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军
(黑龙江省牡丹江神经精神病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4)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在抗精神病方面有良好的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且对阴性与阳性症状表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效果,但是该药物存在很多不良反应,尤其在对患者心脏的不良影响方面最为明显[1],极易造成用药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严重者会导致猝死。为了进一步的讨论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氮平后的副作用,下面取80例单一服用此药物的患者服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做如下总结。
选牡丹江神经精神病医院2005年4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7例,女性43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第三版),同时,所有患者在入院前2周内未服用过抗精神病类药物,且均无心血管病史。服用此药期间心电图均正常。
患者单一服用次药物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从每天25mg开始,7d末增加到每天100~150mg,14d末增加到每天300~450mg。并在药物用量变化期间,检测心电图并观察其是否随着服用药量的增加而改变。从14d末开始维持此剂量到56d。在28、56d时再各检测心电图1次,观察在剂量不变的情况下.服药时间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2]。
80例患者中服用氯氮平28d后出现心电图异常患者45例,占56.25%,在服用56d后出现,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比例上升到71.25%,达到患者57例。
结果表明,心电图的改变和患者的用药剂量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患者的用药每天100~150mg时,心电图出现异常患者23例,占28.75%,当患者每日服药剂量达到300~450mg时,心电图异常患者比例占占52.5%,达到42例。数据显示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随着用药的剂量得增加而增多。
通过牡丹江神经精神病医院对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药物氯氮平后引起的心电图改变的跟踪统计后,发现心电图改变发生率随着氯氮平用药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QT延长和ST段改变及窦性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等。这可能是因为次要具有较强的抗胆碱的作用。对迷走神经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引起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因此可以引起患者的心率加快[3],由于大剂量的应用过度的抑制了心功能,因此引起ST-T段的改变,而QT延长则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的信号。随着患者服用药物的时间的延长,心电图发生异常的情况也不断的增加,这点证明了该药物的确可以造成患者心电图的改变,所以说用药剂量与心电图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并且用药的剂量越大时间越长,患者心电图出现异常的情况就越大,氯氮平药物可以对抗α、β受体,让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收缩,使患者全身的皮肤、粘膜和内脏的血管舒张,所以导致患者的心肌缺血、机体低血压、从而导致代偿性的行动过速,长期的心肌缺血。患者由于异味节律增高,心脏的传导出现异常[4]和心律失常,再加上药物对抗多巴胺的作用会引起患者尿量及钠排除量减少,钾排除量的增加,所以血钾浓度下降,心电图异常。由于本研究中患者心电图明显的改变,因此对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特别是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更要引起足够重视[5]。应将危险性详细告知患者家属,同时将患者视为心源性猝死率高的高危人群对待。同时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保证必要的精心护理和治疗。
[1] 王晓朵,陈月敏,颜文伟.抗精神病药对QT间期的影响[J].上海精神医学,2002,14(1):43.
[2] 沈渔顿.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6.
[3] 陈彦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4-875.
[4] 杨权.与抗精神病药相关的心源性猝死(练述) [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38(1):59.
[5] 陆明康,侯希相.氯抓氮平主要副反应的临床分析:附以600例报告[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1,24 (2 ):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