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保民*
辣椒的落花、落果是豫西辣椒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产量影响很大,一般落花率达20%-40%,落果率达10%左右,有的更为严重。引起三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1 光照
辣椒生长过程中要求中等强度的光照,光照过强或不足,会引起“三落”。强光直射会造成生长不良,易发生日灼病,导致“三落”;光照不足同样引起生长不良,引发“三落”。
1.2 温度
温度过低(低于15℃)或温度过高(高于35℃)影响授粉及花粉管的伸长,造成辣椒子房不能受精,引起落花。
1.3 湿度
气候干燥,土壤干旱,造成授粉不良或引起病毒病流行,易引起“三落”。雨涝或灌水不当,根系吸收能力减弱,致使植株生理失调或伤根,引起“三落”或死株。
1.4 防治方法
1.4.1 实行间作。每4行辣椒1行玉米,玉米种在畦埂上,株距1m,每穴2株。可防止强烈阳光直射,灼伤叶片;更重要的是阻止蚜虫迁飞传毒;诱集蛀果性害虫,集中产卵于玉米叶面上,集中处理,减轻蛀果性害虫危害。
1.4.2 干旱时要浇水防旱,田间喷清水增加湿度。雨涝或田间有积水时要及时防涝排水。
氮肥过多,磷、钾肥相对偏少,使枝叶徒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平衡,引起落花,落果。氮肥过少,使植株脱肥,叶黄枝瘦,造成“三落”。
防止方法: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尤其要注意硫酸锌及磷酸二氢钾的叶面追肥。根据情况及时补充磷钾肥(上述两种物质,中、前期不少于3次,后期要增施1-2次)
3.1 引起“三落”的病虫害主要有:
3.1.1 病毒病
病毒病是辣椒的重要病害。轻型病毒病只出现花叶,不会造成畸型和落叶。重型病毒病会使叶片褪绿、黄化、蕨叶;造成植株矮化、形成从枝,畸形,引起“三落”。
3.1.2 辣椒细菌性斑点病
该病又名“落叶瘟”,属细菌性病害,常会引起早期大量“三落”,影响产量。一般情况会形成疮痂病斑,高温高湿条件下不形成疮痂,而是迅速扩展为叶缘焦枯,成长叶片上形成许多小斑点,之后引起大量落叶。重茬地,生长差的田快发病较重(抗性差)。
3.1.3 辣椒疫病:这是辣椒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常会造成整株枯死,大片死亡。
3.1.4 辣椒白粉病:该病能引起叶片早落,严重者可使全株叶片落尽。此病一般在叶背形成白粉状霉层,正面出现浅黄色斑,气温高相对湿度大的情况下发病重,且传播速度快。
3.1.5 炭疽病:该病危害叶片和果实,以危害果实为主,严重时会引起大量果实腐烂,造成落果。高温多雨,田间湿度大,氮肥过多会加重此病。该病俗称“撒墨水”,最初病斑呈深绿色水浸状圆点,然后扩大成圆形至椭圆形,并形成同心轮纹黑褐色,湿度大时,果面病斑上出现黑色霉层。
3.1.6 蛀果型害虫:主要有棉铃虫和烟青虫,蛀食会引起落果。
培育壮苗,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性,特别在炎热的夏季要及时追肥,灌水和排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4.1 选用抗病品种
4.2 实行轮作制度。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
4.3 加强栽培管理。①培育无病适龄壮苗。播种前要用10%的磷酸三钠浸种20-30分钟,捞出,充分洗净 (如不洗净会影响种子发芽,漂洗3-4次漂洗1-2小时),再催芽播种;用无病土育苗,防蚜,适时定植,壮苗定植。②促发棵,壮棵。③增施有机肥。④搞好中耕除草,及时防治蚜虫(整个生育期都防治)。⑤及时清除田间病叶、果、株残体。
4.4 搞好药剂防治。
4.4.1 病毒病可用1.5%植病灵水剂1000倍液喷雾或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辣椒细菌性斑点病可用硫酸链霉素(200万单位)40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辣椒疫病可用72%的杜帮克露800倍液喷雾防治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喷雾防治。辣椒白粉病、炭疽病用55%的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叶面、叶被喷雾。
4.4.2 蛀果型害虫可用半枯带叶杨、柳枝,10根一捆,每667m2插放10捆晚放晨收扑,可诱杀一定量成虫(杨,柳枝全枯时要更换);用B T乳剂400-500倍液防治;用敌杀死,杀灭菊酯或灭扫利喷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