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巨成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00039)
首先,辨证论治是中医解决临床病证的核心手段和方法,它是以人体的整体观念为前提,不单着眼于疾病的局部现象,而是重视疾病的整体状态及相互关联性,从而达到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病求本的最高境界。根据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之间生克乘侮,脏腑之间互为表里,全身上下、内外、左右各部之间,既保持着相对的阴阳协调关系,又借经络联系,气血运行,彼此相通。任何一个脏器组织的生理病理活动,都与其他脏器组织相互影响。而在临床上某一脏器出现病变,很可能表现为另一脏器出现不良反应。而中医辨证论治经常采用的“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就是一种整体观念下的综合调节的手段和方法。
综合调节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另一方面,那就是对某一病证的矛盾对立面的兼顾治疗方法,例如在治疗法则中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表里双解、燥润互用的正确理解与运用将直接关系到辨证论治的治疗效果。笔者在此做如下总结归纳。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中医治疗的常用法则。如果病证复杂,同时存在虚寒与邪热,上热与下寒的错杂证候,则必须采用温清并进、寒热并用的综合调节方法,使交错复杂的寒热病证得到治愈。《内经》中早有“间者并行”、“寒热温凉,反从其病”的说法,为后世使用寒热并进之综合调节方法提供了理论根据,仲景立方,首开寒热互协之先河;东垣用药,更是温清补泄,交融一体。外感温病常因体质之差异,病程中经常有寒热夹杂,或表寒里热,或热邪未去而阳气已衰,或湿热互结,阴津耗损等不同见证者,常须寒热并进的综合调节方法治疗。例如临床上常见温病邪热内盛,风寒外束,或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此时寒凉解毒自是正治,然表寒外束,不用温散,最易凉遏。故古代医家创立著名方剂防风通圣散,其法通腑泄热配合辛温解表,治疗此证最宜。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是治疗虚实病证的原则。但临床常见体质素虚而病邪属实,或体质素盛久病失治致虚而邪气仍实,对此正虚邪实,虚实错杂之证,单用补,恐邪气结;单用攻,虑正气脱。在这种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皆非所宜的情况下,就必须采用攻补兼施的综合调节方法来治疗。黄龙汤是攻补兼施的代表方剂,方中既有人参、当归扶正,又有大黄、芒硝攻实,在临床上用之多效。
病邪在表宜用汗法,病邪在里宜用下法。《伤寒论》有“外证未解,当先解表;表不解,不可攻里”之明训。但在内外壅实,表里俱急之时,就不应拘泥先表后里的常规,必须即时地采用表里双解方法来治疗。如《伤寒论》中的桂枝加大黄汤证,既有恶风发热、头项强痛的表证,又有腹满而实痛的里证,所以用桂枝汤解表,加大黄攻里。可以说该经方是综合调节的代表方剂之一。
临床上常见咳喘反复发作之肺虚病例,肺虚体质之人,因其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聚液为痰,积液为饮。一旦劳累耗气,咳而且嗽,自然作病。临证治疗中选用麦门冬汤合异功散,加百合、薏苡仁等药配伍,燥润互用,疗效肯定。方中包含二陈汤加薏苡仁运化痰湿,麦门冬、百合养阴滋润,白术、党参健脾制痰。此乃燥润互用这一综合调节方法在临证治疗上的又一体现。
综上所述,综合调节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对提高中医疗效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