失衡的指标部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梭曼中毒诱发犬发生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时产生酸中毒,使用宾赛克嗪药物抢救后,在酸中毒的早期可得到明显改善作用,后期则能够有效地控制恶化的程度。

关键词:宾赛克嗪;梭曼;混合型酸中毒

009 神经性毒剂预防药物研究进展

孙铭学1,赵 杰1,谭昌恒2,朱大元2,肖 凯1

(1.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防化医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 201203)

摘要:神经性毒剂是主要以引起胆能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特征的致死性毒剂,主要是抑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致使胆碱酯酶不能水解乙酰胆碱(ACh),造成ACh大量蓄积,从而引起中枢和外周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导致急性中毒。因其毒性强、作用快,能通过皮肤、呼吸道、黏膜、胃肠道及眼等吸收引起全身中毒,加之性质稳定、生产容易、使用性能良好,因此成为外军装备的主要化学战剂。由于神经性毒剂的危害,外军也在加紧时间研究新的防治药物与方法。目前防治神经性毒剂的药物分为以下几类:①预防药物;②抗胆碱酯能药物,即受体保护药,主要指M样ACh受体拮抗剂,主要包括阿托品、苯那辛等;③酶重活化剂,可以复活被磷酰化的中毒酶,主要是肟类化合物,如氯磷定、酰胺磷定(HI-6)等。此外还经常使用地西泮等来控制惊厥等症状。由于战场上化学武器使用的突然性和神经性毒剂的速杀性,而且它与AChE的不可逆结合使AChE在很短时间内老化(如梭曼只有几分钟),给中毒后的药物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减少神经性毒剂中毒引起的损害,使用药物预防神经性毒剂中毒非常必要和关键。

现在西方军队常用的预防药物是溴吡斯的明,但吡斯的明有一定的缺点如它是季铵盐,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无法保护中枢的AChE,不能对中枢神经损伤起到保护作用,治疗剂量不能防止惊厥症状,而且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很接近,容易引起中毒。新斯的明情况类似;而毒扁豆碱虽然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但是毒性作用较大,并且半衰期较短。预防药物有的国家为复方用药,处方中一般含有阿托品,阿托品作为M型乙酰胆碱受体阻断剂会抑制出汗,健康人群在较热的环境下或者穿着防毒衣的情况下服用阿托品会产生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热损伤;东莨菪碱情况类似。还有一类是生物清除剂,即通过结合或催化机制在神经性毒剂与AChE反应前将其清除,如血浆丁酰胆碱酯酶等,但是由于可能的过敏反应及药物输送系统的问题,目前尚在研发阶段。另外神经性毒剂严重中毒的存活者常存在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现在所用药物不能防止脑神经元的损伤和中毒后的功能丧失,影响生存质量。所以有必要寻找新的药物以减少毒剂导致的神经中枢毒性。

发展神经性毒剂预防药物一直为各国军方所重视。近年来在寻找新型预防药物的过程中,石杉碱甲(huperzine A,Hup A)作为比较理想的AChE抑制剂得到了人们的重视。Hup A是从蕨类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发现的一个新的高选择性的、可逆性的AChE抑制剂,现已作为治疗早老性痴呆和增强学习记忆的药物在我国上市,疗效显著。近年来的研究证明Hup A对神经性毒剂中毒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引起世界各国药学工作者广泛关注和研究。法、德、美等国家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在多种动物模型上(包括猴、豚鼠、大鼠和小鼠),Hup A都显示出对梭曼等神经性毒剂的中毒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使用Hup A之后动物对于毒剂的耐受能力显著提高,存活率显著提高、存活时间显著延长,并能够抗惊厥;神经病理检查也证明其对神经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对于神经性毒剂的防护效果明显优于目前使用的同类药物溴吡斯的明和其他可逆性AChE抑制剂,并且副作用很小,半衰期长,选择性好。Hup A的作用机制也已经基本明确,主要是:①对红细胞AChE有较好的选择性,抑制血浆中的丁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作用较弱,血浆中的丁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是神经性毒剂的内源性的清除剂;②能透过血脑屏障,保护中枢的AChE,减轻神经损伤;③ 为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并可与乙酰胆碱竞争N胆碱受体结合位点而发挥作用。外军也正在积极考虑装备石杉碱甲做为正式的神经性毒剂的预防药物。

利用我国Hup A的资源优势,我们对Hup A的结构进行了化学修饰,从半合成的上百个化合物中发现了新化合物ZT-1,发现其抑制AChE活性与Hup A相接近,对多种来源的AChE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外周丁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远弱于Hup A,因此它对AChE的选择性远大于Hup A,选择性更高(Ratio of IC50BuChE/AChE分别为1829和970)。进一步研究发现,ZT-1对AChE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属混合竞争型,其 Ki值为32 nmol·L-1。ZT-1急性毒性(LD50)仅为Hup A的1/10。相对于其他的AChE抑制剂,如多奈哌齐(donepezil)、溴吡斯的明及他可林(tacrine),ZT-1药效更强,作用时间更长,毒性更低。ZT-1对于皮质AChE活性的抑制在0.5~3 h最为显著,抑制活性可以持续6 h以上,给药方便,可以长时间维持有效血药浓度。ZT-1相对于现有药物Hup A与吡斯的明有明显的优势,预防神经性毒剂的保护作用更好,副作用更少且保护时间更长,从而说明ZT-1可以作为高效实用的神经性毒剂预防药物,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关键词:神经性毒剂;预防药物;石杉碱甲;衍生物

通讯作者:肖 凯,E-mail:ikaixiaocn@gmail.com,Tel:(021)81871129-808

010 有机磷中毒救治和机制研究进展

吴方晖,杨廷松,阴忆峰

(防化研究院,北京 102205)

摘要:有机磷中毒的研究对于军事和民事都有重要意义,有机磷通过磷酰化乙酰胆碱酯酶以及直接作用于受体,造成一系列神经中毒症状。清除毒物,药物治疗,对症处理等对于有机磷中毒救治是必须的。本文介绍了相关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乙酰胆碱酯酶

011 不同治疗方案救治神经性毒剂皮肤烧伤的疗效观察

邱泽武,彭晓波,沈 伟,董红霞,白丽丽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消化中毒科,北京 100071)

摘要:有机磷农药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毒物类别之一,其中毒后救治措施已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熟悉,而有机磷农药所致的较大面积皮肤烧伤则较为少见,一般医师都缺乏处理的经验。本文报告2例DDV中毒致皮肤烧伤者,在常规解毒、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病例1按照传统地保持创面干燥、清洁、局部消毒、换药的方法治疗后,患者遗留了大量瘢痕,并在每次换药、去痂时疼痛难忍,皮肤创面以瘢痕愈合,后经行皮肤移植治疗方痊愈。病例2采用法国开发的一种脂质水胶体敷料优拓,有很强的吸收液体能力,吸收液体后膨胀形成一个垫子,粘性显著减弱,敷料可以无损伤方式移出,不会因换药时揭开敷料而引起疼痛造成伤口损伤、瘢痕形成;而传统地纱布将伤口的血浆、分泌物、渗出液等液体物质吸收,在短时间内干涸硬结,使纱布敷料与伤口的肉芽或上皮组织粘连,在换药撕揭时引起患者的疼痛和出血,而优拓能减轻避免这种痛苦发生。优拓可为伤口提供最佳的湿性愈合环境而促进创面愈合;优拓还具有价格低廉、使用简单、效果确实等优点,较传统凡士林纱布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身心痛苦,加速伤口的愈合,减少换药次数从而明显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支出,降低感染和瘢痕的发生率,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应用优拓治疗神经性毒剂所致的皮肤烧伤具有痛苦小、恢复快、疗效好、花费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医师借鉴应用。

012 家兔皮肤芥子气染毒后尿液中TDG及TDGO的监测

聂志勇,张雅姣,冯建林,谢剑炜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

摘要:素有“毒剂之王”之称的芥子气(HD)是目前危害最大的化学战剂之一,由于其中毒机制尚不明确,HD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HD染毒后在体内可产生多种特征性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对中毒诊断、溯源性分析以及毒理机制等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通过选择和优化固相萃取(SPE)等前处理手段,建立了尿液中TDG及TDGO的高灵敏的同位素稀释-NCI-GC/MS检测方法,方法的最低检测限(LOD)达到0.1 ng·ml-1,最低定量限(LOQ)为0.3 ng·ml-1;然后建立了家兔皮肤HD暴露染毒模型,研究了不同剂量HD(0.02~0.15 LD50)染毒后家兔尿液中TDG及TDG+TDGO的量效、时效关系(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家兔皮肤HD染毒后尿液中TDG及TDG+TDGO迅速升高,然后在2 d内又快速下降,各染毒剂量组在染毒后第3~7日内TDG+TDGO的单日排出量持续减少然后趋于稳定;2 mg·kg-1HD染毒家兔,2 d内的TDG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TDG+TDGO含量在3 d内保持较高浓度(>30 ng·ml-1);5 mg·kg-1染毒家兔,2 d内的TDG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TDG+TDGO在6 d内保持较高浓度(>30 ng·ml-1);15 mg·kg-1染毒家兔,9 d内的TDG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TDG+TDGO在10 d内保持较高浓度(>30 ng·ml-1);另外,由于极性代谢产物的葡萄糖醛酸化或硫酸酯化是动物体内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同时考察了结合态的TDG及TDG+TDGO含量,发现葡萄糖醛酸化及硫酸酯化的TDG/TDGO很少。通过换算,总TDG只约占总TDG+TDGO量的2% ~3%,即TDGO比TDG含量高很多;总TDG+TDGO 5 d内排出量占HD染毒量的0.5% ~1%;文章最后就研究结果,同时结合HD对动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与文献进行了相应的比较,探讨了与文献结果的异同及动物种属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用同位素稀释法进行定量分析,保证了复杂基质生物样品中痕量组分检测的重现性、可靠性及准确性;尿液中TDG及TDGO的异常升高可以做为HD损伤确证的一个重要指标,而TDG及TDGO的含量也可以做为HD损伤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TDG及TDG+TDGO浓度及单日排除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随时间的变化有一定的起伏波动,可能是由于脂肪、组织中的HD再分配或者是HD与大分子共价结合物代谢过程中缓慢释放出TDG及TDGO造成的;而且染毒后经过较长时间,TDG及TDG+TDGO仍在继续增加,进一步说明可能是由于血液等各组织中的大分子加合物降解、解离得结果;家兔皮肤HD染毒模型可能与人中毒更为接近,同时也许可从这个方面来解释家兔和人具有相同的LD50值的原因,另外因为TDG及TDGO在中毒初期主要由HD直接水解或水解氧化得到,所以其浓度相比于SBMTE等更稳定,即相比其他游离的小分子代谢物,测定TDG及TDGO含量可能更能反应HD中毒程度。

关键词:芥子气;生物标志物;固相萃取;硫二甘醇;硫二甘醇亚砜

013 芥子气的生殖毒性

张黎明1,贺 茜2,尚丽新3,赵 杰1,肖 良1,王倩倩1,聂 菲1,朱明学1

(1.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防化医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2.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妇产科,上海 200433;3.北京军区总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700)

摘要:日本遗弃在华芥子气是我国一大潜伏的环境危害,芥子气也仍然是最有可能被使用的化学毒剂之一。当前注重的主要是芥子气的急性毒性和中毒人员的临床救治,而对芥子气给环境造成的长期影响和中毒人员的远后效应关注不足。作为已知的致突变和致癌剂,芥子气的生殖毒性尚不明确,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结果互相矛盾,直接影响了对芥子气长期环境影响的评估,有必要从分子机制层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其遗传和生殖毒性。

关键词:芥子气;生殖毒性

通讯作者:张黎明,E-mail:lmzhang1969@yahoo.com.cn

014 小鼠皮肤硫芥染毒后miRNA表达的变化

邹仲敏,程 晋,唐 禾,但国蓉,赛 燕,赵吉清

(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毒理学研究所,重庆 400038)

摘要:目的通过miRNA芯片分析方法,观察硫芥致小鼠皮肤损伤后miRNA的改变,筛选参与硫芥致伤过程的miRNA,探讨硫芥致皮肤损伤机制及miRNA在硫芥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5周龄雄性BALB/c小鼠外耳部腹侧皮肤局部染毒硫芥,于染毒后6,24和72 h取材,未染毒的小鼠为空白对照。用miRNA芯片分别检测各组mi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筛选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上调或下调2倍以上的miRNA进行重点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376b在6,24和72 h后分别上升3.215,2.817和3.945倍(P <0.01),miR-883b-3p在各时间点分别上调2.617,2.217和2.045 倍(P <0.01),miR-467e-star在损伤 6 和 72 h后较对照组表达上调 2.415 和 2.11 倍(P <0.01),但24 h时未见明显变化,miR-181a-1-star在损伤24和72 h后表达上调2.096和3.423倍(P <0.01),与其他组相比,损伤72 h后miR-182表达下调(P<0.01)。结论硫芥染毒后,皮肤有多个miRNA参与损伤和修复调节,修复过程主要包括促进干细胞分化、细胞移行和凋亡、抑制癌变。

