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浙江省义乌市中医医院,浙江义乌322000
中成药不良反应分析
王云
浙江省义乌市中医医院,浙江义乌322000
中成药;不良反应
随着国内制药工业的发展,中成药新品种、新剂型增多,中成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组方原则和工艺标准制成的制剂。长期以来,有些人误认为中药无副作用,比西药安全,多吃中成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然而,任何药物都具有两重性,有其治疗作用的一面,同时也有其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的一面。中成药同样也不例外。近年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问题凸显,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以下就中成药不良反应增多的原因进行一些探讨。
1.1 使用不合理由于人们一些不恰当的认识,认为中药毒副作用小,在剂量方面要求不严,因而随意增加剂量,或长期服用,这样会造成蓄积,很容易出现肝肾方面的毒副作用。有时也会致成瘾性,特别是一些含麻黄碱成分的中成药。
1.2 个体差异患者的体重、性别、体质各不相同,人体对药物的反应往往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极大的不同,特别是妇女三期对许多药物敏感,会引起月经增多、流产、泌乳减少等。中成药中含有蛋白质等成分,具有产生过敏反应的基础,少数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后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1.3 药物自身因素某些中成药的中药本身就含有毒成分,不良反应出现较多,如附子、川乌、大黄、细辛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导致人体内各系统的异常表现。中成药的包装说明不清晰,或中药被农药污染或变质,假冒伪劣品种的混杂也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
1.4 生产过程的原因我国对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认证制度,对中药材种植实施GAP制度,大大提高了中成药的产品质量。但因为中药材从种植、采集、加工、炮制到制成中成药,其中过程长,环节多,有些是不易控制的,且缺少量化指标,很可能成为不良反应的隐患。
1.5 科研方面的因素对中成药来讲,有效性、安全性、制剂可控性是三个基本要求。在中药新制剂研究中,对这三个方面都要作详细研究,临床前也就是实验室研究,通过一系列安全性实验,如毒性实验、“三致”实验、各种刺激性实验、依赖性实验,对新剂型的安全性有了初步评价。临床药理研究中,把有效性和安全性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临床方案中,对如何观察、记录、处理、评价不良反应都有具体规定,并要求把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上报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其目的是为了把好新药的安全关。但在科研中,特别是临床药理研究中,存在着重有效性,轻安全性现象。临床观察中,少数病例出现不良反应时未引起足够重视。有些甚至不如实总结、申报。这给上市后药品的安全性带来隐患,增加药品的不良反应。
2.1 加强管理政府管理部门除了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药品质量,保障合理用药外,还应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模式;严格规范药品说明书的管理,避免因商业利益回避不良反应、禁忌等警示性内容;大力宣传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提高全民的认识和意识。
2.2 保证药品质量与药品质量相关的各环节,都应严格地科学管理。药品的来源、炮制加工、调配、制剂应有具体的规程,同时要有中药材和中药制剂的安全质量标准,以确保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
2.3 合理用药为了减少中成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应该严格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掌握适应症使用中成药(注射液),不可滥用。一定要遵循可用可不用的不用,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给药的原则。中成药本身即是由多种药物组成的,所以尽量不要中西药联合应用,从而增加不同药物间相互作用及产生不良反应的机会。
中成药是祖国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药现代化以及与国际接轨,不断的有新的中成药被开发出来,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研究近几年已有较大进展,国家也很重视,通过对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研究,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大的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从而进一步提到公众的用药安全。
[1]薛建来,蔚红华.中药不良反应简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8):2452.
[2]王倩,张艳丛,解丽君,等.我国1990~1999年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00,11(5):227.
[3]张丽.中药的不良反应琐谈[J].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303-1305.
R287
A
1007-8517(2011)11-0033-01
201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