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其扬
(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传染科,上海 200062)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
我国是个肝炎大国,病毒性肝炎发病数位居法定管理传染病的第一位,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就达1.2亿。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迁延,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全球每年新认肝细胞癌病历大约437000例[1],在癌症中排名第五,占所有新发癌症病理第一[2],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只有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做好易感人群的保护,才能减少疾病发生。
典型病例发病初期常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出现黄疸,小便深黄,大便灰白,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体温升高,甲型肝炎患者还可出现腹泻,肌肉疼痛,咽炎等。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综合分析动态观察进行诊断。
1.1 急性型肝炎
①流行病学:发病前45d有吃不洁食物史或饮不洁生水或与甲型肝炎急性患者接触史。②症状:近1周出现无其他原因的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③体征: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④肝功能检查:A.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异常。B.血清胆红素>17μmol/L,尿胆红素阳性,巩膜、皮肤黄染。⑤HAV标志物检查:血清抗HAV IgM阳性,或抗HAV IgG 4倍升高。
疑似病例:有上述 ②+ ④A的表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⑤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疑似病例 +④B+⑤为急性黄疸染型肝炎。
1.2 淤胆型肝炎
①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②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同时伴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固醇明显增高,ALT中度增高。③梗阻型黄疸持续3周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内、外梗阻型黄疸。
疑似病例:有上述①+②+③的表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⑤。
1.3 急性重型肝炎
①急性起病,严重消化道症状,起病后10d内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用smith分类法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而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②体征:肝脏迅速缩小。③肝功能异常:数日内血清胆红素>171μmol/L,或每日升高,值>17.1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40%。④病理:广泛的肝坏死,坏死处肝细胞消失,遗留网织支架,肝窦充血,由中性、单核淋巴细胞及大量吞噬细胞浸润,部分残存的网状结构可见小胆管淤胆。
疑似病例:有上述①+②+③的表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⑤或②+④。
1.4 亚急性重肝
①以急性肝炎起病,临床上有极度乏力,严重食欲不振,黄疸迅速加深,出现腹水即出血倾向,肝脏进行性缩小,8周以内出现意识障碍(以smith 分类法出现Ⅱ度以上的肝性脑病)。②肝功能明显异常,胆、酶分离,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倒置,胆固醇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40%。③病理:新旧不等的大片坏死,或桥型坏死,网织支架塌陷,有明显汇管区集中现象,可见大量增生的胆管和淤胆以及纤维增生,残存的肝细胞增生成团,成缘小叶结构。
疑似病例:有上述①+②的表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⑤或③+⑤。
2.1 休息
急性肝炎的早期应住院或就地隔离治疗休息。
2.2 饮食
急性肝炎食欲不振者,应进易消化的清淡食物,有明显食欲下降或呕吐者,可静脉滴注10%葡萄糖。
2.3 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急性肝炎的中西药物疗效无明显差别,各地可根据药源,因地制宜就地选用适当西药或中西药进行治疗。用药种类不宜太多,时间不宜太长,用药要简化,不主张常规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急性肝炎。
2.4 重型肝炎应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阻断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等综合性措施及支持疗法以阻断病情恶化。
[1]胡建国,杨少奇,郭新宁.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炎病毒指标的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2):1089.
[2]张春燕,黄天壬,张振权,等.广西肝癌高发区成年居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现况研究[J].广西医学,2006,28(12):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