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黑铁 郑文霞
(安徽省歙县蚕桑站,安徽歙县 245200)
提高蚕茧质量 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汪黑铁 郑文霞
(安徽省歙县蚕桑站,安徽歙县 245200)
根据歙县蚕桑产业现状,分析了影响茧质所存在的几个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组建茧丝绸集团,发挥行业龙头作用;创新蚕茧收烘机制,提高蚕茧质量;强化收购管理,坚决取缔违规收购;增加资金投入,制定扶持政策;强化生产服务,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增产增收;履行生产职责,抓好良种供应等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歙县;蚕茧质量;收烘机制;品牌战略;发展对策
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俗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家园”之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收入主要来自于茶叶、菊花、蚕桑、果品、竹木产品、花卉盆景、畜禽等 7大产业,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5 875元。
歙县有着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现已初步形成制种、养蚕、缫丝、织绸等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全县现有桑园面积 4 200 hm2,其中坡地生态优质桑园约 3 000 hm2。2010年饲养蚕种 68 880盒,生产蚕茧 3 125 t,蚕农蚕茧收入 9 500万元。全县有缫丝企业 5家,年产白厂丝 500 t左右;有织绸企业 5家,绸坯及真丝针织面料的年生产能力达 500万 m;有绢纺厂 1家,年制绢能力达 150 t;其中黄山市天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入选 2010年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黄山金港丝针织制品有限公司、歙县杞梓里缫丝厂被评为市级龙头企业。全年蚕茧、缫丝、织绸、真丝面料、绵球等产业产值达 3.5亿元。
歙县在蚕桑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建立技术、信息服务机制。通过培育蚕桑科技示范户,建立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平台,加快了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全县方格蔟营茧覆盖率达 95%,地蚕、蚕台省力化养蚕达 35%,提高了蚕茧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茧农收入。二是优质桑园基地建设取得成效。通过“东桑西移”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推广、引进农桑 14号、育 71-1等桑树优良品种 1 800万株,发展新桑园 1 500 hm2,进一步优化了桑园结构,单位面积桑园效益逐年提高[1]。三是注重培育蚕桑专业合作社。通过扶持引导,使全县 12家蚕桑专业合作社逐步走向规范,其中一些专业合作社采取了系列惠农措施,如对蚕茧实行保护价收购、优惠发放生产资料、年终分红等,推动了优质茧生产基地的建设。四是农户优质干茧生产发展较快,提高了茧质[2]。2010年蚕农生产优质干茧670 t,增收 400万元。
歙县蚕茧质量不高,影响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尽管歙县县政府大力推广优质桑园改造、方格蔟营茧、省力化养蚕等多项家蚕饲养适用新技术,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由于茧农多年来养成的提前采售毛脚茧的不良习惯,导致歙县蚕茧化蛹率不高、解舒差、缫折大、综合茧质偏低。
一是蚕茧收购秩序混乱现象仍有存在。近年来,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努力下,通过证照许可,规定区域内收购,统一时间开秤,强化督查管理等方法,逐步将蚕茧市场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但无证照商贩提前抢收毛脚茧屡禁不止,直接影响了缫丝企业的效益和蚕农的收入,制约着歙县茧丝绸产业的发展。二是蚕种市场管理有待协调治理。歙县蚕种市场由于市、县 2级蚕桑站发放蚕种而带来发放蚕种的品种、时间不统一,使后加工部门由于庄口、解舒、纤度、洁净等问题而利益受损。
目前,歙县虽有一家省级、2家市级龙头企业,其产业化工作开展得较为正常,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真正意义上“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至今仍未形成,蚕茧订单产业难成规模。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实力不强、前期投入力度不够、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难以取得农户的真正信赖;另一方面是公司、基地、农户三者间,没能形成切实相关连的利益共同体,各自为政,三者间有利尚可共享,有害不可共担。
尽管歙县家蚕饲养量、茧丝绸产业均位居安徽省前列,但目前茧丝绸产业没有一个企业通过自主品牌出口过产品,歙县的蚕茧更是远则默默无闻、近则毁誉参半。蚕茧远不如歙县其它农副产品那样驰名,从而导致蚕茧比较效益不高、茧农增收不快、产业发展受阻。
