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滥用药物带来的危害

2011-02-11 03:56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7期
关键词:药源性青霉素耐药性

刘 伟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8)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药物也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能给患者造成危害,甚至死亡。药源性疾病古来有之,而且严重的药物危害时有发生,如众所周知的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反应停事件,西德6000例,英国5500例,日本1000例,我国台湾69例,这样出生婴儿都是海豹胎,其中死亡5000例。20世纪70年代心得宁上市4年后发现引起严重的眼-黏膜-皮肤症状,有的甚至失眠,有的因腹膜纤维化,导致肠梗阻、肠坏死,引起世界极大震惊,以及前几年关木通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造成不少患者接受肾移植。所以,具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20万人死于药源性疾病,抗生素成为罪魁祸首。那么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药源性疾病,主要是人们对药物的适应证,不良反应不是全面了解以及滥用药物所引起的。因此,药物适应证、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怎样合理用药是防治药源性疾病的重要环节,是保障人类合理用药和提高疗效的关键。但是有的患者不是在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而是看广告宣传和凭自己用药经就经验到药房私自购药在家中滥用药物[1]。据笔者在本地比较大的药房做过调查所得,大约有80%左右的患者不是医师指导下用药的。特别是抗生素药物严重的存在这样的问题,滥用药物带来的不良后果比较严重,抗生素类药物品种较多,不同种类药物适应证不同,抗微生物作用不同,如果用药不当会带来比较严重药源性疾病。现已证明,由于滥用抗生素,药源性疾病发生近年来有所增加,如注射用青霉素过敏者,口服半合成青霉素就可以引起过敏,但是很多人不做皮试,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就可以引起死亡。抗生素对所有系统都引起药源性疾病,但每一类药物又有所不同: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苷类,四环素。氯霉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克林霉素、头孢类等引起假膜性肠炎;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万古霉素、多黏菌素、氨基苷素又能引起肾毒性;氨基甙类、万古霉素又能引起耳毒性;氯霉素引起骨髓移植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全身血细胞减少,严重者能引起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大环内酯类引起胃肠道的反应;四环素引起二重感染,影响胎儿、婴儿骨发育不全和牙釉质形成受损,有的奎诺酮类如曲伐沙星、格帕沙星有肝毒性、心脏毒性;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有肝毒性,异烟肼又有神经毒性;两性霉素B引起氮质白症、蛋白尿、低血钾、贫血等[2]。

由于抗生素的杀菌或抑菌范围较大,在抑制、杀灭有害的微生物的同时,也能影响有益菌群正常平衡,可能出现不敏感微生物附加感染,同时也会导自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及其他慢性病的不良反应。多数人认为抗生素能治疗一切炎症,其实,抗生素仅适用于细菌如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而对病毒,真菌引起的感染无效甚至耽误治疗,每种抗生素都有特性,优劣各不相同,要因患者而宜、个体化用药,而老牌药物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明确,如红霉素对军团菌和支原体比碳青霉稀和第三代头孢较为理想等[3]。

抗生素的滥用除能产生药源性疾病以外,近年来产生的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也影响临床用药,如链球菌对氨基苷类产生耐药性。肠道的阴性杆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对四环素产生耐药性,流感杆菌、伤寒杆菌对氯霉素产生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奎诺酮类产生耐药性等。

细菌对抗生素类药物不敏感,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细菌产生对抗生素药物不敏感的一种现象。产生耐药性是细菌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如不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青霉素、头孢类有耐药性,使其不能被杀死,特别近几年来全球关注的热点有的细菌对多种药物不敏感而产生多重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以外所有的抗生素形成多重耐药性;肺炎球菌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产生多重耐药性;肠球菌对万古霉素、青霉素产生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对有的喹诺酮类有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稀、亚胺培南有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对第三代头孢有多重耐药性等[4]。

那么细菌为什么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归纳如下:

产生灭火酶:长期应用抗生素是使细菌产生能够灭活抗菌药物的灭活酶,是引起耐药性主要机制之一,是抗生素在作用于细菌细胞之前即被酶破坏,而失去抗菌作用。灭活酶有以下几种:①β-内酰胺酶:此酶是有染色体或质粒介导,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耐药性,使β-内酰胺类被水裂解,而使该类药物失去抗菌作用。灭活酶是随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断更新换代过程中逐渐诱导细菌产生的。②钝化酶:钝化酶细菌细胞在不断接触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后产生的,此酶能使氨基糖苷类失去作用。钝化酶又分乙酰化酶、腺苷化酶、磷酰化酶将乙酰基、腺苷酰基磷酰基连接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氨基或羟基上,药物结构发生改变使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下降低或消失。此外,乙酰转移酶使氯霉素被灭活;大环内酯类可以被酯酶灭活;林可霉素可以被核苷转移酶灭活而产生耐药性等。

抗生素药物作用靶位发生变化:①有的耐药菌株由于改变了细胞内膜上的与抗生素结合的部位的靶蛋白,降低抗生素的亲和力,是药物不能与之结合,导致抗菌作用减少甚至消失;如耐青霉素的肺炎球菌;②靶蛋白数量增加,即使药物存在时,仍有足够量靶蛋白可以维持细菌正常功能和形态,而导致细菌继续生长繁殖,从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如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肠球菌就是如此。

改变细胞外膜通透性:很多广谱抗生素不能进入铜绿假单胞菌体内,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或作用很小而产生耐药性,这是细菌接触抗生素后改变通道蛋白的性质和数量,降低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而产生耐药性。在正常情况下,细菌细胞外膜通道蛋白石特异性跨膜通道,允许抗生素进入细胞体内,当细菌反复多次接触抗生素后,菌株发生突变,导致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菌体内减少,作用下降或消失而产生耐药性。

影响主动流出系统:有的细菌由于主动流出系统的存在,菌体内的药物被泵出菌体外,这样就使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对四环素、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β内酰胺类产生多重耐药性等[5]。

由此可见,药源性疾病,耐药性发生是人类所为,由于化学药物发展和药物滥用而使药源性疾病和耐药性有所增加的主要原因,任意加大或减少用药剂量,长期用药或疗效不足,不合理联合用药也是引起药源性疾病个耐药性一种因素,如氨基糖甙类与高效利尿药素尿合用可增加耳毒性反应。所以药源性疾病和耐药性是可以防治的,首先要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合理用药,能用一种抗生素控制的感染不用多种,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药物,严格掌控用药剂量和用药疗效,使用药物要遵循医师指导,必须凭医师处方购药,不自行购药,不主动要求医师开写抗生素类药物,确保医师诊断病情后有目的的开写处方药物,不要任意使用药物,要按医师嘱咐用药,不能随意停用或加大、减少用药量,一旦使用抗生素要按时按量使用,以保持药物在体内的足够浓度,特别是突然停药能引起已好转的疾病反弹或复发。其次,要加强对抗生素类药物的销售管理工作,很多大药房不是凭医师处方就可以出售处方规定的药品,这也是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同时,医疗单位要密切关注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源性疾病和耐药性的监测,以减少药源性疾病和耐药性的发生。

[1]程晟.抗菌药物滥用与药源性疾病[J].中国医刊,2009,44(1):9-11.

[2]吴笑春.药源性疾病诊断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543-549.

[3]江晓栋.抗菌药物诱发深部真菌感染现状及防治[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7):862-864.

[4]徐雁.药源性皮肤病及防治[J].中国医刊,2009,44(1):55

[5]杨宝峰.药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药源性青霉素耐药性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致药源性肝损害1例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1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156 例药源性疾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