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飚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医院放射线科,吉林 松原 138000)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目前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1]。但由于感染结核菌素及患者抵抗力的不同,该病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特别是空洞型肺结核。临床上胸部X线平片是影像学诊断肺结核的主要检查方法,并能提高对空洞型肺结核诊断的准确率,更好服务于临床。本文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间经X线确诊的142例空洞型肺结核X线平片的特点,剖析报道如下。
本组患者经X线确诊的空洞型肺结核213例,按照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会2001年制定的肺结核诊断标准[2]。其中男114例,女99例;年龄18~62岁,平均为43岁,均符合诊断标准。
本组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咳嗽、低热、盗汗、反复咯血等症状。其中,血沉显著增快者165例,痰结核菌涂片阳性者171例。
空洞型肺结核好发于上叶的尖后段、后段或下叶背段;多呈圆型或椭圆形;壁厚以2-4mm、中等大(直径为1-3cm)者居多;洞内无或仅有浅在液面;单发空洞多于多发者;空洞周围和邻近肺野几乎经常可见或多或少的结核病变;不少病例可见较粗密的索带状阴影与肺门相连等。但不同病理类型的结核空洞,又分别具有其特征性表现。
采用美国柯达1000mA DR7500X线机,均常规摄取后前位片或左侧位片。
在213例患者中,X线平片所见:右侧单发空洞123例,左侧单发空洞45例,左侧多发空洞27例,双侧多发空洞18例。其中无壁空洞69例,X线表现为大小不等,边缘不清,形状似虫蚀状透光区;薄壁空洞93例,X线表现壁厚在3mm内,呈圆形或椭圆型;厚壁空洞27例,X线表现壁厚3mm以上,呈椭圆形或不规则透明区;纤维空洞24例,X线表现壁厚在3mm以上,呈椭圆形内缘较光滑洞壁多不均匀,洞壁外多规则。
根据肺结核空洞的病理、X线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将结核性空洞可分为无壁空洞、薄壁空洞、厚壁空洞、纤维空洞等四类[3]。X线检查是影像学诊断肺结核空洞的主要方法,一般正位片即可确定,但由于X线平片上胸部各组织结构前后相互重叠及密度分辨率低,结核灶内的<0.6cm的小空洞及胸部的气管旁、肺门旁、肺尖区、胸水隐盖部位、肋膈角内、膈面上、心影后等隐匿部位的结核空洞就难以显示或遗漏,常显示为斑片状、片状或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必要时可加照侧位或体层和CT,对锁骨下空洞可用前弓位,对肺门如隐藏的空洞必要时在透视下定位再行投照。
结核性空洞在X线上必须有完整的洞壁,这是真空洞与假空洞的鉴别点。鉴别空洞性质时应全面分析其部位、大小、洞壁厚度、壁内外形态以及周围病灶等确定空洞需摄取胸部正侧位片,有时需加病灶体层片,这些是影像学基本检查方法,根据情况也可作CT扫描。如痰中找到结核杆菌对诊断肺结核有重要价值。必要时还需作痰培养来确定结核。在鉴别有困难时,结核性空洞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3~6个月病变明显缩小或闭合,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但要定期复查。肺结核空洞病变是由于肺部干酪性坏死,组织液化经气道排出后形成,是肺结核常见的胸部X线表现形式,空洞形成是病变进展的结果。空洞形成不仅病情严重而且是主要的传染源,为此,研究空洞型肺结核的变化及结果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在临床上空洞型肺结核常需与肺脓肿和癌性空洞相鉴别[4]。肺脓肿空洞内有液平面,周围有密度均匀的实质性浸润,周围无卫星灶;而肺结核空洞壁厚薄较均匀,病灶较规则,周围有卫星灶;若壁厚薄不均匀伴有壁结节,同时可见病灶有分叶、毛刺、邻近胸膜有典型“胸膜凹陷征”病灶实质部分有明显增强等,则提示癌性空洞。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显示,结核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明确肺结核患者是否有活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根据胸部X线平片及临床表现来帮助判断肺结核患者是否具有活动性、传染性很有价值[5]。根据X线平片的特点,肺部病灶往往以上肺的尖后段和下叶的前段为好发部位,多呈圆型或椭圆型[6]。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很多中叶病灶特别是合并肺不张者,涂阳率极高,多为支气管内膜结核,但传染性很强。实践表明,肺结核患者的病灶往往没有固定的性质,呈多样性,肺结核的发病实际上也是一个炎性反应过程,但多半以多种病理变化综合存在,特别伴有不同基础疾病时如:矽肺、慢性支气管炎及糖尿病等,这就要求我们临床工作者要对肺内空洞X线诊断的全面检查,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患者的特异性,最后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9-56.
[2]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71.
[3] 章登瑞.四肢肌肉血管瘤的X线诊断[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2(3):12-13.
[4] 马大庆.肺部空洞影像的鉴别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7.
[5] 梁肇和,张乐平.涂阳肺结核患者胸部X线表现特点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6):818-819.
[6] 乐向东,孙增勇.1060例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例分析[J].临床科杂志,2005,1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