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之学,自正权
(云南省南华县林业局,云南 楚雄 675200)
南华县地处滇中高原腹地,是川、黔、滇通往滇西、印度等地区和国家的咽喉要塞,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古有“九府通衢”之称。全县国土总面积2 343 km2,辖区10个乡 (镇)、128个村 (居)委会,总人口23.6万人,其中彝族、白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0%,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4%,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6%,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典型农业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49.9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65.86%。境内最高海拔2 861.1 m,最低海拔936 m,海拔相对高差大,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野生菌之乡”、 “中国野生菌美食县”和 “野生菌王国”。
南华县森林面积广阔,野生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境内已知野生食用菌种类290多种,占全国930多种的31.2%,占全省670多种的43.3%,占楚雄州300多种的96.7%,资源年蕴藏储量约1×104t,松茸、块菌、羊肚菌、鸡油菌 “四大名菌”均有分布。尤其是松茸,适宜松茸生长的林地面积达70万亩,且具有生产周期长、产量高、质量好等特点。据此,2002年南华县被云南省林业厅列为全省20个松茸基地县之一,五街镇和芹菜塘村委会被省林业厅、中国濒管办昆明办事处授予 “松茸之乡”、“松茸基地村”称号。
依资源发展产业,通过培育,培育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野生食用菌加工企业14家,其中具有出口资质的企业2家,加工产品主要有鲜菌速冻类 (整菇、切片)、干制类产品、泡酒类产品、油炸类制品、甜品、松茸茶等,加工业产值近2亿元,其中泡酒类、油炸类等产品通过了QS质量认证。培育企业的同时,县内还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野生食用菌专业交易市场,对周边县市产生了明显的辐射作用,成为了云南较大的野生食用菌交易市场之一,形成了滇中经济圈与滇西经济圈交汇地带上的野生食用菌集散中心。2010年,在全省遇到严重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全县野生食用菌集散交易量、交易额虽有减少,但交易量仍达5 158 t,交易额达2.58亿元 (其中:县内野生食用菌产量达3 120 t,产值达1.5亿元)。2007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 “中国野生菌之乡”,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野生菌美食县”,被第五届世界菌根食用菌大会命名为 “野生菌王国”的称号。
野生食用菌产业带来的商机和发展潜力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把野生食用菌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来抓,制定和完善了管理措施,实施科学管护和合理开发。
一是抓好政策引导。野生菌产业被列入南华县重点工作,制定下发了 《关于加快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和制定了野生食用菌产业近期和中长期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落实人员、责任,认真贯彻和落实加快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强势推进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二是把文化融入产业,以 “松茸之乡”、“中国野生菌之乡”、 “中国野生菌美食县”、 “野生菌王国”等美名为契机,以 “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为切入点,广泛开展野生菌贸易、招商引资、野生菌美食、野生菌旅游、野生菌论坛、菌王选拔赛等全民参与的活动。建成了集休闲、乡村旅游、野生菌自由采摘体验区为一体的 “咪依噜”风情谷,完成 “菌园”乡风文明示范带建设,占地580亩的云盘山野生菌乐园已投入使用,建成野生菌保育促繁参观点3个, “南华-野生菌王国”(标贴)知识产权专利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专利权,同时,充分挖掘野生食用菌文化内涵,把野生食用菌文化融入城镇建设中,以独具特色的文艺小品、景观造型艺术、特色餐饮吸引游客,加大宣传,提高产业知名度,积极营造出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浓郁氛围;三是对产区实行划区专管,根据野生菌的适生区范围,将五街镇、龙川镇、沙桥镇划为松茸主产区,将雨露乡、龙川镇徐营片区等划为牛肝菌主产区并进行重点管护和开发;四是封山育菌,始终坚持走 “封山育菌”与 “封山育林”相结合的路子,坚持野生食用菌基地建设同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等工程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保护野生菌资源赖于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至2010年,全县累计实施 “封山育菌”面积达到160万亩 (涉及10个乡镇、天子庙林场、大中山自然保护区),实施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建设13万亩 (其中实施 “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野生食用菌基地建设3万亩),着力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的野生菌基地;五是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加强林地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措施,如严禁进入松茸产区放牧、砍柴等;六是科学管护,规范采集,坚持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引导农户做好松茸的保育及规范采收;七是明晰权属,及时解决林权纠纷,完善和规范承包合同,对管理有方、经营得当、效益明显的经营户,根据承包方的要求可适当延长承包期。
一是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现有 “家庭承包、集体承包、对外承包”方式的基础上,创新机制,将野生食用菌基地管护与开发推向市场,实行 “公开标底、竞标拍卖”的方式进行规范管理与开发,共推行承包经营面积近25万亩;二是掌握资源消长规律,提高野生菌产量和品质,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探索研究和推广野生菌人工保育促繁技术;三是定期、持续、科学地举办野生食用菌保育、采摘、保存、加工、运输等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实用技术,今年,在野生菌主产乡镇举办了野生菌保育促繁技术培训12场次,培训菌农代表1 500余人,印发 《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知识手册》2万册,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菌农科学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野生食用菌单位面积产量、品质和产值的提升。
