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100例

2011-02-10 23:27鲍新民赵立欣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7期
关键词:喜炎肠道病毒利巴韦

鲍新民 赵立欣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073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100例

鲍新民 赵立欣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073000)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笔者对50例手足口患儿在一般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患儿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5个月~8岁,其中小于3岁75例,3~8岁25例。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儿童均有不同程度发热,伴手、足、臀部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散在疱疹或溃疡(未选严重并发症者)。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症状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一般综合治疗方法,给予营养补液对症支持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具体用法:利巴韦林5~10 mg/kg·d,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50~100m l静脉滴注,每天1~2次。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具体用法:0.2 m l/kg·d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0~100m l静脉滴注,每天1次。5~7天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判断标准:显著疗效:用药1~3天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及疱疹明显吸收好转,5天内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一般疗效:用药3~5天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及疱疹明显吸收好转,7天内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较差疗效:用药5~7天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及疱疹明显吸收好转,7天以上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结果:对照组50例,显著疗效18例,一般疗效28例,较差疗效4例;治疗组50例,显著疗效36例,一般疗效14例,较差疗效0例。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A组16型(Cox16)、肠道病毒71型(EV 71)多见。该病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缺乏特异高效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多种 DNA及R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1],但其有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甚者有致畸作用。喜炎平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穿心莲内酯,含多种内酯和黄酮,能阻止蛋白质对DNA片段的包裹,阻断DNA复制,从而抑制或杀灭细菌和病毒[2]。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组,且无明显过敏反应及副作用。喜炎平注射液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手足口病的优选药物之一,值得推广。

[1]万瑞香,隋忠国,李自普.新编儿科药物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76.

[2]王林丽,愈稼.穿心莲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展.中国药业,2003,12(10):72-73.

2011-04-18)

猜你喜欢
喜炎肠道病毒利巴韦
羊肠道病毒的流行现状及防控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77例
喜炎平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