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升广西蚕业综合竞争力

2011-02-10 06:36乐波灵
中国蚕业 2011年1期
关键词:蚕种蚕业蚕茧

乐波灵

(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 5 30007)

浅议如何提升广西蚕业综合竞争力

乐波灵

(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 5 30007)

通过分析广西蚕业发展现状、竞争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加大种业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狠抓精深加工和合作组织、抓好蚕桑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建议,以期为广西蚕业的稳步、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广西;蚕业;综合竞争力;提升

“十五”以来,广西紧紧抓住国家“东桑西移”战略调整的良好契机,积极推进桑蚕产业发展,蚕桑生产突飞猛进,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最成功的产业之一,被国内专家同行誉为中国蚕业的“广西现象”。广西蚕业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离蚕业强省的目标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确保广西蚕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在国内外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大力发展“三高”蚕业,提升产量、质量、效益,全面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将是今后广西蚕业发展的主要出路。

1 广西蚕业发展现状

2000年以来广西蚕业生产异军突起,一年一个大飞跃。到2005年,广西全区桑园面积发展到9.40万hm2,蚕茧产量14.85万 t,分别比2000年的1.33万hm2、2.95万 t增长了606.77%、403.39%,蚕茧产量跃居全国第一,此后保持稳步发展态势。2007年,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分别为13.47万hm2、20.52万 t。2008年至2009年,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区蚕桑生产仍保持基本稳定。2009年,全区桑园面积12.73万hm2,蚕茧产量17.29万t,占全国的比例首次突破30%,2010年全区桑园面积14.06万hm2,蚕茧产量21.43万t,超过全国的1/3,再创历史新高,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桑蚕生产第一大省、世界重要原料茧生产基地。2010年,全区有持证茧丝加工企业80家,全年生丝产量1.75万 t,位居全国前列,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60亿元;生丝级别由2 A级以下普遍提高到3 A、4 A级,部分达到5 A级。2010年,全区蚕农售茧收入67.08亿元,带动88.71万户蚕农,户均收入7 561元,涌现出一大批蚕业生产专业村(屯)和种桑养蚕专业户。桑蚕业成为广西农业新兴优势产业,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广西蚕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当前,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东桑西移”的加快推进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开发区、泛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广西蚕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再加上广西有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有着创新能力强、市场管理活、规模大、发展潜力大等竞争优势,将推动广西蚕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2.1 气候宜 自然条件优越

广西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亚热带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广西种桑养蚕比其它省区有着许多优势;同时,广西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对发展蚕桑生产十分有利。广西桑树品质好、生长快且生长期长,可当年种桑当年养蚕,一般年可养蚕7~10造,比长江流域地区多养3~4造;与长江流域蚕区相比,广西蚕茧早60 d左右上市,延迟45 d左右收市,蚕茧解舒较好,有利于蚕茧的销售和加工。

2.2 创新强 推广体系健全

广西蚕业科研成果丰硕,育成的桑、蚕品种及配套技术达到世界亚热带地区先进水平;广西已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的实用技术体系,并正在全区大面积推广应用[1-2]。广西还拥有全国规模最大、标准较高的桑蚕原种场和30家一代杂交种场,可保证全区蚕种足量生产、安全供应;同时广西还拥有先进的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和蚕种冷库。现初步形成了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推广网络,为全区桑蚕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市场活 竞争能力较强

竞争性、开放型的蚕茧市场是广西发展桑蚕生产,建设蚕业强省的生命线。“东桑西移”工程启动后,西部各省(区)竞相发展桑蚕业,广西能脱颖而出,成为一枝独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广西的蚕茧市场是开放型的。多家收购,以质论价,自由竞争,蚕农得到了实惠,积极性较高。这种放开、搞活的市场经济促进了广西蚕业的快速发展。

2.4 规模大 市场占有率高

2004年广西蚕种饲养量跃居全国第一,2005年蚕茧产量跃居全国第一,2006年桑园种植面积跃居全国第一,2007年桑园面积、养蚕量、蚕茧产量均创新高[3-4]。2009年,蚕茧产量约占全国的 30%[5],2010年,蚕茧产量约占全国的1/3,在国内外原料茧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5 潜力大 发展空间有待挖掘

目前广西茧丝产业还仅停滞在初加工阶段,茧丝精深加工及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才刚刚起步,在制丝、织绸、印染、服装加工、出口贸易、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可以挖掘。

3 广西蚕业面临的挑战

3.1 生产成本大幅度上涨

近年来,受农资价格大幅度上涨、劳动力成本急速上升等影响,养蚕生产成本增长非常快。尤其是蚕业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再加上其它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导致蚕桑产业的比较优势和投资收益率有所下降。

3.2 丝绸产品受国际经济影响较大

丝绸作为外向型产品,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非常紧密。当前受国际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人民币持续升值、部分真丝绸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了进一步挤压,这给我国丝绸商品的出口带来了巨大压力,进而影响到蚕桑产业的发展。

