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忠 王承华 何金水 李靖
在临床耳科手术中,用于填塞乳突腔及外耳道最常用的材料是碘仿纱条和医用吸收性明胶海绵。两者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应用。在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外耳道成形术及外耳道外伤时均需用前述材料进行填塞处理。我科对78例耳科手术病例分别应用上述2种填塞材料填塞术耳,观察术耳不同阶段出血、渗出、上皮生长、肉芽生长、表皮囊肿形成、移植膜存活及患者舒适度情况。
1.1 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患者78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6例;年龄17~65岁;病程6个月~20年。全部病例均为单耳发病,其中右耳36例、左耳42例,均有慢性耳流脓史。检查:不同程度听力下降,言语频率气导为32.67~65.52 dB,平均48.55 dB;鼓膜穿孔。伴耳鸣5例,伴间歇性轻度眩晕12例。均无面瘫。
1.2 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耳后切口,其中开放式乳突根治术32例、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46例。选用填塞材料为医用吸收性明胶海绵和自制碘仿纱条。明胶海绵使用前加入少许氧氟沙星滴耳液,湿润后稍挤干即可。将所有病例分为A、B两组。A组48例,单独使用明胶海绵填塞;B组30例,使用碘仿纱条填塞。碘仿纱条填塞组,如同时行鼓室成形,需在移植膜表面填塞少许明胶海绵,乳突腔及外耳道仅用碘仿纱条填塞。2组病例填塞后,外耳均覆盖10层无菌纱布,绷带加压包扎。
术后第2天换药,拆除外耳敷料,暴露术耳,每日用酒精棉球涂搽外耳切口,7~8 d拆除切口缝线。A组病例乳突腔及外耳道明胶海绵于术后4~6周自动吸收、溶解、排出;B组碘仿纱条于术后2周取出。所有患者均随访观察3~6个月。
术后1~2 d,A组6例(12.5%)、B组14例(46.7%)外敷料最外层可见渗湿、血染,两组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3~10 d,A组5例(10.4%)、B组12例(40.0%)有间断或持续渗出;A组2例出现耳廓过敏性渗出,取出外耳道口部分明胶海绵,予口服西替利嗪、局部清洁后涂抹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渗出逐渐停止;A组病例术耳异物感、肿胀感及麻木感均较轻,B组22例(73.3%)出现明显异物感、肿胀感及麻木感。
B组病例在取出乳突腔及外耳道碘仿纱条时,术耳均有轻度疼痛、不适,8例(26.7%)可见术腔少许渗血,表面潮湿,稍显污浊。4周后复查,术腔上皮覆盖良好,但痂皮较多,移植膜红润、存活良好,其中18例(60.0%)局部见细粒状肉芽生长。A组病例4~6周乳突腔及外耳道明胶海绵自动吸收、溶解、排出。术腔残留少许明胶海绵用吸管吸出,检查见乳突腔上皮覆盖良好,术腔上皮光滑,表面清洁、红润,无明显痂皮,无渗血,移植膜存活良好。局部肉芽增生6例(12.5%)。
术后3~6个月,A组乳突腔光滑,上皮覆盖良好,痂皮较少,局部形成表皮囊肿4例(8.3%),乳突上皮明显瘢痕化3例(6.2%)。B组乳突腔痂皮较多,局部形成表皮囊肿8例(26.7%),乳突腔上皮瘢痕化6例(20%)。78例患者全部干耳,合并一期鼓室成形者听力提高≥15 dB者38例,听力无明显改变者8例。全部病例切口无明显感染,无面瘫出现。
医用吸收性明胶海绵与碘仿纱条是耳科手术中最常使用的2种填塞材料。目前临床耳科手术中多使用碘仿纱条填塞术腔及外耳道,单用明胶海绵者较少。本文通过对2种填塞材料应用的对比观察,发现明胶海绵对减少术腔出血、渗出,促进术腔上皮生长,减少肉芽生长及表皮囊肿形成,减轻术腔上皮瘢痕化均明显优于碘仿纱条填塞,同时患者舒适度也明显优于碘仿纱条。
明胶海绵是一种胶原蛋白止血剂,也是一种高抗张强度的蛋白质,能够封闭破裂血管、激活血小板,达到止血目的;同时胶原蛋白作为一种异体蛋白也可引起局部过敏反应[1]。本文出现2例耳廓轻度过敏反应,表现为弥漫性耳廓渗出,经对症处理后渗出停止,未影响术耳愈合。明胶海绵吸水性强,膨胀后对术腔各部位产生的压力均匀一致,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术腔湿润状态,对术腔上皮生长及移植膜存活提供了良好环境。4~6周后术腔内明胶海绵少部分吸收,大部分自行溶解排出外耳道,与组织无粘连。术后1个月复查清理术腔,1个月内无需换药,有效地减少了二次损伤。碘仿纱条填塞时间较长会变得干硬并出现收缩,对术腔各部位压力不均衡,部分出现与术腔组织局部粘连;抽取时患者出现疼痛、术腔局部渗血,对术耳造成二次损伤;术后1个月内还需换药2~3次,延缓了术腔上皮化。当前国产医用明胶海绵的品种也日益丰富,有银质明胶海绵、中药明胶海绵、明胶纤维网等,在创伤外科、口腔科、介入科已得到广泛应用,其对止血、杀菌消炎、促进组织生长、血管介入栓塞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期望医用明胶海绵在耳科手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在耳科填塞材料方面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1]余雪松,黄赤兵,张艮甫.局部止血材料临床应用现状[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6):56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