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铁周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4710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向后方突出,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脊髓等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非手术治疗方法中以牵引、推拿最为常用,且效疗可靠。但多存在疗程长、治疗不规范、复发率高的缺点。牵弹三步法是在平乐郭氏治筋手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总结出来的以超体重牵引、弹压、侧扳前拔等传统手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套方法,具有疗程短、疗效佳、患者痛苦小的优点。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01.9-94。
1.1 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1.2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加重。
1.3 脊柱生理弧度消失或有侧弯。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1.4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跟腱反射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1.5 X线摄片示脊柱生理前凸变小或消失,亦可有侧弯,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显示突出的部位呈中央型、旁中央型或外侧型等,突出厚度1~6mm不等。
符合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年龄18~55岁,性别不限;影像上未见有明显突出钙化、神经根粘连者。
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病例;合并心、脑血管及肝、肾、造血系统严重疾患者,以及中度以上骨质疏松症、腹主动脉硬化、精神病患者;患有脊柱肿瘤、结核、脊柱强直,血沉>30mm/h;CT显示脱出的髓核已游离、骨化,浮动骨块存在,或严重骨性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者;鞍区麻木、二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损伤症状者;出现足下垂等逐渐加重的运动功能障碍者;术后复发及妊娠期妇女。
4.1 器械准备 电脑牵引床2个,自制长50cm、高10cm、宽40cm海绵软垫2个,自制长50cm、高10cm、宽20cm海绵软垫1个,自制长30cm、宽10cm、高2~3cm卫生纸垫若干,长1m塑料直尺1个,皮革骨盆牵引带若干,床头多功能可调式牵引架若干,8kg、2kg、1kg、0.5kg牵引砣各若干。
4.2 详细操作步骤
4.2.1 牵引 床尾抬高,患者排空二便后,俯卧位骨盆牵引带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1/2(尾数不足1kg者,按1kg计),每次(40±10)分钟,要求骨盆牵引带上缘绑扎在髂脊以上,尾部牵引仰角(30±5)°。牵引结束,患者卧床30分钟后可佩带腰围下床。牵引(12±5)天后进行下一步治疗。
4.2.2 扳伸 患者健侧卧位(中央型突出取症状较轻侧卧位),健肢贴紧床面并伸直,尽量屈曲。术者面对患者,一手肘推肩向后,一手肘压臀并用拇指压住病变间隙上位棘突(有棘突偏歪的以偏歪棘突为准),双肘交错用力,调整力线。当力线传导至拇指下并有阻抗感时突然发力,闻及“喀噔”弹响声同时拇指下有关节松动感即告复位成功。嘱患者仰卧,腰骶部垫厚约10cm海绵软垫,由助手固定骨盆,术者将患者双下肢分别直腿抬高,并做踝关节背伸,高度以患者能耐受为限,但不低于50°,不高于100°。先健侧,后患侧,每侧3次(中央型突出先症状较轻侧,后症状较重侧)。