关键词:芥子气;皮肤;miRNA;微阵列分析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31171118)资助

015 硫芥的小鼠致畸作用

李奇慧1,董兆君2,唐木涛1,孙华斌1,王修德1

(1.济南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4;2.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毒理学研究所,重庆 400038)

摘要:目的研究硫芥对小鼠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毒性。方法将60只孕鼠随机分为6组,即阴性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硫芥5.0,1.0和0.2 mg·kg-1染毒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于孕第7天开始定时腹腔注射给药,连续6 d,每天1次。于妊娠第18天处死孕鼠进行胎鼠检查。结果硫芥1.0和5.0 mg·kg-1组孕鼠体重增长受抑,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硫芥对胎鼠外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导致胎鼠出现血肿,各染毒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1);硫芥对胎鼠骨骼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椎体缺失、胸骨二分化、胸骨残余、椎弓分离、颈肋等。硫芥 0.2,1.0 和 5.0 mg·kg-1组畸形(变异)率分别为 22.45%,29.17% 和 18.00%,硫芥 0.2 和 1.0 mg·kg-1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硫芥可导致小鼠胚胎外观和骨骼畸形,有一定致畸性。

关键词:硫芥;小鼠;胚胎毒性;致畸胎

016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PI-I的抗芥子气皮肤炎性损伤作用

刘红岩1*,时辉宁1*,应 莺1,刘艳芹1,郭京艳2,王伊文3,丁日高1,钟玉绪1

(1.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2.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1;3.解放军302医院,北京 100039)

摘要:目的探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PI-I对芥子气皮肤炎性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胰酶活性抑制分析、明胶酶谱法测定评价SPI-I的蛋白酶活性抑制作用;测定SPI-I对体外培养HaCaT细胞及在体皮肤芥子气染毒后炎性因子IL-6和IL-8水平评价SPI-I的治疗作用。结果SPI-I体外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胰蛋白酶、MMP-2、MMP-9作用,SPI-I 1 g·L-1能够显著性抑制芥子气诱导HaCaT细胞IL-6,IL-8分泌,芥子气染毒皮肤后给予SPI-I,能够明显减少芥子气导致的IL-8分泌。结论SPI-I具有蛋白酶抑制活性,SPI-I可通过发挥其蛋白酶抑制作用缓解芥子气诱导的炎症反应。

关键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芥子气;皮肤毒性

通讯作者:钟玉绪,E-mail:yuxuzhong 2008@yahoo.com.cn,Tel:(010)66931647

*共同第一作者.

017 抗氧化天然产物对芥子气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 涛1,李 玥1,邹 豪2,王蓓蕾1,陆 佳1,赵 杰1,张 川2,张黎明1

(1.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防化医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2.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新药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知母提取物对芥子气中毒所致氧化损伤的影响,评价其对芥子气中毒的预防和(或)治疗效果。方法(1)细胞水平试验: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与芥子气200 μmol·L-1作用15 min;受试药为丹酚酸4 mg、知母黄酮16 mg(1∶4)或丹酚酸4 mg、知母黄酮8 mg(1∶2)溶于50 μl DMSO,无血清DMEM稀释至100和50 mg·L-1。预防给药时,药物与细胞预孵2 h,然后染毒;治疗用药时,细胞染毒后与药物孵育24 h。分别观察细胞存活率并检测MDA水平。(2)整体动物试验: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中毒对照组、维生素C(200 mg·kg-1)治疗组(阳性对照)、抗氧化剂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和高剂量治疗组。芥子气染毒剂量为3.5 mg·kg-1(70%LD50),皮下注射,1 h后给予治疗;按丹酚酸∶知母黄酮1∶4,每日ig给予30,60和120 mg·kg-1,连续7 d。观察大鼠生存状况,测定血清中MDA,GSH和SOD水平,并取肠、肝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复方对芥子气细胞毒性均无预防作用,但有一定治疗作用;复方提取物对芥子气引起的细胞氧化损伤有一定防护效果。提取物复方可提高芥子气中毒动物存活率;对脂质氧化和SOD抗氧化体系无明显影响;但可剂量依赖性地恢复芥子气中毒后的GSH水平。结论芥子气对SD大鼠引起的氧化损伤可能主要由GSH体系介导,丹参、知母提取物通过升高GSH水平,发挥抗氧化作用,进而起到抗芥子气中毒效果。

关键词:芥子气;氧化损伤;丹参;知母

通讯作者:张 川,Tel:(021)81871358;张黎明,Tel:(021)81871128

018 芥子气体内生物标志物的监测及其代谢与分布研究进展

聂志勇,谢剑炜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

摘要:芥子气(HD)是一种糜烂性化学战剂,能造成皮肤、眼睛及呼吸系统的损伤。HD的中毒机制虽早有研究,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HD有两个亲电碳原子,是典型的双功能烃化剂,它的化学性质和代谢机制主要取决于它们的亲电反应,生理条件下,可与体内多种亲核性基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及咪唑基等反应,产生广泛复杂的生物学作用。从化学反应的结果来看,HD进入体内后通过烃化、水解、氧化、裂解等代谢步骤,形成硫二甘醇(TDG)、谷胱甘肽结合物、蛋白加合物、DNA加合物等多种生物标志物,而检测和研究这些标志物对于我们了解HD的损伤机制及HD的分布代谢过程是很有帮助的。TDG及硫二甘醇亚砜(TDGO)是HD的主要水解、氧化产物,也是HD在体内的重要代谢产物,研究快速、灵敏、简便的TDG分析检测方法成为HD医学防护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谷胱甘肽分子中的巯基具有较强的活性,能迅速与进入体内的HD等有毒物质络合,起到解毒的作用,研究发现,HD可与两分子谷胱甘肽结合生成SBSANE,而SBSANE经β裂解酶作用,同时硫原子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SBMTE,SBMSE,MSMTESE等无毒的代谢物,这些化合物在正常人体中不存在,因此它们是HD中毒后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文章就这些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做了介绍。HD与蛋白质及DNA反应形成共价加合物,相比于游离代谢产物,它们可在体内存在较长时间。HD与蛋白的加合物种类较多,而报道较多的是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加合物,血红蛋白中的谷氨酸、缬氨酸,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残基均可被HD烷基化,其中血红蛋白N端缬氨酸加合物(HETE-Val)可实现灵敏的检测,而且它也是HD染毒的长效生物标志物;白蛋白34位半胱氨酸作为亲核位点可与各种亲电试剂反应,链霉蛋白酶酶解烷基化的白蛋白成三肽(HETE-S-Cys-Pro-Phe),检测限可低至体外染毒1 nmol·L-1;另外,研究发现人表皮角蛋白也是HD结合显著的重要靶点。HD与DNA的主要反应位点是脱氧鸟苷的N7位,产物有N7-HETEG和HD双(鸟嘌呤-7)加合物,还可与其它位点反应产生N3-HETEA,O6-HETEG和O6-(2-HETE)-2'-脱氧鸟苷等加合物,而N7-HETEG占DNA烃化总产物的60%~70%,是HD中毒的重要生物标志物,HD发挥细胞毒性被认为是从DNA的烃化作用开始的,因此分析HD-DNA加合物在研究HD中毒机制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放射标记HD染毒发现,HD进入动物体内后,毒剂迅速分布到组织各部,血液中HD原型浓度在染毒后半小时内迅速减少;而占毒剂染毒量的50% ~80%在3 d内随尿液排出体外;大鼠皮肤染毒后,约25%存留于皮肤,至少70%进入血液循环并迅速分散到组织各部,其中5%~8%与血液反应;家兔HD皮肤染毒模型中,与珠蛋白N端缬氨酸反应的HD只占HD染毒总量的0.15‰左右,进入家兔血液系统且与血液反应的HD仅占家兔染毒总量的1%左右,动物种属间对HD的耐受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最后就国际反恐形势及处理和销毁化学武器的需要,对HD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芥子气;生物标志物;检测;代谢;分布

019 牛磺酸及人参皂苷对急性缺氧小鼠氰化物中毒的防治作用

赛 燕,叶 枫,董兆君

(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毒理学研究所,重庆 400038)

摘要:目的观察人参皂苷及牛磺酸对氰化物中毒小鼠急性缺氧的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小鼠随即分为6组:平原NaCN中毒组,平原NaCN中毒+牛磺酸组,平原NaCN中毒+人参皂苷组,高原NaCN中毒组,高原NaCN中毒+牛磺酸组,高原NaCN中毒+人参皂苷组。每组昆明小白鼠若干,药物干预组行药物人参皂苷,牛磺酸灌胃1周,牛磺酸500 mg·kg-1,人参皂苷200 mg·kg-1,“人参皂苷+牛磺酸预防”组人参200 mg·kg-1,牛磺酸500 mg·kg-1。灌胃量均为0.1 ml/10 g。连续灌胃7 d。平原组实验于海拔308 m高度实验室内进行,高原组实验于模拟海拔4000 m高度的密闭舱内缺氧48 h。氰化物中毒组以NaCN 4.5 mg·kg-1(LD50),0.1 ml/10 g,ip给予,观察小鼠的死亡率和脑组织内羟自由基、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评价人参皂苷和牛磺酸对急性缺氧复合氰化钠中毒小鼠预防效果。结果无论平原或高原状态下,两种药物单独预防时,注射NaCN死亡率均比较低,差异极显著,表现为牛磺酸作用更强些。人参皂苷和牛磺酸组小鼠脑组织内羟自由基,MDA含量降低(P<0.05),SOD含量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参皂苷及牛磺酸单独使用可显著降低小鼠氰化物中毒的死亡率和改善脑内的氧化应激损伤,牛磺酸和人参皂苷有可能成为小鼠缺氧复合氰化物中毒的有效防治药物。

关键词:牛磺酸;人参皂苷;缺氧;氰化钠;氧化应激

基金项目:军队十一五医学科研基金(06G077)资助

020 光气诱发小鼠肺水肿的凋亡与氧化损伤机制

李文丽,梁 欣,海春旭

(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毒理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光气属于窒息性毒剂,是一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被使用的军用战剂,也是一种广泛用于医药、染料、农药等重要的化工原料。在我国,有许多生产光气或以光气为原料的企业,职业性接触人员众多,中毒事故时有发生。光气吸入中毒最显著的临床表现是肺水肿的形成,也是中毒人员致死的主要原因,但肺水肿形成机制还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下面多种病理生理因素有关:(1)酰化作用;(2)自由基损伤;(3)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毒损伤;(4)酸碱平衡失调;(5)Ca2+内流损伤等。针对以上机制,许多学者进行了光气肺水肿的治疗,但效果不佳。因此,进一步研究光气肺水肿机制,是光气肺水肿治疗的迫切要求。我们的前期工作和国外的最新报告都提示,光气中毒性肺水肿,存在肺内细胞凋亡和组织中氧化应激损伤现象。本课题在成功制作光气染毒小鼠肺水肿模型的基础上,比较系统的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探讨肺水肿发生中凋亡及氧化应激损伤、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本研究在建立光气染毒BALB/C小鼠肺水肿模型及其原代肺AT-Ⅱ分离、培养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激光共聚焦、电镜、流式细胞术、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DNA实验)、DNA凝胶电泳、TUNEL染色等技术方法,测定和观察肺水肿相关的细胞凋亡征象,包括DNA损伤和AT-Ⅱ内Ca2+的浓度变化,从不同侧面和角度研究光气对小鼠肺脏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采用小鼠血清、肺脏和肝脏的MDA,T-SOD和GSH作为氧化损伤指标,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光气染毒后的不同时间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结果(1)小鼠肺脏的湿干比增加和肺泡腔充满水肿液,提示我们建立的光气肺水肿小鼠模型是成功的;通过鞣酸染色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作为AT-Ⅱ鉴定方法,建立了本实验室小鼠AT-Ⅱ的分离、培养方法。(2)不同剂量的光气染毒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小鼠血清和肺脏的MDA水平增高,血清和肺脏T-SOD活性显著升高,肺脏和肝脏的GSH明显降低。(3)光气染毒后小鼠AT-Ⅱ内质网扩张,板层小体呈囊泡样改变且减少;分离的AT-Ⅱ胞膜破裂,胞核崩解,有凋亡小体形成;AT-Ⅱ内Ca2+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AT-ⅡDNA呈现由圆形、致密红色核心(彗头)和朝向阳极的尾端DNA碎片(彗尾)构成的彗星形状。(4)肺Ⅰ型细胞染色质边集成团块,呈月牙形;内皮细胞染色质固缩,边集;巨噬细胞染色质边集成团块,核膜完整;纤毛细胞染色质边集成团块,线粒体轻度肿胀;嗜酸性粒细胞染色质边集,细胞膜向外膨起形成小泡,细胞器部分溶解。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肺内外氧化应激损伤加重、诱导肺内多种细胞凋亡,可能是造成光气肺水肿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细胞凋亡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起血管功能改变、最终使肺泡组织特别是AT-Ⅱ失代偿,分泌功能和维持肺泡张力能力降低,导致肺水渗出、肺水肿发生,呼吸换气功能下降,构成了肺水肿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了光气等窒息性毒剂中毒是否存在凋亡、凋亡与氧化应激损伤是否有关,弥补了此方面文献的不足。从分子水平探讨了肺水肿中凋亡发生机制,对于研究光气中毒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等,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的意义。

