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琦 刘学会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观念的转变,患儿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护理纠纷的发生应呈上升趋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纠纷发生的原因,均与护患沟通不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为此,如何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做好护患之间的沟通就显得极为重要。我们于2010年3月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了专业知识水平、沟通技巧,结果表明,通过培训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沟通技巧熟练程度明显提高,应用合理措施能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1 与患儿初次见面的交谈 儿科护士与患儿第一次接触时,首先应作自我介绍,然后向患儿及家长介绍住院环境,疾病宣教,再询问患儿的一般情况,使患儿和家长明确你将负责患儿的护理工作。同时,在沟通开始时,护士应善于表达自己对患儿的关心,对患儿要使用合适的称呼。
1.2 理解、接受并尊重患儿 12岁以后的儿童思维逐渐成熟,此期的患儿具有强烈的维护自尊的愿望,护士应用倾听的技巧,通过感情移入,表达对患儿的理解和接受。允许患儿参加疾病抉择,避免专制的做法和评判。在询问特殊病史、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应尊重患儿的隐私。
1.3 护患沟通的语言方式 我们应以知识和智慧去解开患者的心结。工作中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要学会全神贯注倾听患者的意见,在注意语音、语速、语调的同时注重应用如下语言:安慰性语言、解释性语言、赞美性语言、鼓励性语言、告知性语言、询问性语言、形体语言。
1.4 娴熟的技术操作水平 护士在为患儿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一针见血”或熟练地完成操作,可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使患儿对你更加信任。可以想象,护士技术操作水平不熟练,如何能够取得患儿的信任和配合治疗[1]。
因患儿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对家长的沟通变得尤为重要。家长都因为自己的孩子生病而焦虑万分,这是可以理解的。尤其连续几天高热的患儿,家长的焦急更是可想而知,我们要同情和理解,向他们解释任何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对懂事的患儿可以亲切的说鼓励的语言,对小女孩则称赞长得漂亮,衣服也漂亮,如果哭了就不漂亮了。用激励法鼓励患儿或用小玩具和糖果哄着,使其分散注意力以配合治疗。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要做到用心沟通。要有父母般的关心、爱心、细心、责任心、同情心。要有亲和力,往往一个搀扶的动作,一个拍肩膀的鼓励,一句关心的语言,都会拉近与患儿的距离,增进与患儿的情感,增加患儿及家属对护士的信赖,获得宽容和理解,同时减少了纠纷的发生。即使某些家长因为孩子的病情不见好转而胸怀怨气、横加指责,护士也要充分理解对方的心里感受,注重语言艺术,耐心解释。不要激化矛盾。过后家长反而觉得不好意思,变得顺从和依赖护士,更加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通过开展护士与患儿及患儿监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患儿及陪护人员对医院、医护人员及自己所患疾病情况、治疗情况的了解达到了100%的掌握,有利于取得患儿配合治疗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住院期间患儿及陪护人员,住院时对我科的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输液技术、病房管理都满意,护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2010年3月以后住院期间的患者,未有护患冲突发生。
护士是医疗活动中的主要成员,是患儿的照顾者和代言人,患儿每天接触时间最多的也是护士。护士要站在家长的立场考虑问题,把患儿当作自己的孩子,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通过护患沟通,护士不但学到了许多交流的基本知识,而且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也得到提高,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变为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评价患儿和家属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通过上述沟通艺术的探索与实践,增强了护士与患儿及陪护人员之间的亲和力,避免了许多护患间潜在的冲突,既维护了患儿的利益,又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通过沟通,满足了患儿家属的合理要求,提高了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护患纠纷明显下降,患儿数量逐年增加,取得了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1]卢丹萍.儿科护患沟通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6):368-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