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借鉴

2011-02-08 07:14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1年4期
关键词:资源环境经济

陶 堃

(国家烟草专卖局 中国烟草实业发展中心,北京 100055)

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存环境的日趋恶化。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突出矛盾,许多国家积极采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要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1 循环经济是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生态经济

1.1 循环经济的概念

所谓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倡导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新经济模式。在这个闭环式流程中,要求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这3个概念,从本质上讲都是在恢复或者是创造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在经历着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对自然生态系统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应该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排放,使经济高产出,同时又不对生态系统造成大的破坏。

1.2 区别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表征

传统的模式下,人类从自然界获取资源进行加工、生产产品,将废物直接排放,即“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其后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强调的是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随着经济发展高度的产业化,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日益严重,循环经济模式受到重视,它是通过生产与环境保护技术体系的融合,强调首先减少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通过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环境友好生产。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实现生态经济就要解决庞大复杂的工业系统与环境之间的问题,生态工业是实现这一路径的最佳选择。生态工业是指仿照自然界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方式来规划工业生产系统的一种工业模式。在生态工业系统中,各生产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互相关联,一个生产过程的废物可以作为另一过程的原料而加以利用。生态工业追求的是系统内各生产过程从原料、中间产物、废物到产品的物质循环,达到资源、能源、投资的最优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从循环经济来讲,低碳经济主要是能源结构的优变,通过低碳能源的创新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提高能效和使用新能源。主要是针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保护自然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解决能源安全问题。

1.3 实现循环经济的原则

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主要遵循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cycle)原则,简称3r原则。

(1)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特别是无害于环境的资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和消费目的,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再利用原则要求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尽可能地多次以及采用多种方式使用各种物品,避免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减少一次性物品消费。

(3)资源化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2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增强,环境因素正在成为影响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循环经济推进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应给予重视和积极的改进。

2.1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目前缺乏能够体现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以及为之配套的相关地方法规、条例,以致于难以依法行政。目前只是针对末端控制并以指令性控制为主的环境保护类专项法规。

2.2 政策缺乏一致性

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提到很高的地位,但在各级政府和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相关政策中,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整体政策中的一个环节进行具体化落实,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与循环经济发展之间缺乏一致性。

2.3 缺乏实施循环经济的制度、指标和规范

若将循环经济切实落到实处,制度、指标、规范、技术指南尤为重要。目前,具有分类指导功能的行业指南和规范不完善,是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2.4 缺乏激励机制和支持性政策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相应的废物回收利用处置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发达国家推进循环经济模式主要是通过政府补贴和政策引导相结合。经济刺激手段是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激励政策的缺乏,使循环经济的发展停留在理论上。

2.5 缺乏规模化企业的支撑

中国“五小”企业在污染密集型和资源型行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一特点在落后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实践表明,只有实现规模经济,循环经济才能得以发展。

3 日本循环经济的经验

发展循环经济,既要依靠政府的主导作用,也要靠企业的积极配合,还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总结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可以分别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进行分析。

3.1 政府层面的措施

(1)订立相关法律法规

循环经济的立法是重点。法律因其自身固有的规范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可以对循环经济进行观念表达、价值判断和行为规范。如:日本每年排放出产业废弃物4亿t,生活垃圾约5 000万t。绝大部分废弃物原来都被用来填海或被焚烧处理,不仅浪费了大量可再利用资源,还污染了环境。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制订了一系列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它的循环经济在立法体系上更有规划,采取了基本法、统率综合法和专项法的模式。2000年前后形成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如表1所示。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使日本成为资源循环利用率最高的国家。

表1 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此外,日本还规范了建筑材料、家用电器、汽车、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等的循环利用。这些相关法律的制订和实施,使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由于《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处于循环经济立法的核心地位,理解与分析这部法律就成为把握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的关键。了解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对于我们从立法上探讨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体系大有裨益。我国可通过立法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利用其强制性来督促企业和民众的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行为。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政策激励机制

日本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为扶持重工业发展采取了向重工业倾斜的产业政策。20世纪90年代,随着各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影响的增强,为提高产业素质及产品国际竞争力,日本政府也对采取环保措施的企业实施了产业倾斜政策。预算方面,为支持中小企业环保技术的开发,政府补助技术开发费用率最高可达50%。对于将循环经济3r技术实用化、技术开发期在2年以内的新产业,政府补助率最高可达费用的2/3;对于引进节能设备的企业也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日本的产业倾斜政策增加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我国也可以对采取环保措施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同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采用环保设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工业生态园区。根据资源条件和区域特点,促进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围绕本地核心资源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生态效应,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和企业间的代谢平衡,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实现企业的共生,建设循环经济型开发区。

在政府激励机制方面,一是加大对重点项目投资的支持力度。对一些重点项目直接投资或以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给予贷款支持;二是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通过能源价格政策调整,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三是研究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落实清洁生产专项资金。

(3)建立循环经济技术系统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技术体系。1999年,日本提出了以零排放为目标的循环经济技术系统。零排放是指一种产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成为另一产业的原料或燃料,从而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相关产业形成一种生态系统,即产业生态系统。零排放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日本政府提出的建立循环经济社会的战略方针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国民的理解和支持。企业和国民都十分积极地响应,主动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工作。我国可根据实际情况先建立以清洁生产、环境无害化以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目标的技术系统,逐步实现以零排放为目标的循环技术系统。