关键词:光气;肺水肿;凋亡;氧化应激损伤;信号因子

021 氯气致急性肺损伤机制及保护药物的研究

陈宏莉1,杨东海2,海春旭1

(1.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毒理学教研室;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十二队,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氯气是一种在工业生产以及环境污染中常见的吸入性刺激性毒剂。急性氯气暴露会导致明显的肺部损伤,包括呼吸道黏膜脱落、肺水肿,甚至引起死亡,但损伤机制不清楚。目前尚无有效的临床救治药物。丙酮酸乙酯(EP)是一种稳定的丙酮酸代谢产物,有重要的抗炎抗氧化特性,在脓毒血症以及系统性炎症中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本研究中给予氯气染毒大鼠EP治疗,观察对肺损伤及肺组织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以探讨氯气致急性肺损伤机制及EP对肺损伤治疗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氯气染毒组和EP治疗组,共3组,每组10只动物。正常对照组大鼠以空气为对照,染毒组大鼠给予800 ppm的氯气,染毒时间为20 min,于染毒后6 h观察肺组织湿干比、肺组织病理以及血氧指数,并检测肺组织匀将中TBARs,GSH,GSSG含量以及SOD和CAT活性。结果氯气染毒后肺组织湿干比显著增加,肺组织病理HE染色显示炎症细胞浸入,肺泡间水肿形成,并存在严重出血。血氧指数显著降低。表明氯气染毒后导致肺组织急性肺损伤出现。EP治疗后肺组织湿干比降低,组织病理表现显著改善,血氧指数增加。表明EP治疗显著改善了氯气导致的急性肺损伤。肺组织匀浆中TBARs,GSH显著降低,GSSG显著增加。而SOD和CAT活性显著降低。表明氯气导致了肺组织氧化应激发生。EP治疗显著改善了肺组织氧化应激状态。结论氧化应激在氯气致肺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EP治疗通过改善肺组织氧化应激状态抑制了氯气导致的急性肺损伤发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903)

022 光气急性中毒机制与防护研究

海春旭,陈宏莉,季 林,王 钊,彭 洁,刘江正,廖 鼐,梁 欣

(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毒理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光气(COCl2),化学名为二氯碳酰,于1812年采用一氧化碳与氯气在强光照射下合成,因而得名“光气”,气(COCl2),是致死性化学武器中的重要战剂,也是化学恐怖威胁的化学毒物之一。2005年美国环保署(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白皮书认为,光气是目前中毒机制不清、缺乏有效救治手段的重要化学毒剂。自光气问世并作为军用战剂的近百年来,光气中毒救治方法始终未能取得突破,关键是光气的中毒机制不清楚。目前全世界光气的储备估计有50亿磅(约230万吨)。由于光气在战争、恐怖、工业泄露、突发事件等释放后的巨大威胁性,因此国际上对其研究的热情始终不减,重点在于光气中毒机制研究。长期以来,关于光气急性中毒机制始终存在争论。光气急性中毒,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磷脂含量和酶水平增加,同时炎症细胞也增加,多形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以及出现红细胞渗出。光气通过氧化方式,可以损伤许多生物大分子。这种活性源自至少两种化学反应:酰化作用与水解后的盐酸作用。光气急性中毒机制占主导学说的是酰化理论,氧化应激损伤也有一定影响。酰化作用被认为是光气中毒致死的主要机制。酰化作用引起蛋白和脂质的破坏,膜结构的不可逆改变,酶和其他细胞功能的损伤。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损伤是近年引起国际上关注新的中毒损伤机制。急性光气接触几天后,作为肺损伤的应激反应,组织抗氧化酶的水平升高,如还原性谷胱甘肽和超氧物歧化酶。接触光气后,肺细胞的糖酵解和摄氧量下降,导致细胞内三磷酸腺苷和环磷酸腺苷的减少。这与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内皮细胞水的摄入量增加有关(Helm,1980)。光气染毒后还可引起脂质过氧化。呼吸道吸入22 ppm的光气20 min后,脂质过氧化产物(如组织和终末细支气管肺泡TBARs)含量升高。光气中毒肺泡灌洗液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三烯B4(LTB4),白细胞三烯C4,D4和E4(LTCDE4),细胞活性显著降低。光气能诱发花生四烯酸代谢变化可能与其毒性有关,光气刺激了花生四烯酸代谢中脂氧合酶产物的合成,而脂氧合酶产物参与肺水肿的形成。自“六五”我军对光气、双光气立项研究以来,一直承担全军此类毒剂的指令性或重点项目研究,对双光气中毒机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光气水解反应产物为二氧化碳和盐酸,可与生物大分子反应,例如酶、蛋白质和其他极性磷脂,产生共价加成物,还可快速发生水解反应。酸直接烧伤是致死性光气中毒的主要机制。还提出了一套救治方案,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奖,相关成果在全国推广,为窒息性毒剂的中毒机制和防治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由我们起草、卫生部1988年颁布的“光气中毒诊断救治标准”目前仍在使用。经过“十五”军队指令性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对窒息性毒剂光气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某些方面取得了较大,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性回顾。

023 丙酮酸乙酯对光气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陈宏莉,刘 瑞,柏 桦,秦绪军,海春旭

(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毒理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光气中毒可以引起急性肺损伤,常伴有肺水肿发生,其重要特征是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有研究表明炎症和氧化应激参与了光气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发生。丙酮酸乙酯(EP)是丙酮酸的稳定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抗炎和抗氧化特性。它可以抑制晚期炎症因子以及活性氧(ROS)的产生。本研究试图证明EP可以在肺水肿潜伏期的不同阶段分别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缓解光气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了EP对光气导致的机型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急性肺损伤指标包括分析生存率、血氧指数、肺水产生以及血管伊文兰(Evans Blue)渗透。肺炎症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炎症因子的表达。肺组织的氧化还原状态指标包括ROS产生、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胺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CLC)的表达和活性以及肺组织脂质过氧化TBARs。结果EP改善了光气诱导的肺水肿和肺功能失调,从而提高了大鼠生存率。在光气诱导的肺水肿潜伏期早期,EP抑制了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阻断了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亚基的核转位,从而降低了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IL-8的水平。然而,在潜伏期晚期,EP抑制了肺泡灌洗液以及肺组织中晚期炎症因子HMGB1表达以及sPLA2-ⅡA活性。相应的,在RAW264.7细胞中,EP剂量依赖的抑制了这两种炎症因子,这主要是通过抑制JNK/SAPK和p38 MAPK磷酸化。更重要的是,EP降低了光气染毒大鼠肺组织中ROS的产生以及脂质过氧化水平。这主要是通过阻断了光气对氧化还原转录因子Nrf2的核转位的抑制,从而增加了下游抗氧化酶CAT,SOD以及GCLC的表达。结论EP缓解了光气诱导的肺水肿,提高了动物存活率。这表明EP对于光气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其潜在机制是EP不但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以及下游早期炎症因子的表达缓解了肺组织炎症反应,而且,更重要的是EP通过增加肺组织抗氧化力,从而抑制了晚期炎症因子以及氧化应激。

024 蜂胶提取物CAPE对光气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秦绪军,王 鹏,陈宏莉,梁 欣,海春旭

(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毒理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光气是一种经典的窒息性化学战剂,同时也是应用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各种意外泄露造成人员伤亡时有发生。光气中毒主要引起难治性的肺水肿,目前国际上尚未有效的临床救治措施。光气肺水肿的有效防治一直是该领域的重大国际难题。我们教研室从50年代起从事窒息性毒剂肺损伤防治研究,特别是对光气肺损伤机制及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发现,氧化损伤和炎症呼吸爆发在光气肺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咖啡酸苯乙酯(CAPE)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是蜂胶中的主要成分。CAPE结构中含有儿茶酚结构,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已有研究表明,CAPE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多重作用,提示CAPE是一种潜在的光气肺水肿救治候选药物。本研究初步探讨CAPE对光气染毒SD大鼠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中,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设相应对照组,光气染毒后,CAPE治疗组立即给予CAPE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光气染毒后6 h,取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检测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重要炎症转录因子NF-κB及下游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光气染毒组肺泡盥洗液和肺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也因氧化损伤应激而显著升高,GSH含量显著下降。NF-κB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给予CAPE治疗可以显著抑制上述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中各项指标变化。这些结果表明,CAPE作为一种高效抗氧化剂,能够显著改善光气中毒引起的各项损伤相关指标变化,具有很好的救治作用,其中抑制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是其发挥救治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这些结果也进一步提示,CAPE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抗光气肺水肿的候选救治药物,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

025 清醒大鼠肺功能检测系统在全氟异丁烯吸入毒理研究中的应用

孙晓红,张宪成,黄春倩,孟 革,付荦援,赵 建,苏瑞斌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

摘要:目的吸入毒理实验研究中引进清醒动物肺功能检测系统,实施中毒后对大鼠呼吸功能指标连续监测手段,有助于全氟异丁烯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全氟异丁烯吸入中毒大鼠利用清醒动物肺功能检测系统进行中毒前后不同时间的呼吸功能指标〔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呼吸频率(F)、吸气流量峰值(PIF)、呼气流量峰值(PEF)、潮气量(TV)和呼气量(EV)〕进行监测。结果大鼠吸入全氟异丁烯150 mg·m-38 min,4 h后即观察到TI,TE时间明显缩短,8 h两者分别降至129 ms和215 ms,并持续至24 h;在染毒后8 h PIF和PEF显著升高,呼吸频率明显加快,TV和EV明显降低。结论清醒大鼠肺功能检测系统操作简便快捷,数据稳定,灵敏度高,可及时有效检测出PFIB吸入中毒大鼠呼吸功能指标的变化,可广泛应用于吸入毒理药理实验研究中。

关键词:肺功能检测系统;全氟异丁烯;呼出流量峰值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904);“重大新药创新”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9305-003)

通讯作者:赵 建,Tel:(010)66931646,E-mail:zhaojames@gmail.com

026 大耳白兔急性吸入全氟异丁烯肺影像表现

赵 建,张天宏,孙晓红,孟 革,黄春倩,张宪成,丁日高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

摘要:目的利用CT和胸部平片技术开展全氟异丁烯(PFIB)吸入性肺水肿的早期诊断研究。方法采用自制的大耳白兔头部暴露染毒装置进行大耳白兔PFIB急性暴露染毒,实验设计两个暴露条件,即PFIB 300 mg·m-3,20 min,和 PFIB 300 mg·m-3,25 min。采用美国贝尼 600 ma 高频(100 kHz)常规 X 线机和美国柯达CR800计算机影像处理系统,常规拍摄胸部平片。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进行常规CT扫描,层厚5 mm。结果暴露前兔CT扫描显示:双肺容积如常,肺纹理清晰,双肺野未见异常密度影。在PFIB 300 mg·m-320 min暴露条件下,兔CT扫描显示:至暴露后18 h,左肺中野外带呈现片絮状及毛玻璃样改变;21 h,左肺片絮状影较18 h减轻;24 h,范围缩小,密度增高;48 h,范围进一步缩小,密度进一步增高,余肺野未见异常改变。在PFIB 300 mg·m-325 min暴露条件下,兔CT扫描显示:至暴露后6 h,右肺中野外带呈现淡薄云雾状影,9 h,右肺中野外带出现斑片状毛玻璃样影,余肺野未见异常,右肺毛玻璃样影进行性扩大,至15h时全部呈现毛玻璃样改变,于暴露后17 h死亡。暴露前兔胸部平片结果显示:双肺容积如常,肺纹理清晰,双肺野未见异常密度影。在PFIB 300 mg·m-320 min暴露条件下,兔胸部平片显示:至暴露后24 h,双肺中内带见少量小点片影,至暴露后48 h,表现为小点片影吸收。在PFIB 300 mg·m-325 min暴露条件下,兔胸部平片显示:至暴露后3 h,可见双肺内带条片状影;至6 h,双肺内带条片状影较前增多;至暴露后12 h,双肺透光度降低;暴露后15 h,双肺中外带呈现毛玻璃样改变,提示出现肺泡性肺水肿;至暴露后17 h,双肺呈“白肺”样,均匀实变影。结论及早对中毒患者进行影像学监测将有助于早期发现中毒患者,利于中毒患者的救治。

