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征 刘少璐 张世琳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骨科,山东 威海 264400)
锁骨外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的肩部创伤,根据个人习惯和病人的经济情况治疗方法很多, 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近年来应用交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外端骨折21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本组21例患者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5~62岁,平均42.6岁。其中肩锁关节脱位17例,锁骨外端骨折4例。车祸伤18例,坠落伤2例,摔伤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脱位。合并脑挫裂伤3例,腹腔内脏损伤2例,多发骨折5例。手术距创伤时间1~11d。
患者入院后根据不同情况,常规采用悬吊上肢,若用合并症时,应积极治疗危机生命的并发症,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行骨折、脱位内固定。常采用颈神经丛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仰卧位,患侧肩部垫高,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取肩峰前上缘沿锁骨外1/4作弧形切口,长6cm左右。应充分显露肩锁关节及锁骨外端约4cm。骨折线距锁骨外端0.8~2.5cm。自肩峰侧肩锁关节面或锁骨外端远侧骨折线处向外侧肩峰穿入两枚克氏针,穿出皮肤,将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外端骨折复位,将两枚克氏针向内侧穿入近端锁骨,穿破骨皮质,穿出0.5cm为宜。将针尾弯折成90°,留在皮下。在锁骨上横行穿孔,钢丝穿过后交叉成“8”字,于针尾处打结固定。术中C臂透视,确保钢针位于锁骨内,术后常规放置橡皮引流条。术后三角巾悬吊患肢,第2天行肘关节、前臂功能锻炼,1月后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本组病例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3年,1例锁骨外端骨折病例发生钢丝断裂,钢针移位,但骨折已愈合。1例肩锁关节脱位病例发生钢针切割肩峰,后改用锁骨钩钢板固定。余病例骨折、脱位全部愈合,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3.1 肩锁关节脱位在临床上许多医师仍沿用将分离的严重程度分为三度的方法,Ⅰ型由肩锁韧带和关节囊的轻度拉伤所致,肩锁关节稳定。Ⅱ型肩锁韧带和关节囊破裂,但喙锁韧带完整,肩锁关节脱位不稳定。Ⅲ型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均已破裂,肩锁关节脱位[1]。锁骨外端骨折通常沿用Neer氏分型,分为五型。Ⅰ型锁骨外端骨折位于喙锁韧带外侧。Ⅱ型骨折内侧段通常向后上方骑跨,外侧段小骨块有肩锁关节连接,无移位。Ⅲ型骨折线延伸至肩锁关节。Ⅳ型多见于儿童,骨折远端伴有骨膜脱套伤。Ⅴ型为撕脱骨折,仅有下方皮质骨块附着于喙锁韧带上。其中Ⅰ型Ⅲ型为稳定骨折,其余为不稳定骨折。对于Ⅱ型、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及Ⅱ型、Ⅳ型、Ⅴ型锁骨外端骨折均可以采用交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的固定效果[2]。
3.2 肩锁关节脱位一般在内固定术后8~10周后肩锁韧带和关节囊能完全修复。锁骨外端骨折一般在内固定术后10~12周后可以牢固愈合。克氏针和钢丝均应在骨折、脱位愈合后拔除。因为肩锁关节为一微动关节,长时间不取出内固定可以引起钢丝断裂,克氏针移位。部分克氏针针尾可以刺破皮肤,引起感染,甚至细菌可以沿针道进入锁骨骨髓腔,引起骨髓炎。部分克氏针可以在皮下游走。
3.3 本组1例患者术后提重物时发生钢针切割肩峰,肩锁关节再次脱位,后改用锁骨钩钢板固定。肩峰仅为一片状骨片,克氏针穿入肩峰后,受到向上或向下的暴力都有可能向下或向上切割肩峰,致使克氏针从肩峰中脱出,造成再脱位。因此要加强病人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卫生宣教,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活动和功能锻炼。
3.4 锁骨外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临床较常见。治疗方法通常有交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和锁骨钩钢板等。通过近年来临床观察和随访,笔者认为交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牢固,可以尽量少的破坏肩锁关节囊和肩锁韧带以及锁骨骨膜,缩短愈合时间,可以早期撤除内固定且拔出钢丝及钢针仅需很小刀口。花费较低,不需要特殊器械,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1](美)卡内尔,(美)贝蒂 原著.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1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2640-2810.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