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杰
沈阳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辽宁 沈阳 110034
兴趣教学法在中医护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李慧杰
沈阳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辽宁 沈阳 110034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已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多年来一直以兴趣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效果较好。
中医护理;兴趣教学
《中医护理》是护士生学习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课程之一,但由于其内容繁杂,理论抽象,初学这门课常会感到比较困难,难学难记,比较枯燥。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已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多年来笔者以兴趣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收效较好。下面谈几点教学体会供同行参考。
语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导其进入学习佳境的最主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教育最微妙的工具——言语去触及人的灵魂最敏感的角落,教师的言语成为强大的教育手段。”课堂教学语言应简明、恰当,同时又不失其幽默,能准确地表达教学思想及教学内容。由于中医学语言中有很多医古文词句,对于古汉语知识学得较少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感到生硬晦涩,也正是认为中医“深奥”的原因之一[1]。教师如果只是简单机械地陈述,会显得枯涩、玄奥而难于理解。所以,教师首先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不必动辄用《内经》医学经典来证实医学理论,而应结合现代科学成果去阐明经典,并能把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古汉语转化为现代通俗易懂语言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其次,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语言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睿智,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及时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及学生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这门课感兴趣就会专心致志的去学习。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讲得好坏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以,在第一堂课通过讲述中医护理学发展史时就明确讲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中医治疗护理疾病的特色,二是中医学成就及科学性。着重讲述世人熟知的古代医学家治病救人的故事。如扁鹊在救治病人时,就采用了针刺、热敷等中医护理技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对中药煎服法、饮食护理、急救护理等都已有详细论述。华佗首创“麻沸散”全身麻醉,施行外科手术,并创立我国最早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详细论述了中医护理原则以及各科疾病的护理内容,创立了许多护理保健方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传遍世界各国,被誉为 “东方医药学巨典”。并适当介绍中医护理学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在对于非典、禽流感、H1N1等新发疾病防治方面的优势。这样可使学生感觉到中医防病治病具有的独特方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中医保健知识,真正认识到中医学的科学性。从而对博大精深的中医学产生好奇心,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情景教学法是指通过多媒体、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2]。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板书空间、课堂教学时间等的限制,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受到一定的限制。采取多媒体技术教学,直观形象,新颖生动,教学信息量大。如在讲授中医望诊之望神、望面色、望舌象这一教学内容来说,通过图片录像声效等元素运用,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得神、失神、假神以及各种面色、舌质及舌苔的病理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在丰富的视觉的冲击下收获了知识,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
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室设立虚拟教学环境,学生可进行四诊练习、针灸拔罐练习等。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如针刺法教学中指导学生进针手法,结合所学腧穴的不同,掌握不同的针刺方向、角度、深浅度等技能;然后进行学生之间的实体操作,鼓励学生自身练针,选取学生熟悉针刺的穴位曲池、足三里穴练习操作,亲自体验针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的动脑动手能力。通过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还可以把病例分析变成现实的场景描述,学生分组实习,轮换扮演护士及患者,营造临床护理氛围,例如,互相进行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练习,并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分别进行起居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等。然后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各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情景教学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换,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学生可以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生主动参与了教学的过程,学生感到中医护理贴近人们生活、贴近临床;这样拓展学生思维,增强了学科知识的趣味性,强化了记忆,也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要尽量“燃起学生的求知渴望和学习热情。”课堂提问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形式。
课堂提问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紧紧围绕中医护理教学内容为中心,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出发,抓住主要矛盾,精心设计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发掘他们的创造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课堂教学进行三启发:一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二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常常通过病例、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三是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对一些理论或实际问题,教师先不做结论,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大胆而独立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其他同学补充,然后教师做总结。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既有情趣还应有吸引力。如讲望诊中病色主病时,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护理工作中,看到面色呈青、赤、黄、白、黑色的病人时,你们能分别想到的是那些脏腑的疾病?让学生思考后回答,阐述观点。教师要以耐心诚恳的态度听取学生的回答,对于学生出现的不正确的回答,教师应给予指出,并以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思考,直至得到正确答案,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对积极发言者应给予鼓励,激发其学习的自信心和荣誉感。通过课堂提问,有效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快速构思能力和表达能力,更能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使师生之间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总之,在中医护理的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搏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1]
[1]马秀文,护理学校中医基础教学的情感激发 [J].河北中医,2010,5(32):791.
[2]朱海燕.内科护理学教学应注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J].医学信息.2010,6:1577.
R248
A
1007-8517(2011)08-0039-02
201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