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阴一中 江氏蜂苑,250400 江名甫
对蜂群误导管理,就是养蜂人以自身改造自然的手段,用于蜂群管理,使蜂群感受到的是虚假自然状况,事实上,这背离了蜂群的生物学特性。笔者初学养蜂时误导蜂群,教训颇多,写出来作为前车之鉴。
1.给越冬蜂群过厚过暖包装。初养蜂时,每到“霜降”过后,就按旧书本所示,把蜂箱置于厚厚的软草之中,年年照章管理,年年冬后强群变弱群,弱群变空箱。油菜、刺槐无收成,只能收点荆条蜜。年复一年,蜂场萎缩,蜂群壮不起来。观察发现,入冬降温时,蜂群集聚为蜂团,依蜂团的紧缩与膨胀,保持并调控适于蜂群生存温度,适应外界气温变化,这是蜂群在严冬生存的生物学特性。若是过分暖包装,使蜂箱内小气候变暖,与外界寒冷气候相差太大,蜂群会错误感到外界气温升高,反而促使越冬蜂出巢活动,葬身大自然,使群体蜂数由多变少,蜂群由强变弱。实践证明:黄河中下游地区冬季,不适合暖包装。我走访过很多蜂场,了解其越冬管理措施,凡不做任何包装的蜂群,越冬安全,蜂群壮。曾有人实验,放入箱内空间的水结冰了,蜂团只要不缺饲料,蜂群仍然很好。“只能饿死蜂,不会冻死蜂”,这是有经验养蜂者的共识。
2.越冬期间箱内不留空间,全部填满保温物,认为箱内没空间,蜂群保暖好。观察发现,蜂团内温度>箱内空间温度>外界自然温度。箱内空间小气候,是蜂团内小气候与外界大气候之间的缓冲空间,蜂团内欲出巢之蜂,先适应箱内空间小气候,这使出巢蜂从生理上增强了适应性,也是决定其是否出巢空飞。实践证明:3~7脾的越冬蜂群,平箱内不加任何填充物,保留箱内空间;并群蜂,巢箱内满蜂脾,巢箱上必须加空继箱,以加大箱内空间,效果好。
3.越冬期蜂群放置在向阳高燥处,晴天太阳光照得暖烘烘,蜜蜂空飞嗡嗡嗡,较他处气温高出2~5℃,认为蜂群在暖处,利于越冬。结果总是冬前满箱蜂,冬后箱箱空。其实向阳高燥处,晴暖的中午气温过高,促蜂空飞,空飞多,损失的蜂就多。向阳高燥处,局部小气候使得温度偏高、暖和,局部之外就寒冷了,冻死空飞蜜蜂。实践证明:越冬蜂群置于背阴处,或用草苫、纸板等给蜂箱遮阴处,减小昼夜温差,使越冬蜂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蜜蜂安静冬眠,不空飞,群体越冬安全,个体健壮,寿命长,春繁蜂群发展快。
4.越冬蜂箱上盖塑料膜,晴天太阳照射,膜下增温快而高,认为这样能增加箱内温度,有助于蜂群防寒抗寒。塑料膜还可防雨雪,整个冬季不用管理,膜下箱体及保温物是干燥的。分析与观察发现:箱上盖塑料膜,膜下形成特别的生态小气候,其特点是,昼夜温差加大,晴暖天气太阳照射,膜下温度高达20℃,对越冬蜂群非常不利,使蜂群对外界环境产生错误感知,随即会做出错误反应,发生错误行为。白天阳光照射,膜下箱体过热,蜂群以为是春早至,巢门上方蜂爽飞,夕阳落山蜂落地,多数飞蜂被冻死,群体减员饲料耗,春衰群体久不起,膜盖蜂箱实无理。实践证明,夜晚保温防雪雨,可以盖塑料膜,太阳照射时必须除掉。
在春繁早期,外界尚无蜜粉源时,用稀如花蜜的糖浆奖饲,欲使蜂王多产卵、快产卵,认为卵多子多蜂必多。实际上,欲速则不达。众所周知,奖饲有两大好处,一是蜂王多产卵、快产卵,群势发展快;二是工蜂出勤率高,多采集蜜粉。但是,在早春,严冬余寒未消,寒流时常光临,寒暖无常。本来蜂王产卵是有计划的,外界蜜粉丰富,多产快产,无蜜粉源时则少产或停产。此时奖饲,蜂王感受到的是不符合实际的假信息,于是扩大产卵圈,育虫区扩大,结果哺育蜂多耗饲料产热增温,需要更多的工蜂保暖,多育了幼虫,也多消耗饲料,导致蜂群减员严重,强群削弱,宝贵的越冬蜂超负荷工作,仍然养育不好蜂儿,一遇寒流要弃子,勉强成蜂的也不健康,幼蜂出巢只会爬行,不会飞,结果是老蜂累死,“接班蜂”不成,饲料白耗,蜂群春衰。实践证明,管理上必须适应蜂群的生物学特性,使蜂群感受大自然的真实状况,自然界无蜜粉源前,只用贮存的封盖大蜜脾或成熟蜜补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