关键词:全氟异丁烯;肺水肿;影像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904);“重大新药创新”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9305-003)

027 F2007对新型控暴剂辣椒素所致呼吸道中毒症状的治疗作用

骆 媛,阚佳妮,隋 昕,李万华,关 雷,王永安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

摘要:目的建立新型控暴剂辣椒素中毒模型,评价比较A,B两种单药单独及联合应用条件下对辣椒素中毒所致咳嗽、哮喘等呼吸道刺激症状的治疗效果,筛选并确定新型刺激性毒剂中毒治疗药物处方。方法96只豚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8只动物,包括:空白对照组,模型组,A单药组(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B单药组(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F2007复方组(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并以我军装备的原有刺激性毒剂治疗药物K作为阳性药物对照组。模型建立方法:将豚鼠置入多功能诱咳引喘仪,以0.15 ml·min-1喷雾0.2 mmol·L-1的辣椒素溶液5 min,停止染毒后继续观察10 min。给药方式:染毒前雾化给药3 min,药物作用3 min。观察指标:记录从染毒起至观察结束15 min内的咳嗽次数、抓嘴抓鼻数、流涎、紫绀、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分离气管及肺组织,计算肺湿干比并进行病理学检查。试验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one-way ANOVA分析,方差齐者采用LSD检验进行比较,方差不齐者采用Games-Howell检验比较。结果① A单药组药效评价结果:与模型组相比,A单药各剂量组均可显著减少辣椒素中毒所致抓嘴抓鼻次数(P<0.01),且高剂量组对抓嘴抓鼻抑制作用要明显优于阳性对照药K(P<0.05);但A单药各剂量组对辣椒素引起的咳嗽、呼吸困难、紫绀及肺水肿等症状均无明显改善作用。②B单药组药效评价结果:B单药各剂量组对辣椒素诱发的咳嗽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且各剂量组镇咳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药物K(P<0.01);此外,B单药中、高剂量给药组对辣椒素中毒引起的哮喘、紫绀、流涎、抽搐、呼吸困难及肺组织损伤等症状均有明确治疗效果,但对辣椒素刺激引起的抓嘴抓鼻无明显抑制作用。③F2007药效评价结果:由A单药及B单药以一定比例组成的F2007复方对辣椒素诱发的咳嗽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每只动物用药后咳嗽数均为0,较对照药物K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对辣椒素刺激诱发的抓嘴抓鼻数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其中中、高剂量组对较对抓嘴抓鼻的抑制作用要明显优于对照药物K(P<0.05),动物几乎已无扎嘴抓鼻现象出现;此外,F2007复方各剂量给药组对辣椒素刺激引起的哮喘、紫绀、流涎、抽搐、呼吸困难、肺组织损伤等症状均有显著治疗作用,中毒动物症状表现与正常动物相当。结论我军装备的原有刺激性毒剂防治药物K可显著抑制新型控暴剂辣椒素中毒所致的、以抓嘴抓鼻为主要表现的呼吸道刺激症状,但对辣椒素诱发的咳嗽、呼吸困难及紫绀等症状无任何改善作用;由A单药及B单药组成的F2007既可很好地控制辣椒素引起的抓嘴抓鼻刺激症状,又能显著改善咳嗽、呼吸困难、紫绀、肺组织损伤等症状,因而从药效学角度提示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控暴剂;辣椒素;呼吸道中毒;防治药物

通讯作者:王永安,E-mail:yonganw908@yahoo.com.cn,Tel:(010)66874607

028 新型刺激性控暴剂辣椒素的致伤效应研究进展

骆 媛,王永安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

摘要:新型刺激性控暴剂辣椒素,作为催泪瓦斯的主要组分,已被广泛装备于军队及警察部门,用于制止暴力犯罪、各种恐怖活动等。辣椒素可引起流泪、喷嚏、咳嗽等强烈不适症状或受累器官的疼痛,导致中毒人员暂时性失能。虽然辣椒素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刺激剂,但其诱发的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等中毒事件,不得不使人们重新认识其安全性。目前国内外对辣椒素的致伤效应研究非常有限,相关医学防护急救措施更是缺乏,因此,本文就辣椒素的毒理学作用及防护措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辣椒素;催泪瓦斯;毒理学作用;防护措施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J09305-06)

通讯作者:王永安,Tel:(010)66874607,E-mail:yonganw908@yahoo.com.cn

029 毒物及化学战剂快速检测的最佳动物模型

赵宝全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

摘要:化学武器扩散和国际恐怖活动日益猖獗,毒物形式多种多样,且有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急性毒性向慢性毒性方向发展的趋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不安。为此世界各国愈发重视毒物、化学战剂快速检测技术及其防治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急需灵敏、高效、快速检测的动物模型进行评价。斑马鱼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脊椎模式生物。斑马鱼卵体及幼鱼透明,荧光染色或使用其它标记物标记可使细胞观察得更清楚。可观察到原肠期的细胞运动、脑区的形成和心跳等胚胎发育情况,发育异常的突变体也很容易被鉴别出来。全胚组织标本制作及全胚原位杂交都可以在胚胎上实施。斑马鱼胚胎发育快(从受精到孵出大约3 d),且源于同一母体的胚胎是同步发育的,易于大量收集特定阶段的同期胚胎材料。斑马鱼具有其他生物无可比拟的优势:①斑马鱼核苷酸序列分析基本完成,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血液以及视觉系统在分子水平上与人有很高的同源性;②疾病表达的相关基因与许多脊椎动物相同;③全年产卵、体积小,作为胚胎发育模型有丰富的研究背景;④使用斑马鱼胚对母体无任何影响,早期身体透明,可对发育过程直接观察;⑤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对毒物、药物非常敏感,极微量就会有反应,最小检出量在ng·L-1级;⑥简便易行,只需将被检测物质放入养殖胚胎的水中或快速注射;用量很少;测试周期短;测试样本数可以很大,可以作为毒物、化学战剂的高通量筛选,以确保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为此,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将斑马鱼列为了健康毒性和环境毒性检测的标准鱼类。国际标准组织(ISO)已将斑马鱼推荐为河水毒性实验鱼种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ISO07346)。利用转基因斑马鱼检测毒物或化学战剂。将毒物或化学战剂作用斑马鱼,找到差异表达基因,将靶基因及其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与荧光蛋白基因连接构建转基因斑马鱼,当毒物或化学战剂作用该斑马鱼后,荧光会变化从而显示毒性。国外已有利用芳烃受体、亲电子受体、金属等效应元件与荧光蛋白基因连接构建转基因斑马鱼,当转基因斑马鱼遇到相应物质就会发射荧光,用于检测相应环境毒物,被誉为环境检测“哨兵”和“生态灯泡”。毒物和化学战剂检测及识别能力研究,着重发展灵敏度高、识别能力强、假阳性率低、准确、特异、快速的检测和报警技术。基于斑马鱼上述特点,利用斑马鱼进行毒物和化学战剂的毒性评价,更具优势,是毒物和化学战剂毒性检测的新技术。

030 皮肤洗消剂PF2009对化学毒剂的消毒作用

刘红岩1,刘艳芹1,应 莺1,林京玉1,左国民2,朱海燕2,钟玉绪1

(1.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2.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北京 102205)

摘要:目的评价皮肤洗消剂PF2009的消毒效果。方法将皮肤洗消剂PF2009按比例分别同梭曼(GD)、维埃克斯(VX)、芥子气(HD)混合,采用色谱分析法或T-135法于不同作用时间检测化学毒剂的剩余量。将皮肤洗消剂PF2009及其基质分别按相同比例同梭曼、VX或HD相互作用,1 h后利用反应物进行在体动物实验,染毒后不同时间观察动物存活情况,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观察皮肤损伤面积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洗消剂对VX和梭曼具有快速、高效的消毒效果,洗消剂与化学毒剂按照体积比50∶1进行消毒时,混匀后静置10 min,其消毒效率大于99%;洗消剂对芥子气也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混匀后静置10 min,消毒率达到80%以上,静置60min,其消毒率达到94%。毒剂与洗消液的摩尔比1∶10时,混匀60 min后梭曼消毒产物按照GD剂量4.54和9.0 mg·kg-1(以初始加入GD量计)腹腔注射(ip)家兔,6d之内家兔全部存活,血液AChE活性为正常对照的90%以上;VX消毒产物3.3 mg·kg-1(以初始加入VX量计)ip家兔,6d之内家兔全部存活,血液AChE活性为正常对照的90%以上,而对应的基质对照组动物全部死亡。HD与PF2009消毒产物1 mg·cm-2皮肤染毒组同芥子气基质消毒对照组相比皮肤损伤明显减轻。结论皮肤洗消剂PF2009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关键词:皮肤洗消剂;化学毒剂;消毒

通讯作者:钟玉绪,E-mail:yuxuzhong 2008@yahoo.com.cn,Tel:(010)66931647

031 Pd5PV2Mo10O4与纳米TiO2对化学毒剂消毒效果的评价

刘红岩1,刘艳芹1,林京玉1,应 莺1,周云山2,钟玉绪1

(1.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2.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北京 100013)

摘要:目的比较多金属氧酸盐Pd5PV2Mo10O4与纳米TiO2对化学毒剂的消毒效果,为化学毒剂的洗消及防护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多金属氧酸盐Pd5PV2Mo10O4或纳米TiO2与化学毒剂芥子气(HD),梭曼(GD)或VX按一定质量比混合,相互作用一定时间后,T-135法测定HD含量,许乃曼反应测定GD含量,氯亚钯酸铵法测VX含量。结果(1)在试验物与HD质量比为100∶1时,Pd5PV2Mo10O4在3 h对HD的消除效率可达到98.3%以上,而纳米TiO2在3 h对HD的消除效率只达到74.2%,对Pd5PV2Mo10O4对HD的消毒能力进一步检验,结果显示其对HD的消毒作用非常强,在其与HD质量比为50∶1时,Pd5PV2Mo10O4在4 h对HD的消除效率可达到99.9%,在质量比为25∶1时,Pd5PV2Mo10O4在4 h对HD的消除效率可达到97.5%,在质量比为12.5∶1时,Pd5PV2Mo10O4在4 h对HD的消除效率可达到94.9%,而纳米TiO2若要达到90%以上消除效率,在其与HD质量比为100∶1时也需要相互作用将近10 h。(2)在试验物与GD质量比为20∶1时,Pd5PV2Mo10O4同GD相互作用4 h,对GD的消除效率只有35.5%,而同样条件下纳米TiO2对GD的消除效率可达88%,在纳米TiO2同GD相互作用5h后,对GD的降解效率几乎达到100%。(3)在在试验物与VX质量比为20∶1时,Pd5PV2Mo10O4同VX相互作用7 h,对VX的消除效率可达76.8%,而同样条件下纳米TiO2对GD则几乎没有消除效果,消除效率只有2.63%。结论多金属氧酸盐Pd5PV2Mo10O4对HD和VX的消除效果明显高于纳米TiO2,而纳米TiO2对GD的消除效果则明显优于Pd5PV2Mo10O4,因此两者联合应用在发展广谱消毒剂或防护剂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化学毒剂;纳米TiO2;Pd5PV2Mo10O4;消除

032 敌腐特灵化学污染皮肤洗消剂的洗消作用

应 莺1*,郭京艳2*,刘艳芹1,刘红岩1,王伊文3,施 建1,钟玉绪1

(1.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2.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1;3.解放军302医院,北京 100039)

摘要:目的评价敌腐特灵化学污染皮肤洗消剂(敌腐特灵Chn,Fra)的酸碱洗消效果。方法采用体外1 mol·L-1酸(碱)敌腐特灵中和试验、在体皮肤酸灼伤、眼碱性灼伤方法等测定pH值、IL-6、TNF、VEGF观察敌腐特灵的洗消效果。结果敌腐特灵Chn,Fra 30 ml可使1 ml HCl(NaOH)1 mol·L-1溶液的pH中和至生理pH范围(pH 5.5~9.0),敌腐特灵洗消降低酸灼伤大鼠皮肤血清IL-6,TNF含量,降低兔眼碱性损伤角膜表面pH和前房液pH,降低大鼠眼碱性损伤后的VEGF水平。结论敌腐特灵具有明显的酸碱中和作用,敌腐特灵Chn,Fra的洗消效果一致,敌腐特灵皮肤洗消剂对化学污染皮肤保护作用显著,效果好,损伤创面小,愈合较快。

关键词:敌腐特灵;化学污染;洗消;皮肤

通讯作者:钟玉绪,E-mail:yuxu zhong 2008@yahoo.com.cn,Tel:(010)66931647

*共同第一作者.