歙县丝绸业目前已有 9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其中 1家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就单一企业而言,实力都不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大;而且蚕茧基地范围不明确,企业没有投资积极性,企业投入到蚕茧基地建设的财力、人力、精力都非常有限,可谓是有心无力。为此,需要行业管理部门牵头,相关政策扶持,依据企业自愿的原则,整合资源,组建 1~2个茧丝绸产业集团,在“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下,真正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
近年来,歙县农户优质干茧生产发展的较快,提高了蚕茧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企业效益[1],应采取措施加快发展。一是要充分发挥歙县茧丝绸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加强农户干茧生产的引导管理,强化缫丝企业间的协调,鼓励投资建设基地,避免恶性竞争,抢购农户干茧,为农户干茧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同时,指导组建茧丝绸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的协调与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和经营秩序,实现行业效益最大化。二是切实加强对农户干茧生产的领导,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着力实施农户干茧的生产;要抓好农户干茧的生产示范,抓一个成一个。同时,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通过与蚕农谈心,算明细帐对比,典型示范引路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活动,提升蚕农的质量意识,提高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三是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培训,走科技兴蚕与质量兴蚕相结合的道路;同时,做好优质蚕种、方格蔟等生产资料的供应服务工作,为优质茧生产提供技术、物资保障。
在成立茧丝绸集团和茧丝绸行业协会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协调、行业自律等手段,对蚕桑基地实行划片管理,划分区域收购,同时强化收购管理,坚决取缔无证(照)收购、提前抢收等违规收购行为。使龙头企业真正愿意投资建设生产基地与设施,实现蚕农、企业间的“双赢”。
歙县目前的烘茧设备多数是 73-1型烘茧灶,少数为农户自建的土烘茧灶,烘茧设备落后、陈旧,而且分布极不均匀。发展农户优质干茧生产,首先要解决农民烘茧难的问题。要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扶持政策,筹措涉农资金扶持蚕茧加烘设备的添置和更新,在重点蚕区重点村修建烘茧灶,解决蚕农的烘茧问题。
积极引导重点蚕茧产区组建蚕业合作社,走“丝厂 +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订单蚕业。由蚕业合作社代蚕农加烘鲜茧,组合出售干茧,提高茧质,增加收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从政策上如资金使用、信贷规模、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从项目实施、资金扶持上支持蚕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农副产品和工业产品一样,都需要品牌支撑。蚕茧也是如此,必须花大力气,着力发展农户生产优质干茧,用几年的时间,通过标准化生产创出质量过得硬、市场叫得响的优质品牌,才能抵御茧丝市场随时可能发生的周期性波动。通过品牌带动,发展歙县的蚕茧订单产业,保证蚕农稳步增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桑园“高潮栽、低潮砍”,蚕农收入不稳定的局面,实现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丝厂 +合作社 +农户”经营模式的同时,一是积极引导茧农提高质量意识,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蚕茧质量来增加收入。二是完善蚕业合作社(茧站)的蚕茧加烘技术,规范操作,解决当前农户干茧生产存在的蚕茧加烘偏嫩和老嫩不均的问题。三是制定农户干茧生产技术标准,加大蚕茧加烘技术培训的力度,组织标准化生产,打造歙县蚕茧品牌。
歙县农业部门要把优质蚕品种的生产供应作为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工作来抓,通过蚕桑基地项目的实施和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优质蚕种生产。要从调整蚕品种结构入手,坚持丝厂需求优先,兼顾蚕农和蚕种场利益的原则,引进生产推广抗逆性强、蚕农好养、丝质优良、丝厂欢迎的蚕品种,如菁松 ×皓月、薪杭 ×白云等,以确保蚕茧生产安全,增加蚕农收入,提高企业效益。同时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蚕种经营的协调管理,统一蚕品种供应,确保蚕农增收、企业增效,促进歙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1]汪黑铁,郑文霞.早春期不同桑品种及剪伐形式的抗冻性调查与灾后管理[J].中国蚕业,2011,32(1):70-72.
[2]郑文霞,汪黑铁,钱威武,等.农户优质干茧的生产实践与优化措施[J].中国蚕业,2009,30(1):45-47.
[S88-9]
C
1007-0982(2011)02-0071-03
2011-04-09;
2011-04-14
汪黑铁(1961—),男,安徽歙县,本科,高级农艺师。
Tel:0559-6512777,E-mail:hssxwh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