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英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师,四川 内江 641000)
护理学院学校毕业护生实习,是护生由护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护生对专业角色—护士的认同程度,对角色的转变、专业素质的形成和专业角色的发展的影响不亚于母亲在婴儿哺乳期对其的影响。因此,带教护士自身的言语、行动将成为带教过程中的第一堂、也是最重要的一堂课。而在带教过程中对护生影响较大的,还包括带教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带教方法、患者的反应、以及领导的满意度等。作者认为护士在带教过程中,应该在自己专业水平提升的同时更为注重带教方法。
带教护士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当选取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的学习目标。制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目标,明确每个护生知识点的掌握,明确通过实践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与对知识的认知水平。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综合考虑护生的知识技能、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充分考虑不同护生的实际能力和各个学习内容间的关联性,同时有机地向护生渗透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学习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选择教学内容重点知识,结合护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护生的认知特点、已有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引导护生了解并体验临床护理过程,让护生自我接受和处理信息,研究和探讨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方法和手段,促使护生了解知识与技能,确保护生掌实习阶段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到实践的过渡是带教教学计划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的取舍、优化与活化是过渡阶段的重点。
在确保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取舍应当充分考虑护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合医院现有人力、物力、设施条件,按照课程大纲的规定,引导护生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有选择、有规律地学习,促使护生准确、精确地掌握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重点及难点。
带教护士了解各个教学内容内部和各个内容之间的相关性,梳理专业教学内容与其他社会知识的相关性,建立自己所掌握知识点与知识面的横向和纵向关系,运用于临床,并提升到“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广度和深度。
带教护士应以大纲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内容及其内涵,引导护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合作、探索知识、遵规守纪和尊重生命,逐步锻炼护生的意识、精神及品质等方面,帮助护生形成自觉锻炼的意识、竞争进取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思想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带教护士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引导护生灵活记忆、掌握,增强教学内容的教育性、全面性、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真正达到活化教学内容的要求。
教学过程是带教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学目标需要在此环节实现,教学计划需要在此环节实施。课堂教学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护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的需求。
在临床护士带教过程中,带教护士要遵循教育进程的一般规律和特有规律,考虑教学进程的总体速度、教学目标达成的条件及顺序,并在护生实习的过程中主动考虑“教什么”、“怎么教”、“先教什么,后教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关注护生的生活和实习,尽力争取达到用护士的“教”带动护生的“学”。关注个别基础差或者心理还未转换的护生的实习状况,带动护生,并使护生间形成良性的交流。
在护生实习期间,要在教学方面注意护生的学习和实习状况,争取了解自己所带的护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临床实际水平能力,尽力让护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学有所成。带教护士还要注意关注护生的心理情况和社会知识,多用自身的经验教训开导教育护生,促进护生的心理角色的转变,在临床工作中真正实施与体现优质护理。
在带教进程中,善用医院提供的设施,是帮助护生尽快进入护士角色的重要途径。带领护生到病房实习是最基础的实地教学方式,病房是最为主要的现有设施,也是护生今后的主战场。
在继续加强传统带教模式的同时,也必须寻求新的带教模式,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毕竟“造血比输血更重要,输血只是暂时的,而造血才是永久的”。
在此,借鉴学校“一对一教学”模式,创造“一对一互助”模式。
“一对一互助”,顾名思义,就是护生之间的一对一的帮助,促进彼此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知识的掌握。此处的护生主要针对个别较为优秀和领悟能力较为弱的护生,较为优秀的护生帮助相对较弱的护生,巩固知识点,熟悉临床技能。 或者是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各有所长的两个护生,互相帮助,“以己之长,补彼之短,扬长补短”促进彼此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提升。引导护生走上专业化、现实化的道路。“一对一互助”是一种目标明确,实践性实用性强的带教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为医疗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护理教学目标是护生学习的方向,教学内容是护生向护士成长的养料,教学过程是护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在带教过程中,护士可以借鉴教育教学模式中的“小点突破、模仿改进、循序渐进”,“从点到面、举一反三”,“先收后放、死去活来”等方法。带领护生真正的做到自我发展、自我追求。力争在教会护生的同时也增长护士自己的技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临床工作中真正实施与体现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