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超,高明奇
(1.南阳市粮食技工学校,河南南阳 473000;2.南阳市农业科学院)
(上接第8期42页)
2.2.3.4 肥料利用率。肥料利用率(系数)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总养分量的百分数,是决定最佳施肥量的重要参数。由于受作物种类、肥料品质及投入量、施肥方法、土壤肥力及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确定肥料利用率的难度相当大。目前,计算肥料利用率的方法有两种:
(1)田间试验法。试验方案为全肥区(NPK)、无氮区(PK)、无磷区(NK)、无钾区(NP),分别测定植株生物量和养分含量,计算各种肥料利用率。
(2)查阅资料参考有关数据法。一般旱田化肥利用率:氮肥为30%~50%,磷肥为10%~25%,钾肥为40%~60%;有机肥料利用率:人粪尿、禽粪等的氮、磷、钾为20% ~40%,猪厩肥的氮、磷为15%~30%,土杂肥的氮、磷、钾为5%~30%;豆科绿肥为20%~30%。研究表明,磷肥利用率最低,但其后效很长,氮、钾肥利用率几乎相当。
2.2.3.5 有机肥料施用量的计算。适宜于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的土壤,其有机质含量最好应达到4%以上。若土壤有机质已达到5%以上,则每年只需补充有机质矿化而消耗的数量。一般土壤有机质的年矿化率为2%左右,有机质含量为166.2 t/hm2,每年应补充3.33 t/hm2。如果堆肥有机质含量为15%,则每年应施堆肥22.2 t/hm2。如果需要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则有机肥用量必须高于补充年矿化率的有机肥用量。但补充的数量应循序渐进,每年依次增加为好。
肥料的增产效应反映在施肥量与产量、品质间的关系上,可以用数学函数来表示,即肥料效应函数。通过多点田间试验,选出最优的处理,确定施肥种类和施肥量。肥料效应函数法主要有三种方法:
2.3.1 多因子正交、回归设计法
进行单因素或二因素多水平试验,将结果进行数理统计,求得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方程式,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元素肥料的增产效应及其配合施用的效果,而且也可以分别计算出最佳施肥量、施肥上限和下限,作为优化施肥的依据。此法的优点是能客观地反映影响肥效诸因素的综合效果,精确度高,反馈性好;缺点是有地区局限性,要在不同土壤上布置多点试验,积累不同年度的相关资料,费时较长。
2.3.2 养分丰缺指标法
利用土壤养分测定值与作物养分之问的相关性,对不同作物品种作田间试验,将土壤测定值以一定的级差分级,绘制养分丰缺及应施肥料数量检索表,取得土壤测定值就可以对照索表按级确定肥料用量。此法的优点是直观性强,定肥简便;缺点是精确度较差。由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土壤氮的测定值和产量之问的相关性较差,一般只用于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定肥。
2.3.3 氮、磷、钾比例法
通过一种养分的定量,再按各种养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定其他养分的肥料用量。例如以氮定磷、定钾,以磷定氮等。此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各种作物对养分吸收的比例和应施肥的比例是各不相同的,不一定能反映缺肥的真实情况。因此,必须先做田间试验,对不同土壤条件和不同作物种类相应地做出切实可行的氮、磷、钾的比例。
以上三类优化施肥的方法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一个优化施肥方案,以一种方法为主,参考其他方法配合运用。尤其近年来,随着测土技术的现代化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肥料效应函数法已得到普及应用。
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优化施肥配套系统中,确定施肥种类和用量是关键,采用有效的施肥技术是实施的手段。由于不同生产区的生态条件差异很大,使得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生产区或不同季节种植,其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变化也很大。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肥特性而科学地施用肥料,以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增质效能。
3.1.1 基肥
基肥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另一方面在作物的整个生育期内可不断地供应养分,所以基肥的用量较大,约占总施肥量的一半以上。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施化肥。结合深耕、犁耙,基肥以深施为好。基肥施用方法有:
3.1.1.1 全层施。以撒施为主,结合深耕,耕后耙匀,使土肥混匀。
3.1.1.2 分层施。将大部分迟效性肥料结合耕地施入耕层的中、下层,将少部分速效性肥料结合耙地施入耕层的中、上部,使基肥与面肥结合。
