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仁吉
青海省共和县计划生育服务站,青海共和813000
红藤败酱汤治疗慢性盆腔炎及包块200例疗效观察
才仁吉
青海省共和县计划生育服务站,青海共和813000
目的:观察探索中药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红藤败酱汤(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红花、丹参、桂枝、皂角刺等)加减治疗本症200例,结果症愈162例,占81%,有效31例,占15.5%,无效7例,占3.5%,总有效率为96.5%。结论具有祛瘀止痛,清热利湿,破血消症功效的败酱汤是治疗盆腔炎、盆腔包块的理想方法。
盆腔炎;盆腔包块;红藤败酱汤
盆腔炎及盆腔包块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指盆腔生殖器官(子宫体部、输卵管、卵巢)及盆腔腹膜与周围结缔组织的炎症,是妇科常见而又难以根治的顽症之一。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多由急性盆腔炎、附件炎未能治愈,或因肝郁气滞,血气失调,或经期产后正气亏虚,外邪侵袭,或房事不节,忧思伤脾等引起,治疗颇为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笔者2009年以来用红藤败酱汤治疗盆腔炎、盆腔包块共2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200例慢性盆腔炎及盆腔包块患者均来自我站门诊,年龄22~47岁之间,病程2个月—5年,治疗后随访半年。
1.2 诊断标准经常感觉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在劳累、经期时加重,伴有月经失调,或闭经或经期延长,淋漓不尽、白带增多;妇科检查小腹部附件区呈片状增厚或呈条索状增粗,压痛明显。B超提示:子宫或者增大,周围界线模糊,内膜增厚、双侧附件增粗,伴有盆腔积液或包快,有盆腔包快者,内有细光点回声,B超提示包块最小1.9cm×2.1cm,最大者3.2cm×4.5cm。附件区包块单侧132例,双侧18例;50例双侧附件增厚伴有不同程度盆腔积液。
2.1 慢性盆腔炎无包块者用药:红藤败酱汤I号灌肠。
红藤15g、败酱草15g、紫地丁15g、蒲公英15g、黄岑12g、黄芪9g、虎枳15g、苦参15g、红参12g、制乳香9g、桃仁12g、白花蛇15g、丹皮12g、山栀12g、龟甲9g、赤芍12g、元胡12g、川栋子12g、制没药9g。
2.2 盆腔炎伴有包块者,且包块小于4cm者用II号方:
红藤20g、败酱草15g、丹参20g、白芍20g、红花20g、蒲公英15g、桂枝15g、皂角刺15g、白芷15g、川芎15g、木通10g。
将上药浓煎至取药夜100ml,冷却至37°C左右,于每晚睡前灌肠后保留一夜,将药渣装入布袋,用毛巾包裹热敷下腹部至少40~50分钟,为减少散热,药袋上方可加塑料袋或热水袋,十天一疗程。
注意事项: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及易引起肠胀气的食物。
3.1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均正常,包块消失;有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较前好转,包块较前吸收缩小。
3.2 治疗结果200例痊愈162例,占81%;有效31例,占15.5%,无效7例,占3.5%,总有效率为96.5%。疗程最长3个月,最少20天。
3.3 随访情况对痊愈和有效的193例患者随访半年左右,结果痊愈者均未见复发,有效者盆腔包块无增大。
患者王某,女,42岁,因经常性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白带增多,近一周上述症状加重而入院就诊。患者自述于半年前因下腹疼痛明显,伴白带增多,经B超检查提示右侧附件区可探及一炎性包块,大小1.9cm×2.3cm,盆腔内可探及少许积液。诊断为附件包块、盆腔积液。经口服氟哌酸胶囊,奥硝唑片各2粒每日2次,金刚藤胶囊4粒每日三次,盐酸克林霉素胶囊2粒每日3次,上药均在饭后服用。服药一月后复查,症状较前好转,B超提示囊肿未见明显好转。因奥硝唑,克林霉素胶囊对胃肠道的刺激反应,停止服用。继续服用金刚藤胶囊2月,腹痛带下及月经不调等症状明显好转后停服,未作B超检查。半年后下腹部疼痛较重,且月经淋漓不尽而来我院诊治。经检查月经量少,色暗红,伴腹痛。B超提示:双侧附件增粗,且左侧附件区可探及3.2cm×4.0cm大小炎性包块,伴有中等量盆腔积液。治疗以红藤败酱汤II号灌肠。将上药浓煎,取药液100ml,冷却至37°C左右,于每晚睡前用一次性输液袋替代灌肠。将输液管中的空气排空,剪去末端,涂以橄榄油起润滑作用,将管子插入肛门约10cm左右,缓慢将药液灌入,灌肠后保留一小时以上,保留一夜最好。将药渣装入长方形布袋中,外面包以毛巾热敷下腹部,药袋最好能将脐眼盖住,约50分钟。5天后腹痛消失,经血止。10天后复查B超显示盆腔积液明显吸收减少,包块由原来3.2cm×4.0cm大小缩小至2.0cm×2.4cm。继续灌肠共一月后复查,上述症状消失。B超提示盆腔积液及附件区包块消失,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慢性盆腔炎及盆腔包块是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病程迁延,或因流产、分娩,妇科手术,或经期卫生不良,或因感染性传播疾病,宫内节育器的放置等感染原因引起或经期生理防御功能减弱,致病菌乘虚侵入而引起的炎症失治或误治,或缓慢发病,迁延不愈,日久演变而来。临床上以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及月经前后加剧,伴白带增多,月经失调等症状。中医认为该病多因肝郁气滞,血气失调,或经期产后,正气亏虚,外邪侵袭或房事不节,忧思伤脾等引起血瘀,湿热邪毒蕴结,日久“症瘕”。
方中败酱草、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功效,红花丹参为活血行瘀通络止痛要药,为妇科病常用药,川芎也为活血行气,通络祛风功效,木通具有利水降火通淋功效,主治妇女湿痹带下等加桂枝可温经散寒,行气通阳活血等,白芍具有祛风调经功效。总之无论是盆腔炎或盆腔包块,均有湿热瘀结之症,以清热利湿辅以祛瘀活血通络为主。上药合用攻补兼施,攻而不峻。按疗程进行灌肠,能使盆腔包块吸收消失。根据病情对症用药,对临床应用获得满意疗效,对治疗盆腔炎及盆腔包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R287
A
1007-8517(2011)11-0038-01
201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