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萍冯晓钰孙娟李娜
(1山东昌邑妇幼保健院,山东 昌邑 261300;2山东昌邑人民医院)
我院医院儿科门诊用药的药学服务探讨
高晓萍1冯晓钰2孙娟1李娜1
(1山东昌邑妇幼保健院,山东 昌邑 261300;2山东昌邑人民医院)
【摘要】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儿科门诊药房存在不合理使用药物的问题。由于儿科用药的复杂性,以及患儿家属文化层次和对药品理解能力的差异性,药师在指导患儿及家属合理用药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药师应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以及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药学服务;儿科;基层医院
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医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药师的基本职能是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以及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我院是一家二甲综合性妇女儿童医院,患儿来自各地,他们的父母文化层次和经济能力各异,如何让患儿在医疗行为中享受到优质的药学服务,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1.1 不合理使用药物
针对儿童吃药难的特点,为了让病儿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中度病情的患儿采用注射与口服相结合的药疗方法。门诊患儿大部分是每天1次补液,再以口服药物维持体内的有效血药浓度,但注射与口服用药应有一定时间间隔,特别是对治疗指数较小的药物。例如氨茶碱注射液与氨茶碱片剂同时使用时,为避免氨茶碱浓度过高,应嘱咐病人打完静滴6~8小时后方可吃药,否则,患儿将可能出现体内氨茶碱浓度过量的症状,如心跳加速,情绪烦躁不安等。
门诊患儿重复使用药物而产生药物不良事件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单方制剂与含有相同或类似成分的复方制剂重复使用等。
在我院,不良事件偶有发生的是解热镇痛类(如布洛芬混悬液+尼美舒利)和定喘解痉类药物(如舒喘灵片+易坦静),一些对药物比较敏感的患儿在服用某些同类药物后因过量而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果患儿服用解热镇痛药过量,会出现大汗淋漓、虚脱和神经功能方面的症状,严重时可能造成肝肾损害。因此,出现此类处方时药师应建议医生修改处方或对病患作特殊用药交代(如告诉病人两种含解热镇痛成分的药不要在同一时间服用)。
1.2 处方发药交叉校对率较低
卫生部有关法规要求,处方应通过具有药学资格的药师审方校对后方可发药。目前我院药房除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已经是100%交叉核对发药外,普通门诊处方交叉核对率不高。在我院2004年10月-2010年2月的门诊处方中,配发药交叉核对率不到50%,大部分处方是药品调剂核对为一个人。由于核对率不高,错发或漏发药,以及不合理用药时有发生,其原因包括:①门诊病人量逐年增加,一线药师人力不足。②流行病、传染病高发季节,药剂人员超负荷工作而造成伤病增多,致使不能保证都有药师校对发药。③药房地方小,配药环境及硬件落后,跟不上门诊量增长的需要。
1.3 发药书写欠通俗易懂
患儿家属大多数是非医药专业人士,对医药方面的知识了解有一定局限性,可能会因患儿服药方法错误或剂量不准确而产生不良反应,使患儿病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药师应重视药学服务在医疗行为中的重要性,视病患如亲人,充分运用药学知识指导病患合理用药,配发药时尽量避免使用行外人难懂的术语。配发治疗小儿心血管病的药物尤其应谨慎,药品的剂量、用药时间、方法和注意事项要书写详细、准确,避免用医学专业名词、简称、英文缩写或数学符号表示,以防病儿家属理解错误。以给12岁患儿配发地高辛为例,处方中药品用法上医生多习惯用英文书写:地高辛 0.25 mg×30片,sig:0.125 mg,ql2h,HR≤100次/分停服,在发药时应用通俗的语言告知:每次半片,隔12小时服1次,心率每分钟小于或等于100次停服,最后还要问清楚患儿家属是否明白。
1.4 患儿家属不能正确使用药物
儿科门诊一线的药师在工作中发现,患儿家属取药后对药品用法的理解及使用方法存在不少问题,例如:①小儿感冒发热常用解热镇痛药,一般只是用于体温高于38.5℃的症状控制,个别家属为了预防孩子反复发热,不管孩子体温高低,每天三、四次地给孩子吃退热药,这样预防性吃药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②近年来微生态药物由于其对肠道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而广泛用于临床,已逐渐成为儿科临床的一线用药,它对于平衡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群,保护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抑制肠内致病菌,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和吸收,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并能有效地对抗因抗菌药物治疗带来的伪膜性肠炎。但是,如果此类药物服用方法不正确,将会造成药物失效和浪费。
1.5 %“药物咨询”的实际效应不能充分体现
药房地方小人手紧缺,为了让病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到药,所有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一线窗口的收方-配药-发药工作,因此,“药物咨询”、“用药指导”没有落到实处,特殊用药交代工作只能由发药员兼顾,为了赶速度,发药员难免对用药注意事项可能交代不清或漏交代,这项工作有待完善。要提高门诊药学服务质量,为病人提供实际有效的“药物咨询”服务以及特殊用药的详细指导,“药物咨询”应专人专窗,随时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咨询服务。
