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琤琤, 郭继志, 于长海
健康管理就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其服务对象既包括疾病人群,也包括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1]。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亚健康状态逐渐成为人群中的普遍现象,WHO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健康人群只占5%,患者占20%,亚健康人群占75%[2]。亚健康的危害被医学界认为是与艾滋病并列的2l世纪人类健康头号大敌,亚健康的健康管理逐渐成为热点。
所谓亚健康状态,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3,4]。健康-亚健康-疾病,即由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5]。总体来说,亚健康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 自然环境 几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各地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生态破坏、交通和住房的拥挤等,最基本的生存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健康形势日趋严峻。
1.1.2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危险因素主要来源于家庭和工作两方面。父母肩负着赚钱养家和对子女教育的双重压力,子女也受到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学业压力。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率逐年上升,青少年自杀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已成为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6]。另外,残酷的竞争环境,使得人们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超负荷的工作量,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节律;利益关系使得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真挚的沟通与交流,无聊、寂寞、孤独逐渐成为现代人的社会心理问题。Selye和Holmes的研究表明,个体如果长期处于一种高度应激状态,会造成身心两方面的损害[7]。
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都会导致人体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些都对亚健康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家庭成员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作用,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使得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也是很多疾病的发生具有家族性特点的重要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人类的健康和大多数疾病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相关,都有其相关的致病基因或易感性基因存在,疾病的发生是这些基因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许多临床疾病都是通过基因作用于某种化学物质,进而影响人体的基础代谢等相关活动,如糖尿病、高血压、某些肿瘤的发生等,亚健康是疾病的早期发展阶段,其发生也与基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由于遗传因素导致个体之间在脾气、性格、个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这也使得不同个体发生亚健康状态的风险性大小有所不同。
卫生保健制度的完善程度、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状况等因素,都与亚健康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完善的卫生保障制度,可以减少人群的后顾之忧,因此,应拿出更多的财力与精力进行亚健康的管理。另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组织基础[8]。一个成熟而完备的社区应该具有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为居民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便利,并向居民提供合理用药、健康保健等医疗卫生知识。有调查显示,我国抗生素在用药中的比例高达80.2%,比国外限制25%~30%的比例高出40%~50%,我国每年有8万人因使用抗生素不当而致死[9],这都是由于卫生领域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亚健康危险因素。
社区具有人群覆盖面广、服务功能齐全、服务距离便捷、服务时间充足的优势,而且,社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较简单,利于社会资本的参与,更容易形成群众基础[10]。社区便成为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的主要场所和中坚力量,但目前社区对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不够重视。我国约有9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经济较发达地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中北京为75.31%,上海为97.49%,广东为73.41%,陕西为94.9%,河南为62.83%[11]。发病年龄主要在35~60岁之间[12],高级知识分子、白领和企业管理者是亚健康的主要人群。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亚健康的高发地区和高发人群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社区的特点和我国亚健康的严峻形势,使得社区亚健康管理的实施更为重要。
社区是居民的生活场所,社区工作人员是为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其“六位一体”的功能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应该是亲密的朋友关系。社区及其工作人员不能抱着“等”、“靠”、“要”的思想消极对待,而应从居民健康出发,为积极创建和谐社区而努力。
3.1.1 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社区中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和谐的邻里关系和医患关系。举办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如社区讲座、卫生知识竞赛等健康教育活动和文化艺术节、社区运动会、社区技艺大赛等文娱活动,都是增进感情的有效手段,工作或家庭中的一些压力与矛盾也可在轻松的氛围里得到缓解;另外,社区门诊量相对较少,社区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与居民进行深层次的接触,这既有利于向居民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又有利于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为更好地开展亚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3.1.2 创建和谐的社区环境 这里所说的环境既包括普通意义上的生存环境,又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所创造的用药环境。和谐的生存环境主要是保持一个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并为居民建设社区体育中心等便捷的娱乐、健身场所。和谐的用药环境主要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不但不能向居民实施无谓的检查、卖高价药,还要积极向居民宣传合理用药的标准,这样既有利于家庭合理用药习惯的养成,反过来也有利于监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其他卫生机构乱开处方的现象;另外,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和数据资料,也可以让居民认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控制药物滥用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可能性。
3.2.1 提高基础设施水平 基础设施是进行任何服务的基础,社区要为亚健康人群提供良好的健康管理,必须有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先进的网络化管理,健康档案是进行人群健康管理的基础。而发达的网络系统则是建设高质量健康档案的基础。现在许多社区甚至连基本的电脑都没有,社区工作人员更是对电脑知识一窍不通,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社区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
3.2.2 提高管理水平 当前一部分的社区机构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人员散漫,管理混乱,缺乏人情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应处处以居民的利益为出发点,针对乱做大检查、乱开大处方等违背医德的现象制定明确的惩罚措施,严格执行,设立监督箱、监督电话等,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吸收居民作为小组成员。通过完善的奖惩制度和监督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觉悟。
3.2.3 提高专业化水平 亚健康成因的多样性,决定了亚健康管理队伍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全科医生、心理医生、营养师、职业安全评价人员等都应该纳入其中。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加强与大医院的交流与合作。
在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下,使得大多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以治疗为主要任务,缺乏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在新医学模式和健康管理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的环境下,“预防大于治疗”逐渐成为了主流思想。现代医学模式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关注居民的身体健康,定期为居民进行体检活动,尤其要关注亚健康人群各项指标的发展变化情况,并及时了解变化的原因,根据个人的体质量、职业、性格特点等制订特殊化治疗方案;了解居民日常的行为饮食习惯,对亚健康人群或存在亚健康危险因素的居民给予更多的关注,定期随访;还可运用基因生物技术等其他检查手段进行更准确、更深入的危险因素分析,筛检出高危人群。同时,不能忽略居民的心理健康。激烈的竞争使心理因素越来越成为亚健康形成的重要因素,社区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灵敏性,及时发现具有心理问题的居民,经常性地对居民进行家庭访谈,加强与居民的联系,成立心理咨询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一方面,还可以经常性地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此外,开展富有特色、居民乐于接受的中医治疗项目,如针灸、推拿、按摩、刮痧等,不仅可以从生理上改善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状况,还有利于缓解疲劳、舒缓身心,真正做到使居民身心健康。
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短期的经济效益较小,但从长远来说,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与很高的经济效益;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举措,更是缓解现在高额医疗费用压力、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和谐发展的关键。
[1]陈建勋,马良才,于文龙,等.健康管理的理论和实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1):7-10.
[2]王月云,尹平.亚健康的流行现状与研究进展[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2):140-142.
[3]Zhao QL.Community nursing[M].Beijing:People's Health Press,2006.113-122.
[4]Liu Y,Liu YQ,Yao C.Bibliometrics anslysis of subhealth in China[J].China Modern Med,2004,14(17):155-156.
[5]钱会南.从亚健康状态的特征探析中医药防治对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0):589.
[6]Galaif ER,Sussman S,Newcomb MD,et al.Suicidality,depression,and alcohol use among adolescents:a reviewof empirical findings[J].Int J Adolesc Med Health,2007,19(1):27-35.
[7]汪伦,甘为.大学生焦虑水平与日常压力、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9):1081.
[8]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R].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
[9]任玉岭.“预防不力”成为中国健康管理新难题[J].中国经济周刊,2009,(14):31.
[10]杨洪伟,苏健婷,党勇,等.中小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11):53.
[11]王育学.亚健康问题纵横谈[J].解放军健康,2005,(1):6-9.
[12]周丽珍.健康管理与健康体检的联系与区别[J].医学信息,2009,1(7):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