033 日遗化武处置的医学防护和毒剂洗消

金慧英1,荣 曙1,汪朝晖2

(1.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2;2.南京军区第八一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2)

摘要:侵华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将大量化学武器遗弃在我国境内,目前,中日双方正对部分日遗化武进行联合处置。本文针对日遗化武处置现场化学事故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等特点,对可能发生的化学战剂事故,进行了医学防护和洗消的探讨。并作为任务的医疗保障和应急救援力量,对此次南京日遗化武处置中可能事故的防护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有利于提高对日遗化武危害性的认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自身的防护,减少和避免日遗化武处置过程中对相关人员的伤害和环境污染,更好地完成好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处置的医学保障任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日遗化武;医学防护;洗消

通讯作者:汪朝晖

034 疑似核化生突发事件受害者的接诊及医院洗消策略

赵进沛,杨会锁,李秀芹,杨新芳,孟 园

(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42)

摘要:目的为接诊疑似核化生突发事件受害者的临床医院提供洗消策略。方法通过分析核化生袭击后受害人的可能反应,判断临床医院可能面临的洗消问题;通过分析核化生袭击造成人员污染的规律以及影响污染程度的各种因素,提供切实可行的洗消策略。结果当医院接诊疑似核化生突发事件受害者时,应尽快报告有关部门,做好自我保护,按有关原则迅速开设洗消场并根据情况分类处置,应首先去除受害人衣物,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洗消,保证齐全和充足的洗消用品供应,并尽量利用医院现成制剂进行针对性洗消,对洗消废水与废物进行收集和专门处理。结论临床医院很好地完成核化生污染洗消,需要加强对医学院在校学生以及医院工作人员的“三防”知识培训,需要准备一些核化生洗消用品以及掌握常见试剂的核化生洗消用法,制订切实可行的核化生伤员洗消预案。

关键词:三防;洗消;医院;医学救援

基金项目:北京军区“十一五”立项课题(06BJ009);全军“十一五”滚动立项课题(08G008);全军卫勤科研基金课题(11WQZ04)

035 基于炎性反应的应对多种威胁医学救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宋尚华,王永安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

摘要:应对多种威胁医学救治措施(multi-threat medical countermeasures,MTMC)是指寻求一组单一药物,使其能够预防、缓解或治疗多种因素引发的人体损伤。近来发现尽管不同化学毒剂作用部位、中毒机制及中毒后的症状表现各异,但是它们都涉及到了共同的信号通道、分子介质及一些细胞过程,这些共同的信号通路可为MTMC研究提供较为明确作用靶点,其中炎症反应及所参与的炎症介质与受体已成为MTMC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就炎性反应与化学中毒救治进行综述。

关键词:应对多种威胁救治措施;中毒;炎性反应

通讯作者:王永安,Tel:(010)66874607,E-mail:yonganw@sina.com

036 MK-801对四次甲基二砜四胺诱发难治性癫痫的抑制作用

王 京,关 雷,杨一萍,王永安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

摘要:四次甲基二砜四胺(TET),是国内近年发生的投毒案件中应用最多、危害最大的剧毒杀鼠剂,也是国家公安部、卫生部重点关注的化学恐怖剂,反复发作难治性癫痫(RE)是TET中毒致残及致死主要原因。本文在建立TET所致RE实验动物模型基础上,借助药理学、电生理学、病理学等相关研究手段,系统评价比较了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对TET所致RE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从mRNA及蛋白水平,观察了MK-801对NMDA主要受体亚型NR2A及NR2B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MK-8013和5 mg·kg-1均可有效抑制RE及由此引发脑损伤,显著提升24 h存活率,其作用明显优于作用于γ-氨基丁酸(GABA)系统药物地西泮(DZP)。进一步研究发现,MK-801可显著下调皮质NMDA受体2A,2B mRNA及蛋白表达但DZP无类似作用。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MK-801对毒鼠强诱发RE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其良好抗惊厥及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对NMDA受体亚单位的下调作用密切相关。

关键词:MK-801;四次甲基二砜四胺;难治性癫痫,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08ZXJ0900);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08ZXJ09002-003)

通讯作者:王永安,E-mail:yonganw@sina.com

037 相思子蛋白P2小鼠灌胃给药后的组织分布

鹿晓晶,石 童,李丽琴,张瑞华

(防化研究院,北京 102205)

摘要:目的相思子蛋白P2(abrin P2)是由豆科藤本植物相思(Abrus Precatorius)种子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植物蛋白毒素,对于多数肿瘤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但由于其为蛋白类毒素,易产生抗体,从而降低抗癌效果;且其自身具有较大的毒性,注射途径多次给药较难控制给药剂量。为了降低abrin P2对机体的毒性和免疫原性,同时也为了避免注射给药产生的一些弊病,对abrin P2灌胃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进行了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结合三氯乙酸沉淀法对abrin P2在小鼠各组织匀浆中的回收率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单次ig给予abrin P243.8和170.0 μg·kg-1后,分别测定组织中abrin P2及代谢物总含量(abrin P2T)、TCA沉淀部分的abrin P2含量(代表大部分原型药物,abrin P2P),为abrin P2新型抗肿瘤药的研发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abrin P2在小鼠各组织匀浆中的回收率均大于80%,abrin P2在肝、肾、骨骼肌中,于25℃和4℃放置6 h基本不变。小鼠分别 ig 给予 abrin P243.8 和 170.0 μg·kg-1后组织分布研究表明,小鼠灌胃给予 43.8 μg·kg-1时,abrin P2T和abrin P2P在各组织中的含量,除消化系统外,脾、肺、肾、子宫中相对较高,其他组织中含量相对较少,脑中最少。小鼠ig给予abrin P2170.0 μg·kg-1后,除消化系统外,abrin P2T和abrin P2P含量较多的组织分别为子宫、肾,心、肺、脾,其中abrin P2T在心中含量较多,而abrin P2P在肺中含量较多。总体来说,给药后1~3 h内,abrin P2T的含量在多数组织中达到顶峰,之后迅速下降,18 h后下降平缓,大部分组织在72 h仍可检测到少量abrin P2T的存在。在abrin P2P中,大多数组织在1~3 h内abrin P2P的含量达到顶峰,之后迅速下降,在9 h内逐渐平缓,24 h后,在大多数组织中已经检测不到abrin P2P的存在。结论abrin P2分布的靶向组织可能是脾、子宫和肾。脑中abrin P2P和abrin P2T分布最少,表明,abrin P2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小鼠ig给予abrin P2P和abrin P2T在各组织中不同时间段含量的差异表明,abrin P2进入体内后,体内各种因素会导致其大量的分解。ig给予abrin P243.8和170 μg·kg-1,在各组织中的分布不尽相同,提示,abrin P2在治疗靶器官的肿瘤上可能会更加有效,在治疗不同器官肿瘤时,可选择不同的给药剂量。

关键词:相思子蛋白P2;小鼠;灌胃给药;组织分布

038 灌胃给药相思子蛋白P2在小鼠体内的排泄

徐建富,鹿晓晶,李丽琴,石 童,张瑞华

(防化研究院,北京 102205)

摘要:目的相思子蛋白P2(abrin P2)对肿瘤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具有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潜能。但由于abrin P2是蛋白类药物,多次注射给药易产生抗体;同时,abrin P2经注射途径给药毒性较大。而ig给药可与胃、肠壁上的受体结合,延长药物的转运时间,保证药物的作用效率,此外还可以降低药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为了降低abrin P2对机体的毒性和免疫原性,同时也为了避免注射给药产生的一些弊病,对ig给予abrin P2小鼠体内的排泄进行了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结合三氯乙酸沉淀法检查了小鼠单次灌胃给予abrin P2后,24 h内,粪和尿中abrin P2及代谢物总含量(abrin P2T)、TCA沉淀部分的abrin P2含量(代表大部分原型药物,abrin P2P),并根据所求abrin P2T和abrin P2P的值,求出了abrin P2的肝、肾清除率,为abrin P2新型抗肿瘤药的ig剂量的选择和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结果小鼠ig给予abrin P243.8 μg·kg-1,给药后24 h内,abrin P2T在小鼠尿中的排泄量占给药量的58.85%。在给药4 h内,可检测到abrin P2P仅占给药量的3.58%。给药4 h后,检测不到abrin P2P的存在;在给药24 h内,abrin P2T在粪中的排泄量占给药量的19.17%。在给药12 h内,可检测到 abrin P2P的存在,占给药量的13.41%。小鼠灌胃给予170.0 μg·kg-1abrin P2,给药后24 h内,abrin P2T在小鼠尿中的排泄量占给药量的14.26%,在给药4 h内,可检测到abrin P2的存在,仅占给药量的0.57%。在粪中,给药后24 h内,abrin P2T在粪中的排泄量占给药量的50.67%。在给药12 h内,可检测到abrin P2P占给药量的43.74%,给药12 h后,不再检测到abrin P2P的存在。小鼠ig给予abrin P243.8 μg·kg-1,肾清除率占绝对优势,75%的abrin P2从肾中清除,25%的abrin P2从肝中清除。而小鼠灌胃给予abrin P2170.0 μg·kg-1,肝清除率占绝对优势,78.6%的abrin P2从肝中清除,而21.4%的abrin P2从肾中清除。结论小鼠分别灌胃给予abrin P243.8和170.0 μg·kg-1后的排泄研究结果表明,当灌胃给予小鼠适合的剂量时,abrin P2以从尿中排泄为主。灌胃给予abrin P2170.0μg·kg-1时,abrin P2量超过了小鼠胃、肠道的吸收能力,因而abrin P2从粪中排出较多。

关键词:相思子蛋白P2;小鼠;灌胃给药;排泄

039 压电适配子传感芯片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B

穆晞惠,童朝阳,刘 威,刘艳丽,刘 冰

(北京防化研究院,北京 102205)

摘要:目的建立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的压电适配子传感芯片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磁珠法筛选的SEB适配子探针与压电传感器芯片技术相结合,构建压电适配子传感芯片检测SEB。结果该传感芯片对SEB响应的线性范围为 0.1 ~5 mg·L-1,回归方程为△F=43.26CSEB+81.79(R=0.9850,n=9,P <0.0001),检测灵敏度为43.26 Hz·mg-1·L-1。不同浓度的蓖麻毒素、相思子毒素对检测基本无干扰,表明该传感芯片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结论成功建立了压电适配子传感芯片检测SEB的方法,可适用于SEB现场快速检测。

关键词:适配子;压电传感芯片;葡萄球菌肠毒素B

通讯作者:童朝阳,Tel:(010)66758322,E-mail:zhaoyangtong@sohu.com

040 水母毒素研究与转化医学

肖 良,王倩倩,王蓓蕾,王 涛,张 林,张黎明

(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防化医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摘要:水母蜇伤是最常见的海洋生物伤,其发生率随着近年来环境变化引起的水母爆发性增长在不断上升。水母毒素具有心血管、溶血、神经、肌肉等多种生物毒性,其作用机制不明确,水母蜇伤防治也以对症处理为主。注重水母蜇伤临床症状、救治措施与水母毒素纯化鉴定、作用机制之间的相互联系,将加速水母毒素研究的整体推进。

关键词:水母;毒素;转化医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00009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176126)

通讯作者:张黎明,E-mail:lmzhang1969@yahoo.com.cn

041 重组表达葡萄球菌肠毒素B及其突变体M177的免疫原性

宋云扬,张 靖,高 川,吴方晖,李艳军,王慧芳

(防化研究院,北京 102205)

摘要:目的研究重组表达的葡萄球菌肠毒素B(rSEB)及其突变体M177的免疫学活性,探讨rSEB及其突变体M177作为超抗原疫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抗原抗体结合实验、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保护实验来研究rSEB及其突变体M177的免疫学活性。结果rSEB对BALB/c小鼠的致死作用与野生型SEB的致死作用基本相同,而突变体M177对小鼠的致死作用下降了21倍,M177具有与rSEB和SEB相同的免疫活性。结论突变体M177有望发展为SEB超抗原疫苗。

