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黄文*
鲍鱼菇肉质肥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烘干后香味独特,深受顾客欢迎,是夏季菇场生产的好品种。各区域采用的栽培模式多样化,现将我区经济效益较好的熟料袋栽、室内发菌、草棚出菇的栽培模式要点介绍如下:
草棚菇房在夏季高温时节易保湿、降温、通风,是栽培鲍鱼菇的理想场所。选夏季阴凉寡照、地下水位高、排灌方便、能保持棚内湿润的场地搭建草棚。草棚骨料以毛竹或木棍为主,棚高2.5m,平顶、长宽不限,面积以667㎡左右较为常见,四周用草帘围实。遮阳物选当地草料,用鲁箕草、芦苇、像草、玉米稿、稻草均可,铺盖时应厚些,以利于遮阳降温,大棚内要达到“二分阳、八分阴”的效果。
棚内地面整理成畦,畦宽1.2m,畦高10~15c m并平整压实,畦面微拱不积水,用竹片、无纺布或塑料膜拱成一畦一棚的防雨小棚。以无纺布为好,即可吸水保湿又可防雨滴进入菇筒。水源条件好的草棚内开“十”字形或“井”字形小排灌沟,有利于棚内湿度调节提高劳动效率,草棚外围四周开好防洪沟。
鲍鱼菇属高温型品种,出菇适宜温度为25~32℃,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子实体形成。菇农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出菇温度以及市场需求安排好栽培季节。南方低海拔(300m以下)地区可安排在春季制袋接种,高海拔(500m)以上,宜安排在春末开始制袋接种。
各地配方很多,主原料以就地、就近、廉价为准则。常用的配方有:棉籽壳40%、木屑40%、麸皮18%、碳酸钙1%、糖1%;木屑73%、麸皮20%、玉米粉5%、碳酸钙1%、糖1%;玉米芯70%、麸皮10%、细米糠10%、玉米粉8%、碳酸钙1%、糖1%;花生壳50%、木屑30%、麦麸16%、玉米粉3%、碳酸钙1%;⑤棉籽壳90%、麸皮9.6%、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2%。
配方选定后备料过筛,当主料选用棉籽壳时,要先浇水预湿,让其吸足水分。为了使培养料能混合均匀,可将麸皮、细米糠、玉米粉、碳酸钙、糖等辅助料先混合再与主料拌匀,含水量调至65%~70%即可装袋。栽培袋规格选用17c m×35c m×0.05c m的聚丙烯薄膜袋,每袋装料500克左右,装满压实并在中间戳一个深10c m直径1.5c m的小洞,最后加套环,加棉花塞。
装袋后应随即灭菌,常压灭菌温度达100℃持续10h;高压锅灭菌需1.5~2h。灭菌后待料温降至室温,在接种箱中按无菌操作要求接入栽培种。然后移至发菌室,室温保持25℃左右,并要求避光、干燥、通风换气、防止鼠害。在菌丝培养期要全面盘查菌袋两次,根据菌丝形态特征、颜色、生长速度等现象及时剔除杂菌污染袋,经过35~45d的培养,菌丝长满袋后可移入草棚菇房。
菌袋移入草棚菇房前,将菇房清扫干净并用石灰粉消毒。若土壤干燥应提前将场地浇透水或畦沟灌跑马水,待畦表面晾干后,再将发好的菌袋沿畦排放。要适时开袋诱蕾,菌袋开口时间过早、过迟都会影响出菇的质量和产量。如开袋过迟,菇蕾长大成畸形,消耗菇筒养份。当原基出现小菇蕾,拔掉棉塞,脱去套环解开袋口,把塑料袋反卷至培养基表面处,清除培养基表面的小菇蕾。鲍鱼菇宜采用培养基表面出菇。
注意棚内湿度调控,湿度太低,原基干枯不分化或菇蕾萎缩停止生长。空气湿度保持在90%左右,畦面、畦沟土壤要始终保持湿润,每天细喷雾水2~3次,菇蕾生长期要逐步增加喷水量,以菇袋内不积水为宜。气温在25~32℃时出菇较快,7d左右即可采收第一潮菇。采收后料面要及时清理干净,停止喷水, 让菌丝恢复2~3d。此后菇筒因失水较多应加大喷水量,每天粗喷水2~3次,袋中的积水倒出。遇到雨天,畦面小拱棚要盖上,畦两头应掀起通气。草棚出菇管理得当,菇潮批次明显,可出3潮菇。
菇场是原料、栽培物、废弃物存放的场所,容易滋生杂菌、鼠害、虫害,因此菇场要整洁,废弃的菌筒、菌袋要及时搬走,菇场应常备消毒药物,如漂白粉、石灰粉、杀菌剂等。发现杂菌源立即灭杀,决不让杂菌孢子随风漂散,造成危害。夏季要严格控制配料中的蛋白比例,其中豆饼、麦皮、玉米粉,米糠等氮原材料比例过高、拌料不均匀、灭菌不彻底是引诱病虫爆发的因素之一。老菇场病源多,应以防为主,夏季生产氮原材料比例要适当,以求稳产、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