(4)加大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力度

日本各行政部门、企业界、民间团体和个人相互合作,综合推进从幼儿到老人各个年龄层,从学校、社区、家庭、单位到野外等多种场所的环境教育和环境学习。同时,为适应环境政策动向,推进环境行政效果,提高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环境行政负责人员的资质、能力,政府还推行环境研修。另外,日本不断充实其环境宣传手段,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活动,同时还在互联网上开设绿色购物网、绿色消费者全国网为消费者提供商品的环境信息。环境教育是循环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从概念到行动的关键,是国民不断地从认识到参与的发展历程中的中介环节,我国要发展循环经济,也应该注意对行政人员及消费者的环境宣传和教育,从而实现全民参与的环保行动。

(5)制订循环经济财政预算

为克服地球变暖、废弃物等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增强以环境技术和环境经营为核心的产业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日本政府制订了相关的财政预算。尽管用于循环经济的财政预算占总预算的比例还很低,但日本政府已经开始为发展循环经济给予经济支持。我国虽然财政紧张,但从长远利益来看,制定一定比例的循环经济预算是远见之举。

(6)实施绿色采购

从2001年开始,根据《绿色采购法》,日本政府各机关在购买商品如:纸类、文具用品、汽车时,都要购买减少环境负荷的环境友好型产品,这一行动已经在日本产生了减少环境负荷的效果。如:在2002年,由于政府大量采用再生纸,使得原生纸浆使用量减少了23.4万m3,环保文具用品和低公害汽车的使用也使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分别减少了58 t和816 t。政府带头使用环保产品对民众消费观念的更新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也应该在此方面为民众做示范,促进绿色消费,提倡节约一切资源的绿色消费观。

3.2 企业层面的作为

(1)承担生产者责任

日本《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明确了企业责任,要求企业采取必要的措施,在产品使用后成为循环资源时,自觉进行循环利用,并有义务对循环资源进行处理;从事制品、容器等制造和买卖的业主,有义务提高制品和容器的耐久性。简而言之,日本企业要承担生产者责任,并为此付出额外费用,从而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我国如采取环境成本内部化,让企业承担生产者责任,环境污染现象将会大有改观,这将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2)申请国际环境认证

随着循环型社会目标的确立,日本企业大都通过构筑环境管理体系实践环境经营,申请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通过申请国际环境认证,企业一方面采取了环保措施,起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可谓一举两得。目前,我国一些企业也开始积极申请国际环境认证。

(3)制订环境审计制度

环境审计是对环保投资和由此获得的经济效益做定量测定、分析和加以公布的制度。企业的环境保全活动会产生环境保全费用,如:资源循环费用、生产销售的产品的再循环回收费用、再商品化费用、处理费用、管理费用、研究费用等,同时,环保投资也会取得效果,如:生产领域、物流领域以及管理部门领域节约费用等。环境审计制度已经在日本普及,企业正在增加环保投资,并利用其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益。环保问题已成为企业经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企业也应该将其列为经营管理的项目之一。

(4)制订环境报告书

日本企业通过制定环境报告书,向消费者公开企业的环境管理状况,如:企业环境基本方针、环境活动推进计划及其活动效果。企业也要报告ISO认证取得、环境监督、环境教育、环境会计等信息,以便消费者监督。这样,一方面督促了企业的环保行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的绿色形象。制定环境报告书也是我国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3.3 家庭个人的行为

(1)进行垃圾分类

日本早就对生活垃圾实施了分类,将那些可以重新利用的资源集中到一起,在指定的日子放到指定地点,有关人员将其回收,并送到指定地点再次加工利用。我国虽在部分地区也建立垃圾分类系统,并倡导居民垃圾分类,但分类后的管理还不到位,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国应加强分管工作,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形成规模效应。

(2)购买绿色产品

日本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除考虑质量和价格之外,还会考虑商品的环境因素。为减少白色污染,人们主动使用自己的购物袋,尽量购买包装简单或没有包装的产品。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公民的环境意识教育和行为规范,提倡绿色消费。

4 对烟草行业的启示

通过分析日本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循环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角,烟草行业在循环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要承担经济责任,还有社会和环境责任。以烟草企业为例,有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3个层面的物质循环。小循环是指烟草企业内部的烟用物质循环,如:下游工序的烤烟、卷烟废物返回上游工序,作为原料重新处理以及其他消耗品在企业内的循环;中循环是工商企业之间的循环,如:下游商业的废物返回上游工业,作为原料重新处理加以利用;大循环是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物质循环,主要是指烟草企业产品经使用报废后,其中部分物质返回原部门,作为原料重新利用。小循环发生在烟草企业内部,中循环在烟草工商企业之间,大循环在烟草企业与社会之间。做好烟草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是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首要任务。

我国应取他国之长补己之短。只有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作用,做到政府调控、企业运作、公众参与三结合,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1] 罗杰·珀曼,马越,詹姆斯·麦吉利夫雷,等.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2] 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循环经济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循环经济立法选译[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 于杨曜,唐荣智.论日本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的基本法的理念、规划与原则[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9-103.

[5] 李冬.论日本的循环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J].现代日本经济,2003(4):25-29.

(本栏责任编辑孙 晶)

猜你喜欢
资源环境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资源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