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美菊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壁异常产生的囊性膨出。主要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普通的常见病因,发生率为21% ~62%[1]。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栓寒疗法以其安全、方便、快捷、损伤小的特点越来越赢得医疗界、患者及其家属的关注[2]。我院自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对46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栓塞治疗,在精心护理下,达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42~64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其中19例有高血压病史。前交通动脉瘤19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16例,椎基底动脉瘤7例,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
1.2 护理
1.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准备:安慰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栓塞治疗的过程及配合要点,告诉其注意事项及良好的转归,嘱患者不可过度紧张,保持情绪稳定。②术前指导:指导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术前6~8 h禁食、禁饮,有假牙及首饰应取下,指导患者训练床上大、小便,避免术后因不习惯在床上排便而引起便秘、尿潴留。③皮肤准备:术前1 d在腹部上至肚脐、下至大腿上1/3内侧,双侧腹股沟区常规备皮,并清洁局部皮肤。
1.2.2 术后护理 ①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行心电监护,给予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做好记录,预防脑水肿,遵医嘱静脉滴注甘露醇。观察头痛情况,有无颅内压增高。如有剧烈头疼,恶心,呕吐,意识加重,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②穿刺部位的护理:穿刺处带有鞘管,应注意鞘管周围出血及血肿。鞘管拔除后,按压20 min,然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点,术肢绝对制动,注意保暖,观察术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瘀斑,包扎处松紧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③用药护理:为减轻和预防脑血管痉挛,术后持续泵入尼莫地平40 mg/24 h,使用微量泵输液,保证输液的准确性、持续性,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神态的变化,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有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④预防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血管内栓塞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因血压波动引起,应采取措施避免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本组所有患者术后心电监护血压72 h,每半小时测血压一次并记录血压变化。如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不安,颈强直,并伴有意识障碍和神经损害的征象,须立即报告医生,以尽快采取紧急处置。⑤预防脑血管痉挛:由于导管机械刺激易诱发脑血管痉挛,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应每小时观察神志瞳孔一次,早发现及时处理。为预防痉挛,本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尼莫地平静脉滴注。⑥预防脑梗死: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因瘤内血栓脱落或栓塞材料脱落栓塞血管引起,术后常规使用抗凝药物,在使用抗凝药期间应监测出凝血时间。密切观察牙龈,结膜,皮肤有无出血点。早期发现,早治疗。⑦出院指导:按时服药、复诊,注意戒除不良嗜好,避免参加重体力活动,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睡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控制高血压等。
本组46例患者无一例死亡,均痊愈出院,未遗留神经后遗症。
动脉瘤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安全、效果良好、微创的优点。患者痛苦少、恢复快、易接受。护理工作中,做好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积极进行护理干预,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就要求护士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治疗和护理特点有足够的了解,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配合医生抢救,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马廉亭.实用神经外科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77.
[2]孙丽,郎晓芳,栾晓艳.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5):35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