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尔亢
“衰老与抗衰老研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学科领域,包括研究有关人体的健康状态,生理、心理与社会活动能力,以及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经济水平、环境质量等影响衰老与抗衰老的诸多因素。从现代衰老科学角度讲,人类衰老与抗衰老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的永恒主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迄今为止,对现代衰老与抗衰老的学科体系尚未取得广泛共识,但至少与老年生物学、老年心理学、老年医学和老年社会学密切相关,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还与传统老年学,即广意的祖国医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意味着衰老与抗衰老的研究至少应有这5大学科共同参与研究,并且这5大学科又包含有若干分支学科,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就衰老科学而言,是现代科学中一门进展快、内容广、涉及学科多的学科群[1]。
衰老科学是一门研究衰老与抗衰老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指在一个特定的“人群”范围内,更确切地说,是指生长发育达到成熟期以后的人群。其任务是探讨衰老、抗衰老、疾病防治和健康长寿,尤其是研究衰老的发生、发展、特征、机制与影响因素等,以便采取有效的抗衰老对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是一个庞大的巨系统,是一个数以60~100万亿计的约200余种不同性质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社会”。从逐步衰老的角度来讲,“老年”本身对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就构成重要的影响。当人体生长发育达到成熟期以后,细胞、组织与器官在形态结构上,随着增龄而引起一系列复杂的退行性变化,势必导致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不断下降,心理功能也发生相应的改变,使老年人的内环境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和失去平衡的“边缘”,即使是“健康”老年人,实际上也都存在着潜在性功能不全,或患有较为隐蔽的疾病,不易被及时发现,或处于亚健康状态,从而导致储备能力、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逐步下降。因此,老年人往往都或轻或重、或急或缓、或多或少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2]。只是由于人体各种器官自身特异性不同,功能减退的程度不尽一致,又因个体具有不同的综合功能,导致衰老常以不同的复杂形式表现出来,形成显著的个体差异[3]。衰老及其个体差异的形成、老年性疾病的产生,以及延缓衰老的对策等,势必需要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衰老与抗衰老是基础学科,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健康意识逐步加强。近半个世纪以来,笔者曾主持和参与的研究课题中,对上万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上千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及数百名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的调查发现,他们对抗衰老知识要求十分迫切,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普及衰老科学知识给予指导[4,5]。值得关注的是,学者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从而建立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现代医学模式从人体健康出发,全方位探讨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衰老与抗衰老、老年性疾病和健康长寿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宏观上讲,衰老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任何单一因素都不可能发挥决定性作用。因此,抗衰老必须因人而异地采取综合性对策。WHO为了促进人体健康长寿,在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力推荐健康4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以实现抗衰老、保健康。从微观上讲,衰老也并非由单一基因所决定,而是多种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6]。
本世纪之初,笔者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社会科学工作者James T.Sykes教授长期合作,共同主持一个科研团队,在湖北钟祥进行了多年衰老与抗衰老、健康长寿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重点是研究高龄老年人的心理社会状态。大自然赐于人类的最高寿命为120岁,而现代人都因衰老与疾病、心理障碍,平均预期寿命一般只有70~80岁,有的更低。怎样才能健康地迈向120岁,关键在于积极、有效地延缓衰老、防治疾病,按照《维多利亚宣言》的精神,全方位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长寿。这一课题我们目前仅完成阶段性任务,有些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笔者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多学科合作,开展综合交叉研究,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成蓓,曾尔亢,主编.老年病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25.
[2]曾尔亢,杨蕊敏,王红,等.衰老机制研究的新时代[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23(2):74-76.
[3]曾尔亢,主审,成蓓,刘承云,主编.老年病科疑难问题解析[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
[4]吴植恩,曾尔亢,James T.Sykes,等.钟祥地区高龄老年人社会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探索[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2):85-86.
[5]曾尔亢,刘汴生,吕维善.235例90岁以上长寿老人生理、生化与免疫指标分析[J].武汉医学院学报,1984,13(4):249-252.
[6]童坦君,张宗玉,主编.医学老年学 衰老与长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5-84.
[7]李电东,主译.衰老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07-116.
[8]曾尔亢,James T.Sykes,吴植恩,等.钟祥地区80岁以上高龄老人社会心理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0,1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