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临床麻醉注意事项

2011-02-11 12:43尹久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8期
关键词:麻醉药咪唑全麻

尹久文

吉林省洮南市医院麻醉科,吉林 洮南 137100

高血压病人临床较多见,在临床上对高血压病人的麻醉选择,应根据病情和手术要求,应考虑到选择对循环影响最小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特别是对第二期、第三期高血压病人 (往往合并其他脏器的器质性病变)更为慎重。

1 部位麻醉

部位麻醉主要有局部麻醉、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部位麻醉可以抑制伤害感受器受刺激引起的高血压反应。气管插管前用1%利多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后,可减少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颅脑手术血压突然升高可能使颅内压升高和增加动脉瘤破裂的危险性,全麻诱导后用0.25%布比卡因进行颅骨封闭,可以消除头部针刺感引发的血压和心率反应,而且无需增加全麻用药或血管扩张剂。高血压病人选择神经阻滞需谨慎,首先阻滞须完全,并配以适当的镇静,避免因情绪紧张或镇痛不完美而血压急剧升高。尤其是甲状腺手术选择颈丛阻滞时,更易引发高血压。因此,重度高血压病人不宜选择颈丛阻滞。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选择颈丛阻滞时,可同时用咪唑安定静脉辅助麻醉。咪唑安定用量宜控制在每小时0.025-0.05mg/kg之间,同时密切观察呼吸,以免发生呼吸抑制。

椎管内麻醉较全麻易引起血压波动,尤以蛛网膜下腔阻滞更为明显。下肢、会阴部短小手术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时,要注意容量补充,避免血压过度下降。硬膜外阻滞必须控制好麻醉平面。广平面阻滞也可引起血压严重下降。同时加强容量监测,合理补充液体和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

2 全身麻醉

除短小手术外,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手术,以选择全身麻醉较为安全,目前全麻大多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吸入麻醉药常用于控制术中高血压,尤其是异氟醚对心脏的抑制作用较轻,主要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动脉压下降,因此较适合在高血压病人中使用。然而,吸入麻醉药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心肌抑制作用,伴有冠状动脉窃血现象的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细胞乳酸的增加和部分室壁运动端而诱发心肌缺血。低浓度吸入麻醉药复合静脉麻醉方法对病人更为安全。静脉麻醉药中异丙酚对心血管有一定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血压下降和心排血量减少。咪唑安定会产生轻度全身血管扩张和心排血量下降。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心率影响均不明显。小剂量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用于高血压病人麻醉对控制血压有一定益处。异丙酚单次注射大于2mg/kg。咪唑安定单次注射0.1mg/kg,也可能会引起血压明显下降,应予以避免,芬太尼对心肌收缩力和血压无明显影响,但使心率减慢。肌松药中除潘库溴铵会引起心率增快外。阿屈库铵、维库溴铵对心血管系统均无明显影响。因此,高血压病人麻醉以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和肌松药复合低浓度吸入麻醉药的平衡麻醉较为适应。诱导用量,咪唑安定0.025~0.05mg/kg,异丙酚1~2mg/kg,芬太尼4~6us/kg,维库溴铵 100μg/kg或阿曲库铵250ug/kg,维持用药异丙酚每小时1~4mg/kg。吸入麻醉0.5~1MAC,芬太尼与肌松药间断注射。对血压偏高者还可单次加用氟哌利多2.5~5mg。但要避免使用氯胺酮。氯胺酮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故高血压病人一般不宜于使用氯胺酮。高血压病人施行全身麻醉时,应掌握好麻醉深度,麻醉过深。可引起低血压。麻醉过浅或镇痛不全,在手术刺激强烈时,可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急反应,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显著升高,一般为诱导期两倍,易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3 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复合石蜡膜外阻滞适用于胸、腹及下肢手术。此法既有全身麻醉容易控制呼吸、患者舒适,可满足相应手术要求的优点;又有硬膜外阻滞的应激反应小,显著减少全身麻醉药用量,减少拔气管导管时血压的反跳,便于术后镇痛等长处。硬膜外穿刺点的选择与单纯硬膜外阻滞相同。局麻醉药种类和浓度的选择可根据手术部位、病人情况、手术对麻醉的要求以及硬膜外阻滞在整个麻醉维持中所起作用而有不同。在胸部手术,如肺叶切除、食道手术、纵隔手术等,硬膜外阻滞居次要位置,主要利用硬膜外阻滞阻断手术的伤害性刺激,因此可选择肌松作用较差而维持时间长的局麻药如布比卡因,用较低浓度 (0.25%~0.375%)单独或与低浓度利多卡因混合使用。在中上腹部手术,如胃、脾、肝、胆、胰等手术,硬膜外阻滞可处主导位置,利用其阻断手术的伤害性刺激,维持肌肉松弛,可按单纯硬膜外阻滞一样选用局麻药种类及浓度。根据病情及手术对麻醉的要求,如病人体质衰弱、循环功能不稳定等,硬膜外也可处次要位置,用长效、低浓度、小剂量局麻醉药,使阻滞平面达到手术操作范围,阻断手术引起的伤害性刺激,既可减少全麻药用量,减少应激反应,又可避免或减少对循环功能的扰乱。

一般在硬膜给予试验量或诱导量局麻药,肯定硬膜外阻滞有效或平面达到所需范围,然后进行全麻诱导。用药种类和时机同前述联合诱导,但用药剂量应适当减少,尤其是在硬膜外阻滞平面已达所需范围,循环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同时视情况,不用或少用心血管功能抑制作用较强的药物如硫喷妥钠等。此外,局麻药吸收后可增强静脉麻醉药的作用。全麻醉维持可依据病情、手术种类、手术过程中刺激强弱变化、全身麻醉在麻醉维持中起主导还是次要作用,可灵活采用静脉麻醉药-镇痛药-肌肉松弛药、静脉麻醉药-肌松弛药、静脉麻醉药-镇痛药-吸入麻醉药-肌肉松弛药、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肌松弛药等联合用药方式,以静吸联合用药更为常用。依各药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静脉用药可连续输注、连续靶控输注或间断注射。吸入麻醉药同样可间断吸入或连续低浓度吸入。静脉麻醉、镇痛、吸入麻醉药和 (或)肌肉松弛药用量应明显减少,有些情况下甚至可不用阿片类镇痛药。中上腹部手术如以硬膜外阻滞起主导作用。则只需浅全麻醉保持病人能耐受气管导管、意识消失、无术中知晓,关腹时即可停用全麻药,甚至可使病人在清醒拔管后接受皮肤缝合。

4 注意事项

4.1 全麻醉诱导和硬膜外阻滞诱导应避免两者的峰效应重叠,以减轻对循环功能的抑制,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也可利用两者峰效应的重叠来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4.2 硬膜外和静脉及吸入麻醉避免同时追加用药以减少麻醉的波动,使其更平稳。

4.3 充分了解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硬膜外阻滞和全麻用药均需相应减少。

4.4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硬膜外阻滞和全身麻醉谁占主导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病情、手术需要等变化可作相应调整。

4.5 麻醉诱导和维持和用药种类和方法不应千篇一律,需根据病人病理生理特点、手术需要及其变化等,进行合理的联合。

猜你喜欢
麻醉药咪唑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三级库药品管理模式在麻醉药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申嗪霉素和咪唑菌酮复配对几种病害的室内毒力测定研究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3.5%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的研究进展
普萘洛尔与甲巯咪唑对甲亢进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咪达唑仑抗焦虑治疗对择期腰椎手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18~F-硝基咪唑PET/CT评价大鼠C6胶质瘤放疗增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