3.3 国外亚热带和西部蚕区竞相发展蚕桑生产

近几年来,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了打破我国茧丝绸产业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把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向印度、巴西及东南亚、中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我国茧丝绸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而且,随着这些国家蚕丝业的迅速兴起,我国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正逐步减弱,这些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已逐渐成为我国的竞争对手。同时,云南、陕西等西部蚕区也加大投入,大力发展蚕桑生产,这将给广西蚕桑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4 广西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广西已连续6年夺取了全国蚕茧产量第一大省的骄人成绩,但在质量效益方面与蚕业强省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4.1 蚕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十五”期间,尽管广西加大了蚕业方面的投入,但仍显不足。目前,广西虽拥有30个一代杂交种场,但大部分规模较小,且大多数蚕种场都是建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设施设备陈旧落后[6];而且,在农村专用蚕房、桑园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比较滞后,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蚕业生产的稳产、高产。

4.2 蚕业专业人才缺乏

按有关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蚕业科技人员总数为19 981人,平均每生产1万t蚕茧拥有科技人员339人,而广西平均每生产1万 t蚕茧拥有科技人员仅105人,还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广西蚕茧产量的快速增长,每生产1万t蚕茧拥有的蚕业科技人员数不增反减。广西蚕业科技人员严重短缺,高层次科技人才更是不足,导致了广西蚕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蚕种生产等严重缺乏人才支撑[7]。

4.3 蚕桑产业链较短

蚕桑产业链包括种桑养蚕生产蚕茧、蚕茧收购、蚕茧初加工(烘茧)、缫丝、绢纺、丝织、印染、丝绸服装制品、茧丝绸贸易、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等。但是,广西的茧丝绸深加工能力相对较弱,丝织、印染、丝绸服装制品、出口贸易等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刚刚起步,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广西蚕桑产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4.4 蚕业生产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

广西蚕业生产现仍以农户自主经营为主,作为单一的农户,直接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经营风险较大。全区现有的蚕业合作组织少,而且这些蚕业合作组织也往往因为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经济基础薄弱、缺少高素质带头人等问题,很难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应有的作用[8]。

5 提升广西蚕业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5.1 调整优化区域布局 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5.1.1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广西蚕业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应根据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制订发展规划。目前正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根据本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科学合理的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使“十二五”期间的蚕业发展目标明确、思路明晰、措施有力。

5.1.2 调整优化区域布局 按照最适生态和比较效益的原则,坚定不移地发展蚕桑优势区域,进一步打造桂西北、桂中、桂南优势产业带,使蚕桑产业向河池、南宁、来宾、柳州、贵港、百色等优势区域集中,大力培育1~2个桑园面积在2.00万hm2以上的大县,5~8个面积在1.00万~1.33万hm2的县,促使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

5.1.3 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以重点县(市)、镇(乡)、专业村为主体,大力培育一批“区域优势化、生产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的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以广西蚕桑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宜州)示范基地和“三高”蚕业示范基地为突破口,抓好全区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建设,发展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蚕桑经营大户,辐射带动全区发展。

5.2 加大种业体系建设的投入 确保良种安全生产足量供应

5.2.1 桑种子生产 按“十二五”发展规划,至2015年广西桑园面积将发展到18.67万hm2。为确保桑园的扩种、改造,供应足量优质的桑种子是前提。广西应加大对桑树新品种制种园的投入,严格按杂交桑种子制种园栽培管理技术规范管理,保证桑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5.2.2 蚕种生产 蚕种是具有动物学特性的农用种子,是决定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桑蚕产业稳定、健康、协调发展的基础。广西地处亚热带,常年高温多湿,目前推广的两广二号、桂蚕一号、桂蚕2号等已成为广西的当家蚕品种。高效蚕品种推广应用创造了“蚕业发展速度最快、蚕茧产量最大、蚕种生产量最多、蚕农增收最显著、蚕业扶贫效果最好、蚕品种市场占有率最高”6个全国之最。由于蚕种有较强的区域适应性,必须坚持良种至上原则,确保蚕种安全生产、足量供应。目前广西已有1家桑蚕原种场和30家一代杂交种场,产能与需求基本平衡,现阶段应抓好重点蚕种场的技术升级改造,整合、淘汰规模较小的蚕种场,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同时,加强原蚕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难题,使蚕种生产技术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设施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全面提升蚕种的质量和品牌形象。

