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万余 程家军
(江苏沭阳县中心医院,江苏 宿迁 223600)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阑尾切除术是治疗阑尾炎最常用的方法,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1]。因此,降低阑尾切除术术后切口感染率很重要。本文介绍本人从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行阑尾切除术作麦氏切口改良全层缝合法的50例治疗体会,仅1例发生切口感染,其余切口均愈合良好,且无特殊不适。因此阑尾切除术麦氏切口改良全层缝合法,对降低阑尾切除术术后切口感染率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本组50例阑尾炎患者,单纯性阑尾炎18例,化脓性阑尾炎32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7~72岁,主要集中在20~45岁间。
1.2 阑尾切除术麦氏切口改良全层缝合法的理论依据[2]48。有人推崇全层大块缝合技术用于腹部切口的缝合,这种技术是一种通过腹壁的筋膜、腹肌、腹膜和前筋膜层所作的类似“8”字的单层间断缝合技术。这种缝合技术在伤口愈合早期能提供强固的支持,伤口裂开的发生率及切口晚期并发症少。阑尾切除术麦氏切口改良全层缝合法就是在此理论基础上形成的。
1.3.1 阑尾切除术麦氏切口改良全层缝合法:手术者用大三角针穿7#线1根,在阑尾切除后的麦氏切口内侧上1/4(距切口1cm)处进针,穿过皮肤、皮下脂肪、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机、相应腹膜,并将针穿向对应外侧腹膜,再将针从内下腹膜内侧穿向外侧腹膜,形成类似“8”字的单层腹膜缝合,再将针从腹壁解剖层次从内向外,从麦氏切口外侧下1/4(距切口1cm)处出针,抓住线的两头轻轻抽拉几次,使腹膜闭合。手术者用另一根大三角针穿7号线,从麦氏切口内侧下1/4(距切口1cm)处进针,穿过皮肤、皮下脂肪、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机,再将肌肉和腱膜一起行“8”字单层缝合,再将针从腹壁解剖层次从内向外,从麦氏切口外侧上1/4(距切口1cm)处出针,抓住线的两头轻轻抽拉几次,使腹外斜肌腱膜闭合。然后上侧和上侧的线头,下侧和下侧的线头分别打结,使脂肪皮肤对合。儿童可使用4#线。本缝合方法拆线方法为:在两个线结下各剪一次,然后即可完整抽出线结。
1.3.2 此方法缝合腹膜、腹外斜肌腱膜、脂肪、皮肤仍然解剖清楚,拆线后皮下不遗留线结。且缝合均匀、松紧度适宜、没有死腔,故切口脂肪液化、裂开和感染的机会相对低[2]197。
本组患者术后常规抗感染和切口换药,仅一例7岁患儿出现切口感染,该患儿系化脓性阑尾炎,经拆线引流,加强换药,切口愈合,愈合过程中切口未予缝合。其余患者切口全部甲类愈合,无特殊不适。本组切口感染率仅为2%,综合本院病历统计,同期40例(其中单纯性阑尾炎14例,化脓性阑尾炎26例)未予麦氏切口改良全层缝合法的阑尾切口感染率约10%,可见改良全层缝合法的阑尾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
清洁但可能污染的切口术后感染率一般为5%~10%,污染切口的术后感染率一般为15%~20%[2]196。本院病历统计,同期40例(其中单纯性阑尾炎14例,化脓性阑尾炎26例)未予麦氏切口改良全层缝合法的阑尾切口感染率约10%,与专著统计数据大致相符。麦氏切口改良全层缝合法的阑尾切口感染率仅约2%,感染率明显下降。麦氏切口改良全层缝合法缝合的腹膜、腹外斜肌腱膜、脂肪、皮肤仍然解剖清楚,拆线后皮下不遗留线结。且缝合均匀、松紧度适宜、没有死腔,故切口脂肪液化、裂开和感染的机会相对低。值得推广和学习。
[1] 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6.
[2] 黄志强,金锡御.外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