3.1.1.3 集中施用。基肥用量较少或是施用容易被土壤固定的磷肥时,为了使肥料发挥更大的效果,要采取集中施用的方法,即将肥料集中施到作物根际附近,使基肥同时具有种肥的作用。如穴施、沟施等,可减少养分固定,提高根系吸收率。
3.1.2 种肥
种肥的作用是补充基肥的不足,一方面供给作物生长前期的养分;另一方面促进种子萌发,保证营养临界期对养分的供应。各种速效性化肥、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如饼肥、禽粪等)、生物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等均可作种肥施用。种肥的肥效决定于土壤、施肥技术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因为肥料和种子相距较近,故对肥料的质量与用量要求特别严格,否则易引起烧种、烧苗,造成缺苗断垄。种肥的具体施用方法有拌种、浸种和蘸秧根三种:
3.1.2.1 拌种法。将一定量的肥料与一定量的种子均匀拌和,然后进行播种。适合用于拌种的肥料有生物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等,而过酸、过碱、吸湿性强、含有毒副成分的肥料不宜作拌种肥。
3.1.2.2 浸种法。将一定浓度的肥液浸泡种子,然后将种子捞出晾干后播种。如用腐熟的有机肥液或沼气水对水稀释到一定浓度后浸泡黄瓜、菜豆等作物种子,可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3.1.2.3 蘸秧根。常用于水稻、番茄、茄子等秧苗移栽。将生物肥、微肥等与一定比例的有机肥或肥土调和成糊状,蘸秧根后再移栽,可提高秧苗成活率并有利于秧苗生长。
3.1.3 追肥
追肥的目的是补充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一般是速效性的化肥和腐熟的有机肥料均可作追肥。追肥用量依基肥用量的多少、作物长势、土壤肥力高低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具体而定。具体施用方法有:
3.1.3.1 条施或穴施。追施尿素、硫酸铵等易挥发性氮肥时,应深施8~10 cm,并覆土盖压。施后应立即浇水,使肥水溶合,顺利移向根际,及时被根系吸收。过磷酸钙、磷酸铵等磷肥作追肥时,应集中沟施或穴施于根系密集层,以提高其与根系接触面积,减少土壤固定。
3.1.3.2 灌溉施肥。番茄、黄瓜等蔬菜作物的生长中后期,为减少人为碰伤果实可采取以水冲(带)肥的方法。此法可减少肥料养分损失,提高根系吸收速率。除了浇灌外,还有喷灌、滴灌和微灌施肥等形式。在现代高智能自动化温室群中多采用上述几种方法施肥,可节水节肥降低成本。由于其投资大,对肥料质量和输送管道要求严,在我国还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它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施肥的最优选施肥方法。
3.1.4 叶面喷施
具有操作简便、用肥经济、作物吸收快等特点。同时还可将肥料农药混合喷施,既可满足养分供应,又可防治病虫。在作物苗期、生长旺期及生长后期均可进行。将速溶性肥料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肥液,用喷雾器喷洒在叶、茎、花或果实上,主要是喷在叶背面,吸收速度快。同时,一定要掌握好喷洒浓度,否则会烧伤叶、茎或引起落花落果。喷时调节好肥液的pH值,可提高喷肥效果。若肥料中有效成分是以阴离子为主,则肥液最好调到微酸性;如果肥料中有效成分是以阳离子为主,应调至微碱性。气候条件也会影响喷施效果,要求选择在无风晴天进行,喷后遇雨应再喷施,并在当天的傍晚或露水刚干后的早晨喷施效果较好。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上施用的叶面肥种类繁多,效果不一,尤其在无公害农产品上应慎重选用,在做好质量、品质检测和肥效试验的前提下再大面积推广应用。
作物施肥时期的确定应以提高肥料的增产增质效果为前提,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土壤供肥特性以及肥料特性是确定施肥时期的基本依据。
3.2.1 根据作物需肥特性与土壤供肥特性确定施肥时期
一般在作物需肥的关键时期,即显效期施肥效果最理想。如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追肥效果最好。若土壤供肥不足,及时追肥,则肥效较好。若土壤养分多,供肥充足,则施肥效果较差,应适当延长追肥间隔时间。土壤供肥性与土壤类型、质地、气候条件及农艺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施肥时间应根据具体条件合理确定。确定施肥时期既要注意作物营养的阶段性,又要注意它的连续性,即前次施肥对后次施肥的影响;不仅要考虑作物的个体生长状况,还要注意群体结构,使个体和群体协调,才能高产优质。3.2.2 根据肥料种类确定施肥时期
3.2.2.1 有机肥的施用时期:有机肥的种类很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允许施用的有厩肥、禽粪、饼肥、绿肥等,其共同特点是矿物质养分含量相对较低,肥效缓慢,养分持续期较长,施用量大,在生产中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作追肥时,应在作物生长前半期进行,以充分发挥其肥效。
3.2.2.2 化肥的施用时期:化肥相对养分含量高,释放速度快,多作追肥施用。一般要求在植株需肥关键时期提前3~7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