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是蜜蜂的重要营养源,可以提供蛋白质、氨基酸、脂类、维生素、矿物质及甾酮类。花粉是蜂群唯一的蛋白质来源,对蜂群育子及幼蜂的腺体发育都十分重要。哺育蜂消耗花粉后分泌王浆饲喂幼虫,幼虫是蜂群内花粉的主要需求者。蜜蜂会根据蜂群的需求调整花粉的存贮。采粉行为的调节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有很多争议。
目前,对于蜜蜂采粉行为的调控机制,主要有两种假说:一种幼虫食物假说,即花粉储存量和幼虫数量直接的独立效应假说。幼虫食物假说认为幼虫和储存的花粉通过一个抑制信号间接影响采粉蜂的行为。当蜂群内有过量的花粉存储时也会有过量的抑制剂,抑制剂可能通过蜜蜂的交哺行为传递给采集蜂。如果花粉过量,哺育蜂会传递更多的蛋白质给采集蜂,抑制采粉行为。幼虫食物是最可能的抑制剂,所以称为幼虫食物假说。
另一假说认为花粉存储量和幼虫对采粉行为有独立的直接影响。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幼虫数量和花粉存储量的影响。增加蜂群中幼虫或幼虫信息素的数量,采粉蜂的数量及其采粉量都会增加。增加花粉存储量时蜜蜂采粉行为积极性降低,而移除存储的花粉时采粉行为会提高。增加花粉存储量会提高蜂群育子行为并降低采粉积极性。存储的花粉抑制采粉行为时,腾空幼虫附近的巢房则会刺激蜜蜂进行采粉。
两种假说都认为花粉存储量增加时采粉行为下降,幼虫量增加时采粉行为提高。假设巢脾面积是一定的,花粉存储量、幼虫数量以及空余的巢房之间有交互作用。不过,控制幼虫信息素的量,给蜂群添加幼虫信息素时,由于幼虫食物需求无变化,所以根据第一种假说推测出,蜂群采粉行为无变化。由于作为采粉刺激物的幼虫信息素的量增加,所以根据第二种假说则推测出采粉行为会增强。实验表明,采用幼虫信息素处理的蜂群分比对照组采集更多的花粉,结果是支持第二种假说。
为了获得直接的实验数据,证明幼虫食物蛋白是抑制采粉行为的一种反馈机制,Sagili和Pankiw(2007)使用了干扰中肠蛋白消化的蛋白酶抑制剂来控制哺育蜂合成幼虫食物,所以,从蜜蜂腺体提取的蛋白量明显降低。
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处理过的花粉饲喂实验群,对照群饲喂未处理的花粉。结果表明,实验群蜜蜂的腺体蛋白量明显较少。各蜂群中采粉蜂与非采粉蜂的比率以及蜜蜂采粉量均无明显差异。结果支持第二种假说。采粉行为至少由子脾中的两种刺激物调节:幼虫及其信息素,花粉的储存量。Tsuruda和Page(2009)使用采粉量有明显差异的蜜蜂品系进行实验,把花粉高产品系、低产品系以及野生类型的蜜蜂放在一起饲养,对照有无蜂子时的差异。与花粉低产品系相比,回巢的花粉高产品系蜜蜂携带的花粉较多,蜂蜜较少。蜂群内有蜂子比无蜂子时蜜蜂采集的花粉较多,开始采集的时间较早。有蜂子时花粉高产品系蜜蜂的采粉行为增加,而对花粉低产品系蜜蜂的采粉行为无影响,表明花粉高产品系蜜蜂对幼虫的出现更敏感。
蜜蜂对花粉有偏好性。花粉的营养价值通常基于它们的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花粉通常对蜂群繁殖和蜜蜂发育的作用更大,蜜蜂生长所需的必需氨基酸的数量不足会降低高蛋白花粉的营养质量。这些研究表明,氨基酸成分比蛋白质含量更适合定义花粉的营养价值。
来自不同植物的花粉其氨基酸成分及含量均有所不同,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的花粉营养价值更高。De Groot(1953)的早期研究指出,蛋氨酸、精氨酸、色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苏氨酸是蜜蜂的必需氨基酸,而酪氨酸、半胱氨酸、丝氨酸、羟脯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中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需求量最大,色氨酸、蛋氨酸和组氨酸的需求量较小。
虽然有实验表明,蜜蜂对富含需求较多的必需氨基酸的花粉有偏好,但花粉的颜色和气味等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蜜蜂的采粉行为。
丁桂玲译
中国蜂业2011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