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庆丽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护理系,辽宁 铁岭 112008)
谈加快某院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陆庆丽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护理系,辽宁 铁岭 112008)
中职学生由于整体能力不足,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多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迫切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本文就如何达到这一目标,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高职;护理专业;人才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我校的前身是铁岭市卫生学校。回顾我校招生历史,我们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1985年)开始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进入卫校学习。但那时学生素质好,基本是优等生才能考上卫校。学生的学习劲头足,教学效果好。而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中、大学扩招等,到本世纪初(2000年左右)进入我们中职的学生基本上是初中里的差等生。他们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不足,理解力差,对知识的整体框架掌握不够,有一大部分属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教学管理及教学过程带来很大难度,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做着这样或那样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花费很大精力来维持课堂纪律。既使有的同学能够听老师讲课,并认真作笔记,但课后不复习,不看书,不进行认真地思考、记忆,头脑中没有知识的积累,学过一科忘一科,试想这样的学生充实临床第一线,她们能够挑起医疗卫生护理工作的重担吗?有资料显示11省68所医院18176名护士(师)中中专学历占84.9%[1]。所以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学历低、素质差是个不争的事实。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慢性病治疗护理问题、生活照顾问题等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护理工作者面前,对老年人的护理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护理专业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提高我国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中国的护理目标早日与世界接轨,必须加大力度,培养出具有高人文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护理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我院高职护生来源于国家统一的高考招生。他们经过三年的高中阶段学习,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要比中职学生胜出一筹,思想上相对成熟,理解力、自控力及对未来工作的期望等都使她们对新知识的渴望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些优势表现在学习上即课堂纪律好,主动学习热情高,这也激发了老师“教”的兴趣,使课堂的师生互动能达到最佳状态。便于知识的讲授及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中职护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在课程设置中文化课占有很大的比例,而高职学生有很大差异。优化课程结构对培养高等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护理学的范畴中,人是护理的服务对象,包括健康的人及患病的人,同时人是一个整体,有生理、心理、社会及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因此课程结构中应体现整体及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构的整体化特点应以新的护理模式为指导,体现学科相互渗透的专业特点,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广泛的综合知识。课程结构中应兼顾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整体需要,适当增加健康教育学、社会医学伦理学等。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及职业道德培养。在课程结构上应注意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在加强知识结构的掌握,体现整体观念的基础上应注意学生多方面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技术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及科研管理能力,以真正培养出在临床上能熟练进行临床护理;在社会上能精于各种预防保健;董管理,能教学,善科研的综合性高级护理人才[2]。
高职学生经过三年高中阶段的历练,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不需要象管理中职学生那样,老师需时刻对学生进行监控,掌握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不给他们留有过多的自我支配的时间。高职学生自己需要对老师所教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以至消化、理解,所以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我学习时间。此外在教学方法及知识摄取量上也有很大差别。高职学生的课堂教学有些知识老师稍加解释就可以,不用仔仔细细地说明,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备课储备,增加每节课的授课内容,不要让学生感觉”吃不饱””老师这堂课讲得太少了”等。这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知识和学识水平,真正达到教师成为自来水、常流水的程度。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尝试用多种方法如除启发法之外,可采用问题法、讨论法、案例法等。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新颖的教学模式,这样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大,又有感性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及培养目标要求,学院相关部门应重视师资培养,可以通过到上级院校进修、参加培训班及脱产学习等方式加快师资的培养。对青年教师注重传、帮、带,鼓励其互相学习,如互相听课,互相评课等。在教材建设方面,可与各兄弟院校协作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材或者由学科带头人组织科内有经验的教师编写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
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教学效果,调节学生学习心理,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俗话说“人无压力轻飘飘”,有压力,才有动力,学习也是一样。通过严格考试制度,使学生打消投机取巧的心理。此外还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及升降级制度,让学生认识到努力学习不仅自己学业上有收获,还可以获得奖学金、升本的机会、推荐优秀毕业生就业的机会等。否则就有可能荒废学业,甚至拿不到毕业证,补考、重修都要有经济付出,甚至降级、退学等。只有深刻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能更好的落实在行动上,才能取得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上的更大收获。进而才能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做出更大的成绩。
参考资料
[1] 戴世锋.有特色的高职高专护理人才的培养[J].中华护理教育,2004,2(1):23-24.
[2] 吴芹,唐成和.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7): 89-90.
R192.6
A
1671-8194(2011)14-03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