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003 广州军区桂林疗养院 戴伟川 周辰光 李艳娟
肝血管瘤在特勤人员常规腹部超声检查中常可遇到,如何做好准确诊断直接关系到健康鉴定结论。笔者对1999-01—2011-01在我院健康疗养体检,检出并已确诊肝血管瘤的91例特勤人员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本组91例均为男性,年龄21~53岁,平均38.8岁。其中运输机飞行人员25例,歼击机飞行人员21例,直升机飞行人员15例,轰炸机飞行人员14例,教练机飞行人员7例,强击机飞行人员1例,潜艇人员6例,舰艇人员2例。
1.2 方法 2008年以前采用日本TOSHIBA SSA-210A型实时超声仪,2008年后采用GE公司LOGIQ3 Expert型和LOGIQ3 PRO型彩超仪,探头频率3.75 MHz。受检者检查前禁食12 h,行肝、胆、脾、肾等脏器常规检查。肝血管瘤超声诊断参照常规标准[1]456[2]262。对肝血管瘤部位、数量、大小以及合并其他项目异常等情况逐一进行统计分析。肝血管瘤呈低回声型者均经CT扫描等检查进一步确诊。
2.1 肝血管瘤超声特点 声像类型:强回声型89例(97.8%),低回声型2例(2.2%);部位:肝右叶87例(95.6%),肝左叶4例(4.4%);数量:单发者82例(90.1%),双发者8例(8.8%),多发者(2个以上)1例(1.1%);大小:肿瘤直径最小0.5 cm×0.3 cm,最大2.5 cm×2.4 cm,其中<1.0 cm者31例(34.1%),1.0~1.9 cm者49例(53.8%),2.0~2.4 cm者11例(12.1%)。其中单发且最大直径<2.0 cm者75例(82.4%)。
2.2 肝血管瘤合并其他异常 共有29例合并其他超声检查项目异常,其中6例合并有2项异常。异常项目包括:脂肪肝12例,肾囊肿8例,胆囊息肉6例,肝囊肿3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前列腺囊肿2例,肾结石和脾大各1例。结果显示个别肝血管瘤伴有其他超声异常,但并非肝血管瘤所致,不影响健康鉴定。
2.3 肝血管瘤检出率与年龄 21~29岁检出8例(8.8%),30~39岁检出35例(38.5%),40~49岁检出43例(47.3%),50~53岁检出5例(5.5%)。结果提示肝血管瘤以30~49岁年龄段多见。
2.4 肝血管瘤与病程 12例(13.2%)属本院体检时首次发现,另外79例(86.8%)病程在2年或以上,最长已13年。15例在本院疗养2次或以上,随访复查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
2.5 肝血管瘤健康鉴定 91例肝血管瘤患者均系常规体检中偶然发现,无自觉症状,肝功能检查正常,临床体检亦无其他异常发现,健康鉴定结论合格。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肝脏肿瘤,生长缓慢,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一般无自觉症状。病理上根据纤维组织多少可分为4种类型,即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等,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即临床上泛指的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按超声表现分为4种声像类型,即强回声型、低回声型、混合型和囊性型,其中以强回声型最为常见[1]457-458。本组特勤人员肝血管瘤绝大多数也为强回声型(占97.8%),表现为肝内孤立性占位灶,呈圆形或类圆形,以发生在肝右叶居多,常为单发,多数<2.0 cm。肿瘤内部呈网格状,边界清晰,无浸润及播散声像,对肝内血管、胆管不造成明显影响,年度疗养体检复查,肿瘤声像图变化不明显。
强回声型肝血管瘤除要注意与局限性脂肪肝等良性病变鉴别外,最重要的是要与强回声型肝癌鉴别。有报道5%~10%的小肝癌亦可表现为类圆形高回声区,酷似小血管瘤[2]263。两者鉴别要点:①超声表现。肝血管瘤者强回声间有细小无回声区,成网格状结构,CDFI示病灶周围及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而肝癌患者内部强回声分布不均,有隔带及镶嵌征能显示搏动性高速血流,即动脉频谱。胆癌较小者CDFI见其内点状血流信号[2]264。②既往史。肝血管瘤多无症状,常在体检中发现,肝功能正常,AFP阴性。而肝癌病人常有肝病史,肝功能可异常,AFP阳性。③随访。肝血管瘤多无明显变化,而肝癌病变增大扩散。另外,对特勤人员首次发现的肝血管瘤样超声改变,应密切结合血AFP、CT扫描及既往史等,以排除恶性肿瘤。
虽然肝血管瘤为先天性良性病变,出现并发症少见,但巨大的血管瘤仍然对飞行员特别是歼击机飞行员空中加速度刺激存在潜在的危险,治疗方法也应与常规处理原则不同[3]。鉴于本组肝血管瘤多为单发,且肿瘤较小,无需特殊处理。但30~49岁年龄段肝血管瘤检出率较高,应将其列为体检中的重点,每间隔半年至1年复查腹部B超,必要时行肝脏CT扫描。有作者建议,对歼击机飞行员,最大直径<4 cm的血管瘤个别评定,5~10 cm且位于肝表面的,或直径>10 cm的做飞行不合格结论[4]。
[1]贾译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沈延政.门急诊超声解图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张宏义,何晓军,刘晓鹏,等.肝巨大血管瘤的外科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2004,12(6):410-412.
[4]张宏义,徐先荣,张辉,等.三代歼击机飞行员肝胆系统疾病的防治和医学鉴定研究[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8,24(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