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1-02-10 20:26龚其海杨丹莉石京山李利生徐尚福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9期
关键词:药理学体温药物

龚其海* 杨丹莉 石京山 金 凤 李利生 徐尚福

(遵义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贵州 遵义 563000)

《药理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龚其海* 杨丹莉 石京山 金 凤 李利生 徐尚福

(遵义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贵州 遵义 563000)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课堂中通过采用上好起始课、药物发现史中的故事、启发式教学、介绍新药、介绍商品名、多媒体教学、结合临床分析病例用药,增强合理用药观念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药理学;教学;兴趣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目前,医、药专业学生主要通过《药理学》该门课程学习药物治疗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而大多数医、药学院校仅仅通过60~80学时的时间按全国统编教材《药理学》进行施教。基于此,提高药理学课堂教学质量是就显得至关重要。从理论上讲,学生学习这门课会有高度热情,因为学生在学习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时很少涉及到药物和疾病,而《药理学》是“药”与“病”的结合,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和好奇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据学生反映,该门课程枯燥乏味,学习难度大,是一门“六多”课程,即抽象概念多、药名多、药物别名多、作用及其机制多、用途多、不良反应多,即使在该门课程上投入了很多时间,也未必能达到好的效果,而且很难将所学的基本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中,理论和实践脱节。学习一段时间后,学习态度发生了从由刚开始的好奇转变为畏惧,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对该门课程失去了兴趣。这一现象对学生和老师都会显得很“尴尬”。多年来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表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推动力,学习兴趣则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最根本、最活跃、最顽强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认为,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优化《药理学》教学的重要课题,是提高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逐步总结出以下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放响第一炮”,诱发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和人们认识自然的客观规律看,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因此,“第一炮必须放响”,无论是整个《药理学》绪论还是每一次课的开场白都必须周密,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在讲授本学科绪言时,从古至今我国医药科技的发展及同学们对该学科尚无认识的前提下介绍《药理学》的学科特点,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增长知识。如从介绍公元一世纪前后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药物著作,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先后被译成7种文字版本,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然后介绍当代中国在世界上首次成功人工合成胰岛素,揭开了生命的奥秘。并且,结合教材的同时走出教材,介绍发现淫羊藿壮阳功效发现的故事,同时加一句评论,如介绍《药理学》学科特点所述,该门学科为实验性学科,这就是一个天然的《药理学》实验。在介绍抗阿尔茨海默病药时,采用提问的办法,问学生9月21日是什么节日?学生的答案甚多,然后告诉学生是“世界老年痴呆日”,既“世界老年性痴呆宣传日”,再谈老年痴呆的流行病学,从而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认识和掌握抗老年痴呆药多么重要。应根据每节课教学内容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求新求变,打破常规。

2 以生动有趣的药物发现史中的故事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课堂气氛,助长兴趣

在药物发现史中,有许多经典故事可作为《药理学》教学的活生生的教学素材。如青霉素的发现[1],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这段青霉素的发现史让学明白了这样的真理: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有时源于偶然,但这种偶然需良好的洞察力、判断力及持之以恒的精神,故认为“偶然性未必是科学的敌人”。这段故事的讲述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再譬如,在讲解抗心绞痛的药物硝酸甘油时,讲述硝酸甘油为诺贝尔所发明,用途是做炸药,但诺贝尔本人患有心绞痛,去医院看病时,医生给他开了硝酸甘油,只知道把硝酸甘油当作炸药,不知道还可用于心绞痛的治疗。诺贝尔感到这是对他一生最大的讽刺。经此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3 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求知欲,从而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药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在课堂上适时就关键问题进行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对实质问题的关注[2]。如在讲授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机制时,就所学知识对比综合后进行启发式提问:解热镇痛药与氯丙嗪都能降低体温,二者之间有何区别?解热镇痛药与吗啡、阿托品都能镇痛,三者之间有何区别?以第一个问题为例进行剖析。学生会结合既往知识及新学的知识发现,解热镇痛药只能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不降低正常体温,而氯丙嗪不仅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而且在低温环境下可使体温降至正常以下。其差别在于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前者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使体温调定点恢复至正常水平,增加机体的散热;而后者主要通过阻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多巴胺受体,使体温调节中枢失灵。因此,体温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如果外环境高温同样可使体温升高,而在外环境低温条件下,可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以下。这也是氯丙嗪+冰袋用于低温麻醉,以及与哌替啶、异丙嗪合用组成冬眠合剂,用于治疗严重感染、高热等的机制所在。这样的启发式提问既激发了学生寻找答案的兴趣,又经过逐层深入,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而且将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并融汇贯通,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4 适当介绍新药,调动兴趣

