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裴志东 初正云 王添敏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大连116600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及实践
张慧 裴志东 初正云 王添敏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大连116600
针对目前《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视设计性实验,保留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并将其优化为综合性实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多学科多方位的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考试机制等实验教学创新模式,旨在整体提高本科实验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鉴定和研究中药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1],其实践性较强,因此实验教学尤为重要。笔者调研了国内各大中医院校的《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情况,结果显示,各中医院校《中药鉴定学》的实验教学模式均以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为主,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开出率不足30%,其教学内容主要针对根和根茎类药材的真伪鉴别和易混品种的研究为主,教学方法多以传统的性状和显微鉴别为主,辅以简单的理化显色反应和薄层鉴别实验,因此造成学生思维固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较大,缺乏自主思维过程。鉴于此,为构建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意识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我们对中药鉴定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现介绍如下。
为构建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中药鉴定学》的教学特点,提出了重视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模式,保留传统验证性试验,并将其优化为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采用三大类实验模式即易混药材鉴定设计、替代品种药材鉴定设计、重点药材的多指标质量控制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选择的药材的特点,设计出实验方案,经教师审核修改后方能进行实验;综合性试验是在传统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对验证性实验进行整合,包括未知中药材、中成药的鉴定、已知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建立两大方面,这种模式即保留了传统,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本项研究经过3个年级的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科技手段和定量分析方法,促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实用化,并从中体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中药鉴定学》外延的扩展,中药鉴定的内容不单纯局限于传统原生药材的真伪鉴别,目前中药市场大都使用药材的饮片,同时因野生品的枯竭,药材大部分以栽培品替代,此外,地道药材与非地道药材的混淆情况日益严重,新伪品层出不穷,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在教科书中往往未能及时收载,而实际工作中已尖锐地提出,为了改变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社会需要的现状,我们在“保质寻新,整理提高”[1]过程中,根据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的需要,在以传统真伪比较鉴别与重点突出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同采收期质量评价,道地药材的质量等级评价,中药材饮片、中药材栽培品、新伪品的鉴别,显微定量技术评价药材质量等创新性教学内容,特别是显微定量技术评价药材质量,是在传统显微鉴定基础上的创新,该技术是中药鉴定领域的前沿技术,通过教学实践,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工作能力。
更新实验教学体系,由单一学科设置实验向多个关联学科整体设计实验转变。在改革中注重上下游课程之间的渗透和衔接,协调把握课程的相对独立性和连续性,跨学科课程设计实验内容,加大相关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中药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分析、分子生物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贯穿一线,使多学科技术成为中药鉴定手段,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同时进一步系统掌握中药学的实验技术与研究方法。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中药鉴定知识,我们采用多方位多模块的教学体系,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建立了两个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打破了传统单一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图、文、动画影像及显微互动功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直观、生动、清晰地看到中药的植物形态,药材的性状形象、药材显微组织特征、植物细胞的形状、颜色、所处环境等各种特征,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同时我们多年开放标本室和实验室。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辨别药材真伪的能力,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小标本室和定期参观标本馆的做法。在年末复习时开放显微实验室,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同时还提出并实施走出课堂,领学生去看药材市场的观念和举措。该项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最终学生能够掌握300~400味常用中药材的性状鉴别,培养和锻炼学生鉴别真伪中药材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将具有很强实际应用性的药材鉴别和粉末显微鉴别纳入到考试内容中,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同时增加了综合实验设计考试模式。药材性状鉴别考试的形式是让同学鉴别一包混有20味药材的饮片,粉末显微鉴别考试采取的形式是将五种未知粉末混合在一起,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鉴别,综合实验设计是给每位学生一味未知中药材,设计其质量评价方法,可进行文献查阅等手段,设计出实验方案,提出所需仪器、试剂等用品的清单,并填写《中药鉴定学设计性实验任务书》和《中药鉴定学设计性实验用品申请表》,经教师审核修改后方能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填写《中药鉴定学设计性实验报告》。所有成绩最终均收入到期末考试成绩中。此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动力,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综上所述,在《中药鉴定学》的实验教学中,我们更新了实验教学内容,改变过去“老师演示、学生重复、学习操作、验证理论”的传统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进行了由单一性、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转变;进行了由传统的、低水平的实验向现代的高水平的实验转变;同时也进行了由单一学科设置实验向多个关联学科整体设计实验转变的尝试,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因课堂时间和实验条件的限制,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受到制约等等。总之,“教无定法,教必得法”,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根据社会的需要、学生的状况、学科的特点、基础设施情况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这是教师永久探讨的课题。
[1]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R285.5
A
1007-8517(2011)16-0053-02
本研究获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度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资助。
张慧(1970-),女,汉族,吉林通化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中药品质评价。
201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