5.2.3 蚕种市场管理 目前广西蚕种市场鱼目混珠,未经检验检疫、未有标志标识、未经备案的外省蚕种纷纷涌入广西各地。外省的蚕品种对广西高温、多湿的气候适应性较差,就算是外省生产的两广二号,也因其母种长期在区外繁育继代,容易造成变异,抗逆能力会大幅下降;而且外省蚕种多数是通过非正常渠道流入广西,蚕种质量无法保证,容易引发蚕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引发社会事件。广西各地农业执法部门应严格执行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和《广西蚕种管理办法》,增强责任感,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查处违反蚕种管理办法的行为,杜绝不合格蚕种流入市场,确保蚕农用种安全。

5.3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蚕业科技创新

广西要充分利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广西蚕业研发人才小高地、广西桑蚕茧丝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加大人才培养、引进的力度,加强蚕业科技队伍建设,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改善研究条件,不断提高蚕桑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与蚕业强省相称的科技创新体系。

5.3.1 加大桑、蚕品种选育 虽然一些外省的桑、蚕品种抗逆性好、产量高;但是,普遍存在桑品种发芽晚、落叶早,蚕品种很难适应广西长年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的情况。我们必须自主创新,做好蚕、桑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在现有品种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加大对优质、高产、多抗蚕品种和超高产杂交桑品种的选育研究力度,尽快培育出更多的优良桑、蚕新品种。

5.3.2 加强蚕桑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 针对广西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多批次养蚕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桑园高产栽培管理、蚕病综合防控、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优质蚕种生产、方格蔟自动上蔟、蚕沙无害化处理、高效节能烘茧、优质茧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等研究,为广西蚕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5.3.3 加强提高茧丝质量关键技术的研究 要认真开展从蚕的上蔟环境、鲜茧处理、蚕茧收烘、煮茧到自动缫丝等各个生产环节的工艺设备及关键技术的系统研究,找出提高茧丝质量的最佳工艺系数,在提高茧丝质量、打造广西茧丝品牌上下功夫。

5.4 大力推广良种良法 努力提升蚕茧单产和质量

5.4.1 优良品种的推广普及 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示范培训和咨询服务活动,因地制宜地大力推广桂桑优12、桂桑优62、桑特优系列桑品种和两广二号蚕品种;同时,要在早春、晚秋气温适宜的季节推广桂蚕一号、桂蚕2号蚕品种。

5.4.2 省力化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 蚕桑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导致劳动力日益紧张,并且价格明显上升。所以,推广省力化种桑养蚕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是广西蚕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今后,广西应在蚕室、蚕具消毒的机械化,桑园耕作及收获的机械化,桑园少耕免耕高产栽培技术,桑叶保鲜技术,小蚕共育,小蚕一日二回育,大蚕省力化条桑育、斜面条桑育、地蚕育、蚕台育、室外大棚育,人工饲料育,方格蔟自动上蔟及采茧技术等方面重点突破。

5.5 狠抓精深加工和合作组织 打造广西茧丝品牌

虽然广西在茧丝绸加工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产业的总产值与江苏、浙江、四川等传统强省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广西仅仅是蚕业大省(区),而非蚕业强省,要做大做强广西蚕桑产业离不开提升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推行产业化经营。

5.5.1 大力抓好蚕业合作组织的建设 纵观现代农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如:美国、日本、法国、以色列等,其农民合作组织在推进农业发展中都发挥了较大作用[9-11]。农业合作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和组织形式,是连接农户、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今后,广西要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培育壮大蚕桑专业合作组织,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组织开展小蚕共育、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生产服务、蚕用物资供给、蚕茧收烘等工作,带动农村种桑养蚕实现统一品种、统一批次、统一共育、统一标准、统一防控、统一售茧的“六个统一”。使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转变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进一步提升蚕桑生产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使种桑养蚕各环节实现效益最大化。

5.5.2 狠抓茧丝绸精深加工 根据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广西应尽快发展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茧丝绸加工龙头企业,创新利益机制,促进产业化发展。各地应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调动社会资金、吸引外来资金到广西投资茧丝绸精深加工,加快广西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已经在广西安营扎寨的茧丝绸加工企业提供各种政策性优惠,让这些企业感到在当地投资的温暖,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鼓励这些企业改变管理、更新设备、创新技术、改进工艺,进一步推动绢纺、针织、丝绸、印染、服装等精深加工的发展,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丝绸品牌,全面带动广西茧丝绸加工产业集群发展。

5.6 抓好蚕桑资源开发利用 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蚕、桑全身都是宝,抓好蚕桑循环利用和综合开发,可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2-13]。当前广西蚕业生产过程中的桑枝、蚕沙、蚕蛹、桑果、废丝等,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利用,但由于有些项目刚刚起步,其价值也未能得到有效体现[14]。如何“吃光斩尽”蚕桑资源的副产物,实现效益最大化,是今后广西蚕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5.6.1 桑枝的开发利用 目前广西桑园面积14.06万hm2,每年夏伐、冬伐2次,可产生干桑枝200万t以上。今后广西应围绕桑枝食用菌和桑枝制板做文章。一是以桑枝食用菌为突破口,抓好菌种筛选、配方研究和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培育出多品种的食用菌,特别是加大名贵菌种的栽培,实现产业化开发;二是加大桑枝造纸、桑枝制造纤维板的开发利用。