舒适的就医环境,先进的管理模式,规范化的工作程序,高效优质的医疗技术,文明礼貌的服务态度能树立起病人对医院医疗服务的信心。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光有好的医疗技术和优质药品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水平,良好的接受能力以及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各种心理活动的患者及其家属。
针对病儿家属文化层次和对药品理解能力的差异性,以及儿科用药的复杂性,药师发药需交代的问题较多,要随时回答病人家属的各种提问(“每人2次、每天3次”的间隔时间,两种以上的药品可否混合吃,小孩不肯吃药或吃下药又吐出该怎么办,甚至还要教会个别家长如何理解剂量用法上的“2/3片、3/4片”等等)。儿科发药多是数包,发药时要写药名、用法、用量及必要的注意事项(如退热药注明发热38.5℃以上服药以及服药的间隔时间)。幼儿服药难的问题让许多家长很伤脑筋,如果在发药时使用让小孩听了高兴的语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为你开了又甜又香的药吃,吃药病就好了,再也不用打针了”)。
儿科药学服务有自己的特殊性,服务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能否提高儿童用药的依从性,以及治疗和康复的效果。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儿科药学服务的工作质量,重视药物咨询、用药指导、药物信息服务,改进门诊配发药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使儿科门诊药学服务得到患者的认同和支持。
目前我院已经建立起门诊配发药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电脑传输医生处方的形式,减少因处方书写不清楚而造成的配发药及收费错误;采取前台核对,后台配药的发药模式,增加核对发药人员配置,重视用药指导;设“药物咨询”专用窗口,加强对患儿家属的用药指导,提高患儿和家属安全使用药物的信心。药师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活动和学术交流,学习掌握药物经济学、药物流行病学相关知识,同时兼顾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如内科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作患者的朋友,全面提高药物治疗的效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诚信服务,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充分运用药学知识指导病患用药,让病人家属了解更多正确用药的常识,使患儿真正安全、合理、经济、有效地使用药物。
药师应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药物治疗,用最少的经济成本获得最有效的治疗效果。我院药师日渐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掌握药学服务的新信息、新要求,通报临床用药情况,开展处方分析,进行发药差错讨论,明确责任范围,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参与临床用药分析,全面提升医院临床用药水平,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带来的毒副作用对病人所造成的危害,真正实现医院药学从保障供给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用专业知识服务于广大患者。
作者简介:高晓萍,女,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合理用药与药事管理。E-mail:gxpwwf@sina.com
Discussion on the Pharmaceutical Care for Pediatrics Medicines Use
Gao Xiaoping1,Feng Xiaoyu2,Sun Juan1,Li Na1(1 Changyi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Shandong Changyi 261300,China;2 Changyi People’s Hospital)
ABSTRACTPharmaceutical ca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harmaceutical work in hospital.Irrational use of medicines occurred in the pediatrics pharmacy.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pediatric drugs and variation between the eduction level of patient parents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medicines,the pharmacist instruc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o guide patients to increase the drug compliance and to improve the correct use of medicines.
KEY WORDSPharmaceutical Care;Pediatrics;Local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