4.2.3 弹压 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胸部和髋部常规缚扎牵引带后,在骨盆下方及胸前下方各垫一个宽40cm的自制海绵软枕。牵引重量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设定为超体重10%~30%,持续牵引10~15分钟,待患者骶棘肌充分松弛后实施弹压手法。术者站立于患侧(如中央型突出则站立于症状较重侧),一手掌根按压于相应病变节段棘突间隙,中指正对脊柱方向(上或下),另一手虎口叠加于腕背部,双肘关节伸直,向腹部垂直连续弹压,压力为10~30kg,频率为120次/分。弹压过程中,嘱患者张口呼吸,切勿闭气。此时牵引力维持不变,患者如无不良反应,连续弹压约10分钟停止手法,逐渐减小牵引重量至电脑显示牵引力为0。去掉软垫,手掌置于腰骶部,用直尺越过手掌连接T12椎体棘突和骶骨岬,直尺下的T12棘突、手掌、骶骨岬在同一水平面以下表明手法到位。嘱患者深呼吸,去除牵引带。如未达到标准,视患者耐受性可重复操作一遍,仍不能达标者不再强求。卧床术毕患者绝对卧床3天,直线翻身,平卧时腰下加自制腰垫,高度不低于2cm。应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天。
4.2.4 起床 绝对卧床3天后,患者床上行腰背肌锻炼、四肢活动1~2小时,测血压正常后佩带腰围下床活动,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避免突然弯腰。
4.3 关键技术环节
4.3.1 牵引 牵引时为俯卧位,胸部牵引带绑扎以勉强插入一平掌为宜。牵引时尾部牵引仰角(30±5)°,不可过低。牵引去除后需卧床休息30分钟以上,方可佩带腰围下床活动。
4.3.2 弹压 牵引重量要根据患者体质及耐受性适当调整,男性、年青、体质强壮者可达超体重30%,女性、体质较差者可超体重10%。若一次治疗腰曲恢复不满意,如患者耐受可立即重复牵引、弹压,如经二次操作腰曲仍未能恢复,不宜再行治疗。弹压操作时要注意双肘关节伸直,垂直用力,并注意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病变间隙必须腹部悬空,弹压期间牵引力度保持不变。
4.3.3 扳伸 侧扳时患者取健侧卧位(如中央型突出则取症状较轻侧卧位),如病变上下阶段有棘突偏歪,以纠正偏歪为主,如无明显棘突偏歪,以病变间隙上位棘突为准。侧扳时要耳内有响声,指下有动感。拔伸时先健侧,后患侧,每侧3次,当抬至患者不能耐受时降低高度5°,做踝关节背伸动作。
4.3.4 卧床 注意平卧时腰下垫软垫,高度不低于2cm,直线翻身,翻身时腰部勿扭曲。
4.4 注意事项
4.4.1 治疗前认真询问病史,严格体检,仔细阅片。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必须一致且无禁忌证,方可采用本法治疗。
4.4.2 牵引时应为俯卧位,牵引完毕后卧床30分钟再佩带腰围下床。
4.4.3 弹压手法时,嘱患者注意张口呼吸,不能屏气。如有心慌、胸闷、恶心、腹痛则暂停治疗,对症处理,密切观察。
4.4.4 卧床3天后,下床前1~2小时应在床上行腰背肌锻炼及四肢活动,测血压正常后佩带腰围在医生看护下下床,室内活动半小时以上方可室外活动。
5.1 胸部摒伤 如弹压时患者屏气可能出现胸部摒伤。经休息、应用止痛药可缓解。应注意训练患者配合手法操作,弹压时按弹压节律张口呼吸,不可闭气。
5.2 心慌、胸闷、头晕 如过度紧张、手法治疗时牵引带绑扎过紧,患者可能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症状,应注意心理疏导,帮助其克服紧张情绪,并调整牵引带,必要时暂中止治疗。
5.3 手法治疗后疼痛持续加重 手法治疗过程中神经根受激惹,出现疼痛持续加重,可再实施连续牵引、应用脱水药及对症处理。
5.4 术后出现尿潴留 多为体位性排便困难,应指导患者术前练习床上排尿。排除马尾神经损伤,可予导尿。
5.5 二便失禁、鞍区麻木或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 应行MRI检查,如有硬膜外血肿、椎间盘突出明显加重或髓核游离,需行手术减压。
5.6 下床时出现头晕、心慌,甚至晕倒 多为直立性低血压所致,下床前应先行床上功能锻炼,测量血压正常后在医生看护下下床活动,下床后避免立即排便。如出现上述症状,轻者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饮用温开水后可缓解,重者予吸氧、静推50%葡萄糖注射液等措施。
5.7 弹压手法后出现腹胀 多为弹压过程中刺激腹膜所致。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休息或下床活动后可自行消退,必要时口服多潘立酮等。
复习题
1.以下哪些属于牵弹三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禁忌证范畴( )
A 合并严重造血系统疾病者
B 精神病患者
C 脊柱强直患者
D 妊娠期妇女
2.牵引时患者所取体位( )
A 仰卧位
B 俯卧位
C 侧卧位
D 以上体位均可
3.弹压时牵引重量为超体重30%的适宜人群( )
A 男性
B 女性
C 体质强壮者
D 年青者
4.本疗法的关键技术环节( )
A 牵引
B 弹压
C 扳伸
D 卧床
5.扳伸时患者所取体位( )
A 健侧卧位
B 患侧卧位
C 如中央型突出取症状较轻侧卧位
D 如中央型突出取症状较重侧卧位
6.卧床时注意事项( )
A 平卧
B 腰下垫软垫
C 软垫高度不低于2cm
D 直线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