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 40001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Anderson等分析了42项相关研究后认为: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通过自评量表的调查方法得到的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患病率约为32.9%[1]。由于研究的方法和样本等不同,各文献报道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有所差异,但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及发病率远高于正常人群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临床流行病学的资料提示糖尿病与抑郁障碍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如共同的发病机制、相似的人格特征等,使得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障碍,反之亦然。
既往的研究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中与抑郁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女性、未婚、文化程度较低、收入较少、肥胖、高血糖、糖尿病并发症、吸烟等[2-4]。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抑郁症,而抑郁症的存在又干扰了患者糖尿病的治疗,使血糖控制很难达标。然而,目前临床医师往往在强调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的同时忽视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内科医师对抑郁的漏诊率高达63.2%[5]。这样不仅会延误了病情,还可能由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等原因而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
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华西医院门诊及住院糖尿病患者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分析糖尿病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与HPA轴功能紊乱的关系,希望能引起临床内科医师特别是内分泌糖尿病医师对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重视,从而更全面地治疗糖尿病,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1.1.1 病例来源
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来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就医的门诊和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
1.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1999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或有高血糖症状及随机血糖≥11.1mmol/L;或OGTT 2h血糖≥11.1mmol/l。②愿意接受问卷调查并且自愿填写问卷者。
1.1.3 排除标准
①1型糖尿病及特殊类型糖尿病;②女性处于妊娠期;③近半年内服用过避孕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④合并存在其他可能影响情绪障碍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库欣综合征等;⑤意识障碍者。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调查前制定统一的调查表,此表由患者自填,若遇患者填表困难,如文盲、视力下降、对某些项目无法理解或书写困难等,由经培训的医学生通过问答的方式帮助患者完成调查表。调查表具体内容包括:①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行为因素(BMI、吸烟)。②糖尿病相关资料,如2型糖尿病病程、慢性并发症、降糖药物使用情况、最近一次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糖水平,血脂水平等。③周围神经病变评估:采用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NSI)。④抑郁评估:采用自评量表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ve inventory,BDI),计算其总分。总分≤4分为无抑郁或极轻微,5~13分为轻度,13~20分为中度,≥21分为重度[6]。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多因素相关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本研究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039例,门诊870例,住院169例。按贝克抑郁量表评分>4分作为有抑郁障碍的标准[6],接受调查的所有2型 糖尿病患者中有抑郁障碍的人数达398人,占总数的38.3%。其中住院糖尿病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达57.4%,门诊糖尿病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为34.6%。即住院糖尿病患者中半数以上、门诊糖尿病患者超过1/3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提示,抑郁评分受年龄、HbA1c和周围神经病变评分的影响,其中周围神经病变评分对抑郁的影响最大(回归系数=0.592),其次是HbA1c水平(回归系数=0.295),最后是年龄(回归系数=0.097)。换言之,存在抑郁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早、血糖更高,并且易于出现明显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成都市2004年流行病学资料显示,55岁以上的人群中抑郁障碍患病率为4.4%[7]。周连华等对22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评定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中31.4%合并抑郁症[8]。
本研究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为38.3%,与国内外的资料相近。然而本文的抑郁障碍发病率偏高,特别是住院患者,高达57.4%,可能由于BDI涉及许多躯体症状,而这些症状在老年人可以始于与抑郁无关的其他病态或衰老的表现,例如失眠、对性失去兴趣等。本问卷调查的对象平均年龄约为58岁,很可能已经出现.了这些症状,使得抑郁评分偏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周围神经病变评分与抑郁评分呈正相关,抑郁分数越高,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越突出。Edith等发现,在合并临床抑郁障碍的女性糖尿病患者中,抑郁分数与周围神经病变评分呈正相关[9]。抑郁症患者除了有情绪低落等典型症状外,还可表现为躯体症状,包括四肢疼痛等[9,10]。目前认为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是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多种方法中最客观、敏感、可靠的方法[11]。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症状时,可以用NCV将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和其他原因(如抑郁障碍)引起的神经症状予以鉴别。
研究发现抗抑郁治疗使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症状缓解[12-14]。糖尿病患者若出现周围神经系统的症状,并且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是否合并抑郁障碍,及时诊断抑郁障碍以及抗抑郁治疗,能够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周围神经系统症状。
[1] Anderson RJ,Clouse RE,Freedland KE,et al.The Prevalence of Comorbid Depression in Adults With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1,24(6) :1069-1078.
[2] Egede LE,Zheng D.Independen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a national sample of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3,26(1):104-1l1.
[3] Lustman PJ,Anderson RJ,Freedland KE,et a1.Depression and poor glycemic control:a meta-an aly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Diabetes Care,2000,23 (7): 934-942.
[4] Katon W,Simon G,Von Korff M,et al.Behavioral and Clin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Among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J]. Diabetes Care,2004,27(4):914-920.
[5] 马丽新,徐兰,张志华,等.综合性医院门诊中抑郁症的诊断与漏诊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4):348-349.
[6]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发行,1999:400.
[7] 张伟,唐牟尼,邱昌建,等.成都地区≥55岁人群抑郁障碍患病率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23(12):883-885.
[8] 周连华,周湘兰,施晓红,等.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7211-7212.
[9] Caballero L,Aragones E,Garcia-Campayo J,et al.Prevalence,chara cteristics,and attribution of somatic symptoms in Spanish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seeking primary health care[J].Psychosomatics,2008,49(6):520-529.
[10] Ohayon MM,Schatzberg AF.Using chronic pain to predict depressive morbid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Arch Gen Psychiatry,2003,60(1):39-47.
[11] 贾伟平,沈琴,包玉倩,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检测方法及其诊断价值的评估[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8):2707-2710.
[12] Wong MC,Chung JWY,Wong TKS.Effects of treatments for symptoms of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systematic review[J].BMJ,2007,335(1): 57-58.
[13] 侯世芳,周雁,许贤豪.抗抑郁治疗对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影响[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8,15(6):438-441.
[14] 楚勤英,唐志雄,王进伟,等.抗抑郁剂治疗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患者的疗效[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29(4):32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