关键词:葡萄球菌肠毒素B;突变体;超抗原;脂多糖;疫苗

042 应对多样化军事行动化学武器损伤防治药物的研发

赵 瑾,杨志奎,房彤宇,李 桦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

摘要:新时期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形势要求军队承担多样化的军事任务,与传统战争行动相比,军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常常在事件发生的时间上具有极强的突然性和紧迫性,在事件规模、地理环境和气候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同时还面临新型化学战剂、恐怖剂及潜在毒剂的威胁,对化学武器损伤防治药物研发提出了新的挑战。化学武器损伤防治药物作为军队卫生保健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发应更加注重救治的时效性,同时也对药品的应急生产能力、效期、包装和贮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多样化军事行动化学武器防治药物的新要求,防化药品的研发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勤务需求为牵引,针对多样化军事行动药物使用的新特点,应熟悉并掌握我军军队特需药品研发的相关政策要求,了解外军防化药物研发的新动向,开展潜在新型毒剂的追踪,为新型防护药物的立项、研发和装备提供科学依据。第二,以新技术发现为基础,进一步建立不同染毒途径、损伤器官和损伤程度的大动物模型,通过损伤机制的研究发现药物的对抗靶标,对新化合物进行快速的药效筛查和评价;发展药物分子设计核心关键技术,设计和发现具有药效活性的新药;建立活性化合物系列高效合成技术和制备方法,提高药物合成的速度和效率;加强体外分子、细胞和器官水平的药理毒理评价关键技术的研究,建立不同类型实验动物模型,为防化药品的人体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预测提供技术手段。第三,以“过程控制质量”理念为指引,加强研究药物标准品制备及标定关键技术、药物结构确证分析技术、药物晶型评价分析新技术及药品中微量杂质的分离分析检测、原料药及其制剂的稳定性预测及评价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从而实现防化药品的“质量可控”。第四,针对多样化的军事行动的不确定性,系统研究自助给药、速效给药、长效和控释等军队特殊用药给药技术和制剂。通过对处方或包装改造,提高药品的稳定性,避免特殊储放条件,延长储存期。第五,应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合成工艺,克服现有原料药不能放大量生产的技术瓶颈,实现战储药品的规模化生产,在大幅提高质量、节约经费的同时缩短生产周期,满足应急生产的需求。

关键词:化学武器损伤;防治药物

043 化学毒剂侦检与防护洗消装备的现状与发展

牛 福,吴文娟,张文昌,崔向东,任旭东,韩俊淑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天津 300161)

摘要:化学,作为一门古老科学,在促进社会进步带给人类福祉的同时,也会带来灾难。由各种化学毒剂研制而成的化学武器以其巨大的杀伤能力、廉价高效的费效比和多种多样的杀伤途径而成为威胁人类和平与安全的三大魔鬼武器之一。尽管有《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限制,但化学武器并没有因此而消亡。一方面大量遗留化学武器尚未被销毁;另一方面,不少国家仍然拥有化学武器,许多国家掌握化学武器技术,具备了强大的化学作战能力。而且在恐怖主义蔓延的今天,通过各种渠道投放化学毒剂的恐怖主义行为威胁也是现实存在的。化学毒剂的军事使用和化学恐怖袭击是推动防化装备发展的持续动力。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核化生防护战略,加强防护体系和装备建设。化学武器的存在与发展推动着防化装备不断探索创新,已逐步形成了以侦检、防护、洗消为主的防化装备体系。然而防化装备的发展总是落后于化学武器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对防化装备的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依据自身实力和潜力,发展防化装备各有侧重。本文重点介绍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先进的化学毒剂侦检、防护和洗消装备现状,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国外防化装备的基础上,为我国研制各种防化装备提供借鉴,并总结其先进经验,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争取提高我国防化装备的研制水平,走在世界前列。面对今后毒性更高,毒理作用更复杂的化学毒剂危害威胁,防化装备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研制轻巧、耐用、检测快精准的化学侦检设备,重点研制具有远距离探测(遥测、遥感)毒剂能力的轻型远程化学探测装备,且能实现核生化侦察一体化。无人化也是侦检装备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有限到达区域和受限地带,侦察机器人将更加快速有效地自动探测、识别化学毒剂。采用新材料,发展负担更小、轻型舒适的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将继续追求既能防化学毒剂、防放射性物质、防生物战剂,又能防热、阻燃,重量轻且耐用,能适应各种气候条件,不影响人员完成各项任务。各种轻型的反应材料、纳米纤维和金属有机材料等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引入是满足这种挑战的解决办法之一。集体防护装备正向轻型化、模块化和可移动的方向发展。研制高效能洗消剂始终是防化装备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注重发展最小后勤负担、适应广谱毒剂、低腐蚀、环保无污染的洗消剂。重点发展高温、高压、射流、免水等洗消技术和大、中、小型洗消装备,并满足多功能、智能化、快速机动的要求,以适应多样化、多层次、多目标的洗消要求。面向电子、光学精密仪器以及小型敏感装置的免水洗消技术和装备研制也是当前极为紧迫的研究方向。

044 探讨过滤式防毒面具发展方向

吴 昊,海春旭

(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毒理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时代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亦带来了危险,一起起化学事故的发生,提醒着人们发展个人呼吸防护用具已是刻不容缓。(1)传统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优点:传统过滤式防毒面具主要是利用面罩与人面部周边形成密合,使人员的眼睛、鼻子、嘴巴和面部与周围染毒环境隔离,同时依靠滤毒罐中吸附荆的吸附、吸收、催化作用和过滤层的过滤作用将外界染毒空气进行净化,提供人员呼吸用洁净空气。其结构简单、质量轻、佩戴方便,佩戴后稳定性和气密性好,适于批量生产。(2)传统过滤式防毒面具的缺点:一是面具佩戴后产生的呼吸阻力和有害空间使佩戴人员的生理机能产生明显的不适反应 ,出现难以忍受的情况,直接影响面具的使用。二是由于在佩戴防毒面具时要求与面部紧密结合,隔绝了声音气流,阻断了佩戴人员之间的语言交流。三是视野狭窄,防雾性能和舒适度比较差,作业易受限制,长时间佩戴极易产生疲劳。四是型号单一,综合性能差,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一些特殊环境,如消防员灭火救灾的特殊情况。(3)过滤式防毒面具的发展方向:针对传统过滤式防毒面具的缺点,未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改进现有过滤材料,研究新的过滤材料,最大限度地提升过滤材料使用面积,降低面具阻力;结合当前科技发展成果,积极研制更高级的带有主动送风系统的面具。二是利用当前日益成熟的无线技术,在面具中融合现代化的通讯系统,内置小型多功能无线通话终端,增强复杂作业条件下人员之间的交流。三是尽可能采用宽大单眼窗设计,扩大视野,并改进材料增加镜片防雾功能;改进制造工艺,采用材料质轻、柔韧性好、抗化学渗透性能力强的材料(如氯丁橡胶/硅橡胶的混炼材料),降低面具质量,提高面具舒适度。四是在基础型号的基础上开发专用型装备,如开发消防员专用防毒头盔。增加安全灯等基本设备,保证消防人员在光线差的环境中视线清楚;适当添加羊毛衬垫等材料,可以迅速排除消防人员头部的汗液和热气。

关键词:过滤式;防毒面具;主动送风;无线通话系统

045 “便携式化学危险品应急医学救援箱”模块化设计构思

李秀芹,杨会锁,于瑞敏,赵进沛,刘士敏,董宏彬

(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42)

摘要:当前,国际恐怖活动正愈演愈烈,恐怖分子日益嚣张。从常规爆炸、劫持、暗杀等到核化生恐怖袭击,袭击手段日益更新。不同于常规战剂的禁用性,化学危险品的毒性、腐蚀性、易获得、易投放、快速性、高度致命性等特点,极易成为恐怖分子利用的新目标。一旦发生化学危险品恐怖事件,现场一线的紧急救援对于挽救伤员生命至关重要。由于事发突然,任务紧急,应急救援中样品采集是否及时、恰当,侦检的速度、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事件性质的判断和现场的救治;现场洗消、快速解毒、脱毒,也是现场救援的关键步骤。另外,一般化学物质中毒没有特效解毒药,即使是少量特效解毒药,多数医疗单位也并不储存,对于现场侦检、急救药品、中和物质、洗消用品也缺乏足够的拓展。造成一旦发生化学危险品事件,使现场医学救援十分困难。加强化学危险品事件现场医学处置技术及其装备的研究和训练,就成为防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研究组以化学危险品中毒应急救援为切入点,以现场医学救援为目标,集常见化学危险品取样器材、快速侦检试剂、洗消剂、解毒药品等急救物品于一体,采用分类研究、系统合成的方法,搭建功能模块,确立每个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集成“便携式化学危险品应急医学救援箱”。

该救援箱具有以下特点:①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军队、武警、地方政府的反恐医学救援、化学危险品安检和民用中毒医学救援。②功能配套,可组合扩充。装备现场采样与样品储运器具、快速检测试剂、急救药品、解毒、脱毒和洗消药械,使现场检测功能一体化,并可随着防化技术新进展,可重新组合和扩充。③ 检测手段先进,操作方便。采用检测试纸、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数分钟即可出检测结果。④轻巧便携,适合单兵操作。该箱体体积小,重量轻,适合单兵野外展开和操作。

目前,化学危险品检测、洗消和急救试剂、药品和仪器研究有所报道,但集成上述四个模块的便携式专业装备研究,本课题组还居于首位。该救援箱的研制,为化学危险品应急医学救援预案提供了素材,解决了化学危险品现场急救急需物品匮乏、配置分散的问题,极大地保证了救援的速度和效果。为化学危险品应急救援训练、演练和实施一线救援提供了便捷的卫生装备,对于提高“三防”医学救援队应急保障能力有重要作用。

基金项目:十一五全军科研基金课题(08G008)

046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庆市化学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赵远鹏,赵吉清,董兆君,邹仲敏

(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毒理学研究所,重庆 400038)

摘要:目的本项目旨在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重庆市化学事故救援系统。我室前期已研制重庆市化学毒剂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化学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已初步具备化学事故医学应急指挥能力。近几年,我国城市GIS的建设和应用取得了较大进步,与此同时重庆市GIS公用平台也已建成并逐步具备二三维一体化的技术体系。构建一套基于GIS的重庆市化学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应急救援程序将十分重要。方法基于GIS的重庆市化学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可利用现有重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软件的二次开发。实现化学事故救援系统与GIS平台的结合。目前可通过组件技术以图层叠加的形式,将已有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与GIS平台结合,并在终端服务平台运行。数据库数据可由市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分批次采集并由软件开发部门统一录入。结果建立基于三维可视化的GIS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可为化学事故救援工作提供决策支持。该系统可迅速查看事故地点(单位)地理信息,提供二维、三维地图及遥感影像图。三维可视化遥感图像技术的引入可突破传统二维地图的局限,充分发挥其空间分析功能,使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基本状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迅速查找事故地点,准确获取事故单位化学品、化学危险品存放情况、负责人、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系统可根据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当时的气象条件结合化学扩散模型,计算出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伤亡人数以及对应的应急反应级别。结合致伤区域范围,以及可能的伤亡人数,进行救援点设置、伤员救护、人员疏散等工作,使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降到最小程度。以上信息可生成图文并茂的应急救援参考方案,为现场指挥提供及时可靠的科学数据和图文资料。结论基于三维可视化的GIS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建立,可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GIS;化学事故;应急;救援

047 核化生恐怖袭击特点及医学救援对策

杨志奎,张志伟,王永安,房彤宇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

摘要:自美国“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作为非传统安全中最突出和最现实的威胁,其危害不断上升,已成为人类社会将长期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核化生恐怖袭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突发性。由于恐怖组织内部组织机构比较严密,具有一定军事化的特点,恐怖袭击在发生前均十分隐蔽,突发性强,难以甚至无法预料;二是袭击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在现实的恐怖袭击中,既可能发生核、化、生单一袭击事件,还有可能同时存在核化、生化、核生以及核化生袭击同时发生或连环发生的可能。袭击的方式既有固态微粒或气溶胶形式撒布,也可采取污染公共用水和食品造成,或袭击相关的核化生设施等;三是危害后果的严重性。如日本“奥姆真理教”所策动的“东京地铁沙林事件”,受累人群达5000人之多。四是医学救治的复杂性。救治时效性强,需要专业的救援人员、装备以及特殊的救治药品。针对上述特点,核化生医学救援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指挥体系,制订明确的规章制度,明确指挥流程及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各类医学救援方案预案。对重点保障目标要进行现场勘察,针对核化生袭击的种类、袭击的地区、形式、规模,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预案。第三加强救援物资储备,特别是要储备一定量核化生医学救治的特殊药品,并定期更新。第四加强训练和演练。要加强各指挥层的指挥协同演练,确保组织指挥顺畅有序。要定期组织医学救援力量开展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培训,开展现场救援演练和协同训练,提高医学救援队伍快速救援能力。

关键词:核化生恐怖袭击;医学救援

通讯作者:房彤宇,E-mail:fangty@bmi.ac.cn,Tel:(010)66931607

048 化学恐怖主义威胁的评估和处置

刘江正,海春旭

(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毒理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近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思想意识冲突,恐怖主义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其中化学恐怖主义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化学恐怖主义是利用化学武器所制造的恐怖威胁行为。化学武器是利用各种毒剂对人员及其它生物不同的毒害作用,进行大规模杀伤的武器。由于化学武器相较于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言技术含量较低,获取或制备过程相较容易,对人群的杀伤性强,群体对化学武器防控措施缺乏,能够迅速的造成袭击区域或者更大范围内的人群恐慌,进而容易被恐怖分子所利用。如何就化学恐怖主义行为进行评估和处置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现在技术进步和互联网上的技术信息的可用性及各种化学原料的易得性,,使恐怖分子不难使用化学战剂,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在化学恐怖主义发生以前情报部门应广泛搜集相关情报,评估安全威胁,同时迅速作出反应,以遏制该类型恐怖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化学恐怖;评估;处置

