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榆,李应霞,张 琴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1.药剂科;2.妇产科 400700)
异位妊娠,根据着床部位不同,有输卵管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等,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是造成腹腔内出血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1]。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随着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测定的灵敏度增强,阴道B超早期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医师对异位妊娠的重视,使越来越多异位妊娠得以在破裂或流产前诊断,为药物治疗提供了条件。甲氨喋呤用于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效果肯定,但仍存在着出血时间长,血β-HCG转阴慢,病灶吸收慢及部分患者保守治疗失败等不足。本院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30例采用甲氨蝶蛉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60例,年龄24~35岁,平均(27.5±4.3)岁,其中未产妇47例,经产妇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年龄(26.7±4.8)岁,未产妇 22例,经产妇8例;治疗组年龄(27.9±4.9)岁,未产妇25例,经产妇5例,两组患者年龄、未/经产妇数、停经天数、包块大小、血孕酮值及血β-HC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n=30)
1.2 药物治疗指征 无肝、肾功能及血象异常;无甲氨蝶蛉或米非司酮治疗禁忌;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超声显示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小于或等于5 cm,无心管搏动;血β-HCG小于2 000 U/L,血孕酮大于 5 ng/m L;无明显内出血,生命体征平稳[2]。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甲氨蝶蛉肌肉单次注射50 mg/m2;治疗组:甲氨蝶蛉50mg/m2单次注射后,第2天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无异常后服用米非司酮每次50 mg,每天2次,总量550mg。两组均连续治疗3 d,观察患者的腹痛情况,B超探查妊娠病灶包块的大小,检测血孕酮和血β-HCG值。
1.4 疗效标准 有效:腹痛或下腹不适症状消失,尿HCG阴性,血β-HCG和血孕酮均下降 30%~50%,B超观察异位妊娠病灶不再扩大或缩小、消失,孕囊明显缩小、消失。无效:接受治疗后腹痛加剧,3 d后,血β-HCG和血孕酮下降小于30%或未下降或增高,盆腔包块未缩小或增大,治疗过程中出现手术适应症予剖腹探查[3]。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后各指标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经过3 d的治疗后,包块大小、血孕酮及血β-HCG值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s)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 时间 包块(cm) 血孕酮(ng/m L)血β-HCG(U/L)对照组 治疗前 3.0±1.2 13.6±5.7 1 996.7±276.8治疗后 1.5±0.7▲ 7.2±3.2▲ 856.7±85.5▲治疗组 治疗前 3.2±1.5 13.4±5.6 1 989.5±262.4治疗后 0.5±0.4▲△ 4.4±2.5▲△ 714.2±62.0▲△
2.2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治疗组30例,有效 28例,有效率为93.3%;对照组 30例,有效 25例,无效 5例,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30)
2.3 不良反应 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下腹痛、胃痛、乏力、心悸、口干等。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头晕2例,乏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0%;治疗组发生头痛1例,乏力 1例,心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经对症处理后,不影响进一步治疗。
异位妊娠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和保守治疗。文献报道采用药物治疗后的输卵管复通率以及妊娠率均高于剖腹或腹腔镜下保守手术者,药物治疗还避免了手术和术后并发症,减少盆腔的粘连,对于年轻要求生育的妇女还提高了将来的生育率[4-6]。甲氨蝶蛉是一种叶酸拮抗剂,它通过与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的结合,阻断二氢叶酸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导致嘌呤和嘧啶的合成被抑制,从而干扰DNA、RNA及蛋白质合成和胚胎滋养细胞分裂,以致胚胎死亡[7]。米非司酮是孕酮受体拮抗剂,可竞争性结合孕激素的受体,起到阻断靶器官水平孕酮作用,可使蜕膜、绒毛组织损伤,血β-HCG和血孕酮值下降,导致黄体萎缩,胚胎死亡[8]。甲氨蝶蛉可以抑制胚胎滋养细胞分裂,米非司酮可以致使黄体萎缩,两者联用能够更快地加速胚胎的死亡。本文通过比较发现,经3 d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检测都优于单独给药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3.3%,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充分说明,两者联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1] 温秀华,韩树恒.米非司酮辅助甲氨喋呤对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 1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38-1339.
[2] 李明远,张梦真,张珂.米非司酮配伍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390-2391.
[3] 杨非.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477-4478.
[4] 熊琼英,张元珍.米非司酮在异位妊娠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及孕酮在其监测中的意义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435-1436.
[5] 邓桂花.甲喋呤加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12-313.
[6] 李秀娟.甲氨蝶呤不同治疗方案对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附132例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6):1965-1966.
[7] 张健梅,郭莉,张华.甲氨蝶呤不同治疗方案对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29(5):482-483.
[8] 徐振慧.甲氨喋呤、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比较[J].天津医药,2009,36(7):5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