制定了 《南华县松茸等食用菌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对野生食用菌管护、采集、包装、运输、交易、出口等各个环节相关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宣传、引导、监督好菌农科学采收的同时,严禁各加工企业收购、出售童茸和其他童菌,严禁带有农残包装物的野生菌上市交易,严禁菌农在烤烟房内烘烤加工野生食用菌干片,防止尼古丁等可能导致野生食用菌污染的因素;提高出口质量,坚决杜绝违规出口的现象,进一步提升南华 “野生菌王国”的品牌。加强野生菌市场体系建设,尤其对松茸交易市场,按照 《云南省松茸经营管理办法》提出的 “4个严禁和1个自备”的要求 (即严禁寄售、严禁哄抬收购价、严禁低价倾销、严禁收购童茸出口,每家经营企业必须具备 “农残”检验设备),工商、公安、税务、城建等综合执法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打击破坏交易秩序等行为,促进有序竞争、公平交易,为野生食用菌产品流通搭建平台。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办理出口经营权,南华县以松茸为主的野生食用菌出口企业继续保持,并巩固与原有日本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外,还开拓其他客户多达12家,遍及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信誉。
为加快野生食用菌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南华县政府认真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成效明显、带动作用强的企业给予挂牌保护,对企业的发展实行土地协调、用电优先、贷款支持等措施,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南华成为商家开发野生菌产业的投资洼地。为企业搞好服务,为企业争取到贴息贷款4 600万元。同时,积极发挥好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协会在生产流域、流通流域等方面的作用,有效助推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产业化发展进程。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南华作为 “野生菌王国”的品牌效应和产地效应;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不强,加工升值不够,加工企业仍处在 “小、散、弱”之态,尚未培育出规模大、实力强、产品硬、带动作用明显的核心企业,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龙头企业强势带动作用尚未形成;三是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市场规模、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与培育建成省内乃至国内最大的野生食用菌交易市场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商品化程度较低,影响了我县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进程;四是发展资金不足,要推进以松茸为主的野生食用菌开发,必须有项目支撑,但上级对野生食用菌产业方面的扶持项目有限,特别是对技术研究推广及新产品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够,而企业又无力筹集应有的资金进行产品研发和扩大再生产;五是缺乏科技人才,由于加工企业自身投入有限,加之缺乏科研人才,研发新产品及其产品在 “质”上突破极为困难,制约着野生食用菌产业的提质增效和科学化发展进程。
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强势宣传介绍我县野生食用菌特有的色泽好、味道鲜、营养高等特性和资源种类、烹饪方法及食(药)用的功效,宣传介绍各加工企业主导产品,为宣传南华 “野生菌王国”及其产品营销搭建平台,提高品牌效应和产地效应。同时紧紧围绕 “野生菌王国”建设,充分挖掘野生菌文化内涵,并通过培强加工企业,建设集休闲、旅游、特色餐饮、研发、加工、展销为一体的野生菌产业园区,着力推进产业发展。
一是在巩固提升现有龙头企业规模及效益的同时,引导有意投资我县开发野生食用菌加工的企业和个人与现有企业进行合作兼并、联营等模式发展,同时引导现有企业相互兼并、合作,扩大规模、增强实力,走强强联合之路,逐步克服企业 “小、散、弱”造成的不利于产业培育和发展的现状,培育核心企业,为产业集团化经营打基础;二是积极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支持帮助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水、贷款等方面的协调服务,积极为企业解决在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围绕 “野生菌王国”等荣誉称号,支持、鼓励企业研发精深加工产品、拳头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企业品牌形象。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加工产品提高设计包装质量,支持好对其产品的市场准入认证,让更多的合格产品入市交易。
加强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培育和壮大市场,完善市场服务功能,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搞活流通,规范交易,着力将县城野生食用菌交易市场培育成全国最大、最有吸引力的产品交易集散中心。
一是以政府引导和推动,企业为主体,积极引进科研单位和科技人才,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及社会专业名流的交流合作,研究、推广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加快块菌酒、松茸茶等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推进野生食用菌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的开发,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加大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培训,积极开展科学保育、防害、监控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群众的科学经营管理水平。
积极开展好野生食用菌产业协会工作,充分发挥好协会的组织、引导、协调、服务作用,通过协会,加强行业内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全面发展。
按照打造 “野生菌王国”、 “生态美食城”两大品牌的思路,将保护好250万亩森林资源放在野生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首位,继续加强宣传,严格执行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森林植被恢复,抓好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优化林种结构,巩固加强封山育菌、护林防火、承包管护三者之间的关系,着力保护好野生菌资源赖于生存的森林资源。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后山林均山到户,加大推广承包育菌的实施力度,探索更有利于野生食用菌保护、更有利提高野生食用菌产量及品质的承包管护方式。加快保育促繁示范基地建设,以企业为龙头,天保工程封山育林项目为支撑,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着力推进基地的高产、优质、高效,加快野生食用菌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