目前医药行业迅猛发展,药物更新换代加速,新药品种日益增多,一些特效、速效药物陆续上市。这种客观形势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觉,认为教材上介绍的药物已经过时,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事实并非如此,市场上的一些新药大多是教材上介绍的药物——传统药物进行了剂型改造、结构修饰或者是老药发现了其新用途,经典药物是本,相互间联系紧密。这方面的例子是辉瑞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的药物——西地那非(商品名为“伟哥”),当初的目的是用于降压治疗,但医疗界反映平淡,公司在决定收回该药时,很少有患者退药,追踪调查发现该药有“壮阳”作用。后来该药在1999年经美国药品与食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治疗男性勃起性功能障碍的新药上市。这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药的兴趣,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5 介绍商品名,扩展兴趣

药理学教材毕竟是很严谨的,在介绍药名时,只介绍通用名,未列举常用的商品名。然而,这与临床实际往往有一定差距。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只知道药物的商品名,不知道其学名,这就给学生结合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了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给学生介绍常用药物的商品名有助于扩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也有一定帮助。比如:多奈哌齐的商品名为安理申;环丙沙星的商品名为悉复欣;西咪替丁的商品名为泰胃美;咪康唑的商品名为达克宁等等,并建议学生平时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并互相交流,促进学生积累商品名。

6 多媒体教学,助长兴趣

多媒体教学又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通过教学设计,适当选择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并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3]。目前,伴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中,正在逐步普及,这极大地缓解了因各高校调整专业,扩大招生,教学内容增加等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压力,同时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给传统的应试课堂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一系列较为深刻的变化。如在讲解药物的发展史时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我国药物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再到近代及现代发展的历史过程,既生动又直观,使课堂活跃起来,增加学生信息量,助长学生学习兴趣。

7 结合临床分析病例用药,激发兴趣

紧扣《药理学》教学中的重点药物,通过临床用药的具体实例分析,对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有帮助。比如在讲解青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时,则引入某患者肌内注射青霉素后立即出现了休克现象,于是护士立即进行抗休克对症治疗。在讲解的过程中既让学生记住了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又知道防治过敏反应的措施。讲解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时,可列举这样一个病例,氯丙嗪中毒后出现了低血压,怎样解救?为什么?学生经过认真分析后得出答案:不宜用肾上腺素,应该用去甲肾上腺素。这既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融汇贯通,又有利于加强了学生结合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 增强合理用药观念,培养兴趣

药物种类极其繁多,为临床选用药物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但因滥用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后果也较为严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怎样才能合理、安全用药,避免或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作为医学、药学学生,这方面的基本知识显然不可或缺。抗生素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广谱抗生素虽然对一些严重的混合感染或者不明原因的感染有独特疗效,但若应用不合理,不严格把握适应证,可能导致二重感染,甚至导致耐药菌株增多。因此,不可因广谱抗生素具有见效快、作用强等优点而滥用。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合理用药观念,对学生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都至关重要。

总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教学过程中,多种手段、多种方法综合应用,促进教学相长,从而建立良性循环,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合格的医学、药学学生。

[1] 张帆.青霉素的发现简[J].生物学教学,2008,33(7):70-71.

[2] 段丽萍.启发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8):62-63.

[3] 安磊,李淑媛,林原.多媒体教学在药理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05-206.

R96

A

1671-8194(2011)09-0310-02

遵义医学院教改项目资助(项目号:20091206)

*通讯作者:E-mail:gqh@zmc.edu.cn.

猜你喜欢
药理学体温药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艺术药理学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