5.6.2 蚕沙的开发利用 蚕沙富含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植物醇、茄尼醇、三十烷醇、果胶、叶蛋白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有效成分,是物美价廉的宝贵资源。广西每年可产生上百万吨的新鲜蚕沙,合理利用蚕沙资源,不仅可实现循环开发利用,变废为宝;而且,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蚕病的发生,增加蚕农的收入。蚕沙的利用主要要抓好3个方面:一是抓好蚕沙提取叶绿素的开发利用;二是抓好蚕沙制造生物肥的开发利用;三是抓好蚕沙作填充料制造沼气的开发利用。

5.6.3 蚕蛹的开发利用 蚕蛹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是一种很好的营养物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多方面[15];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只是将其当作缫丝后的废物,没有进行综合开发,未使其物尽其用。近年来,广西蚕蛹的年产量约为14万~16万 t,合理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今后广西应抓好蚕蛹食品、药品、饲料的开发利用。

5.6.4 蚕丝被的开发利用 蚕丝被柔软舒适,具有冬暖夏凉保温透气的功效,因其绿色环保健康,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008年,广西年产桑蚕丝被17.97万条,产值7 311万元,涌现出一大批如:“银后”、“桑云”、“婵宇”、“刘三姐”等品牌;同时,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蚕丝被的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已成为支持茧丝绸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产品和进入百姓家庭消费的新亮点[16]。今后应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大科技创新,建立健全营销网络,加强行业管理,全面提升广西蚕丝被的品牌形象。

5.6.5 果桑的开发利用 桑果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糖、葡萄糖、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食用及药用之功效,营养价值、经济价值极高,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视为防病保健的佳品。1993年国家卫生部把桑果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农产品之一。今后一是要抓好果桑的种植,充分挖掘桑果鲜食的潜力;二是要抓好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醋的开发利用。

5.6.6 冬闲桑园的开发利用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广西冬季独特的温光资源,积极开展冬闲桑园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桑园产出的有效途径。广西应科学规划,以基础较好的县(市、区)为突破口,制定出合理的套种模式,宜菜则菜,宜草则草,宜养则养,种养结合。

广西蚕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看好,但与蚕业强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广西应科学规划,充分发挥好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扬长避短,着力抓好科技创新、技术推广、生产管理、品牌打造等,全面增加广西蚕业的发展后劲,提升其综合竞争力,有效推进广西蚕业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1]佚名.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着力打造蚕业强省[EB/OL].中国纺机网,2008-04-22.http://www.ttmn.com/school/schoolshow.asp?id=169972.

[2]朱方容,陆瑞好.广西蚕桑品种创新及其繁育体系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07,28(1):8-13.

[3]潘志新.广西蚕茧生产竞争优势的剖析[J].中国蚕业,2008,29(2):14-19.

[4]肖丽萍,祁广军.广西蚕桑产业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蚕业,2010,31(1):39-46.

[5]沈兴家.广西蚕丝业现状分析和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J].中国蚕业,2010,31(3):1-6.

[6]蒋满贵,汤庆坤,等.广西蚕种业的回顾和展望[J].广西蚕业,2009,46(4):39-42.

[7]屈达才,蓝树思,顾家栋,等.广西蚕丝产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思路与设想[J].广西蚕业,2007,44(1):1-6.

[8]黄梅梅,伍勤忠.浅论蚕桑专业合作社作用及发展对策[J].广西蚕业,2010,47(1):33-36.

[9]洪涛.行业协会的运作与发展[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6-20.

[10]张经.行业协会与中国入世[M].北京:工商出版社,2001:11-15.

[11]翟鸿祥.行业协会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3-20.

[12]代君君,吴传华,范涛.蚕业资源循环利用及模式[J].中国蚕业,2008,29(3):11-13.

[13]李奕仁.拓宽资源利用途径 延伸蚕桑产业链条[J].中国蚕业,2007,28(3):4-6.

[14]陆春霞,董桂清,李全,等.浅论广西蚕桑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J].广西蚕业,2010,47(1):43-47.

[15]肖建京,刘明,王云胜,等.蚕业资源的食用及药用价值[J].中国蚕业,2007,28(3):11-14.

[16]白景彰,黄贤帅,郭沛云,等.广西桑蚕丝被产业发展的探讨[J].广西蚕业,2009,46(3):71-76.

[S88-9]

C

1007-0982(2011)01-0040-05

2010-10-25;

2011-01-06

乐波灵(1979—),男,重庆,本科,农艺师。

Tel:0771-3277840,E-mail:1yueboling@163.com

猜你喜欢
蚕种蚕业蚕茧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