049 上海世博会防化医学应急救援保障的经验与思考

毛应华,王忠灿,王长军,曹勇平,杨 龙,朱乐明,赵国良,金慧英

(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2)

摘要:目的总结上海世博会防化医学应急救援保障经验,为做好类似重大活动防化医学救援保障提供借鉴。方法结合上海世博会安保工作实际,对防化医学应急救援保障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总结出4条主要经验:①精心筹划,健全组织,建立各项管理制度。深入抓好思想发动,强化战斗精神,认真做好人员抽组,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建立战备、训练和生活制度,严格部队管理。② 研究任务,分析形势,充分做好各项准备。通过研究世博安保任务特点,深入分析上海世博会面临的化学事件威胁形势,充分理解防化医学应急救援的任务,有针对性地从组织、方案、物资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③强化专业训练,提高防化医学救援实战能力。按照先理论后技能、先模块后整体、先合成后协同的原则,稳步推进防化医学应急救援专业训练和演练。④ 立足长期作战,高标准完成备勤任务。长期的备勤值班对官兵的意志、心理和体能都是严峻的考验,为持续保持部队战斗力,在强有力抓好思想教育的同时,合理安排队员轮休,丰富官兵业余文化生活,使官兵始终以昂扬的精神风貌投入安保工作中。并就未来进一步做好防化医学应急救援保障提出了5点建议:①建议国家和军队建立平战结合、军民两用的防化医学救援技术和装备研制体系,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加紧研发功能完备、系统配套的防化医学救援专业技术和装备。②推动防化医学救援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建立化学毒物信息数据库,研制便携实用的防化医学救援专家咨询系统,为应急救援准备和救援行动提供技术和决策支持。逐步制订完善防化医学救援技术标准和指南,规范化学事件医学应急救援工作。③加强部队机动卫勤分队防化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确保平战时都能随时完成所承担的医学救援任务。④建立军地防化医学救援联动机制,将军队防化医学救援专业力量纳入当地的应急救援体系中加以建设和使用。⑤全民普及化学事件减灾教育,使公众平时就了解化学灾害事件及其应对措施,以便在灾害来临时能有效应对。结论在完成重大活动安保任务后及时总结经验,对未来执行防化医学应急救援任务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防化医学;应急救援;上海世博会

050 “三防”医学救援队参与化学恐怖袭击救援初探

冯子良,陈 刚,袁贵红,崔庆华

(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118)

摘要:由于目前发生恐怖事件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并且在策划上智能化、目的上政治化、手段上尖端化、力量上国际化、方式上向核化生靠近,因此恐怖袭击在今后一段时间是军队和地方共同关注的重点。在核化生三种袭击方式中,由于化学恐怖袭击的原材料容易获得,人才和技术的“门槛”低,防卫不严密、成功率高等原因,化学恐怖袭击是三种袭击方式中最有可能发生的袭击。“三防”医学救援队担负战时核化生袭击造成的伤员抢救、早期治疗和后送工作,配备了人员洗消、侦检、医疗救护等装备和对抗核化生伤员症状的专业药品,是打赢未来核化生背景战争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人民军队的宗旨性质决定了“三防”医学救援队必须参与到反化学恐怖救援行动中来,并且参与化学恐怖袭击救援具有三大优势。一是思想上的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二是专业上的精通化学战剂的防护、救治、洗消,比反恐更高一个层次,三是组织上将反恐作为专业必训科目,能快速有序的展开。“三防”医学救援队参与化学恐怖袭击救援主要承担以下工作:一是抢救后送伤员,快速深入毒源区和污染区搜救事故发生后没有来得及撤离的昏迷和无法独自行走的伤员;组织现场施救;组织伤员后送。二是改进人员防护,在达到现场,还未判明毒剂种类时,“三防”医学救援队由于收治中毒人员,因此对人员中毒症状、染毒途径、危害方式等最为熟悉,这就为人员的防护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依据,可直接用于指导污染区的作业人员和等待撤离群众的防护。三是参加侦检,“三防”医学救援队开设野战化验室,对可疑物品进行采样、分析,同时,在工作场所开设化学毒剂监测哨,与各分队的化学监测有机结合,形成化学监测网。人员健康检测,一是人员的各项生理指标,通过检查发现慢性的潜在的危险,进一步保证人员安全;二是检查人员心理状况,对救援造成的心理问题及时查出并化解。

051 军队“三防”医学救援小分队的准备与应急行动

赵进沛,杨会锁,李秀芹,杨新芳

(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42)

摘要:围绕军队“三防”医学救援小分队的职能定位,提出了队伍编成与分组、装备物资的配置与管理、应急预案制定的方法与原则,对于建好用好军队“三防”应急小分队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三防”医学救援;小分子;反恐维稳;安保

基金项目:北京军区“十一五”立项课题(06BJ009);全军“十一五”滚动立项课题(08G008);全军卫勤科研基金课题(11WQZ04)

052 地震次生化学灾害的医学救援

杨丽梅,赵艳梅,常留栓

(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卫生勤务学系部队防护医学教研室,天津 300162)

摘要:破坏性地震使生产或储存有毒有害物料的设备、容器或输送管道破损,有毒有害气体在短时间内泄漏并在大气中扩散,引发次生化学灾害,增加了人员伤亡和救援难度。了解地震次生化学灾害的相关问题有助于提升救援效率。本文就地震次生化学灾害发生时的伤员特点、人员防护及医学救援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震;化学灾害;医学救援;医学防护

053 危险化学品泄漏的隐患与对策

常留栓,赵艳梅,杨丽梅

(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卫生勤务学系部队防护医学教研室,天津 300162)

摘要:危险化学品泄漏是一种频发的化学事故,给我们的生命、经济及环境造成重大损失。本文介绍了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危害,目前我国化学品生产、存储、运输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与应对策略,以增强人们对危险化学品泄漏的认识和了解,减少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发生,并减少危险化学品泄漏所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泄漏;隐患;对策

054 对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突发化学事故处理能力的思考

胡军霞,廖 鼐,彭 洁,海春旭

(第四军医大学,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有毒化学品的种类增多,存储、保管、运输有毒化学品的数量剧增,化学事故发生正呈正比例发展趋势,且危害的危险性也逐渐呈增大趋势。作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参与到突发化学事故的调查中去。因此,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必须熟知危险化学品的种类、事故发生特点、目前我国面临的救援问题,才能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处置突发化学事故的能力。突发化学事故中的危险化学品主要包括:①窒息性化学物质。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等。②刺激性化学物质。如氯气、盐酸等。③腐蚀性物质。如硫酸、硝酸、冰醋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气等。④强氧化剂。如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⑤农药。如甲胺磷、乐果、氧化乐果等。⑥易挥发的有机液体。如苯、甲苯、二甲苯、甲醇、甲胺等。⑦ 致死、致畸、致癌物质(简称“三致”物质)。如苯并芘、亚硝胺、二英等。⑧高压气体。如高压储存下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氯气等。化学事故有突发性强、危害范围大;中毒人员的群发性;确诊难;缺乏特效药;中毒途径多样性;公众恐惧心理加重;灾害救援复杂等众多特点。由于我国执行化学突发事故执行任务的特殊性,涉及多部门的支持协作与配合;同时我国目前化学事故应急面临缺乏现场急救防护洗消;医疗急救队伍不健全,急救人员经验缺少;急救药品缺乏;医学应急救援基础研究不深入 ;救援技术标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配备必要的现场防护、检测和洗消设备;在应急救援医疗中,应加强对救援人员个人防护器材的配备,提高救援人员防护水平,至少人人应装备军用防毒面具、防毒衣等,给相应的救援单位。加强应急救援医疗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应急队伍专业知识的掌握,并定期对其进行相关应急久远的模拟训练,提高其急救知识能力。加强急救药品的研发,储备与管理,做到备有其用。加强医学应急救援基础研究 ,不仅要加强对毒剂中毒机制和急救方法的研究,而且要对重要的化学毒物研制特效解毒急救药品,提出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和方案,并加强有关应急救援技术的训练,不断提高整体救治水平等。

关键词:化学事故;危险化学品;医学救援

055 “卫勤使命-2009”演习的实践与思考

张 伟,海春旭

(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毒理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3)

摘要:教研室派员于2009年8月7日抵达宁夏青铜峡军事基地,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卫勤使命-2009”军事演习。按照“迅速机动,救命为先”,“军地联合,保证胜利”,“磨炼意志,铸造精英”的指导原则,突出解决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这次演习规模宏大,组织有力,实战性强,在与众多兄弟单位的合作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教研室圆满完成了各项演习任务,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关键词:军事演习;医学救援;实践;思考

056 特殊作业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调适

王 京1,2,王永安1

(1.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2.总后装部后勤部防疫大队,北京 100101)

摘要:特殊作业军人因长期受特定专业技术要求和紧张性工作氛围以及特殊环境的影响,往往会承受更多更重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其心理健康素质,是影响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研究和掌握特殊作业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提高特殊作业军人心理健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特殊作业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特殊作业;心理健康;调适

057 武警防护医学学科建设的初步探索

赵艳梅,杨丽梅,李 倩

(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卫生勤务学系部队防护医学教研室,天津 300162)

摘要:军事特色学科建设一直是军队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武警后勤学院(原武警医学院)部队防护医学教研室于2008年正式成立,经过3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学科建设在人才队伍、教学能力、科研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方式,为在武警部队开展防护医学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防护医学;化学恐怖

058 突发化学事件现场医学应急救援装备研发趋势

杨志奎,张志伟,赵 瑾,王永安,房彤宇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

摘要:突发化学事件具有事发突然,危害后果严重,救治时效强,医学处置难度大等特点,要求现场医学救援装备必须具备机动性好,轻便实用,技术先进,功能配套,信息化程度高等特点。突发化学事件现场医学救援装备主要包括:个人和集体防护装备,现场侦检装备,人员洗消装备,救治装备和药品等。在防护装备方面,国外比较系统和完善,如美军M40,M48系列防护面具、自携气有毒环境防护服等。我国防护装备品种较少,系列不完整,技术和功能有待提高。下步应充分利用现有新材料、新技术,研发防护谱广、防护时间长,阻燃,重量轻、透气性好,穿戴舒适,并且具备通话、信息传输能力的个体防护装备;在侦检装备方面,国外基于显色、离子迁移谱(IMS)及色谱质谱联用等的技术方法,先后研发出了多种现场快速侦检装备。美国还研发了NBC侦检车,台军也研发出了具备正压功能的97式核化生侦检车。国内由于受技术、设备以及制造工艺的限制,在装备性能、系列化、配套化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下一步,应基于纳米科学、材料技术的最新进展,研发广谱、便携的系列侦检装备。同时,集成现有装备,加强信息化建设,组建更加智能化、模块化、机动化的化学损伤检测平台;在洗消装备方面,个体洗消装备有美国的M291皮肤消毒包、俄罗斯的IPP-3消毒盒等。在伤员集体洗消装备研究方面,德国的“克歇尔”DECOCONTAIN 3000集装箱洗消系统可对人员及装备进行洗消。我国对安全、环保的新型洗消剂和洗消装备研究不足。下一步,应加强生物催化酶、纳米金属氧化物和自动消毒涂料等新型消毒剂的研究。同时利用高温、高压、射流洗消等技术研发多功能,模块化、智能化的系列洗消装备。非水洗消装备研发也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救治装备方面,针对外军化武装备情况,研发了系列防治药物和救治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发了防化医学应急救援急救箱、化生事件现场处置系列箱组等,但在系统化、信息化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下一步,应针对多种化学毒剂毒物共性致死效应,研发与之相适应的若干救治药品,使其能够实现多种共性致伤效应医学救治。同时,基于单兵、救援分队及暴露人群,以及军队各军兵种、地域环境、战位等特点,研发系列现场救援装备。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是完成突发化学事件医学救援的基础保障,应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大研发力度。同时做好装备使用人员的培训,提高装备使用效能也是完成救援任务的一个重要保证。

关键词:化学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现状;对策

通讯作者:房彤宇,E-mail:fangty@bmi.ac.cn,Tel:(010)66931607

059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核化生医学防护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李 倩,赵艳梅,杨丽梅,常留栓

(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卫生勤务学系部队防护医学教研室,天津 300162)

