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1-02-10 05:07翁凯陈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8期
关键词:药制剂我院中药

翁凯 陈强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在我国深入开展和完善,ADR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严重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我院自2002年正式成立ADR监测小组后,ADR报告逐年增多。笔者对我院5年来收集上报的各类ADR 192份将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2~2006年由我院临床医务人员在药物治疗中发现的ADR,并经临床药师记录、审核和讨论后,初步确定为ADR 192份,最后呈山西省ADR监测中心的资料。

1.2 报告内容与方法 按ADR监测中心的要求,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体重、职业、原患者疾病、ADR表现、ADR的处理和结果、怀疑引起ADR的药品及并用药品、生产厂家、批号、剂型、用药途径、日剂量、用药起止时间、用药原因、ADR结果、对原患疾病影响、关联性评价等,作频数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男148例,女44例。年龄最小2 d,最大84岁;平均(57.89±17.83)岁,其中0~17岁9例,占4.69%;18~60岁82例,占42.71%;61~84岁101例,占52.60%。

2.2 ADR因果关系评定与结果 根据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评定依据及方法进行评价,肯定21例,很可能72例,可能68例,可疑31例。ADR的处理多为停药对症治疗,对症治疗为152例,不需治疗40例。其中治愈150例,好转41例,有后遗症1例。ADR对原患疾病的影响不明显的187例,病程延长2例,病情加重2例,导致死亡1例。

2.3 用药情况 合并用药30例,其中2种药物并用者21例,3种药物并用者4例,4种药物并用者3例,5种药物并用者2例。单独用药162例。静脉注射171例,肌内注射4例,皮下注射2例,口服10例,雾化吸入2例,皮试2例。患者本人有药物过敏史7例,有家庭过敏史的6例。引起ADR的药物共涉及到86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

3 分析与讨论

3.1 年龄 从年龄分布可知,ADR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人群,>60岁老年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成年患者次之.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人的机体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功能随之降低,另外,年龄较大者易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并用药物的种数较多,而大多数疾病又为慢性病,需长期治疗,增加了ADR的发生率。提示对老年人用药应小心谨慎,严密观察,加强对老年人的ADR监测。

3.2 抗感染药 192份ADR涉及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因为该类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其中以喹诺酮引起的ADR最多见,因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较为普遍之故。其次,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发生ADR较常见,这与临床上应用率较高有关。提示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掌握用药指征,严格用药的剂量、疗程、给药途径、配伍禁忌,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及合并用药,将ADR的发生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3.3 中药制剂 一般认为中药毒性较低,且较安全。但近年来随着中药制剂尤其是静脉给药剂型的增加,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全世界人们对由其引起的ADR中药尤为重视和关注,发生率逐年增加[1]。我院上报的中药制剂ADR报告占19.42%。其中肌肉注射和口服给药各1例/次,其余均为静脉给药制剂。中药注射引起的ADR的原因主要为[1]: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其中的动植物蛋白、鞣质等物质极易引起过敏反应;另外,制剂中的添加剂、增溶剂、稳定剂等和在进行化学合成中产生的杂质以及药物本身的氧化、还原、分解、聚合等所形成的杂质均能成为过敏原物质而致机体过敏;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欠成熟,造成个别批号药液纯度欠佳,而引起过敏反应;与其他药物联合静脉给药时,微粒可显著增加[2],从而引起ADR;与患者的体质也有关。故要加强对中草药制剂的ADR宣传力度,临床应用时须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3.4 合并用药 本组资料中合并用药占16.67%,很难确定与ADR之间的关系,但有资料表明[3]:合并用药种数与ADR发生率呈明显的正相关,用药品种越多,越容易发生ADR。因此,临床应用时须注意尽量避免多种药物配伍,必须合并使用时建议用间隔用药的方法来减少ADR的发生,同时加强责任心,减少对合并用药ADR的漏报率。

3.5 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不同,ADR的发生率亦不同。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最高;这与所上报病例多为住院患者且以静脉给药为主有关。药物外用引起ADR未见报告病例,主要是临床上药物外用患者较少,也与多数人误认为局部外用药物安全可靠,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造成漏报有关。提示医务工作者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并将ADR监测工作应贯穿于药物治疗的全过程。

3.6 ADR类型 192例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多,临床表现以皮疹多伴瘙痒为主,这可能与以下两方面因素有关:①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而且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因此其上报率相对较高;②各种药疹主要为变态反应所致,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如抗感染药、各种生物制品和中药制剂等,有的本身即为全抗原,有的则是半抗原,进入人体后较易引起变态反应。其次,较常见的ADR是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损害,发热、寒战等全身性反应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心慌、心悸等心血管系统反应。

3.7 药物的输注速度与ADR 所报192例ADR中6例是由药物输注速度过快引起的,所涉及药物有单硝酸异山梨醋、刺五加、哌拉西林、头孢唑啉钠、阿奇霉素、脂肪乳等。ADR表现为血压下降、寒战、高热、呼吸急促、血管疼痛、静脉炎、沿静脉血管上行红肿热痛。由于肠外营养药如脂肪乳渗透压显著高于正常人体渗透压,若输入速度过快,可使人体细胞内脱水、细胞间液减少,从而引起一系列ADR。故此类药物输注速度宜慢,尤其是开始给药的10 min内,将滴速控制在每分钟15~20滴内。另外,有些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血管红肿、疼痛的药物如阿奇霉素等输注时亦应减速。

由于采用自愿呈报系统收集,因此收集到的报告多数为易于观察的皮肤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及肠胃反应等,而对其他不易观察及慢性的ADR存在漏报现象,这可能与临床医护人员对ADR的认识不足及有关制度和人员素质等因素有关,故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对ADR监测重要意义的认识,更须提高管理层对这项工作的管理力度,促进ADR监测工作的高水平、高质量开展。

[1]时颖华,王大猷.上海地区112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房,2002,13(6):357.

[2]衣淑珍,付秋生,凌云,等.我院33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中国药房,2003,14(3):170.

[3]蒋宇利,冯琳,欧宁,等.2002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房,2003,14(10):614.

猜你喜欢
药制剂我院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中药零食”怎么吃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19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286例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