摘要:着眼现实需要,立足我院教学实际,分析教学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从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信息资源等方面探讨了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核化生;医学防护

060 川芎嗪对照射所致小鼠心脏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彭 洁,李玉亮,海春旭

(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毒理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研究川芎嗪对辐射所致小鼠心脏组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60Co-γ射线5 Gy全身单次照射小鼠造模,腹腔注射川芎嗪130 mg·kg-1进行治疗,观察心组织MDA,SOD,CAT,GSH,GPx及T-AOC的变化。结果照射可显著增加心组织中MDA的含量,降低SOD,GSH的活性,使心组织T-AOC下降,但对CAT和GPx活性无显著影响,给予川芎嗪治疗后心组织MDA含量降低,SOD,GSH的活性升高,T-AOC升高,CAT,GPx活性仍无明显变化。结论川芎嗪对照射所致小鼠心脏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川芎嗪;氧化损伤;抗氧化

061 空气颗粒物PM2.5对健康的危害作用

刘岩磊,孙 岚,张英鸽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

摘要:大气污染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首要危险因素之一,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多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煤烟型污染引发的伦敦烟雾事件,致使当地居民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入院率、死亡率与室外空气污染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特别与直径 ≤2.5 μm和≤10 μm的颗粒物(相应地以PM2.5和PM10表示)浓度相关。PM2.5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于富集空气中的重金属元素及挥发性有机物(VOC)、多环芳烃(PAH)等有毒有害物质,它们可以随着人的呼吸进入体内,甚至进入到肺泡和血液中,导致各种疾病。此文就颗粒物PM2.5的理化性质和进入体内方式,以及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造成细胞的遗传毒性机制作一综述。

062 盐酸千金藤碱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

董瑞华1,高洪志1,郝广涛1,单婷婷2,刘泽源1

(1.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北京 100071;2.总后勤部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北京 100071)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千金藤碱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Beagle犬静脉滴注盐酸千金藤碱1.0,3.0和10.0 mg·kg-1后的血药浓度,使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静脉滴注盐酸千金藤碱注射液1.0,3.0 和 10.0 mg·kg-1后,血浆平均滞留时间(MRT)依次为 8.6 ±7.0,14.5 ±2.5 和(18.3 ±5.8)h;血浆半衰期(T1/2)分别为8.59 ±7.02,14.55 ±2.46 和(18.27 ±5.77)h;平均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125.6 ±65.4),(262.6 ±95.1)和(1672.0 ±400.5)μg·L-1;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n)值分别为389 ±213,1377±428和(13666±4330)μg·h·L-1;平均清除率(Cl)分别为4.57 ±6.20,2.14±0.66 和(0.77 ±0.28)L·h-1;平均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27.2 ±11.4,44.8 ±15.8 和(19.9 ±9.7)L·kg-1。结论千金藤碱在Beagle犬体内代谢过程基本符合三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表现出一定的剂量相关性。

关键词:千金藤碱;药动学;HPLC-MS/MS

通讯作者:刘泽源,Tel:(010)66947251,E-mail:13311010528@189.cn

063 过氯酸铵对大鼠体内碘负荷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丁淼鸿,刘 琴,彭开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工业毒理学研究室,湖北 武汉 430030)

摘要:目的过氯酸铵(AP)具有强氧化性,是复合固体推进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发现,AP的毒作用靶器官为甲状腺。但AP对甲状腺组织的影响尚不明了。因此,探讨过氯酸铵对大鼠体内碘负荷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了解其作用机制,为预防和控制AP对甲状腺的职业性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0 mg·kg-1·d-1)、AP 130,260 和 AP 520 mg·kg-1·d-1组,每组6 只。AP 各剂量组采用经口饮水方式染毒,大鼠将每日相应剂量AP溶液饮用完后,再喂饮自来水,连续染毒13周。对照组饮用自来水。上述各组大鼠均给予正常喂饲。于染毒第6周和第13周检测大鼠尿碘水平;并在13周后检测甲状腺组织总碘量、相对含碘量(即每100 mg甲状腺组织的含碘量)、甲状腺组织蛋白定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等指标。对各项数据收集整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AP 染毒第 6 周,520 mg·kg-1·d-1组大鼠尿碘(125.9 μg·L-1)与对照组(96.91 μg·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130 和260 mg·kg-1·d-1组大鼠尿碘(分别为 78.29 和 75.75 μg·L-1)与对照组(96.91 μg·L-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P染毒第13周各剂量组大鼠尿碘水平(分别为88.55,90.96和89.22 μg·L-1)与对照组(82.35 μg·L-1)比较,均无明显差异。AP各剂量组甲状腺组织总碘量(分别为222.48,163.58和183.44 μg)均低于对照组(609.91 μg),P <0.01;AP 各剂量组相对含碘量(分别为 100.48,94.87 和 72.41 mg/100 g)均低于对照组(144.50 mg/100 g)(P<0.01)。甲状腺组织相对含碘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减少,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AP 266和520 mg·kg-1·d-1组甲状腺总蛋白定量水平(分别为673和707 mg·L-1)明显低于对照组(821 mg·L-1)(P<0.05)。AP各剂量组MDA含量和SOD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别。AP 520 mg·kg-1·d-1组 TPO(17.40 kU·g-1)比对照组(6.59 kU·g-1)明显升高(P <0.01)。结论AP 可抑制甲状腺摄取碘,在一定时间内造成大鼠尿碘增加,并导致甲状腺组织含碘量降低。AP可致甲状腺组织代偿性增生,使甲状腺蛋白定量水平减少。AP造成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2452)

通讯作者:彭开良,E-mail:klpeng@mails.tjmu.edu.cn

064 α2A-肾上腺素受体重组细胞株信号转导活性

李丽琴,张 挺,鹿晓晶,张瑞华,高 川

(防化研究院,北京 102205)

摘要:目的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Rs)是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中成员之一,α2-ARs在人体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介导低血压、镇静、催眠、镇痛、麻醉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应答和药理学效应,其相关配体在医学治疗领域中具有很大潜力。本研究旨在建立以α2A-AR亚型为作用靶点的高选择性药物筛选平台,为该类药物的活性评价提供新研究方法。方法对大鼠脑α2A-AR进行基因克隆和CHO真核细胞表达,获得阳性重组单克隆细胞株。(1)阳性重组CHO-K1细胞准备:取冻存阳性重组CHO-K1单克隆细胞株及转染空质粒的细胞株复苏,用筛选培养基培养并传代。(2)cAMP浓度标准工作曲线制备:配制cAMP浓度系列分别为0,0.195,0.78,3.1,12.5,50和200 pmol·ml-1(B0~B6),同时设非特异管(NSB)和空白对照管(N),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管 A450值,以浓度为0的A450值减去NSB的A450值为B0,其余各浓度A450值减去NSB的A450值为B值,以B/B0(%)作为纵坐标,以标准cAMP浓度的常用对数值为横坐标,列出线性回归方程。(3)重组表达受体与激动剂结合后介导胞内cAMP信号反应检测:将培养的8个重组阳性细胞株与1个重组阴性细胞株按5×108L-1分别接种至96孔板,每孔 100 μl,37℃5%CO2培养过夜;每孔加入肾上腺素 8 μmol·L-1作为激动剂,37℃5%CO2培养 30 min;去掉细胞培养液并用生理盐水洗涤,加入盐酸0.1 mol·L-1作为细胞溶解液,室温下振摇10~20 min以使细胞充分溶解,将细胞溶解样品转入96孔酶联检测板,进行酶联免疫检测胞内cAMP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1)阳性重组CHO-K1细胞复苏后,在筛选培养基中生长状况良好,表明α2A-AR在CHO-K1细胞中稳定表达。(2)cAMP浓度测定标准工作曲线制备:以标准cAMP浓度的常用对数值为横坐标,以B/B0(%)作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条近似直线,线性回归方程为B/B0(%)=-27.6 lg[cAMP]+89.8,r=-0.9776,P <0.01。(3)重组表达受体与激动剂结合后介导胞内cAMP信号反应检测:8个重组阳性细胞株与1个重组阴性细胞株,在激动剂处理前后,细胞内A450变化情况为:重组阴性细胞株cAMP水平无明显变化;8个重组阳性细胞株cAMP水平变化并不一致,其中,5株重组阳性细胞株cAMP水平未见明显变化;2株重组阳性细胞株cAMP水平下调,加入肾上腺素激动剂后的cAMP含量分别为加入肾上腺素激动剂前的74.7%,59.6%;1株重组阳性细胞株cAMP水平明显下调,加入肾上腺素激动剂后的cAMP含量为加入肾上腺素激动剂前的1.47%。结论8个α2A-AR受体重组阳性细胞株对肾上腺素激动剂的信号转导反应存在有较大差异。野生型CHO细胞本身不表达α2A-AR受体,人为导入α2A-AR受体基因,重组受体的信号转导活性存在差异,可能是由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的,诸如:细胞自身的活性状态及质粒进入细胞后的整合状态差异;α2A-AR在不同细胞株的表达水平差异;α2A-AR受体表达过程中的修饰加工差异以及真核细胞其他相对复杂的表达调控环节差异等。

关键词:α2A-肾上腺素受体;真核细胞表达;信号转导

065 伤员化学战剂洗消装备及伤口防护材料应用研究进展

杨 健,田 丰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天津 300161)

摘要:化学战剂,其生产和使用是国际社会所禁止的,但是直到现在化学战剂还一直威胁着世界各国的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例如,在1987年伊拉克部队用化学武器轰炸了伊朗萨尔大什特市,1988年再次使用化学武器造成5000名伊拉克库尔德人的死亡;1995年日本地铁遭受沙林的恐怖分子的袭击,引发12死5500伤的重大破坏;2002年俄罗斯政府使用大剂量的鸦片衍生物气体芬太尼消灭车臣恐怖分子,但也形成了118名无辜人质死亡的后果,上述事实都说明化学战剂依然威胁着民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定。沾染化学战剂,将对人体造成严重损伤,化学战剂的洗消和伤口防护是伤员抢救的重要处置步骤,洗消装备以及伤口防护材料一直是各国防化医学以及卫生装备研究的重要内容。德国的Mediclean 2000 units是一个典型的针对伤员的化学战剂洗消装备。系统将泵的增压喷淋和负压抽吸进行了协同集成,洗消液喷淋与洗消液抽吸同步进行,洗消液可以被迅速吸收到独立容器中,减少了洗消液扩散的风险。喷淋器的压力、洗消液流量和温度可以根据伤员沾染情况和创面情况进行调节。喷淋液滴细小,比传统水冲和刷洗的去污能力更强,对皮肤损伤小,洗消时间短。该设备在法国内政部、比利时、英国、挪威、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日本、约旦等国家均有使用。洗消液喷淋洗消外,洗消布擦拭也是一种应急洗消方式。通过非织造复合技术制备的活性炭布广泛用于化学战剂沾染皮肤的擦拭。如美军在2009年试用的super wipe。该洗消布和浸有皮肤洗消剂的海绵在美军单兵洗消包中联合使用。在伤口防护材料方面,一类是可以起到物理隔离作用的材料,如聚氨酯、聚氯乙烯、丁基橡胶等,另外一类是能够催化化学战剂水解的聚合物,如聚乙烯亚胺。热塑性聚氨酯,是一种典型的物理隔离材料,聚酯型TPU膜具有良好的耐热及耐化学溶剂性、气密性好;而聚醚型TPU具有良好的耐水解性和耐低温、抗霉抗菌性。我军三防敷料外层使用了TPU作为阻隔的重要材料,该敷料的芥子气常压气-液穿透时间能超过24 h。聚乙烯亚胺(聚氮杂环丙烷,polyethyleneimine)一种具有催化化学战剂水解的高分子聚合物,吸湿性强,可溶于水、乙醇,其分子链中拥有大量的胺基N原子,分子链上的伯、仲、叔胺基的比例一般为1∶2∶1,有“质子海绵”之称,在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酶的固定化、生物传感器的构建、药物释放、转基因载体材料等多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聚乙烯亚胺众多的氨基具有诱导有机磷毒剂水解的能力。按照ASTM D726-58试验,测定12.4 cm水柱压差条件下芥子气气液穿透时间,经适度交联的50 μm聚乙烯亚胺膜的芥子气气液穿透时间在13 min以上,而弹性或刚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穿透时间仅能维持3 min。聚乙烯亚胺能够与二价铜离子形成螯合物,进一步提高其解毒能力,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螯合Cu(Ⅱ)离子的线形聚乙烯亚胺纳米纤维。

猜你喜欢
染毒中毒小鼠
miR-373通过P2X7R影响抑郁症小鼠行为的作用机制
萌小鼠,捍卫人类健康的“大英雄”
小鼠大脑中的“冬眠开关”
大生产
中毒
今天不去幼儿园
染毒的脐带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西游记》中毒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